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绘画中运动感表现研究

时间:2022-11-20 11:19:05

巴洛克绘画中运动感表现研究

摘要:巴洛克艺术是西方十七世纪流行的一种艺术风格,强有力的运动感是巴洛克绘画作品的显著特征,极富有情节性的构图,扭曲的物体造型,对动感的精准表达,使得巴洛克艺术作品非常容易营造出一种宏伟,气势磅礴的感觉。正是由于巴洛克绘画艺术对于动感的独特表现,动感也被称作是巴洛克绘画的灵魂,这无处可寻又无处不在的运动感,正是巴洛克绘画艺术得以辉煌的重要因素。巴洛克绘画对动感研究的影响仍然存在于现在的艺术创作中,本文通过围绕巴洛克绘画作品的“运动感”简要说明巴洛克艺术作品表现运动感的原因,并从构图的角度说明巴洛克绘画是通过何种形式去表现他的运动感,巴洛克艺术中的作品协调感对于表现画面运动感的作用,最后简单介绍巴洛克绘画艺术关于动感的研究在后世产生的影响。如今,巴洛克绘画中的运动与张力表现,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而通过分析部分大师的作品去对巴洛克绘画中运动感的表现形式反复研究,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巴洛克绘画艺术。

关键词:巴洛克;运动感;张力;动感

1巴洛克绘画具有运动感的原因

在巴洛克绘画中,一个或几个简单的动作表现形式是难以将运动感展现在画布上的。如果将一个正在摆出动作的形态简单地搬上画布,反而会失去运动的生气和活力,给人一种空洞僵直的模样,如同没有灵魂的木偶。因此,我们常说绘画是需要灵魂的,需要的是艺术家强烈的情感,当他们内心的情感因过于丰富无处宣泄时,他们需要强有力的运动形式去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不断通过夸张扭曲的动态造型将他们的情感释放出来。而这靠照搬物体动作是无法做到的,因此我们说巴洛克的绘画是具有致幻性的。例如巴洛克艺术大师鲁本斯的画作《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在画中不论是男人体还是女人体,背后的马匹甚至是背景的云,都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紧张的气氛。在整个画面中,通过四个扭动的躯体被设计成对角线构图,我们的视线随着人物运动的曲线而转移,夸张的造型便给人一种有力的感觉。画面的张力支撑着人物张开的四肢,中心呈放射状,平坦的地面与复杂的运动曲线形成鲜明对比,画面的倾斜使得画中的人物呼之欲出,而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则从画面中弥漫开来,复杂的人体运动则给画面带来了生命力,外观的强烈动感更像是一种戏剧性的表达方式。我们能从中感到画家敏感的内心变化。1.1影响巴洛克动感的重要因素—构图形式。在16至17世纪的欧洲,由于受到统治者和宗教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艺术家们的敏感的思维和强烈的情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那时,人们的思想不再安分,他们内心的敏感与不安需要一个宣泄口,用强有力的运动感打破文艺复兴所谓理性的宁静与和谐。在巴洛克艺术的绘画中,我们说的运动并非单纯的指动作,也不仅仅是在画面上通过事物摆出简单的运动中的形象来体现的。当我们的目光避开人体交织的这些繁琐的肌肉线条,不难发现,运动是作为一个发生过程存在的,在整个画面之中是通过带有情节性的内容去表现运动,即事物排列组合产生的空间感以及秩序感。我们的眼球遵循着某种视觉规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时间和空间的先后顺序同样会对此产生影响,令我们产生一种运动的感觉。在鲁本斯的画作《圣家族》中,画面中人物众多,僵硬的模仿动作显然是不足以表达出运动感。但是鲁本斯却巧妙地运用了视觉,通过戏剧性的构图,运用对人物摆放位置的理解营造出一种空间。当我们的目光随着圣母圣约翰,圣朱赛偑和圣安娜的视线望去,仿佛能看到处于画面中心位置的圣婴正注视着观者,这在情节上的安排同时也是一种空间上的顺承。让这幅画更像是一幕戏剧的缩影,小小的人物在一个更小的空间中运动自如,事物的运动在空间顺序上体现出来。美国的艺术心理学家阿恩海姆说过:“一幅画所包含的力,基本上是通过空间显示出来的,而这些空间物体的方向,形状,大小和位置,就确定了这些力的作用点,方向及强度。空间本身的结构状态就成了这些力的特殊参照构架”。在画面上各个力点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之下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运动力并且在画布上展现出来。巴洛克的艺术家们正是将这种运动力表现给观者,从视知觉的角度来说就是把力的形式通过视觉传达给观者的知觉,即使画面中动作的幅度并不大,但是由于力的点的存在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动感。这种运动感是一种心理层面的反射,作为一件静物,画作上的任何形象都是静止不动的,但是很多时候又给了我们一种错觉,认为这些事物是真实存在,我们仿佛知道它或者它们下一步要做什么。巴洛克艺术表现它这种手段的方式之一就是一反文艺复兴时的稳定和谐,用更加倾斜的构图去刺激观者的感官,在视觉上受到冲击,用复杂多变的结构去表现运动。在带来激情的同时又有了戏剧性。我们看到的运动,在戏剧性的构图中是需要主体支撑的,这个主体承担了整个运动的框架,由主体延伸出去的变化产生动感,其他的次要事物都从属于主体,由此才能在视觉上产生空间感,延伸感。在此基础上,运用对角线,平行线,放射性等构图形式,进一步强化整个画面的力感。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提到“当一个物体在空间中延续的各个位置加在一起,能构成一条形状简单的连续轨迹时,就能从中知觉到一种前后一致的运动。”这种动态轨迹正是艺术家情感寄托的一种表现方式。如果缺失了这条轨迹,巴洛克艺术就失去了它绝佳的动感,反而成为简单的事物再现,那么巴洛克绘画也就失去了他最重要的东西。1.2运动感与张力表现。在巴洛克绘画中,戏剧性构图带来的动感与张力显得相得益彰。绘画作品中的运动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运动,这种运动含有一种虚构的成分,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物理性质运动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在绘画,建筑,雕塑中,我们看不到空间上的动作变化,使我们产生运动感觉的是视觉向某些地方凝聚或者随着事物的外在轮廓而变化,这就是艺术的张力表现。在巴洛克绘画中,要表现事物的张力并非易事。使用复杂交错而扭曲的线条,这样勾勒出来的形状可能更加具有我们所说的运动感。这些错综复杂的线条构成了墙壁上卷动的涡纹,画面中雄健的人体与混乱的背景。这些线条以倾斜重叠的形式在巴洛克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巴洛克大师贝尼尼的圣德列萨祭坛:层层叠加的衣褶产生出内在的张力,这种张力仿佛要挣脱这种重叠挤压带来的束缚,人物扭曲的躯干被隐藏在宽大的袍子里,那些衣褶似乎贴着人体,又好像有着自己的运动轨迹。这些衣褶相互作用,互相挤压,收缩折叠而使它本身内在的张力从人物的躯体上凸显了出来,乔治伯里曼在他的《人体结构绘画教学》一书中谈到衣褶:“褶皱不能看上去似乎是平行的,也不能在方向或体积上出现重复”。衣纹的互相交错使得作品构成更加趋于完美。整个雕像上方还散发出金色垂直光束,与雕像下方的大理石云朵相映衬,极大地减轻了石料本身给人带来的沉重的感觉,垂直落下的光束与横向布置的衣褶产生冲击,将人物的动感更好的衬托了出来。同时还添加了一定的戏剧效果。贝尼尼并没有直接雕出女性那柔和的躯干线条,而是精细刻画宽大袍子上的衣褶,这一作品的整体的运动感因为各个部位的相互重叠而得到了极大地加强。这正是洛克艺术在表现运动力上的另一方式。

2画面的协调对运动感的相互作用

2.1画面的协调。在绘画中如何使作品富有动感?阿恩海姆认为“要想使一件作品富有运动感,只有当作品的所有细节部分的运动与整个构图的运动严格一致时,才有可能”。要表现出运动感,就要主体与细节相统一,细节服从于整体,细节之间则需要互相协调,而不能只盯着某一处细节去刻画,这种创作习惯容易导致画面被分割开来,同时动作容易显得生硬,呆板。其他的背景例如山川云朵的形状同样是被机械式地照搬上画布的,这些形状显然违背了我们的视觉印象,这样一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巴洛克艺术家们为什么热衷于表现作品的运动感。毫无疑问,更加具有张力的作品无疑是打动人心的。任何艺术作品,一旦缺少了事物所具备的张力,那么它就失去了相应的艺术感染力,即使细节刻画的再深入,也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委拉斯贵支的《教皇英诺森十世》,教皇保持着一个静态的坐姿,跟着教皇目光所及,以及边缘起伏若隐若现的衣纹,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强烈的运动感,仿佛这个目光锐利的老人正盯着注视者一样。在绘画创作中用于表现虚实关系的边缘线仍能传递出运动感,能够表现出衣褶折进去绕出来的张力,但这些运动表现又服从于整体的运动感,我们仍可以看到不管是脸部细节,还是衣纹褶皱,都蕴藏在大体的轮廓线之下,这些局部刻画能够展现的张力也都必须通过这个统一的整体张力才能更加具有动感。并且这些细节刻画都十分精细,又与整个画面融为一体。可以看出,巴洛克时期的画家通过对局部细节精心的刻画,并使其画面的主体色调相协调,这种部分与整体的协调将整个主体的动感与张力内含在作品中,赋予了作品极强的生气与活力。2.2色彩对于运动感的渲染效果。巴洛克绘画中的色彩渲染在整个画面的和谐之中显现的尤为重要。色彩作为绘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在巴洛克绘画中的作用尤其突出,浓郁鲜艳的色彩易将画面的氛围渲染的更加生动。对于绘画中的动感表现来说,色彩是一种助燃剂,是一种另类的镜面反射。它对于观者的视知觉具有推动作用,我们都知道不同的颜色会使人产生相应的心理错觉,比如红色能够带给人热情奔放的感觉,蓝色带来的则是宁静安逸,德国著名思想家歌德认为在颜色中,如红黄色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活泼兴奋的情绪,并且对人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可以认为颜色在心理上产生的影响也会随着画面上的整体色调而发生变化。同样还是鲁本斯的《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整个画面中,红色系和黄色系占了绝大部分,热烈鲜艳的色彩容易使人产生一种心理层面的反射,情绪更加容易被调动,就好像我们看到的动作远远不止如此。通过颜色的碰撞,产生一种激烈紧张的气氛。运动感不仅仅是物体造型带给我们的,尽管在大面积的红黄色块之外,还有部分是天空的固有色,但是这并不影响主色调,红黄色调在起主色调的同时,与形体的结合将整个画面的运动感表现的更加剧烈。

3巴洛克艺术其运动美学在后世的影响

巴洛克的绘画大师们所做的不仅是为了将眼睛所看到的通过画布反映出来,他们对事物的视觉印象远不如他们想要表达的狂热的情感。他们在摸索中用强烈的动感来表现自身情绪,在视知觉上给予观众直逼心灵的刺激感受。作为绘画艺术史上的另类发展,它一度在各式艺术作品中赋予人神性,通过戏剧性的构图,扭曲的身体与光线的变换,将它们极度夸张的呈现在世人眼前,将激烈紧张的氛围渲染到极致。巴洛克艺术的动感美学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恰恰相反的是其涉及的领域变得更加的宽泛。在绘画史中更是影响颇深,对后世的洛可可,浪漫主义,波普艺术等均有深刻的影响,即使是在各种流派主义盛行的今天,巴洛克艺术凭借其表现运动感的卓越技巧在现当代绘画,音乐,建筑以及戏剧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据《教皇英诺森十世》创作了一幅变体画,名为《被牛肉片子包围的头像》。而在这幅画中,教皇被两片巨大的肉片围着,单从人物形象上来看,很难看出是具有美感的。但是培根却在不动之动的基础上,通过另类的表现形式,将对原人物同样的感受展示在画布上,这是巴洛克艺术的动感传承。现如今,仍然有为数众多的画家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巴洛克风格的影响,比如比利时画家拉赫朗德等等。他们在绘画创作中用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去再现巴洛克的动感美学,在充斥着各式各样艺术流派的现当代艺术中与巴洛克艺术的创作激情相呼应。在当代艺术生活中,我们需要继承与发扬巴洛克艺术的精神,在创作过程中要推陈出新,将巴洛克艺术中蕴含的充满动感的生命力表现在自己的创作之中。

巴洛克艺术在运动感的表达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通过对巴洛克艺术运动感的分析,不难发现在艺术创作中要表现动感,需要在人体的动态结构,画面分布构图,绘画表现技法上都要具备一定的水准。研究巴洛克的运动感无疑对进行艺术创作的人们是有所裨益的,在研究巴洛克绘画运动表现的同时对基础的人体动态、画面布局构成、运动感通过张力是如何表现的、协调感、色彩的运用、绘画技巧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巴洛克艺术在现代音乐,建筑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影响。分析巴洛克绘画艺术,对现当代艺术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专著,1998.

[2]乔治.伯里曼.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M].专著,2002.

[3]李友云.媒介对人的影响和人的审美调适[J].美育学刊,2013,(2).

[4]李承来.中华巴洛克建筑的改造[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32).

[5]康洁平.解读巴洛克服装风格[J].艺术设计研究,2004,(3).

[6]欧阳丽.书籍勒口的设计与应用[J].艺海,2014(7).

[7]邢莹.试论洛可可风格与巴洛克风格装饰音的区别[J].北方音乐,2014,(2).

[10]王一婷.解读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D].河南: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009.

作者:喻文元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