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民歌歌唱艺术传承与发展

时间:2022-02-01 03:01:25

朝鲜族民歌歌唱艺术传承与发展

[摘要]人类文化发展历史就是一个不断继承、借鉴、创新、发展的过程。纵观朝鲜族民歌歌唱艺术的发展历程,朝鲜族民歌创作凭着顽强的生命力逐渐成为朝鲜族传统文化风俗传承沉淀下来的宝贵遗产。朝鲜族民歌是在多元化背景下继承着历史传统、弘扬时代主题和传承创新中发展的,展示了民族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的新形态,开拓出全新的繁荣局面。

[关键词]朝鲜族;民歌;民族;传承;创新;发展

一、继承传统的艺术精髓

纵观朝鲜族民歌歌唱艺术的发展历程,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至今,朝鲜族民歌创作在发源与传播数千年的历史下凭着顽强的生命力逐渐成为朝鲜族传统文化风俗传承沉淀下来的宝贵遗产。正是这种贯穿整个前进历程中的民歌传统为后来中朝歌唱艺术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朝鲜族民歌才能在现实环境的变化下既能保留艺术传统的精华又能跟上时代召唤的步伐。因此,在民歌歌唱艺术文化循衍的过程中,作为推动朝鲜族民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与艺术源泉,民歌传统在致力于朝鲜族与中华多民族歌唱艺术传承事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继承传统的艺术精髓也因而成为推动中国朝鲜族音乐艺术发展的首要启示。(一)传统:艺术源泉与原始积累。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一个民族就在于其自身所形成相对稳定的独特文化特征,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历久不衰则在于其传统文化的代代相传,传统在一个民族发展壮大过程中扮演着最基础的角色。作为从朝鲜半岛迁移至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朝鲜族逐渐在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形成了民族共同体,这种民族共同体既包含了中国朝鲜族特有的民族传统与基本特征属性,又强调了国际法律约束下朝鲜族对中国特色的融合吸收。具体来说,中国朝鲜族民歌歌唱艺术早期原生态主要来自于朝鲜半岛传统民谣的影响。自迁移至中国发展迄今,中国朝鲜族民歌歌唱艺术虽然与朝鲜半岛本土音乐相区别,但其一直保留着朝鲜半岛音乐文化的原生态传统。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朝鲜族民歌歌唱艺术的发展既发源于对朝鲜半岛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又来自于对中华民族本土歌唱文化的借鉴补充。因此,传承朝鲜族民歌音乐传统对于保存与发扬朝鲜族文化特征与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发展都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朝鲜民族在中国大地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歌歌唱文化,对朝鲜族来说,继承传统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与物质支持。首先,来源于朝鲜半岛民谣的朝鲜族民歌主要产生于朝鲜族人民日常生活生产之中,它既是对本民族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生活的记录与讴歌,同时也是对朝鲜族人民文化心理的反映,朝鲜族民歌的传唱有利于现今人们对其独特音乐蕴涵乃至文化传统特征进行跨时空的了解与重温。如原生态古老民谣代表《阿里郎》迄今已形成了一个巨大民歌群,人们不断地在其原有曲调上填上新词从而形成《阿里郎》民歌系列。可以说,最初阿英姑娘与李郎小伙的古老爱情神话作为其民歌谱系中心是后人感受“阿里郎”民歌文化的必经之路。其次传承朝鲜族民歌传统对联结本民族历史与现在发展具有深刻的纽带维系意义。如抗日战争时期产生的一系列抗日民谣真实地反映出当时朝鲜人民打击日本帝国侵略者的战斗决心与勇气,这种民谣的传唱不仅能够在现今人们面前再现朝鲜族发展历史,还能更好为当代朝鲜族社会的发展提供历史经验与教训。最后,传承朝鲜族民歌使朝鲜族民歌歌唱艺术被赋予了与时俱进的内涵。伴随着当代快节奏、多元化生活的发展,朝鲜族民歌在传承过程中为了适应时代不得不发生某些形式上的变化,如时期歌颂领袖与强调“革命生产”的民歌占有相当数量。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朝鲜族民歌歌唱艺术是完善与丰富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倘若离开朝鲜族民歌传统而仅着眼于新元素的注入,朝鲜族民歌歌唱艺术便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实现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简言之,继承与发展中国朝鲜族民歌艺术传统不仅仅是发展自身独特个性的要求,更来自于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召唤。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本族民歌歌唱艺术的优势,朝鲜族必须大力弘扬珍视传统民歌文化,在时代赋予的机遇下激活民歌文化中的一切积极因素,从而使本族民歌文化在发展中永葆艺术永不枯竭具有青春活力。(二)传承朝鲜族民歌文化传统。保存搜集中国朝鲜族民歌原生态并完善其传统民歌艺术的生存发展空间,有助于传承朝鲜族民歌文化传统。民歌主要表达了人民劳动与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喜怒哀乐情感,必须以广大劳动群众为走访对象,越是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歌越具有顽强生命力与永恒审美价值;必须健全相关保护朝鲜族传统民歌资源的法律法规,并从中央到地方建立振兴朝鲜传统民歌的相关行政和专业机构,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推行相关优惠政策,加强对朝鲜族民歌传承人的培养,实现“博物馆式”与民间生存并行式保存;民歌保护工作者也必须“积极自救”,深入学习朝鲜族原生态民歌,研究保护传承过程中出现的多种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应措施与方案。总之,国家政府的支持、立足人民群众、传承人自救,对实现朝鲜族原生态传统民歌的保存而言,缺一不可。积极挖掘与开展朝鲜族传统民俗活动。将民歌与朝鲜族民间传统风俗活动相融合,以朝鲜族各种传统节日与风俗活动为契机,组织朝鲜族民歌表演,激发全国朝鲜族人民广泛推广朝鲜族民歌的积极性与动力,以农村为中心建立朝鲜族民歌传承谱系网,并实现专业艺术团体或文化馆等机构与农村的文化对接,为朝鲜族传统民歌音乐提供生存土壤与拓宽发展空间。例如开展诸如“全国朝鲜民族民间音乐艺术节”之类的联结民歌与民俗的节日;在农村建立普及朝鲜传统民歌的特色音乐根据地,发扬建设“长白山文化”、“金达莱文化”、“阿里郎文化”等特色之乡,如延边珲春的凉水镇“洞箫之乡”、汪清县百草沟镇的“象帽舞之乡”就是实例;加强城市农村的朝鲜传统民歌专业化,主要体现在“送乐下乡”、“城乡培训交流”等活动的开展,此外还包括举办朝鲜民歌演唱会、民歌歌唱比赛以及民间文艺汇演等等。这些举措既丰富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日常风俗生活,又有助于国家稳定与民族团结。最后,加强朝鲜族民歌歌唱艺术在不同学龄阶段宣传教育的普及度,多加培养高素质的朝鲜族民歌手与理论研究者。这首先需要如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等具有朝鲜族民族特色音乐教育院校的大力支持,传授朝鲜族民歌音乐课程与建立相关高等院校研究基地,为壮大朝鲜族民歌歌唱艺术队伍不断地输送教师、演员及研究人才;其次需要利用电台、电视等现代传播媒体开发有关朝鲜传统民歌多种音乐节目,促进其宣传教育与普及功能的实现;此外还可以针对幼儿园到大学不同学龄阶段的受教育者多角度激发其学习朝鲜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如举办不同难易程度下的朝鲜族民歌知识比赛,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朝鲜民歌歌唱比赛等等。

二、弘扬时代主题与民族精神

(一)时代主题与民族精神:生命源泉与生命节奏。艺术的发展与时代国情相适应,朝鲜族民歌歌唱艺术的发展不论是在作品的思想风格还是在表现力及运用技巧上都不同程度地与时代主题相联系。在政治转变与历史的推动下,不同时期不同主题的变化使朝鲜族民歌艺术逐渐积淀并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朝鲜族民间音乐文化。抗日战争时期,朝鲜族人民创作了大量反映其斗争生活、赞美抗日士兵的歌曲,如颂扬洪范图士兵的《义兵歌》等;1958年,延边民歌搜集委员会和延边歌舞团等组织人力,结合现实生活与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乐趣,创作出大量极具时代气息的歌曲,如《跃进之歌》;1978年10月,“解放思想,甩掉包袱,冲出禁区,大胆创作”号召的提出,使中国朝鲜族民歌开始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民歌创作主题也开始趋向于多元化,由原来解放前的苦难呻吟单一主题逐渐转变为歌颂人们情感理想主题,作品增多。透过朝鲜族民歌创作与不同时展主题的磨合圆融,可以看到,时代主题的表达是朝鲜族民歌拥有强大生命力与实现永恒流传的必备元素之一。精神文化是对人类哲学思维与观念形态的反映,艺术精神的发展势必会随着各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与心理氛围的不同而彰显出自身特定的面目。民族精神即对一个民族情感气质、思想观念及审美意象的表达,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它既反映了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同时又渗透其中,其作为伴随艺术同步发展的“生命节奏”,是对整个民族文化形象的反映。延边是中国唯一一个朝鲜族自治州与朝鲜族主要聚集地,经过长时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中华其他民族的融合互补,已逐步形成了颇具民族特色的精神文化体系。由于外族势力的入侵与国内封建势力的剥削压榨,历史上的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的状态。这种被压迫被奴役的生活环境对朝鲜族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之日常农耕生活方式培养了朝鲜族人民对本乡本土的深厚情感,不畏牺牲、自尊自强的英雄主义民族精神也因此孕育而生,并经由朝鲜族后代的发展而不断升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时,全体朝鲜族同胞怀着爱憎分明的感情,众志成城,浴血奋战,在用鲜血与生命的代价维护祖国稳定与统一的同时也收获了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伴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大浪潮,朝鲜族人民再次选择面向世界。这种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的发扬,不仅充分体现了朝鲜族人民的胆识与智慧,更激励了朝鲜族后代为本民族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探索新路程。在中国东北进行开发建设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朝鲜族人民竭尽勤劳智慧,艰苦创业,为延边自治州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期间形成的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也因此成为朝鲜族人民文化精神的具体代名词。民族艺术必须跟随着这些民族精神不同程度的演化积淀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朝鲜族民歌也不例外。如战争中勇于牺牲的民族精神在朝鲜民歌创作中的体现是维持中国朝鲜族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纽带,也是团结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工具。换言之,朝鲜族民歌艺术从一开始就表明了它与民族精神之间的某种自觉联系,它不可能以纯粹独立的个体形式超脱于民族背景而呈现孤立发展状态,只有在涉及朝鲜族音乐文化关系网的大框架下与民族思想情感及文化内涵保持着内在联系,才能焕发出蕴涵在朝鲜族民歌艺术中的民族精神,才能有利于保存与发扬朝鲜族的民族特征,从而也才能让“朝鲜族民歌民族性”与时代主题合乎当代文化艺术与时展的需要。(二)朝鲜族民歌创作下时代主题的弘扬与精神“民族化”。朝鲜族民歌创作应不断地适应时展的要求,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含的思维观念与道德价值来改编创造朝鲜族民歌。首先,民歌艺术专业者与业余爱好者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同时,也应积极投身于民歌创作,通过采风或体验生活等社会实践方式积累创作经验,认真改造演唱技巧与演唱方法,并使其适应时代主题的发展与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其次,国家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朝鲜族民歌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与强有力的经济后盾,同时还应出台相关政策为朝鲜族民歌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后,结合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大众传媒手段,助力朝鲜族民歌在数字多媒体语境下对时代主题的弘扬。如选择朝鲜族民歌作为符合主流时代气息下的电影或改编朝鲜族民歌中的古老素材等;再如设立专栏电视节目,选取朝鲜族民歌故事作为电视剧内容,联系朝鲜族民歌与电视剧插曲主题曲制作等。此外互联网也为实现与时代主题相契合的朝鲜族民歌的传播提供了更为自由宽阔的空间。如利用众多社交平台开展有关朝鲜族民歌话题的讨论,如杂糅朝鲜族民歌传统与当前时代新元素并以新形式让广大受众自主地接受与传播等。朝鲜族民歌创作应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体现朝鲜族民族精神特有内涵为根本宗旨。朝鲜族民歌“民族精神化”,主要涉及了创作者与歌唱者主体精神与全面文化素养等综合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珍贵的民族文化,而每一种艺术都鲜明地彰显着本民族的精神和审美情感。”[1]163作为一个当代朝鲜族民歌创作者与歌唱家,即朝鲜族民歌艺术的阐释者与延续者,首先要对源远流长与深厚久远的本民族文化形成全新认识与高度的现代批评意识,然后从正视周围真实生活出发去掘挖感受自我内心精神境界,最后植根于当前所生存的时代,关注感受广大朝鲜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并从他们的思想情感即喜怒哀乐变化之中获得最真实的精神情感体验,从而创作出饱含民族精神的朝鲜族民歌,传达出最切实朴素的精神感悟。此外,国家政府也应施行相关举措,尤其在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上应将朝鲜族民歌中的民族精神作为学校教育可有效利用资源,将富有朝鲜族民族精神的民歌文化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小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素养。如教师可给学生播放饱含民族精神的朝鲜族民歌;再如学校可进行彰显民族特色的文化校园建设,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等。

三、他山之石:借鉴传承、创新发展

(一)借鉴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迫切性。借鉴他山之石,是现代化进程与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作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现代化既不是文化的同质化,也不是文化的绝对排异性,而是要求各文化间呈现一种相互借鉴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多元共存状态。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则是要求在保留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生活方式。这对于少数民族文化来说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因此朝鲜族民歌艺术必须跟随现代化进程做出相应的选择,否则朝鲜族民歌歌唱艺术便难以避免其民歌文化的边缘化、同质化以及衰微的趋势。借鉴发展也是朝鲜族民歌发展现状的必然要求。当前随着朝汉两族融合,朝鲜族语言使用人数在逐渐减少,朝鲜族人民文化欣赏趣味与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加之朝鲜族一些特有的民族乐器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濒临灭绝,这使朝鲜族民歌也开始逐渐远离大众,许多朝鲜族民歌歌词中所包含的深刻民族文化积淀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机,朝鲜族民歌传承人在质量与数量上令人堪忧。只有通过借鉴传承与创新发展,唤活朝鲜族民歌中所有积极因素,调动朝鲜族人民回乡建设本民族文化的积极性与决心,朝鲜族民歌发展现状才有可能逐渐改变其文化生存土壤逐渐消失的局面。朝鲜族民歌的异质包容性。在迁入中国之前,朝鲜族就拥有不因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而改变的传统音乐文化,迁入中国以后的史实证明,中国朝鲜族民歌文化是由其自身具有的异质包容性所决定形成,即在朝鲜族传统民谣的基础上吸收包容中国民间音乐因素从而获得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中国朝鲜族民歌未来发展进程中,这种强异质包容性使中国朝鲜族民间音乐文化发展因新血液的不断注入而历久弥新与经久不衰。(二)借鉴传承。在借鉴国内外古典现代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努力创作新曲目。我国朝鲜族音乐是在朝鲜半岛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融合中外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发展而成,除了坚持朝鲜族传统民歌核心音调与“长短”节奏体系外,还借鉴了西洋优秀古典元素与现代演唱技法与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歌唱艺术和音乐作品都在互相交流和渗透。”[2]50具体到民歌传承与创作上,应在演唱方法不失本民族特点的前提下大胆借鉴融合非本民族音乐表现手法与表现技巧,不断拓宽表演形式与表演内容,从而形成新的创作风格,从而开创出一条既能满足本民族人民审美需求又能呼应现代社会文化建设的音乐创作路径。加强国际国内文化交流与合作。回望历史,中朝很早就开始互派使者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这种交流所形成的中朝两族之间的水乳交融关系为中国朝鲜族独具一格文化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当今,任何学科的发展缺乏全球观察的视野孤立地谈自己的发展,或脱离自身文化传统去谈发展都是难以面向未来的。”[3]146近年来延边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了朝鲜族民歌的蓬勃发展,全球化传播语境下的朝鲜族民歌逐渐摆脱了过去传唱教学的传统模式,开始突破民族界限,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加强国家国内文化交流与合作,无论在何时对朝鲜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延续来说都颇为重要,具体表现在利用多媒体广泛开展助力于推动朝鲜族民歌走向全球化的活动,如朝鲜族民歌外出演唱会、民族音乐学者交流学习活动等等。(三)创新发展。在继承原有演唱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改革。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艺术的创新发展需要艺术主题与文学价值的创新,从国家文化战略的宏观角度来说,即要求紧密结合“中国特色民族民间音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大原则,即朝鲜族民歌创作应与时代同呼吸,在原有演唱风格的基础上以宣扬时想为主题,贯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指导,在展现民族风貌气质,增强民族团结凝聚力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导引下继承民族文化经典,创新发展民间艺术,进而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朝鲜族民歌精品。从朝鲜族民歌自身创新发展策略的微观角度来说,实现对演唱内容的改革需要坚持做到:延续风格,在原有曲调基础上重新填词;创新改编,旧曲新唱,即在创作民歌时套用民间素材,在充分利用原有音乐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整理。“音乐的风格是艺术家创作的独特标志,是从音乐作品内容与形式,审美精神与艺术表现的统一中所呈现出来的独特面貌,是艺术家创作个性的外在表现。”[4]1020世纪朝鲜族民歌中的《新阿里郎》就是在原生态民谣《阿里郎》原有曲调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生活环境重新整理填词而来。“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艺术都有其共同的根源,所谓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正是艺术之树长青,艺术之泉永不枯竭的真实写照。”[5]38-39由于大多数朝鲜族民歌曲调优美但其歌词与现代人民生活相距甚远,重新填词与改编有利于朝鲜族民歌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同时保留原有民间歌曲曲调和民间素材对本民族人民来说更增熟悉感,对非本民族人民来说则显得简单易学,有利于实现朝鲜族民歌的广泛传播。

综上所述,人类文化发展历史就是一个不断继承、借鉴、创新、发展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所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6]585朝鲜族民歌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得到的启示即继承传统的艺术精髓、弘扬时代主题与民族精神、借鉴创新发展,这三者对未来朝鲜族民歌的发展来说都显得颇为重要。我们只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做好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工作,高举中国先进文化大旗,在时代步伐的催促下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承担起推动中国朝鲜族民歌走出延边,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使命。我们也相信,朝鲜族民歌也会因为传统与现代新元素的融合而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开拓出一片广阔发展天地。

[参考文献]

[1]马晓红,张树武.论四大名著影视改编与传播的当代性[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2]石惟正.声乐教学法[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3]樊风龙.论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J].文艺争鸣,2012(3).

[4]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丁晰春.时代语境下民族音乐文化身份的思考[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5(1).

[6]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权辉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