综合性学习管理论文

时间:2022-08-14 05:53:00

综合性学习管理论文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首次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被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变化足见“综合性学习”已引起了我国学者和课程专家的重视,但如何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实施“综合性学习”,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在观照他国母语教学时,发现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综合性学习”。下面想以法国小学母语的综合性学习为例,借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案例一:认识兔/鸟

学生:Paul,Mickael,Rebecca,Louis,Pu等

教师:MadameLetonnelier

科目:初小启蒙预备阶段综合课

年级:CP/11年级(相当于我国小学一年级)

学校:Polangis小学

一、课题

(1)认识兔子。

(2)认识鸟类。

二、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多种多样的兔子/小鸟及其生活习性的简单知识。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综合概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像力。学习关于兔子/小鸟的一些字词语句。

三、教学方案与步聚

第一课时

很多学生的家庭都养了小兔、小葵鼠和小鸟。教师让每个学生带一只回学校。教学就从这里开始了。孩子们七嘴八舌争相描述自己的小动物,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最后,由教师点名让孩子们轮流发言,教师记录每个学生的说话。

布置作业:

(1)每个学生画一只小兔子/小鸟。

(2)每人准备一段介绍自己的小兔子/小鸟的话。

第二课时

(1)教师把学生画的兔子/小鸟排成一张学习纸,各人的画旁边标上名字。摘录每个学生一句描述兔子/小鸟的话,后面标上该学生的名字,并巧妙地把这些句子加上自己的一句话串成一篇介绍兔子/小鸟的小短文,该学习纸每个学生一份。

(2)学习一些有关的词语和内容。

学生作业实录(略)

案例二:旅行考察布列塔尼

教师:MadameForner

科目:户外课堂活动

年级CE2/7年级(相当于我国小学五年级)

学校:Polangis小学

一、作业类型

(1)预备作业(资料收集)

(2)实地学习作业(综合性作业)

二、预备作业

预备作业是由学生把收集到的关于户外课堂活动所在地区布列搭尼的分散资料,自定形式,整理成一份综合资料。

目的:使学生对户外活动将要考察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掌握基本的背景知识。

内容:为户外课堂活动做准备。学生各自搜集资料,内容自选。主要介绍当地的地理、历史、动植物、食物、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历史人物、文学艺术等,并可讲述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

形式:不限。可以把资料制作成手抄报、墙报、图片、小册子等。

三、实地作业

实地作业是由教师根据各学科的练习、教材设计的,一份形式独特的,结合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践活动的综合“作业包”,每个学生一份。“作业包”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语文、天文、地理、自然、生物、文学戏剧等学科内容。

实地作业栏目

(1)布列塔尼的地理位置。

(2)法国的海岸。

(3)天然海岸。

(4)人工海岸。

(5)天气预报(实地测录)。

(6)给亲人写信。

(7)学写电报(学习把同样的内容写成电报、明信片和信)。

(8)认识水族箱。

(9)作文:如何捕捉虾蟹及放进鱼缸。

(10)参观当地著名的水族馆。

(11)观察退潮的海边。

(12)观察涨潮的海边。

(13)介绍海港。

(14)参观当地的渔港。

(15)当地渔港的产品。

(16)知识性游戏(快速阅读、猜谜语、字谜、数学游戏等)。

(17)戏剧知识(脸谱、各种面部表情和有关形容词)。

(18)潮汐的知识。

(19)介绍诗歌和关于海的著名诗歌。

(20)创作一首描写海的诗。

学生作业实录(略)

从上面两则综合性学习的案例,我们可以对综合性学习作如下宏观的勾勒:

第一,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学时空的延伸与拓展。从上面的案例可见,法国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教学时空上具有相当的开放性。案例一(来源于班主任教师为自己班的学生自编的一本综合性教材),教师为了让一年级的小朋友认识兔子/鸟,让他们带上自己可爱的小动物到学校。让学生面对自己的小动物,用语言和图画表达自己对认知对象的探讨和了解。教师摘录每个学生一句描述兔子/小鸟的话,后面标上该学生的名字,并巧妙地把这些句子加上自己的一句话串成一篇介绍兔子/小鸟的短文,然后教师将其编入教材里。案例二,教师在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学写:给亲人写信、学写电报、作文(如何捕捉虾蟹及放进鱼缸)、介绍海港、创作一首描写海的诗等等。而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历时地看我国的中小学语文课程设计,可以发现往往囿于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忽视课外学习资源,忽视综合课程和实践活动,教材充当了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屏障。由此我们可以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作一些设想:我们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开辟一条与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让学生走进生活,在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与体验中去学习语文。教科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报告栏、标牌广告等诸多方面都可成为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设计一些能让学生积极举手参与之后把一个获得的观念带回家的课堂活动。比花大量时间让学生念干巴巴的教科书更有价值”!

第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习方式的实践性与探究性。这从案例二可窥见一斑。旅行考察布列塔尼之前,预备作业是学生各自搜集关于户外课堂活动所在地区布列塔尼的资料,内容自选。主要介绍当地的地理、历史、动植物、食物、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历史人物、文学艺术等,并可讲述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并由学生把收集到的分散资料,自定形式,整理成一分综合资料。然后再进行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给亲人写信、学写电报、作文(如何捕捉虾蟹及放进鱼缸)、介绍海港、创作一首描写海的诗等等。身临其境所引发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远远大于单纯的课堂教学的期望值。而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又处处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敏捷地收集处理新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提出相关解决方案的能力等等。可见,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根据当地社区课程资源的条件与分布状况,如自然环境、名胜古迹、经济文化状况、文化名人(物)、民俗风情、节日文化等,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去探究与发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第三,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定位。研读一下两则案例,可以发现,教师是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综合性学习中。这与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有天壤之别的。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与化身,学生是毫无“自我”的服从。从教学开始到终结,都是教师根据预设的教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在综合性学习中,在确定课题或组织活动前,教师与学生一道遴选、鉴别语文课程资源、探讨如何将原生态的课程资源为我所用;在活动中,教师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畅游”在生活世界里,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教师就像是一个“麦田的守望者”,学生在麦田里探究、发现、玩耍,只有当学生摔跤的时候,当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才跑过去扶扶他(她)。真正实现由“包办”到“自主”的转化。

如何把《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实施好,这是我们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大课题。显然它不是简单的照搬与移植,它必须以我国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来进行一系列的改进。当然,在我国语文综合性学习还较薄弱的大背景下,借鉴与吸纳他人的长处,避免一些盲目的曲折,也是理所当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