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盈利能力影响研究

时间:2022-08-08 08:24:48

银行业盈利能力影响研究

摘要: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盈利能力产生了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内学者关于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关于利率市场化进程测量的研究、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银行;盈利能力

一、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面放开银行业存贷款利率管理,利率市场化必成为利率管理改革的必然方向。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对银行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产生了直接影响。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开展了深入研究,并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二、利率市场化进程测量的研究

由于国外金融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利率市场化早已实施。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与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因此,国内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测度是很多国内学者关注的重点,并开展了相关方面的探讨。1.关于利率市场化测量维度的构建顾海兵(2013)[1]研究认为,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是对利率市场化系数进行策略的主要维度。从生产者角度来看,可以细分为工资市场化、利润市场化、土地价格市场化和生产集中度;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可以体现为民间的资本价格与商业银行的平均利率之比。2.关于利率市场化具体测量的分析陶雄华和陈明珏(2013)[2]在研究中,通过简单平均赋值法的应用,对我国1979年到2012年的利率市场化程度进行了测量,并研究得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已经达到了80%的结论。王俊刚(2013)[3]在研究中把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变动作为衡量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指标,其认为理财产品相对于银行存款来说,市场化程度更高,理财产品收益率更多体现的是市场平均收益率。理财产品的收益大大高于银行存款利率水平,居民通过大量购买理财产品,可以打破银行存款的官方利率,倒逼银行存款实行市场化定价。由此可见,国内学者测量利率市场化的程度,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开展研究。第一,根据政府政策对利率市场化程度进行直接测量;第二,根据银行的信贷渠道、理财产品余额和银行集中度等进行间接测算。但无论是哪种测算方法,其结果大致相同。

三、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盈利能力的定性研究

国内学者在对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盈利能力影响的定性研究中,基本上都认为存贷款利率差的减少会对银行业盈利能力产生影响,并且具有利弊两方面的影响。谈佳龙(2014)[4]在研究中进行了相关的定性分析,其认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盈利的影响是一柄双刃剑,其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银行具有更大的定价自主权,可以对风险管控和价格调整实现更好的匹配,实行风险定价,也逼迫我国银行不断转变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提升自身竞争力,来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其消极影响则主要体现在银行利差空间缩小,银行利息净收入减少,对银行盈利能力产生了损害。方志平(2011)[5]研究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促使银行不断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更是推动银行开展金融创新。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可以看出,银行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存贷款利差不断缩小,银行盈利不再单纯依赖利差收入,而是转向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从而推动新型金融工具的衍生和发展。白积洋(2010)[6]研究认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由于同业竞争的压力,银行贷款利率被迫下降,而存款利率被迫提高,缩小了存贷款利率,从而对银行的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都将带来负面影响。谢永坚(2017)[7]研究认为,我国银行业的利润收入主要依赖于存贷款利差收入,其比重达到了90%以上。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利差空间收窄,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盈利能力也有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提高了经营行为的透明化,提高了银行金融创新竞争力。由此可见,国内学者认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从短期来看,会减少银行净利差收入,削弱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从长期来看,将推动我国银行业转变其盈利模式,创新金融管理机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最终可以提高银理论探讨行自身竞争力。

四、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定量研究

陈宗胜(2017)[8]等人在研究中,使用银行净利差作为被解释变量,引入2014年10月这个取消贷款利率上限节点作为虚拟变量,通过统计分析三十二家银行的相关数据,发现选取的虚拟变量符号是显著正相关关系,这标示着银行贷款上限的放开,使银行在定价方面具有更多的自主权,并且可以按照利率高低,把客户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类别,不断提高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在研究中还发现,虽然利率市场化减少了银行存贷款利差,但银行的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都获得了补偿,而且银行金融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其拓展中间业务的动力更足,这些都可以有效弥补利差。因此,利率市场化提高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刘金山、何炜(2014)[9]在研究中,对我国银行一年期存贷款的基准利率走势图进行分析,得出了基准存贷款利差呈现总体缩小发展趋势的结论。研究发现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盈利水平反而逐渐上升,银行盈利能力并未降低,并发现历次央行收窄利差以后,国内银行实际的存贷款利差却没有产生相同程度的影响,只是银行未来盈利能力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而不断下降是必然趋势。王俊刚(2013)[3]在研究中,对美国和日本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对其银行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金融机构数目、核心资本充足率和非利息收入的占比等有关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和银行资本净利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当利率市场化程度每提高1%时,银行业总体的资本净利率会相应下降0.12%。杨梅(2013)[10]在研究中,通过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盈利水平的定量分析,对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和南京银行等进行敏感型压力研究后认为,短期贷款利率和中长期贷款利率受到轻微、中等和严重三种不同程度的影响,利息净收入变化率发生了变化,并认为非利息收入在短期贷款利率、中期贷款利率、长期贷款利率调整以后,分别有20%、30%和50%净利润变化增长。通过研究表明,当出现严重情形的时候,三家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出现大幅度下滑趋势,因此对于将存贷款利差收入作为盈利主要方式的银行,利率市场化将极有可能导致其经营发生困难。因此,国内学者对于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其最终研究结论也并非完全一致。有的学者研究结论认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盈利能力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主要是利率市场化提升了银行贷款定价能力的管理水平,在无形中使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但也有学者在研究中认为,利率市场化会导致存贷利差收窄,会相应降低银行盈利能力。

五、结论

国内学者对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开展了大量深入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对银行盈利的影响,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了理论借鉴。但通过对目前已有的研究结论总结发现,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研究的角度比较宽泛。国内学者在对银行研究时,一般都从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盈利能力等一个或多个方面进行研究,而专门研究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影响方面的文献则比较少,从而对银行盈利能力角度开展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实证研究较少,定性分析较多。二是国内学者对于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定量分析的研究成果比较多,但是其主要是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量化研究,而从利率市场化影响银行业盈利能力的角度开展的定量分析却不够。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在此背景下探讨利率市场化影响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研究,已具备了相关验证条件,开展相应的模型分析,也必然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相关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和内容。

参考文献:

[1]顾海兵.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程度研究的方法论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2]陶雄华、陈明珏.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测度与改革方向[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3]王俊刚.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4]谈佳龙.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测度及效果研究一基于银行信贷渠道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4年第6期.

[5]方志平.商业银行绩效影响因素:产业结构、治理结构与宏观经济环境[J].金融论坛,2011年第6期.

[6]白积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0年第6期.

[7]谢永坚.中国金融市场化指数的构建[J].金融研究,2017年第11期.

[8]陈宗胜等.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商业银行利差:2000-2008[J].学习与探索,2017年第6期.

[9]刘金山,何炜.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测度:观照发达国家「J〗.中国与全球化,2014年第10期.

[10]杨梅.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冲击[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作者:李红英 单位: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