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危重患者急救分析

时间:2022-06-02 08:23:39

护理安全管理危重患者急救分析

护理工作在患者疾病预防、协助诊疗、诊疗过程、康复、院外治疗、预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患者诊疗体检、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内容[1]。急诊护理工作量大,疾病种类多,护理人员任务重、工作繁琐,同时负责突发事件和急救工作,故急诊护理安全隐患高,不良事件发生率高。院前急诊护理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时期,优质合理的院前急救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2]。研究显示,护理安全管理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医院护理水平[3]。但护理安全管理在院外急救中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观察护理安全管理在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护理效果,为提高院外急救护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6月30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护理安全管理组(60例,2017年12月31日至2018年6月30日)和常规护理组(60例,2017年6月30日至2017年12月30日)。护理安全管理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19~65岁,平均(41±8)岁;常规护理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9~67岁,平均(41±8)岁;2组在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被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1.2选取标准。纳入标准:①经院前急救均收入我院急诊科治疗;②患者和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年龄≥18岁;④临床资料完整;⑤患者及家属次从性可。排除标准:①院前急救中死亡患者;②意识障碍者;③精神疾病患者。1.3护理方法。1.3.1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接受急救电话后询问患者病情,包括年龄、性别、病情、家庭成员、精神情况、位置等,电话告知患者和家属注意事项,给予电话指导,安抚患者情绪;积极准备急救器械和仪器;到达救援现场时,及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纠正患者体位,积极处理突发事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病情交流,配合医生完成急救工作。1.3.2护理安全管理组:对既往院前急救中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总结出护理安全管理方案: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成员6名,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成员均有5年以上急诊护理经验。组织小组会议结合既往临床工作,讨论院前急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安全隐患,由护士长进行总结。院前急救中护理问题如下:①人员配置问题。接到急救电话后,调度人员对患者信息或缺不充分,获得患者信息有误或不清晰导致救援人员无法按时抢救;夜班护理人员缺乏,且临床资历不足,但同时出现多人急救时,人员不足,此外,夜班人员身兼多职,包括普通急诊、抢救、出诊、收费等,导致抢救人员不足,抢救力不从心,护理质量下降。②抢救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心理素质差,应对突发事件易出现焦虑、不自信心理,不能较好处理突发事件,此外,部分医务人员经验和专业技术不足,影响抢救,导致医院纠纷;③医护缺乏沟通。患者发病紧急、病情危重,患者和家属对医务人员期待较高,且情绪不稳,易激怒,由于抢救时间有限,护理人员易忽视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引发医患矛盾。④转运途中患者护理不当,如呕吐患者头部没有偏向一侧发生窒息、由于固定不牢导致患者坠伤等。⑤护理人员对急救物品和仪器设备准备不完善,或不熟悉放置位置,导致抢救延误。针对既往急救护理中存在问题,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制定相关护理管理对策:①加强护理人员急救知识教育,通过组织培训、定期考核、演讲、视频会议等提高护理人员急救知识和专业技能;②解决人员配置问题,对调度人员进行管理和培训,确保获得患者的信息清晰准确并及时告知急救车和医务人员;此外,增加夜班人数,且对护理人员进行了明确分工;③对医务人员进行专业职业素质培训,在抢救患者时,要求医护人员态度和蔼,积极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病情,进行操作时询问患者感受,患者及家属情绪不稳时,应注意安抚,积极沟通。④转运途中加强对患者观察,及时发现患者异常,发现意识障碍、呕吐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肢体骨折患者应妥善固定,保持静脉输液通道通畅,检查心电监护及吸氧管,防止其脱落,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⑤妥善管理急救物品和仪器设备并定期检查。1.4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用我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8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护理质量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估,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高。1.5统计学方法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护理安全管理组发生不良事件。3例,其中跌倒1例,药物外渗2例,安全事件发生率为5.0%(3/60);常规护理组发生不良事件10例,其中跌倒2例,药物外渗5例,配药错误1例,针刺伤2例,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6.7%(10/60)。护理安全管理组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40)。2.2护理满意度:常规护理组。60例,非常满意23例,一般满意33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80.0%;护理安全管理组60例,非常满意20例,一般满意38例,不满意12例,满意度94.0%。护理安全管理组护理满意度较常规护理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5)。2.3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6±7)分,常规护理组为(7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安全管理医院护理管理工作者较为重视的关键环节。虽然近年来,多种新型护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如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医院整体护理水平。但目前,医院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仍较高,尤其是急诊护理。急诊护理工作量大,疾病种类多,护理人员工作繁琐,同时负责突发事件和急救工作,故急诊护理安全隐患高。因此,急诊护理对护理工作人员技术要求更高。院前急诊护理指医务人员到达第一救援现场至患者到达医院急诊科期间的护理,该环节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时期,优质合理的院前急救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更是减少医患纠纷,改善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研究显示,院外急救护理存在较多问题,如人员配置较少、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安全教育不足、急救物品和仪器管理不足等,大大影响院外急救效果[4]。如何纠正急救护理质量参差不齐、改善院外急救护理质量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问题。目前临床对于护理工作重视较低,且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护理培训和技能学习未受重视。研究显示,医院急诊护理相关不良事件(跌倒、药物过敏、药物外渗等)等发生率以及护理差错(记录错误、配药错误等)发生率仍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5]。本研究提示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人员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护理安全管理强调护理人员急救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自信心,以专业技术应对突发事件;对调度人员进行管理和培训,确保获得患者的信息清晰准确,缩短医务人员至救援现场时间,提高抢救率;此外重视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病情,安抚患者和家属,改善护患关系;转运途中加强对患者观察,及时发现患者异常,避免发生意外;妥善管理急救物品和仪器设备并定期检查[6]。以上措施均保证了救援的顺利进行。本研究中,护理安全管理组护理满意度较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P<0.05)。护理安全管理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提示护理安全管理还可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可以降低院前急救患者安全事件发生率,且提高护理质量,改善了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刘燕萍,张清梅,王静.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4(16):141-146.

[2]姚琳,柳清霞,王薇.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抢救室患者收治情况分析与启示[J].护理学报,2018,2(18):22-26.

[3]赵芝香,唐迎红,肖可喜,等.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PCI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1(10):90-92.

[4]龚敏,高虹.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9):1248-1251.

[5]JiangQ,LiX,QuX,etal.Theincidence,riskfactorsandchar-acteristicsofpressureulcersinhospitalizedpatientsinChina[J].IntJClinExpPathol,2014,7(5):2587-2594.

[6]陈俊芬.院前急救的安全隐患与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4):273-274.

作者:吕锦红 单位:浙江省永康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