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质量研究论文

时间:2022-05-08 10:50:00

物理教学质量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指导思想,从提高职校物理教学的成效,使职校的物理教学更好地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出发,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经验,着重阐述了发挥教师情感作用、控制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加强科学方法教育的具体策略。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标更为系统、更为综合、更为现代化;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职校物理教学的质量,如何使职校的物理教学更好地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就这些问题谈些看法。

一、发挥教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心理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必然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当教师的叙述与讲解涂上了某种情感色彩时,就常常使学生记忆的映象更强烈、更鲜明,此时教师的情感就成了学生记忆教师所讲内容的强化剂,其作用大大超过空洞的说教。由于职校生学习基础多数较差,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因此在职校物理教学中,发挥教师的情感,以情励学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情感:一是教师对事业热爱和追求进取的情感,二是对学生的期望情感,三是教师对教学内容需要表达的自然情感。教师要形成积极的情感,必须提高修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使自己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严谨的治学态度;另外教师应全面深入钻研教材,理解和体会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和美学思想。情真才能意切,上起课来就越容易语语含情,真挚感人,正如庄子所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要充分发挥教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这中间还有一个是否善于表达的问题,“以情发声”是一个方面,“用声传情”是更重要的方面。因为声音是有声语言的一种载体,教学语言感情色彩的表现,全赖于它的快慢强弱、轻重停连,以及语气语调等的起伏变化。只有正确掌握和处理好这种起伏变化,才能正确显示教师变化起伏的内在感情,才能产生情感共鸣的实际效果。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做完“手推小车,小车前进;停止推车后小车继续前进”的实验后,我提出问题:“我已经不再推车了,为什么小车还在运动呢?”此时,在语言的运用上,重音应放在“不再”、“为什么”和“还”上,且要表现出困惑的神情,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矛盾。另外在正确掌握有声语言艺术的同时,还要恰当、巧妙地运用仪态、眼神、手势、表情等无声语言艺术与学生交流,以求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授课时用爱护的目光扫视每个学生,并伴随着微笑的面容,以示对答问出错的学生的安慰、对成功学生的鼓励等。

二、正确控制知识信息和学生的学习情感

由学生、知识、教师构成的教学系统,这三者互相联系、制约,主要矛盾是如何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掌握并会初步应用知识。而学生能否良好地掌握知识,则取决于学生对知识学习、获取时的态度、情感、兴趣和学习习惯等。知识是客观存在,学生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教师则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控制着对学生的知识信息的输入量、输入时机、输入方式和消化过程,另一方面也对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态度、情感、兴趣和习惯有关键性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即教师控制着教学的全过程,是教学过程中能动和活跃的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1、对新知识信息,一方面其输入时机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并与新知识信息相关联——相关问题或相关物理现象、演示等,让学生不感觉突然。如电场的教学要紧紧抓住电场中不同位置,其场的强弱不同而展开,有序并有针对性地去寻找能反映场的强弱的物理量(概念),让学生在抽象的事物中感到直观和具体,淡化他们的抽象感。另一方面要有目的地安排教学顺序。如在电子技术专业的物理教学中,根据专业课程的设置,我们把高中电学部分的内容提前到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这样为学生在第二学期更好地学习《电工基础》打好基础。

2、对新知识信息的输入量,一方面在起步阶段一定要严格把握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不能随意增加知识量和难度,在方法上也不急于拔高,待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后,慢慢逐步提出相关问题,有序深入,做到由浅入深,循序前进。如磁通量的概念,在磁场一章中不可能让学生完全领会,此时教师不必增加输入量,也不必急于拔高,只有和电磁感应现象联系起来,磁通量概念的重要性才能充分显示,学生才可能领悟到这一概念的生命力。又如分析物体受力的方法,更是需要在力学各章节中不断深化和完善。另一方面根据专业特点,重点突出处理教材。在对电子技术专业学生进行物理教学时,把电学内容作为重中之重,并增加信息输入量,对教材中加“*”部分的选学内容,如交流电、电磁振荡都作为必修内容,同时,对电学中MF—30型万用表的使用作为教学的一个重头,除了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测量电阻、直流电流、电压外,还能利用万用表排除电路故障、检测一些器件的好坏等,使教学更好地为后继的专业课程学习服务。

3、对新知识的输入方式,重要的是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物理情景,或提出能激励学生思考的问题,或从学生已有知识经合理、生动的演绎推理引出。值得一提的是,物理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又极大地丰富了物理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职校专业的不同特点,选择一些新技术导入新知识,这样不仅学生了解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对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对激发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换言之,教师的这种控制作用的目的:其一在于尽量降低新旧知识的台阶,让学生乐于、易于接受新知识信息,尽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获取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要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和运用,一切都要易而渐难,由浅入深,让学生对知识始终处于可望、可及、有收获、想进取的积极学习状态;其二在于尽可能地使物理教学更好地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

三、引导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课本和规范解题的习惯

近年来受“普高热”的影响,职校生源的质量明显下降,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造成学生学习基础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我的调查和分析,一个直接的因素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学生的课本无认真阅读过的痕迹,作业的完成潦草且及不规范。而认真阅读课本和规范解题是学好物理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但往往被多数职校学生所忽视,而这种方法一旦形成习惯,对学生学好物理能产生持久的效果。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并养成习惯,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让学生从阅读课本中尝到收获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逐步感受到课本的富有和深刻,是其它任何参考资料都不能代替的。例如,如何确定一个质点的运动状态,是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知识的循序渐进性,课本不可能通过一章一节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而是把确定质点运动状态的方法分散溶含于不同章节,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发现,尽管一个质点受力确定,但其运动状态却不尽相同:质点受合外力为零,既可静止,又可做匀速直线运动;质点仅在重力作用下既可做自由落体运动,还可做抛体运动等,轨迹可直可曲。显然质点做什么运动,不仅和它受的合外力有关,还与它的初始状态有关,这一结论既是方法,又是以后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它还会启发学生去挖掘课本的深层内涵。如果学生在作练习中出现失误,教师要特别抓住这一机会,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去找失误的原因,让课本去纠正他们在理解上的偏差或分析中的失误。只要引导得当,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会逐步发现许多知识信息的内在联系,发现就是收获,收获激发更深层次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自觉地养成这一种习惯。阅读是一种可贵的自学能力,是其它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在当今强调终身学习的时代,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是学生今后享用不尽的财富。

解题,可以说是集观察、分析过程和应用概念、规律之大全,学生在解物理计算题或证明题的过程中,必须有适当的文字叙述,清楚地反映出解题的理论根据、思路和方法,以达到规范的要求。这是学生解题能力的一种体现,是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并非学生一时注意就能解决的小问题。它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好示范,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培养,使之养成一种习惯。值得一提的是,课本上的不少例题,都是先对题目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再写解,由于分析过程详细,所以解的过程往往比较简略。如物体的受力情况,初始条件,物体的运动情况,为什么要选择某一物理规律等,都是在分析过程中完成的,在解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了,作为教材的编写,这样处理是对的。但学生的解题是分析与解同步进行的,因此作为教师在讲授例题时,就应对例题的分析与解进行加工处理,把课本上的分析过程渗透到解之中,并板书示范出来。解题的规范就其基本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说明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由于一题中要涉及到许多物理量,即使同一类的物理量也不止一个,为了使别人不至于出现误解,就必须把某些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加以说明。

2、指出所研究对象及其物理过程或状态。如果一题中所要研究的对象及物理状态或物理过程较多,在应用物理规律列方程之前,必须说明是针对哪个对象,哪个状态或过程而言。

3、点明所依据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由动能定理得、由欧姆定律得,等等。

4、指出所采用的数学手段。例如:将方程(1)(2)联立解得、由几何关系得,等等。

5、写出表示因果关系或承接关系的词语。如:因为……所以……、由……得……,等等。

6、必须补充或言明物理过程的分析。如果所要研究的物理状态或过程,原题中没有清楚的叙述,则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对这一物理过程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这个物理过程或状态所遵循的物理规律。

如果学生只偏于公式和结果,忽视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过程分析,这将使得解题内容很难判断正确与否,给作业的批改和阅卷带来很大困难,严重影响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定。

四、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清楚地表明,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方法上形成的,而一定的方法又是知识发展的产物。知识和方法,作为人类认知结构的组成部分,始终密不可分。物理学科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教会学生一定的方法,从长远来看,也许后者更重要,正如古人所说的“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因为能在中学物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在自然界、在社会发展中和学生个体发展中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是无限的,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充实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才能在以后为社会发展的服务中充分发挥智慧和才能,为社会造福。另外,当今社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知识老化的周期日益缩短,那种从容积累知识、缓慢消化、逐步应用的社会环境已不复存在,电脑网络可使国家图书馆进入每一个家庭,使每个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瞬息万变的科学研究成果,那么,学习能力较强的人就会形成巨在的竞争优势。所以,加强物理教学中的方法教育,无疑也是时代对我们物理教学的要求。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方法教育:

1、要根据职校物理教学的目的及要求,充分利用课本内容进行。如上科版高中物理教材中,先后以突出位置介绍了“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法”等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的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对每一种重要的方法,从第一次提出开始要讲清它的物理思想,前提条件以及对物理学的贡献,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失时机地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反复运用,使学生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应用,真正学到手。

2、注意挖掘教材中方法教育的因素,介绍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的典型方法。如在讲解卡文迪许扭秤实验构思时,着重介绍测量微小力的方法,卡文迪许设计的扭称,采用多种方法将微小力的效应放大:(1)将待测万有引力的重物固定于具有较长力臂的倒T型架两端,使极小的万有引力产生较大的力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