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育行政管理模式研究

时间:2022-12-04 02:39:36

高职院校教育行政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结合也更加紧密。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需求,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势,不断完善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手段,构建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从而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本文基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内涵,对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行政管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的相关策略,旨在推动和促进高职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教育行政管理模式;策略

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要加大现代化建设力度,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创新。在国家的支持下,我国高职院校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职能,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为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模式构建提供必要支持。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内涵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含义。高职院校的管理体系通常可分为教育、行政及科研三个模块。深入分析上述三个模块的功能,便可明确其具有的不同定位和功用。本文针对行政管理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与另外两个模块不同,行政管理具有附属性,但作用却不能轻视。在高职院校中实施系统的行政管理手段,能够有效促使教育获得更大限度的提升。制定专业的制度规范,并强化辅助手段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行政管理的效能,达到教学与管理的预期效果[1]。(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内容。一是教育与行政管理。高职院校开展的行政管理工作与在校教师、科研人员等均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如教师或者研究人员在获得研究经费或者劳动报酬时,均需通过行政部门进行发放。二是各职能部门关系。该部分主要描述不同管理部门所担负的工作内容和具体分工。各部门需协同完成相应的工作,在具体实施中要相互制衡,还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整体的行政管理任务。三是管理部门的内部成员及创新性管理。需从管理部门的内部成员分配方面着手,全面促进提升管理体系的优化。如果成员缺乏创新性的意识和能力,便难以推动整个体系的完善提升。从内部入手优化管理,使个体和整体相互影响,从而全面提升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质效。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行政管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从20世纪末开始,高职院校规模就在不断扩大,与其相对应的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也得到快速发展。随着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开展,学校对各种信息的处理速度和质量也大大提升,推动了教育行政管理中复杂信息的解决效率。但是,即便如此,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固有的行政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目前,高职院校内部各类行政管理信息流通较差,并且资源浪费严重,制约了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为了适应时展需求,对自身布局也开始做出调整。多校区办学模式逐渐兴起,这也对教育行政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高职院校发展需求。目前,只有构建完善、统一、高效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才能够提高行政管理各类信息的处理时效,也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办公效率,使教育行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问题。第一,缺乏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从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教育行政管理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管理者都能够意识到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是未来的主要方向,但是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却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化的意义,没有真正将信息化技术与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整合在一起。受过去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对相关信息化技能学习的热情,自身信息化素养不足,缺乏长远目光,这就导致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很难真正落到实处。不仅如此,一部分高职院校教育行政管理忽视人的价值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导致在执行信息化相关策略的时候,缺乏执行力,信息化管理理念无法得到充分凸显。第二,教育行政管理过度行政化。现阶段高职院校管理模式都是行政化的管理模式,这也导致了高职院校内部教育行政管理的行政化程度较为明确。这样一来,行政人员掌握着学校的各种资源,教师无法真正参与到学校管理之中。另外,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分析,行政管理部门更多是加强管理,因此,在服务方面相对淡化。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的放大,高职院校内部行政权力也在增加,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的高职院校在学术方面往往很难取得突破。第三,教育行政管理资金不足。在高职院校构建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购买大量设备,也需要引入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才,这些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高职院校后续人才培训以及各种设备更新换代与维修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因此,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高职院校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很难顺利落实的。

三、高职学校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在实施行政管理时,能够有效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到具体工作中,也就是有机渗透到日常的行政工作内容和服务当中,便可进一步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实施系统性。再结合与网络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手段加强协作融合,从而增强各机构和部门之间的协同效果,实现数据共享的目标。同时有效借鉴传统的行政工作经验和优势,全面优化信息技术辅助的行政管理工作模式,进一步降低资源浪费情况,可全面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并且可在成本预算内,为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相对完备的设备及软件等方面的支持,从而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落实。高职院校在运用信息化手段完成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会涉及管理人员,主要通过管理者提出具体的规划和要求。同时,运用更为成熟的技术类型,可获得更多资源来完善校内的网络设施,而重点培养与信息化相关的专业人才,从而才能有序推进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并为实现理想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奠定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是网络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不断深入的结果,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要求。以上对高职学校教育行政管理以及信息化内容进行了分析,下面对具体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一)树立正确的信息化建设观念。第一,加强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提升高职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促使信息传递达到更高的顺畅性与准确性;在整体层面优化院校的科研与行政管理效能,推动形成更多的研究成果,为专业人才提供再提升的渠道;不断优化院校的整体竞争力和行业声誉,辅助院校持续发展,同时尽量缩小其与行业先进院校之间的差距,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需在信息化建设与完善方面提高认识程度。一是从宣传角度出发,将信息化的优势以及学院拟开展的信息化建设规划面向院内所有管理者进行推广宣传,具体可采用传单、介绍等方式,转变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存在的传统观念,使其主动运用信息化思维处理事务,提升接受信息的速度,从而全面优化行政管理工作的质效。二是院校可结合不同的信息化手段开展专题讲座,将理论与应用渠道对应起来,从而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技术应用效果,扩大新技术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普及范围。工作人员通过频繁使用信息化技术,逐渐形成更为深入的认识,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便捷性,从而提升对技术应用的认同,逐渐消除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的阻碍。三是针对核心人员强化思想沟通,使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认识程度较深的先进人员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可采用一对一的帮扶形式强化对后进人员的思想引导,从而削弱后进人员对信息化建设进程的阻碍程度,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认识水平,并在全院范围内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大规模实施。只有通过上述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行政管理人员对信息化体系搭建的认知,并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效运用信息化手段处理日常行政事务[2]。第二,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手抓。在实施行政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时,不但要从硬件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还需结合软件方面实际情况,促进技术人员不断提升操作水平。为实现上述目标,需从以下方面着手实施:一是细致检验每台硬件设备的运行状态,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及时处理,尽量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如果设备存在的问题较为顽固,或者处理所需投入的经济成本过高,则需对其进行淘汰处理,更换性能及质量较好的设备。此外还需随时了解信息化的发展动向,合理购置新性能及技术水平更高的设备类型,以此全面提升院系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二是加强对软件集成和程序搭建的重视程度,先分别针对单个软件进行优化设计,并对设计实施过程提出更高标准,此后将不同程序进行组合使用,并构建集成系统,从而创建性能更为理想的运行环境。三是注重提升技术人员的核心技能。从提升岗位技能入手加强技术人员的个人能力,促使行政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具体可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培训等方式进行深化练习,从而促使技术人员扩展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储备,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将软硬件充分结合,才能够顺利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实施。(二)建立持续的经费投入制度。第一,设立资金管理部门。建立专门的资金管理机构,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类资金投入和使用等进行科学管理,如系统记录每笔资金的出入账、划拨环节、剩余额度及每笔资金之间的补充和调拨等信息,并将所有数据信息形成汇总到数据库中,将上述内容共享于网络平台,增加资金使用和管理的透明度。此外该部门还可与相应的监管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对其提出的资金使用等方面的问题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解释,并将沟通过程的详细记录形成文件形式,为工作人员的日常资金处理工作制定严格规范。第二,提高教学质量,争取社会资金筹备。院校的教学质量是衡量其竞争实力的主要依据,因此高职院校可从提升教学质量入手,来争取更多的社会关注和资源投入。同时吸引更多优质专业人才参与到院校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中,赢得更多资金支持。因此,职业院校需集中提升教师及学生的专业水平,严禁未达到准入标准的教师参与教学工作。同时还可针对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开展深化培养训练,从而大幅提升院校的社会知名度,赢得业界认可。在此基础上,院校也可赢得来自政府和社会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提升校内的软硬件设施水平。(三)建立信息化行政管理评估体系。一是教育行政管理评估科学化。一套具有可行性、科学的教育行政管理评估体系,必须要具备科学的评估标准以及判断原则。从我国高职院校的情况来看,教育行政管理效能的评定要以行政管理服务原则为指导,以方便学校开展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建议板块,搜集来自学生、教师以及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见,不断修正和完善评估标准,以达到深化评估效能的目的。二是评估判定标准可操作性。在构建教育行政管理评估体系的过程中,评定标准必须要具备可操作性。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量”的标准体现在各种教育行政管理中消耗的资源程度,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因素的考核标准,教育行政管理人员都需要对其进行整体把握。其次,行政管理人员要将学校的整体利益以及广大教职员工的要求作为评估标准,通过内网购票的方式进行考核,同时,结合实际需求,灵活运用考核方法,包括管理协调性、灵活度以及有效性、满意度等。三是采取有效的评定方法。教育行政管理评定考核包括各种管理工作产生的费用,如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将这些资源的节约程度与产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判定,从中可以分析出管理能效的高低,并对管理方法进行科学选择。另外,还可以根据某一项具体工作所需要的时间进行评估。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的时间越长,能效越低。协调判定法也是一种高效、灵敏的评价考核方式,教育行政管理者通过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合情况对其管理能效进行评估,从而达到了解实际管理情况的目的。

四、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内部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教育行政管理能够协调学校内各项工作的开展,从而为全校教职员工以及学生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信息化建设是现阶段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向,本文对此展开分析,旨在助力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轶.教育行政管理创新的关键和策略[J].人民教育,2006(23):14-16.

[2]王晴.浅谈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新途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40-41.

作者:陈洁 单位: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