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法制的瓶颈与出路

时间:2022-12-18 03:59:03

网络法制的瓶颈与出路

本文作者:林凌陈法彬工作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传统的法制新闻传播主要依赖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报道题材中规中矩,把关比较到位,传播效果容易预见和控制"随着网络的普及,受众对信息的需求量急剧膨胀,传统法制新闻传播模式被颠覆,网络法制新闻进人了自传播时代"1.网络聚焦法制议题,使个别问题变成全局性问题"传统法制新闻受到发行范围或播出平台的限制,影响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产生"网络传播时代,时空限制被打破,区域性的法制事件在网络媒介的作用下能够迅速得以扩散"28年12月9日,机场清洁工梁丽在深圳机场捡到价值超过3万元人民币的黄金首饰,由此引发了-起梁丽捡金案"凤凰网、东方网、南方报网、人民网、腾讯网等争相报道、评论,腾讯网还以QQ弹窗做出索引"梁丽究竟是偷还是捡,法律界众多著名学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宝安区检察院先后两次将梁丽案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有超过3万的网民参与了各种网络调查"29年9月25日,检察机关认定梁丽盗窃罪证据不足,不构成盗窃罪,但涉嫌侵占罪"回顾最近几年的重要司法案件,从-许霆案彭宇案到杭州飘车案湖州织里抗税事件和药家鑫案,由于网络聚焦,吸引了广大网民的眼球,很快让个别案件迅速发酵成全局性问题,不仅推动了阳光审判,而且让广大网民受到了普法教育"2.网络卜的二级传播影响网民认知,改变或固化网民对司法问题的认知"所谓二级传播理论,是指从媒介到舆论领袖到受众再从受众到媒介的过程中,意见领袖对受众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媒介对受众的直接影响"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成为意见领袖呢?(l)体现了某些价值观该人是谁?);(2)能力(该人知道什么?);(3)在社会中的位置(该人认识谁?)"7.8在网络法制新闻传播中,意见领袖往往是现场目击者、受害者亲属(辩护律师)、法律专家等对事件比较熟悉的人或者是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权威人士"有时,也包括那些用非理性语言或是感性化文字来博取同情、赢得追随者的网民"塔克和麦克亚认为,社会动员有两种路径:一是中介传播路径,二是直接传播路径".引网络上的二级传播属于直接传播路径,由于网络意见领袖与网民此前已经建立了相互联系,或具有相似属性,使得网民对网络意见领袖的意见产生充分信任感,强化了斯梅尔塞所谓的一般化信念"t只〕21年扑朔迷离的钱云会案中,乐清警方认为这是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案,而钱云会的家人却认为是谋杀"随着后来的伪证、视频无法储存等细节的公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民关注,而征地风波和钱云会上访等信息的披露,以及现场勘查结果公布,使得两大网络舆论阵营都产生了各自的意见领袖"短短几天时间里,天涯社区、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及温州当地网站7384的访问量高达4万人次,网评网议超过2万条"相比网络二级传播所造成的影响力,新闻事件本身的冲击力早已微不足道,广大网民在转发、交流中,很快对事件形成了认知的再建构"3.网络极群化现象致使法制信息在特定网络群体中传播"法制新闻报道出现在互联网上之后往往会被一些网民贴上标签,打上现实社会中的某种印记,真实身份的丧失与隐匿使发贴者处于没有社会法律与道德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也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发帖者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甚至低毁他人,从而出现网络集群化现象"美国心理学家萨拉#凯拉尔在研究中发现,群体极化现象不仅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而且存在于网络空间中"他与同事通过研究证明:网络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更加突出,大约是现实生活中面对面时的两倍多"〔们在哈尔滨6警察打死大学生事件中,网络舆论开始一边倒地同情死者,而当网络透露死者父亲是房地产开放商.死者原来开大奔、吸毒、飞扬跋息时,网络舆论又出现大逆转,认为这样的恶少被打死是罪有应得"后来查明,是有人故意虚假信息,左右网络舆论"事件在讨论中形成几个极之后,一些服务于自己极群的信息就在特定群体中传播,与其他极针锋相对,从而形成舆论洪流"。

网络法制新闻关注的是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法律现象和法制问题,它以满足受众知情权为目的,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严肃性、合法性和民主性"在法制新闻报道中必须遵守司法程序,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越权报道,更不能充当法官、步人-媒体审判的误区"随着人人是记者,人人办媒体的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法制新闻报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1.新闻源可信度降低"网络的即时性、工具的多样化致使现代社会进大-全民记者时代,一张照片、一篇帖子、一条信息都有可能成为新闻源,因此网络法制新闻的信息源更为丰富"对新闻事件第一手材料的获得、占有和解释将不再是媒介工作者的独家权利,而成为受众与媒介工作者共享的资源"这也意味着任何一个公众都可以依据全社会共享的第一手材料对新闻事件作出自己的报道、解释和评论"7引网络是虚拟世界,者的动机无法预料,信息核实难度加大,因此,网络新闻源的真实性随之大打折扣"在网络法制新闻中,我们经常看到带有网传网曝等字眼的标题,引用微博的相关信息更为普遍"一些网民不惜运用夸张性语言甚至谎言,将自己的遭遇到网上,以期引起转发、同情,获得舆论支持和帮助"因此,新闻源可信度是对网络法制新闻公信力的考验"2.泛娱乐化"娱乐化是大众传播的重要功能之一,但泛娱乐化削弱了法制新闻报道的社会作用"从杀人、放火、抢劫、强奸之类的恶性刑事案件,行贿受贿、贪污腐化之类的职务犯罪案件,酗酒闹事、漂娟之类的治安案件,到普通的民事经济纠纷,都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如果报道主旨、角度出现偏差,就很容易导致泛娱乐化问题"有些网络媒体为了赢得更多的受众和点击量,千方百计地收集凶杀、强奸、抢劫案件,大肆渲染案件之外的婚外情、性犯罪手段、案件侦破细节等,那些煽情式报道和细节化描写,从根本上背离了法制新闻报道以案说法的基本原则"3.侵害隐私权"从网民角度来看,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网民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甚至可以采用尖刻的语言表达丧失理智的个人偏见,比如杭州飘车案、邓玉娇刺死公务员事件中,民众集中宣泄仇富心理、仇官心理等,只要不违背法律规定,就受到法律保护"但是,网络法制新闻题材极易引发侵害隐私权问题:一是网民在猎奇心理驱使下,根据新闻报道的蛛丝马迹,展开大规模人肉搜索,将新闻报道对象的肖像、家庭住址、所在单位甚至亲属情况公之于众,严重侵害报道对象的隐私权"二是网络法制新闻报道直接侵害他人隐私权"有些网媒公开犯罪嫌疑人个人隐私和第三方隐私,披露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报道色情案件时使用未经处理的图片等"凡此种种,都危害网络法制新闻的健康发展"4.干扰司法独立"一般情况下,网民可以充分利用舆论监督的威慑力来防止权力的滥用,保障和促进司法公正"但自由的网络环境也使得法制新闻报道感性过多、理性不足"一些媒体在报道法制案件时,以情绪代替理性和法律,未经司法审判,就对审判结果胡乱猜疑,为案件定性,给被告人定罪;一些报道选择性地使用司法机关或政府部门提供的材料,或者偏听偏信、对采访素材按照既有观点加以取舍,断章取义,甚至歪曲被采访者的原意,导致报道发生重大偏差;报道中舆论一边倒,引导广大网民怀着最朴素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同司法公正作斗争"21年,多家网络媒体大篇幅报道药家鑫案,但有些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将专家基于犯罪心理学的学理讨论作为针对案件的事实认定,这一在评论衔接顺序上的不当编排客观上严重误导了观众的认知,混淆了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心理条件和社会诱因"红司最终引导网民一边倒,普遍倾向于同情受害者张妙及其家人,而网络舆论审判势必给法官审判带来压力,影响法官基于专业理论作出独立判决"登录在.找回密码目微场登录色朋登录O人人登录。

1.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对于法制事件,既不能隐瞒不报或者歪曲报道,也不能泛娱乐化报道,必须坚持正面报道为主,让民众坚定建设法治社会的信心"正面报道法制事件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以赞许或讴歌的态度进行报道;二是报道的内容是对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道德的肯定"以这个标准去衡量,所有令人高兴令人振奋的新闻都是正面报道"同样,所有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为了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和进步的批评报道和揭露性报道,也应该属于正面报道"〔别但是,正面报道不是一味地成为政治的吹鼓手,在新闻实践中不能简单地把唱赞歌都称作正面报道,把批评报道都视为负面报道,那样做只能让所谓的正面报道变成概念化、模式化报道,让受众产生抵触心理,法制价值和舆论监督效果得不到实现"211年红十字会事件报道虽然是对一个全国性的慈善组织开刀,但是,正面、坦诚地解剖问题反而让受众感到党和政府依法治国的决心,有助于消除误解、制止谣传,促进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同时,要防止法制新闻报道泛娱乐化"既不能用戏谑、调侃方法去报道严肃的法制新闻,更不能把法制新闻报道写成悬疑小说、侦探小说"比如,某网站最近转载了~篇关于重庆失足女的报道,标题为重庆一色情场所设情景房失足女扮皇妃护士秘书,叫这样一篇新闻很好看,颇具趣味,但是其消极影响不容忽视,不仅是一种猎奇、调侃,也在无形中为色情服务业提供J代内种可供借鉴的经营模式"2.依据我国现行法律,严格保护公民隐私权不受侵害"我国法律严格保护公民隐私权,这是开展网络法制新闻报道的基本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