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研究

时间:2022-04-23 11:36:03

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及创新研究出发,并结合当下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传统文化的教学进行阐述说明。语文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并且不断地传承、弘扬传统文化。高中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阶段,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落实,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发展。

关键字: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教育;教学研究

一、引言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传统文化教学在高中语文当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传统文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并且传统文化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所要掌握的一项重点内容。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对语文知识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促进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结合,促进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认同感

中华民族是一个枝繁叶茂、具有生命力的民族。对于我国多民族融合来说,民族认同感是非常关键的凝聚力。语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文化教育中彰显了主要的地位。同时学习语文,不仅可以让高中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背景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1],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提升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二)语文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在特殊的环境当中所创作出来的,字里行间里印刻着历史的足迹,同时还表达了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遭遇。所以说,学习语文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领悟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不断的升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是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

三、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

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高中语文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常常会被教师束缚在考试的范围内,教师会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生相关的内容。出于这样的原因,大部分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只会讲解重点的字句,不仅如此,还有的教师会告诉学生这篇文章考试会考什么,什么需要记,什么不需要记。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学生只知道机械地学习,从而就会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无参与感,同时也会磨灭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理。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时代以及生活背景毫不知晓,对整个文章断章取义[2]。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并且与传统文化传承相背离。

(二)不注重朗诵

朗诵在语文教学当中非常重要,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上的运用,导致原有的教学方式已经被淘汰。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跟着多媒体的画面进行朗诵和学习,但是这样的朗诵方式没有任何情感,不利于学生对语文含义的理解,通常都是一遍而过,走马观花。所以说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并没有充分地重视朗读,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学生不能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同时也不会被传统文化感染和熏陶,导致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急剧下降。由此可见,朗读技巧的缺失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主要的问题。

(三)过于依赖教学资料

古代人在创作的过程中并不单单是写一篇文章,其中蕴含了作者真实的情感。同时对于古人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应该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有的教师会在教学中过于依赖教学参考书,并将文本当中的内容过于死板地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方式导致学生并不能深刻地理解语文的内涵,从而还会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及创新研究

(一)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剩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中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教师将学生接触过或者没接触过的诗文收集起来,组织学生开展诗文接龙,诗文听写大会等等相关内容的知识竞赛,引导学生以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参赛,并制定奖励机制,从而使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加深对语文传统文化的记忆,让学生不再觉得语文那么陌生。不仅如此,班级内部还可以创建语文文化角,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丰富班级文化角,例如手抄报或者传统文化制品等等,从而促进班级内部的文化建设,使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课堂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分享会,让学生带一本诗文集在班级中和学生分享,这样的方式不仅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同时还让学生懂得分享,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有了更深的兴趣,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3]。

(二)通过古诗词创作背景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也是文人墨客创作的文学作品,因此其中肯定蕴含着作者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所说的就是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生活环境,之所以可以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首先要归功于作者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充分地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生活背景,那么就很难理解古诗词中所表达的含义。对于这样的情况,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对古诗词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阐述和讲解。通过讲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可以增加古诗词的趣味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举例来说,在学习《春望》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向学生讲解有关杜甫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再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句引导学生体会杜甫对祖国山河破碎的伤心以及时祖国和平统一的期盼,从而体现了杜甫的爱国主义情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同时也体现出来对家庭的热爱。“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表达了应当珍惜学习时间,努力学习。如果没有背景的诠释,那么学生就很难理解这首诗,同时也很难理解杜甫当时为什么要写下这样的诗,由此可见,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写作背景十分的重要,同时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

(三)通过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语文情景创建朗诵比赛的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查询了解相关的注释,通过丰富多样的游戏形式促进学生对语文的进一步了解。举例来说,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进行资料查询,对于难懂的字进行注释,再通过小组比赛方式进行朗诵,对最好的一组进行奖励,并由该组的学生分享读后感。通过朗诵的方式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再由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明确地告诉学生同志那种想要为国建功,和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富强的抱负,以及对无产阶级人民群众深沉的大爱。让学生深刻地明白应当立志高远,胸怀大志,为国争光。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论在何时何地,弘扬、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语文教师的主要职责。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应当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及意义,从而不断地进行创新,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崔广学.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与创新[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5):94-95.

[2]王丽华.基于文化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合[J].课外语文,2019,(33):157-158.

[3]张风.刍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必修教学的融合[J].考试周刊,2019,(70):64.

作者:代美芳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