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理论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2-04 09:30:57

委托理论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上世纪60到70年代兴起的委托理论是研究在必须承担人行为风险的条件下,委托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调整与结果的经济学理论。资源分配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由于存在着巨大的资源利益和信息不对称等特征,因而,对各层级官员—行政管理体系的人的自律性造成了很大的挑战,进而各种人问题、人寻租行为问题频频发生。为了更好的进行这里课题论证,本文将对委托理论及其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委托;人;行政管理;管理体系;应用

一、委托理论概述

在“状态空间模型化方法”的研究过程中,罗斯、泽克毫森和威尔逊首先建造了委托理论的数学模型,用以对公司经理人和股东的关系进行描述和解释。此后,后续研究者对这一模型进行了逐渐的完善和修正,使这一模型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委托模型在早期主要侧重于委托中的激励研究,因而,与企业管理经营有关的问题是其重点研究方向。随着这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风险中委托的态度、关系的动态委托和委托的多层次关系等逐渐成为这一理论模型的重要研究内容。本世纪初,Roberta提出在股东利益和经营管理报酬结合的基础上,经营者的工作在隐形激励的刺激下能够更为有效的开展;在如下激励方案的作用下,当声誉效应较和经营者业绩处于标准线以下时,外部投资干预者会对经营者产生惩罚作用。在委托关系中,委托人会基于先前的业绩情况进行评价标准构建,人的努力工作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业绩水平增长的可能性,此时,委托人的评价标准要求也会逐渐提高,在人意识到其努力工作会带来标准的提高时,他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到很大的不利影响。这种业绩的提升带来标准的提高的趋向就是“棘轮效应”。声誉效应和棘轮效应模型有着完全不同的结论,但是在现实情况不同的领域中均有着自身强大的作用。2010年,安德里亚-阿尔塔等人各处的与两个委托-人有关的道德风险案例就是典型的声誉效应模型范例,一个案例表明当委托人不再进行间接方案提供时,简单机制的稳健是难以维持平衡的,另一个案例更是非常直接的表明,简单机制中委托人的间接机制难以获得时,盈利分析的均衡是可以产生的。

二、我国行政管理中委托理论的应用分析

随着委托理论的日趋发展和完善,其在我国行政管理过程中也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社会分工、职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对称的信息会让公共机构面临信息不对称和目标冲突等问题,因而,委托关系在公共机构中的建立和企业相比具有很强的类似性。在我们国家,全体人民是公共资源的初始委托人,各级政府是由上而下的委托关系,隐性的党政领导预算干预权力和垂直的人事激励形成了以地方领导官僚为核心的委托关系。中央和地方官僚目标函数以及不对称的信息的共荣和冲突,使得地方官僚在最大化效用的驱使下会进行短期投机、应声虫行为、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信息操纵等,人危机由此而产生。基于委托的视角,著名经济研究者杨宝剑、杨宝利对政府纵向分权竞争的激励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竞争在政府纵向之中的本质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各级政府的动态博弈过程,同时,他们还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激励效应和博弈行为进行了税务利益和政策创新视角范畴内的深度分析。综合以上分析,通过委托模型的利用,上级政府可以对下级政府或者地方领导官僚进行约束、激励和道德监督,进而实现提升政务业绩和控制管理成本等目标。鉴于我们国家特殊性的行政管理机制,地方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委托关系具有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信息不对称等程度不一的问题,具相关对我国行政管理现存问题研究的显示现实,我国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常见性问题,例如,政府对公共权力的约束、对企业和社区的管理等问题,都能基于委托模型的利用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定性和正规化定量研究与分析。郭军华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多任务委托模型研究显示,任务状态多元化下,如果努力激励成本相对独立,那么政府的各种补贴因子也会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激励成本独立性减弱时,激励契约的作用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这时政府不得不进行新的激励机制设计,以互补性的任务代替可替代性的任务。关于委托公共权力治理问题,许克祥认为,以实现最大化公共利益为己任的公共权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失灵应不断进行传统官僚体制框架超越,通过内部运行监督治理和外部环境治理结合的方式进行公共权力委托失灵方案的制定。只有构建合理、有效的公共权力内部监督治理机制和外部环境约束机制,才能对委托失灵的问题进行根本性的处理。通过在我国社会管理中进行委托模型和理论应用,李春将提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基于政府、社会和市场层面的研究表明,多元化的社区公共服务写作组织具有委托层面的多重关系,是一种边界化的社区协作组织。通过对这些多重委托关系的梳理,本人认为,我国行政管理体系应通过社区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有效构建,基于锦标制度的借鉴,进行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相关评价等措施的开展。通过地方和中央政府与企业博弈模型的构建,李国平和张文彬对我国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们认为,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政绩考核制度这一具有生态保护内涵考核制度的构建,通过政绩考评体系中自然资源使用、自然环境保护和环境破坏指标等的纳入进行过程性行政管理,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地方经济增长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和平稳,进而有效激发各级地方政府的生态资源保护自主性和积极性。综合上述分析,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和性格管理问题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多任务状态下的委托关系在我国政府与社区、政府与公共权力、政府与企业等之间具有非常现实的存在,而多任务委托模型和理论的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为政府的最优决策和激励机制等提供有效的建议策略和理论依据。长期以来,腐败防治长效机制的有效建构一直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建设内容。在行政管理体制中,人忽视委托人利益,不尊重委托人意愿的问题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形式,为有效规避以上委托问题,约束激励机制的有效构建势在必行,这时人和委托人关系的规范便会成为重要的反腐机制内容。从历史发展来说,罗斯.阿克曼是最早基于委托模型进行腐败问题解释的学者,罗斯认为,不对称的现实信息是腐败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难以衡量的人业绩使得委托人很难对其工作努力程度进行有效的评价,因为,委托人会选择激励机制的制定,对人的行动施加影响。通过对于我国和新加坡腐败问题的对比分析,金子琳和林英奇认为,政府不应对行政权力进行过度的干预,应通过监督机制的逐渐完善和改革,提升政务信息的开放性。由此可见,信息不对称是腐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而这种不对称的信息正是委托理论的重要研究假设,也是一种必然存在的现实问题。

三、结语

委托理论的持续修正和不断发展,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新的路径。因此,相关研究者应对这一理论进行持续的探讨,从博弈的角度进行风险分担和政策激励研究,以为我国行政管理中产生的问题提供更加明确的理论基础。

作者:王雅楠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郭军华.多任务委托一模型下的循环经济发展激励机制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12).

[2]许克祥.基于委托的公共权力治理分析[J].长江论坛,2006(3).

[3]李春.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多元协作组织研究[J].理论月刊,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