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密达在小儿腹泻中的治疗研究论文

时间:2022-07-20 04:40:00

思密达在小儿腹泻中的治疗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208例小儿腹泻患者用思密达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大便性状变化以及治疗前后大便镜检情况进行观察,各项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思密达疗效快,对各种肠炎及胃肠功能紊乱均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基本无相互作用,比较适用于婴幼儿腹泻。

关键词:思密达小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临床常见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第二位常见的多发病[1]。本院采用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腹泻20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来自于2006年2月—2007年2月我院儿科住院和门诊患者。208例小儿急性腹泻病患者中,男124例,女84例;年龄在6个月—4岁,平均年龄(1.64±0.47)岁;病程1-7天,平均(2.46±1.68)天;88例来时有不同程度的脱水,无发热患者。其中104例来前患有上呼吸道感染。

1.2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符合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1)起病急、可能伴有发热。(2)大便次数比平时多,一般3-14次/d。(3)大便形状改变,多稀便、水样便、蛋花汤样便。(4)病情以轻、中型为主。(5)实验室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增高,大便常规偶有少量有白细胞,粪便培养未见致病菌。

1.3治疗方法

1.3.1单纯性腹泻思密达口服,年龄(1岁1g,3次/d;1-2岁,1-1.5g,3次/d;2-4岁2g,3次/d,均连服3d)。对伴有脱水、发热等症状者,酌性给予补液、降温等对症处理。

1.3.2其他感染合并腹泻全部病例在使用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服思密达,剂量同上。

1.4疗效判定参照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关于腹泻病的疗效判断标准[3]。

1.4.1显效服药24-48h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d或恢复到正常次数,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1.4.2有效服药48-72h,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d,大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1.4.3无效服药72h,大便次数仍>2次/d,性状无明显好转,甚至病情加重而更换药物者。

2治疗结果

2.1治疗前后大便次数变化比较治疗前大便次数平均(8.6±2.7)次/天,治疗后大便次数平均(1.5±0.4)次/天。t=8.63,治疗前后大便次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2.2治疗前后大便性状变化比较治疗前异常大便208例(水样便168例,稀水糊状便40例),治疗后异常大便16例(稀水糊状便12例,水样便4例),治疗前后大便性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2.3治疗前后大便镜检情况比较治疗前大便检异常60例(24例脂肪球,20例白细胞2-4个/HP,中16例红细胞0-2个/HP)。治疗后大便镜检异常例,白细胞0-2个/HP。P<0.01。治疗前后大便检情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大便检情况较治疗前改善。

3讨论

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临床上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并伴呕吐,极易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甚至循环障碍而危及生命。是小儿常见病,以3岁以内婴幼儿好发,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占发展中国家小儿死亡第一位,而为WHO列为全球性控制战略。由于小儿生理特点所致,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酸和消化酶分泌量较小;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使消化负担增加,而其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差,极易发生肠道功能紊乱。同时小儿机体防御功能较差,胃内酸度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及胃肠道系统IgA较低,且肠道正常菌群尚未完全健全,而不能抵抗细菌侵入和定植而易发生感染。婴幼儿水液代谢相对旺盛,一旦失水容易发生代谢紊乱。鉴于此,当进食不当或过量时,食物不能消化、吸收而积滞于小肠上部,使本就量少的胃酸进一步下降,有利于肠道细菌大量繁殖并上移,分解食物使其发酵、腐败,产生酸性及毒性代谢产物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增加,而引起腹泻、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其毒性产物吸收入血亦导致中毒症状。当细菌进入机体后可直接侵袭小肠或结肠肠壁,使肠黏膜发生充血、水肿、渗出,甚至溃疡而引起黏液浓血便及全身中毒症状;而部分细菌则通过菌毛上的粘附因子附着在小肠黏膜上进行繁殖并产生大量肠毒素作用于肠上皮细胞,这些毒素与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ATP转变为cAMP,cAMP增多,促使肠液中水和氯离子(Cl-)重吸收减少,肠液中的钠离子(Na+)、氯离子(Cl-)及水(H2O)总量增多,并超出肠道吸收限度而发生腹泻;同时肠毒素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而使GTP转变为CGTP致小肠分泌液增加而引起腹泻。而毒素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坏死,微绒毛肿胀、变短,受累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形成不规则裸露病变,淋巴细胞浸润,肠壁吸收水和电解质功能障碍,同时双糖酶分泌不足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完全而积滞于肠腔,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有机酸而增高肠腔渗透压,导致水样腹泻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因此,治疗腹泻病的关键在抗炎、抗病毒,纠正脱水。

药理实验和临床结果表明,思密达的药理作用是独特的,思密达为八面蒙脱石,它是天然的铝、镁两者的硅酸盐,可均匀连续覆盖在消化道表面,加强消化道粘液的屏障作用,保护肠粘膜,改善粘液质和量,并吸附多种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及其产生毒素有较强的固定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力,同时还能维细胞正常吸收和分泌功能,减少其运动失调,使水、电解质流明显减少,与粘糖蛋白相互作用提高黏液的质量和数量,使黏稠度增加,加强肠道的黏液屏障功能,从而有效阻止病原生物的攻击。而且思密达不被肠细胞吸收。不进入血液循系统,对人体无不良反应。不影响正常的肠蠕动和其他药物生物利用度。采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可以避免药的困难,减少呕吐反应,患儿及家长容易接受。思密达还具有扶植厌氧菌,纠正肠道菌群紊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86.

[2]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

[3]方鹤松,魏承毓,段恕诚,等.98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