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业入世影响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26 04:22:00

新闻业入世影响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入世”对我国新闻业必将带来诸多影响,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本文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几点思考,如“不能立足于堵”、“减小信息落差”、“逐步走向法治”等,值得一读。

[关键词]入世新闻业对策

Abstract:China''''saccessionintoWTOwilldefinitelyhavegreatimpactuponitsmassmedia.Theauthoranalyzesthesituationandthenputsforwardsafewsuggestionsastohowtofacethechallengeandseizetheopportunities.

Keywords:AccessionintoWTO;Countermeasures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新闻业蓬勃发展,在实现改革、发展、稳定中功不可没。我国新闻业外延变化不小,但内涵改革深度还很不够,很难应付诸多挑战。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入世”),以及“入世”对互联网发展的推动,会给我国新闻传播带来挑战。认真研究和迎接这些挑战,积极主动地顺应这些变化;更新观念,加大改革力度,是我国新闻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入世”对我国新闻业的挑战

本文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几个协定和一些国外材料来分析入世对我国新闻业的影响。

一、服务贸易范围内的影响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各行各业都有显著影响,但对新闻业直接影响看上去不是很大。因为新闻业从总体上来说,属于非物品贸易,系服务贸易范围。《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成员方要就市场准入、国民待遇及其他相关问题,与别的成员方进行谈判,将达成的承诺逐项列入该成员方的具体承诺表。其中的内容为:a.有关市场准入的条件、限制等;b.享受国民待遇的条件和资格;c.其他承诺,包括有关标准和资格等方面的承诺,实施承诺的时间框架等。而且,根据“发展中国家的特别待遇”的原则,在发展中国家少开放一些部门、少放宽一些交易种类、逐步扩大市场准入等问题上,可根据它们的发展情况,予以适当的通融。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服务业之一的新闻业是否开放,以及开放的程度如何,暂时可由成员国本身决定。①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显然暂时不会全面开放新闻业。服务贸易总协定允许少数成员在2005年以前,可以存在与最惠国待遇不符的暂时性措施。②换句话说,在“入世”的头几年,国外传媒打入我国并享受国内传媒相同的待遇,还不可能成为事实。但是,关乎2005年以后新闻业开放的承诺表,终归要制定出来。

尽管如此,我国已确定开放发行业、广告业。发行业“入世”后,传媒销售渠道会增多,竞争性会增强,垄断保护程度会降低。上海一家发行公司已有德国资本进入。德国贝塔斯曼出版集团在上海的合资企业办读者俱乐部,到1999年在中国已有150万会员、2千多万元的年销售额。某些境外刊物,如时尚、休闲的刊物已开始在我国发行,渐渐还有其他非新闻类报刊也会准许在中国发行。原版杂志、期刊、非新闻类报纸也将通过合资合作形式出版中文版,直接供中国读者消费。入世后国外发行公司会凭借其实力和经验进行运作,会使受人们欢迎的报刊占领比现在更大的读者市场份额。

另外,“入世”后,广告的数量和种类、广告质量、广告载体、广告业务运作都将有较大的变化和发展。外资广告机构会增多和加强。外商的广告也会明显增多,据有人估计,在到中国来投资的国外大企业中,有81%的企业每年要拿出1亿美元左右的费用进行广告宣传。而且,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透明度原则,或许有一天会要求中国各报纸也加入像ABC这样的专门定时统计和公布报纸发行量的组织。因为这种与国际接轨的做法,符合广告商和广告客户的利益。可想而知,在定期公布发行量的条件下,发行量小的报纸所得广告将会越来越少。

不难想到,发行、广告两项都会使那些受读者欢迎的报纸走向良性循环,那些发行量小的报纸,如果没有新招就会走向恶性循环。如果说报纸发行还可以在“公费市场”那一部分借助于“红头文件”,那么对广告收入来说,“红头文件”则是无济于事的。

“入世”以后,电视业与报业差不多,暂时不向国外开放。但是,与新闻传播机关密切相关的电影服务,则是我国承诺开放的领域。在这方面我国作了两项承诺。第一项,“入世”以后,我们进口的外国影片从现在的每年10部增加到20部。第二项,外资可以参与改造中国影院,但是它的股份不超过49%③。

此外,中国将开放因特网服务的全部领域,并允许外商在所有电讯服务领域的投资项目中占49%的股权。图文电视、视频点播等增值服务在我国“入世”后两年内、传呼服务在3年内可达到50%,4年内可达到51%。中国还承诺,将在3年内分阶段取消在流通服务上的一切限制,开放运输、批发、零售、售后服务等所有环节的货物流通分销权。这无疑将包括音像制品、娱乐软件在内。

二、货物贸易范围内的影响

新闻业发展所需的物资、设备,则受有关货物贸易规定的制约,所以,还需要把新闻放到货物贸易范围内来研究。《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要求,根据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切实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根据“国民待遇原则”,进口产品在进口国享受的待遇,要不低于那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除了几项例外)。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在货物贸易中,给予一成员方的优惠、让步,应无条件地给予所有成员方(也有一些例外)。

根据以上精神,物资和设备进口关税将大大降低,有的全部取消,同时将逐步取消所有的进口配额。如木材和纸张的关税目前分别为12-18%和15-25%,将降至5-7.5%。对于半导体、计算机、计算机设备、电信设备和其他信息技术的关税,将从目前的平均13%多降至零,大部分削减将在2003年前实现④。

随着这些电信设备、器材等进口关税的降低或免除,电信业的成本和服务收费都会降低,再加上中国将开放因特网服务的各个方面,互联网也会有更大的发展和更激烈的竞争。其结果必然会促进网民数目迅速、大幅度地增加。

综上所述,我国新闻业虽然暂且不会完全开放,受“入世”的直接影响不会很大,但间接影响是存在的,而且是不小的。

以上所谈的媒体开放程度,是就我国加入世贸所做出的承诺而言的。实际上,为了增强我国媒体的实力,更好地参与国际传播的竞争,我国已有在保证国家控股的前提下,吸收社会资金和外国资金,把媒体集团(包括报刊业和广播电视)做大做强的准备。并且在过去两年内,已有某些地方在不作张扬地开始着手实行股份制的做法(如哈尔滨报业集团、湖南卫视),还有在保证编辑权和终审权的前提下吸收国外资金的做法(形式多达一二十种)。发展跨地区的媒体集团(特别是广播电视集团),也将成为可能。

我国已经制订了多个涉及互联网的法规性文件,如国务院2000年9月25日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新闻办、信息产业部2000年11月7日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3200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问世。这一法律文件比上面所提到的管理互联网的法规和规章的涵盖面更广,除了“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的规定(第一条)以外,主要仍是管理传播内容的。该法律的第二条、第三条都与新闻传播内容有关,分别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

上述法规与决定对于规范和管理国内网站的建设和活动,对于防止和剔除有害的信息、言论,对于保护网络安全,都会起到积极作用。但我们还应注意以积极主动的方式迎接挑战,寻找对策。

“入世”对策的几点思考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作为服务贸易范围内的互联网服务的全部领域都会开放;作为信息技术所需的物品贸易,其进口关税不超过3年就会降至零。这些重要许诺,将使我国互联网事业飞速发展获得一个非常重要的客观条件,也会使网络新闻的发展变得更加不可抗拒。

事物有一利必有一弊。网络媒体在具备优越性能的同时,也使我们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困难。比如,各种真真假假的新闻,各种有害的信息和言论。为了克服这些弊病,我们努力发展“防火墙”技术,积极创建“网上警察”。与此同时,我国加快立法速度,据了解,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早以全面立法来管理网络新闻传播的国家之一。

一、不能立足于堵

运用法律去防止和限制互联网上的消极有害的东西,这是必要的、有益的,但是远远不够。一方面,过严地立足于堵,有可能削弱网站的活力,削弱国内与国外网站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于境外网站的防范,频繁地使用防火墙技术,就等于在互联网上搞自我封闭,大大削弱了互联网的信息公开性、共享性等正面作用。

任何国家都是世界体系中的国家,为了防止外来的消极影响,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以保证自己的体制不受任何防碍地运行,历史经验证明,这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我们可从原苏联解体以前10年左右时间里,中苏两国对于与外部世界交流的不同态度、做法和产生的不同效果中,得到启示。从60年代到80年代,美国多次向苏联提出学生交流计划,都被历届苏联政府拒绝。直到80年代末苏联解体前不久,苏联在美国的留学生一共只有经过严格挑选的几百人。那样严防“和平演变”,结果竟是国家解体,红旗落地。而同一时期,中国在美国的公费、自费留学生多达4万人左右。到1997年,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累计向美国派遣了13万留学人员。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多达30万家,分布在全国各地。海外企业家分布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穷乡僻壤都有他们的踪迹。每年中国接待的海外游客加上港、澳、台回乡探亲的同胞,多达5000万次以上。这么多的外部影响,并没有使中国的社会主义解体⑥。这证明,顺应民心、合乎时代潮流的路线、方针、政策,才是第一位起作用的。而对外开放正是正确的制度设计的一部分。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有哪个国家想继续在信息上闭关锁国,至少在技术上也无法做到了。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上所具备的强大功能,推动着信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迅速发展。网络媒体集合了传统媒体所有的表现形式,成为真正的多媒体传播手段,它使新闻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同时实现。它具有许多优良特性。首先是容量大。其二是速度快且具有流动性传播的特点。其三是超链接,网民可以浏览无穷的信息。其四是交互性,网络媒体的读者既可以是受众,也可以是传播者。其五是可检索。只要在网站上输入一个或几个词后,网络会自动会将相关内容的文章一一列出⑦。面对这样的现代媒体,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让它发挥利国利民的巨大作用。

[page_break]

二、减小信息落差

前面分析了互联网对我国新闻的挑战,以及“入世”对我国的挑战。这些挑战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以低信息量新闻、单向度舆论应对国内受众的做法,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加快新闻改革。

1.高原盆地理论的启示

毫无疑问,对于那些恶意煽动的反动信息、故意捏造的谣言信息、诱导人们堕落的色情信息等,我们要依法采取措施,坚决防止和杜绝。但是,并不是要设法避免人们接触所有的敏感信息或负面信息。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民社会所拥有的信息量,还是很小的,前者犹如高原,后者犹如盆地,落差很大,前者对后者存在的潜在冲击力自然就很大。巨大的信息落差,对国家安全构成隐患,是不言而喻的。何不考虑大幅度地减小这种落差呢?减小落差的办法,简而言之就是要逐步加大输入的社会信息量,包括所谓敏感信息和负面信息。所谓逐步,就是开闸放水,逐步提升,而不是等到迫不得已,失去控制的时候炸坝泄洪。这需要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战略眼光,抓住指定承诺表以前的5年时间,减小与发达国家的信息落差。

2.广东经验的启示

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接受负面信息增多,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在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期间,历来接受香港电台和电视台信息最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倒是非常平静,广州、深圳的秩序比北方和东南沿海的大城市都要稳定。因为在多元化的信息环境中,人们更容易看到事物的方方面面,至于那些真真假假的信息,更容易在人们心目中减少对资本主义媒体的可信度和神秘感。

在2000年8月于北京召开的“WTO与中国传媒研讨会”上,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黎元江对上面谈到的例子,提供了生动、具体的材料。他说,“广东这个地方,香港电视是家家户户都看……从来没有断过。”“我们华南地区,一年365天,天天24小时,香港4个电视台,两个是中文,一个翡翠台,一个明珠台,一个国际台,还有凤凰卫视。还有各种广播,美国之音,这个之音、那个之音很多,还有各种渠道、传到广东华南来的各种报纸、杂志、书刊,还有每天几十万人进进出出带来各种各样的观点,有反动的,有反华的,有反对改革的,什么话带不进来?香港人进来,外国人进来,什么观点带不进来?何况咱们还公开批准在宾馆销售的海外一些报纸,大公、文汇等。还有英文的南华早报,现在懂英文的也多了,有反共反华的,什么都有。”“最后也没有因为一天到晚看香港电视就反社会主义。也不见得特别多的上街游行,有游行,也有上街,但是不多,是细水长流,平均每天有五六十人,一天到晚在广东省政府门前要求这个,要求那个,都是经济要求,什么滥尾楼,土地纠纷,没落实政策等,真正是政治性的基本没有。也不见得看完以后大家都支持‘两国论’,相反更气愤,恨不得把李登辉扔到台湾海峡里。”⑧

从广东的经验我们得到的启示很多,最主要的是人民群众具有对多元信息的承受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越锻炼越强。

另一个启示是,我们反复强调的舆论导向,到底是要在正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不分国界地把大量信息推到人们面前这个事实的基础上去导向呢,还是无视这一切做一厢情愿的“导向”呢?答案当然是前者。现在许多人并不费力地在使用服务器技术和链接技术,去接受境外媒体的信息。听任这种状况,而不去冲破一些禁区,扩大我们传媒,特别是网络媒体的报道和评论的范围,那就无异于在网络传播中实行“驼鸟政策”。

我们应该在自己的网站上增加敏感信息和负面信息的供给量。本人认为,在扩大公民社会信息量的过程中,在网上领先放开一些,让一部分人先增强对负面信息的承受能力,有其积极意义。“据调查,中国互联网最主要用户的特征是:30岁以下;受过高中和大学教育;中高层次收入;学生、自由职业者、合资企业管理人员、国家机关干部和办公室职员。”⑨不难看出,这些群体是负面信息承受能力较高者,也是能够使用各种技术找到信息者。利用5年左右时间,减少信息落差,可以从国内网站扩大覆盖面、加大信息量做起。

三、逐步走向法治

我国虽然现在有各种管理新闻和信息传播的法规性文件,但就传播内容的管理上,并没有严格按照这些法规性文件中禁载规定作衡量标准。

现以国务院1997年8月11日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为例。该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禁止制作、播放有下列内容的节目:(1)危害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2)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3)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4)泄露国家秘密的;(5)诽谤、侮辱他人的;(6)宣扬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我国其他涉及新闻与信息管理的法规性文件,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0)、国务院的《出版管理条例》(1997)、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报纸管理暂行规定》(1990),其中关于禁载的规定,都基本相同,差别很小。

在实际新闻工作中,除了上面第5款不时有触犯以外,其他款,特别是前3款,很少有违背的。我国新闻工作者长期的党性训练使他们通常不会违背它们,而最令他们担心的是违背宣传口径、宣传纪律。

笔者并不是主张现在完全取消所有宣传纪律、宣传口径。有些现在还是必须要遵守的。特别是我国仍处在改革攻坚战的时期,有些困难和问题还是艰巨的、复杂的。所以有的纪律和口径还不可不要。但我们要认识到,那些比法律更严的限制,毕竟不是常规,是应该逐步减少的。漏报重要新闻,历来被视为媒体之大忌,是重大失误,有损媒体之声誉。我国媒体积累声誉很不容易,可是经常因为不得报道某一重要事件,被国内外所讥讽。因此漏报一次重要新闻,对我国媒体的损害也远比过去大得多。基于以上理由,我们提出几条新的思路,也算是本文的总结。

1.我们要正视未来几年中推动新闻改革的重要因素:一是“入世”对新闻出版的巨大推动力;二是互联网传播对我国媒体的巨大压力;三是我国新闻立法,已经呼吁一二十年,在全国人大中联名提出提案的人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而新闻立法,意味着我国新闻业真正走上法治轨道。

2.为了能够更好地抵御外来媒体的冲击,应抓紧从现在起的5年多的时间,在遵守有关法规性文件的禁载规定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我国媒体自由活动的空间。

3.探索让一部分人先增强对于敏感信息和负面信息的承受能力,继续在广东、华南,让较多的境外新闻信息和娱乐节目落地;扩大网上新闻报道的覆盖面。做到中国发生的事,除了国家秘密以外,国外网站报道的,国内网站也有报道。逐步带动报纸等传统媒体也扩大覆盖面和信息量。

注释:

①谢金文《“入世”对上海新闻出版业的影响及对策》,打印稿。

②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刘习良《加入WTO中国电视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中国传播论坛(之三):WTO与中国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研究委员会、中央电视台研究室、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合编,2000年8月。

③电影事业管理局副局长杨步亭《中国电影如何面对“入世”挑战》,《中国传播论坛(之三):WTO与中国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研究委员会、中央电视台研究室、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合编,2000年8月。

④同①。

⑤《3千万人上过网》,解放日报,2001年1月8日。

⑥《苏联曾高度警惕“和平演变”》,中华读书报,1998年3月25日。

⑦唐胜宏《试论网络媒体对传统报纸发展的影响》,2000年3月,打印稿。

⑧黎元江《WTO是挑战更是机遇——中国报业与国际报业发展之路异同研究》,《中国传播论坛(之三):WTO与中国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研究委员会、中央电视台研究室、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合编,2000年8月。

⑨解放日报,2001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