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探析

时间:2022-01-17 03:00:37

高校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探析

摘要:落实“双一流”战略,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离不开高校行政管理的支撑。我国传统行政管理制度弊病是高校发展的主要障碍。文章分析了高校行政管理功能运行特点及高校行政管理当前存在的问题,其服务意识缺乏和行政管理效率低下是两大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高校行政管理的主要诱发因素是结构设置不合理、行政权力泛化、行政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低下等。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兴起为高校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基础之上,提出完善结构、加强服务意识、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等完善高校行政管理制度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新公共服务;路径选择

1问题的提出

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管理的坚韧内核,它是高校基于机构和制度,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兼具行政和管理双重功能,指导全体师生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高效率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一种组织活动。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和精英化的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而高校整体系统的运行直接受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的影响。高校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行政管理正是其与社会协调关系的枢纽,是充分使高校各院、系、部门之间协同推进的重要引擎。高校行政管理不仅引导高校管理方向,且激发高校行政管理的潜能,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突出作用。由此可见,提升高校的行政管理效率,突破现实的桎梏,不断开拓创新,实现高校内涵发展已是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题中之义。20世纪80年代,在传统行政管理弊端的逐渐暴露下,在各国力图塑造一个服务型政府的时代背景下,西方国家纷纷掀起了新公共服务的大旗进行了行政改革。其理念主要是以民主、公民权利、公共服务为精神内核,它是当代公共行政改革的新模式。新公共服务理念强调公共管理中理论、价值、政府职责的重要作用。政府资源在公民社会中的有效整合和配置是新公共管理的目标。新公共服务理念是基于公民权利理论、公民社会和社区的框架、组织人本主义的理论。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倡导下,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基于其服务精神理念之上,充分利用有效的育人资源助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在不断契合高等教育发展进行自我变革之下,其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例如,高校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功能发挥不健全,没有践行服务理念,高校管理手段和方式陈旧,缺少创新和与时俱进,这些已经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重要障碍。因此,研究如何基于新公共服务理念,剖析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弊病和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的路径,对于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问题,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实现中国智造的重要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2高校行政管理运行特点与问题

2.1高校行政管理功能运行特点。高校作为我国的一个公共组织,其制度是属于我国传统的科层组织制度。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校的主要运行制度,在纵向管理层级上是由若干职能部门构成,而任务的最终执行者主要是各院系,并且是在组织正式的规则和程序指导下,依照组织下达的政策文件进行层层落实学校的各项决策。高校行政管理主要包括执行职能、社会管理职能、社会服务职能。执行职能即指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教育法律法规下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社会管理职能主要是指教育管理的顺畅,是在行政管理制定的各类规章制度,各类运行体制下引导高校组织各职能部门人员在认真执行各项学校政策,确保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正确的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社会服务职能是指高校与社会企业合作,学校与社会接轨,通过带动社会资源激活教育资源的方式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与和谐稳定。科层建制的优越之处就在于能够将组织成员统一于法则系统内,确保组织政令同行[1]。2.2高校行政管理缺乏服务意识。新公共服务理念下,塑造服务型政府更是强调了公共组织的服务意识。然而,当前高校行政管理运行中服务意识缺乏。在传统的根深蒂固的行政管理制度影响下,部分高校行政管理无形中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或多或少存在作风不纯等现象。一方面,高校行政部门之间合作意识不强。如教学和科研两个部门衔接不够,沟通不足,在具体决策执行过程中难免只看局部不看整体,很难做到协同推进。另一方面,信息的不对称性。高校行政管理处于教师和学生工作的一线,其工作任务繁重、工作事务繁杂,同时由于高校行政管理的层级性,同个部门或者一个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存在不对称性。上级很难把握下级的具体工作动向,下级很难将自己工作需求传达到上级,由此导致信息沟通机制的弊病,缺乏规范化,程序化。[2]在高校的权责模糊性下,人事与管理缺乏有效衔接,使得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的指导,服务意识较为薄弱,对职业的角色定位较为模糊,只是将其作为一种谋生的岗位,缺乏职业热情,导致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缺乏动力,容易形成职业倦怠,由此就更谈不上以服务为主了。2.3高校行政管理效率偏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由于高校行政管理存在一定的垄断性质,高校行政管理特别是在组织机构、培养队伍、办公水平等方面存在行政管理效率较低的问题。[3]首先,高校庞大的行政管理机构导致高校各职能部门职能交叉,各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缺乏依法行政观念,存在选择性执行、替换性执行、歪曲性执行的行为。高校行政管理属于传统的政府科层的大政府下的小社会,过多的机构和权责下,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找不到问题的源头和责任人。由此造成行政管理队伍工作效率较低。其次,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缺少较为科学明确的职业发展前景,多数人不仅没有受过正规的行政学、管理学等教育而且少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其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已经达不到当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要求。再次,高校是网络发展的前沿,网路信息化管理已是当前高校行政管理的方便手段,虽然在各项资金的支撑下各高校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提高,各项工作网络建设成功,但办公的自动化水平却没有跟上步伐,高校行政管理没有及时更新管理技术和工具,很多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不仅没有革新自身的管理理论更是无法掌握最新的管理技术手段。由此,导致高校行政管理还是按传统步骤运行。

3高校行政管理问题诱因分析

3.1高校行政管理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高校的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是高校行政管理问题的源头之一。高校跟传统政府机关存在类似的问题就是机构臃肿、人员过多、职责权限分配不合理。为实现高校行政管理功能,高校不断增加管理机构,致使机构设置重复和人员膨胀,这给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带来繁重的重复性任务,而管理的多部门、多头领导、管理层级过多造成上下级信息沟通不畅,管理过程中问题解决负担加重,导致管理效率不能得到有效提高[4]。同时,行政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校职能部门权力过分集中,导致院、系的自主权过小,容易产生官僚主义。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校的管理体制,但党委和行政管理两大系统又具有相似的职能,两者的职能交叉,如若没有很好的协调就易导致两者功能得不到很好发挥,甚至是冲突。例如,高校党委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互不了解,且都站在自身立场看问题,这势必造成在很多问题的解决上产生阻碍因素,无法形成领导合力,导致行政管理效率低下进而产生阻碍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3.2行政权力泛化。高校过于行政化,行政权力泛化是造成行政管理弊病的另一重大因素。高校有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两大权力系统,但学术权力却被行政权力所挤占,高校行政权力和意识过分凸显,学术专家学者没能在高校管理中发挥功能[5]。一方面,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干涉过多,同时也弱化了学术权力对行政事务的决策参与权。学术系统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系,从根本上来说,学术性是高等教育事业权力的主要特性。而目前高校依据的是政府的运行模式,发展现状是高校过于行政化,学术权力不仅没有高校行政事务的管理权,更是失去了对自身学术事务的管理权,这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管理目标相悖,在行政权力完全取代学术权力的状况下,高等教育事业无法协调发展。在高校行政权力泛化下,一部分学术队伍人员为了自身职位的晋升和发展,不得不既做学术又走行政,如此又会进一步阻碍学术队伍的发展,不利于高校保障学术功能目标的实现。3.3行政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不高。高校行政管理队伍整体综合素质跟不上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水平要求是导致行政管理问题的另一因素[6]。首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人员构成复杂,其来源既包括招聘的优秀毕业生也包括转岗的人员或者教师,并非都是管理专业出身,对专业原理以及管理科学知识不甚了解。其次,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混杂也造成了部分人员没有很强的职业热情,缺乏责任意识、职业素养,再加上高校行政管理一般是按照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模式运行,这使得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同样存在较强的官僚化,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再次,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也缺乏较为系统的业务与理论知识的培训,导致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不到提升,同时,也造成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组织认同感偏低,从而降低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总是按传统管理手段和方法处理事务,管理缺乏创新,停滞不前。

4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高校行政管理制度完善路径选择

4.1完善结构,强化责任落实。新公共服务理论以塑造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机构为基本目标。精简机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成为既倡导新公共服务理论又完善行政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径[7]。通过对相同的职能机构进行合并,精简机构和人员,可以增强资源的利用效率,创新工作机制,同时,有利于促进行政权力的分化。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初衷之一就是强调服务为本,而高校各项工作和决策都是在院系各基层部门的执行下进行的,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的领导权力过分集中,就容易导致高校基层部门缺乏自由裁量权,在执行具体决策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工作无法高效。通过分权化可以增强基层部门的职能,提高各职能部门的目标责任意识。新公共服务理念还提倡民主的决策制度,通过对机构的完善,使各职能部门人员可以都参与到决策当中,真正做决策的参与者,使整个决策过程既公开透明、科学,同时又能广纳意见,提高整个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水平。4.2革新理念,切实加强服务意识。高校管理的运行主要是依靠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来实施,而意识决定行为,践行新公共服务理论,关键是要提升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高校理念的革新,应该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是新公共管理所提倡的理念,政府以服务人民为主要任务,而高校也要坚持这个理念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因素,激活高校行政管理。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应该坚持将促进全体师生全面发展放置在核心位置。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行政管理人员也会增强自身对高校的归属感,激发他们用服务意识来服务全体师生。赋权于民也是新公共服务理念的核心观点之一,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可以让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真正享有决策权力,当他们被赋予更多的行政权才能真正做到为师生的公共利益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还要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深刻意识到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不止是服务师生,更是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最终目标的实现。4.3加强激励,健全绩效考核制度。以激励促进行为,是调动人工作主动性和热情的有效手段之一。健全高校绩效考核制度是行政管理最为普遍的一种激励方式。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应明确考核的目的,根据部门的工作职责设定相关量化指标,采取多元的评价考核,加大对工作计划合理性、创新能力和管理效率等质效考核的针对性,提升考核结果的区分度和影响力,尽可能科学合理地评估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实效,体现公平、公开、公正[8]。激励应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包括具体的薪酬、福利、职位晋升机会等,这些物质激励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重要保障,可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精神激励主要包括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认同、尊重等,这不仅能让工作人员提高组织忠诚,而且能让他们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从而促使他们表现出积极的工作行为以提高管理水平。

5结论

高效运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对保障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彰显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校行政管理要遵循教育规律,做到既坚持传统的管理优势也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这样才能维持高校稳定的发展。现阶段高校行政管理存在服务意识缺乏、行政管理效率低下问题,而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是高校行政管理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行政权力泛化、行政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低下等几个因素。在新公共管理改革背景下,逐渐创新高校行政管理方式,优化高校行政管理结构,强化高校行政管理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赵昕,张端鸿,赵蓉.高校学生管理:行政、管理与服务的路径——对2017年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解读[J].思想理论教育,2017(9):102-106.

[2]史凤林.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法治困境与维度[J].行政法学研究,2015(5):19-27.

[3]徐延涛.民办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的实践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7(5):34-37.

[4]李志峰,江俐.高校教师长聘教职制度:权利博弈与制度变迁[J].高等教育研究,2017(2):25-31.

[5]刘立霞.信息化建设视角下高校行政管理的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0):71-73.

[6]鲍国政.基于复合型能力结构的成人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16(8):131-133.

[7]张楚廷.论高校管理中的行政管理与人事制度改革[J].山东高等教育,2016(1):1-6.

[8]温倩.论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的转变——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借鉴[J].现代职业教育,2015(30):79.

作者:郑雪姣 单位: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