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

时间:2022-01-22 11:15:00

农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

一、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的最大特征是纵向式的,而目前农行是以分行为经营单位的体制,其风险管理体制也以横向为主,不利于风险管理效率的提高。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可从两个层面进行调整:

一是在风险管理的决策层面,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在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在总行一级设一个独立于管理层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风险管理系统的负责人和专家组成,该委员会主席由全行的首席风险管理主管担任,负责制订全行的风险控制标准及风险管理规划,完善风险管理控制制度,判断和决策重大风险管理事项,监督高级管理层关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的控制情况,对本行风险管理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及水平进行定期评估,提出完善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见。

二是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实行上级行风险管理部门对下级行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和同级业务部门风险管理窗口负责人的直接管理和考核,下级行风险管理人员和风险窗口管理人员在所管辖的区域和领域内全面监控执行总行风险管理政策,包括搭建运作组织,推广风险管理工具,量化评估与分析报告等,以利于总行风险管理部门综合归纳各区域、各领域的风险暴露,进行全面风险整合和对冲,实现对整个机构的积极风险配置。同时,为确保矩阵式垂直化管理的有效执行,还应建立一系列相关的配套制度,包括推行风险经理制和风险报告制,对所有业务流程和关键风险点实施有效监控,对重大风险事项及时预警和报告,确保对业务流程中的任一环节均能体现“四眼”原则,真正实现风险管理重点的三个转变:即从现实的风险向潜在的风险转变,从风险的事后处置向风险的前期控制转变,从风险资产的管理向资产风险的管理转变。

此外,风险管理部门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风险承担者不能同时为风险监控者,风险承担与风险监控必须分离。风险管理部门应该相对独立于业务部门,承担起平行制约和行为监督的责任,从而形成有效制衡,抑制过度追求商业机会、利差贡献或业务量而违背风险管理原则的行为。为达到有效制衡,可采取风险管理执行官下派制,即总行向各省分行派驻风险执行官,省分行向二级分行派驻风险执行官,风险执行官的人事任免、业绩考核、薪酬分配等均由上级行确定,不受派驻行的限制。

二、培育新型的风险管理文化

没有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就谈不上风险控制,无数的事例也证明了这一点。国际上不少金融机构因风险控制不当而造成倒闭的案例中,原因往往并不是因为它缺乏风险控制的机制,而主要是因为其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过于薄弱。因此,自上而下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营造浓厚的风险文化至关重要。农行可在内网上分类汇集各项内部规章制度,各业务产品及操作过程中的风险指引,明确提示风险点及防范要点,通过广泛的风险教育、科学的风险评估,来培养所有人员对风险的敏感和了解,并将风险意识贯穿于所有人员的自觉行动中去,促使风险管理的理念深植于商业银行的组织文化中,亦即是一种融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思想、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风险道德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于一体的文化力,树立囊括各个部门、各项业务、各种产品的全方位风险管理理念,推行涵盖事前监测、事中管理、事后处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行为。要让全行上下认识到:对商业银行来说,只要持续经营资产和负债业务,就永远会面对各种风险,甚至是破产、倒闭的风险。任何岗位的银行员工都要有风险防范的意识。任何员工做任何事情都要自觉地考虑到风险因素,并尽可能将风险压到最低限度。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实现风险与收益的优化以及价值的创造。

与此同时,要加快建立一支风险管理队伍,提高素质。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国外高级风险管理人才,通过他们成熟的理念、技术来推动全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立足自身,培养人才。除在工作上有意识地培养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外,要充分发挥内部网络的作用,建立风险管理知识学习网站,及时更新学习内容,并指定一些风险管理专家定期在网上答疑,解答风险管理人员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一个开放的培训平台。对高级管理人员,派往国际上先进的商业银行跟班学习考察,重点学习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先进的风险计量技术。培训不能“一时冷一时热”,要形成制度并作为长期发展战略。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是现代商业银行对出现影响资产安全的风险信号,提前做出识别和判断,并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信号处理方法的一种机制。商业银行只有通过有效的、科学的风险管理技术,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减少经营活动中的相关风险,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将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风险判断表面化和风险反应滞后的状况,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宏观面上,总行应组织高层次人才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及金融政策,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变化情况,重点加强对不同行业的长期、深入研究,了解和把握不同行业的基本特点、发展趋势和主要风险因素,在对宏观经济政策、区域经济政策、市场供求关系以及客户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信贷资产行业、区域、品种、集团客户风险分析的基础档案,并通过与各部门、各行业、各媒体业已建立的信息交流渠道,定期对一些行业或地区进行预警通报,确定高风险行业及高风险地区,前瞻性地提出重点扶持及退出对象,全国性的行业贷款限额及地区授信总额,解决基层行因信息不对称,将贷款集中于某个已处于衰退期的行业,引发贷款风险的问题。要设计出全面覆盖银行在业务运行中的资产负债变动情况、大额资金流向、资金清算及经营效益信息的合理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起到风险预警作用。同时,在开发新产品和开展新业务之前,要充分识别和认真评估其中包含的风险,建立相应的内部审批、操作和风险管理程序,明确风险防范要点,做到“未雨绸缪”。

微观面上,要建立和完善包括财务报表的早期预警信号、经营状况的早期预警信号、企业与银行关系的早期预警信号、管理人员的早期预警信号等的预警机制,在风险出现苗头时,就能通过一些信号敏锐地捕捉到风险点,以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将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各级行的客户经理要经常深入企业,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关注企业发展动态,监控企业资金走向,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发现风险预警信号,并及早采取措施控制风险,避免风险的扩大和漫延。同时,通过信贷管理系统,加大在线监测力度,对到期贷款收回情况及信贷资产质量情况进行监控,及早发现并处置信贷客户的潜在风险。

四、提高风险计量水平

通过对国际银行业流行模型的考察,不难发现银行风险管理模型如下的发展趋势:一是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化、指标化形式向模型化形式或二者结合的形式转化、单个资产分析向组合分析转化的趋势;二是运用现代金融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趋势,比如对期权定价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资产组合理论的运用;三是汲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趋势,比如经济计量学方法、保险精算方法、最优化理论、仿真技术等等;四是运用现代计算机大容量处理信息和网络化技术的趋势。

根据历史数据资料对不同信用级别业务的实际违约率和损失程度进行统计分析,是检验风险管理结果客观性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农行开展风险管理的时间不长,相关数据积累不足,这方面的工作还较为滞后,加上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各类企业在信息披露、管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尚有很大的差距,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财务资料无从搜集,已公开的一些大企业的财务数据存在着失真现象。因此,农行应结合自身特点,在采用信用评分方法等传统模型计量信用风险、强化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相关数据库,信息包括客户的信用资料、历史上的违约率资料以及金融市场数据资料等,并与有关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一起,结合自身特点,对有关的现代风险管理模型进行改进,或“量体裁衣式”地开发新的风险度量模型,如信用评估模型、破产预测模型、产品定价模型等,逐步运用现代风险管理方法对每一项业务和产品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解和分析,并根据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对不同类别的风险选择适当的、普遍接受的计量方法,尽可能准确计算可以量化的风险和评估难于量化的风险,并采取压力测试等其他分析手段进行补充。

五、完善风险控制方法

一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总行要出台各项业务的风险管理指引,包括柜面人员操作风险指引、银行业务法律风险指引、新业务产品风险指引等,列示风险内容,细化风险标准,使每位员工都明确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严格控制风险。并注重加强业务制度的更新与完善,特别是新业务、新产品的推出要配套出台风险控制制度及办法,以制度约束人、管理人。同时,对违规违纪人员严肃追究责任。二是提高风险监控水平。在风险管理中综合运用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控两种手段,实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提高风险管理整体效能。在非现场监控方面,要建立高效的非现场监控网络,提高信息获取的深度、广度、频度和精度,为风险管理提供充分的依据。三是改进信贷管理方法。在搞好宏观、定性分析的同时,逐步将一些适合农行情况,且较为成熟、科学的数学分析模型植入信贷风险管理之中。要通过对企业重要财务变量的不间断测试,掌握借款企业未来收益的趋势,降低信贷风险。要建立科学的贷款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贷审会议事规则,将贷审会审议项目的风险情况作为衡量贷审会成员工作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对贷审会成员实行动态淘汰制,决策能力不佳的则促其离开贷审会,必要时引入“外脑”,邀请有关方面的技术专家参与决策,作出贷与不贷的决定,以提高贷审会成员的整体素质和决策水平。四是完善稽核审计体系。要建立独立的、垂直的、具有监督权威的内部审计部门,实行审计派驻制,即总行向省分行、省分行向二级分行派驻审计人员,对下级行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审计。派驻审计人员不接受被派驻行的领导,直接由上级审计部门进行考核。同时,不断完善审计程序、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果,充分发挥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五是推行经济资本管理。以经济资本作为业务计划编制的先行指标和核心指标,指导信贷资源有效配置,强化对风险资产总量特别是风险资产新增总量的约束,以资本约束风险资产增长,控制全行的风险水平。

六、灵活运用风险应对策略

银行风险无处不在、无可避免,但农行可以通过灵活运用一些风险应对策略,达到减少风险、控制风险的目的。

一是规避风险策略。考虑到风险事件的存在与发生的可能性,事先采取措施回避风险因素,或主动放弃和拒绝实施某项可能导致风险损失的方案。在贷款方面,应认真做好贷前尽职调查,科学评估贷款抵押物价值,避免抵押品不足值或难以转卖,而使贷款遭受损失。同时,注重贷款期限与负债期限的匹配,设置科学的中长期贷款控制指标,防止中长期贷款发放过多,出现贷款长期化与存款短期化,贷款流动性降低与存款流动性增强,产生流动性风险。在外汇业务中,对有关货币汇率走势做出明智的判断,采用“收硬付软”、“借软贷硬”等策略,规避汇率风险。在经济紧缩期采用固定利率,在通货膨胀期采用浮动利率,以避免可能产生的利率风险。根据内部政策和程序对市场风险实施限额管理,包括交易限额、风险限额及止损限额等,涵盖承担市场风险的主要业务,并按照地区、业务经营部门、资产组合、金融工具和风险类别进行分解。

二是分散风险策略。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就要求农行在信贷投向上,不要过分集中于少数行业、地区或客户,避免某个行业的长期不景气、某个地区的严重经济萎缩或某些客户经营状况的急剧恶化,遭受致命的呆账损失。同时,要在大力开拓信贷业务的同时,不断创新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改变营业收入中贷款利息收入“一枝独秀”的现状,以分散贷款信用问题带来的风险。对金额巨大、风险难于控制的大项目,可采取银团贷款的方式发放贷款,万一贷款形成事实风险,可与其他行共同承担,避免因此承受太大的损失。

三是转移风险策略。通过合法的交易方式和业务手段,将风险尽可能转移出去。如,发放贷款时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一旦借款人发生风险,可以将风险“转移”到担保人,这就要求对担保人的资信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发放抵押贷款时,要求对抵押物进行投保,一旦抵押物发生损失,就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出具保函时,要求客户提供反担保或提供100%资金质押等,一旦客户失约,银行可向担保单位进行追索或直接划扣保证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过期货交易、期权交易、互换交易(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远期协议及套期保值等交易方式来转移利率和汇率风险。

四是抑制风险策略。在承担风险后,加强对风险因素变化的关注,当出现风险爆发征兆或实际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风险恶化,争取化解风险,或者尽量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这就要求农行要严格落实客户经理制度,密切关注客户重大经营状况变化情况,跟踪检查和评估担保者、抵押物、质押物,及时发现客户预警信号,通过采取追加抵押物、追加担保人或担保金额、停止新增贷款、提前收回贷款等方式,抑制风险的进一步扩大,将损失减到最小;或通过财务重组、信息咨询等方式大力帮助客户改善经营状况,从根本上提高客户贷款偿还能力,控制风险的恶化。

[摘要]随着客户观念和需求的不断变化、金融风险复杂程度的不断上升、银行监管要求的日益严格、金融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当今世界上的银行家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以一种更全面、更清晰的视角来审慎甄别业务经营中的风险。针对农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现状,要加强对农业银行风险管理,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健全科学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培育新型的风险管理文化,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改变风险判断表面化和风险反应滞后的状况;提高风险计量水平;完善风险控制方法;运用多种风险应对策略,包括规避、分散、转移、抑制等策略。

[关键词]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管理文化;农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