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思考

时间:2022-06-26 11:48:33

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思考

一、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背景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2006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5年,印发最新版本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要求高校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在社会发展要求下,我国逐渐重视文化素养的提升,在制度上明确社会阅读及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公共图书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受到更多的重视及关注,但其自身的条件及问题一直存在:“全民阅读”推广后,公民阅读量、公民阅读率有了很大提高,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也有增长,但与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人均1.5册至2.5册图书馆藏书量等国际标准相比存在显著差距。这反映出公共阅读资源紧缺问题。公共图书馆面对的社会读者层次不一,阅读水平不均,这就使得公共馆在馆藏建设方面具有普遍性与全面性,在专业性、图书质量方面,高校图书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政府号召,探索符合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路径,结合高校自身的使用情况及社会读者的服务需求,向社会读者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及资源。1.高校图书馆视角。自2002年以来,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添砖加瓦,很大一部分的高校图书馆馆长对向公众开放持肯定态度,但不支持全面开放。据文献资料统计,部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读者开放,但是是有条件、有限制的开放:首先,向公众开放执行不主动公开宣传的方式,很多社会读者不知道高校馆可以对外使用。其次,面向的读者也有限制,读者办证需要提供单位证明或介绍信,或只对周边的单位、企业开放等。第三,开放的服务有限制,有只提供阅览服务或提供借阅服务等,但电子资源基本上处于不开放的状态。这种部分开放的现状,主要源于高校图书馆对满足自身需求的考虑:校内的纸质及电子资源、馆舍及硬件设备,首先必须在满足师生学习和科研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开放,开放高校馆随之而来会面临着外来人员的管理、安全管理问题、馆内馆员服务的投入、资源及设备的维护和更新、配套资源不足等问题,这需要及时处理及跟进,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人员和资金来预防和解决相关的问题。2.公众视角。公众对高校图书馆开放持支持态度,认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及氛围是与公共图书馆有很大区别的,高校馆的开放是对公共馆资源的有力补充,弥补公共馆在某些方面的不足。经媒体及学者调查显示,公众对高校馆的开放态度及做法有质疑:社会公众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表现在高校馆未积极公开其向社会读者开放的政策,很多人不知道这一信息;其次在资源的使用上,与高校在校师生存在很大区别,比如能否外借,外借的数量,电子资源的使用都有限制。在部分开放的前提下,实行的效果不明显,没有达到公众预估的期望,高校馆与公共馆的区别与优势没有得到体现,这样的开放失去其原来开放的意义与初心。

三、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有效路径

高校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走的是全面开放的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策略,一方面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共享,促进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发挥;另一方面,作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有效及主要主体,发挥着重要的文化服务作用,对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文化支持。1.常规服务。在当前的实践过程中,部分开放限制了社会读者在纸质图书及电子资源的使用及获取,为更多的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体系中,应逐步实现纸质资源及电子资源的全面开放,并与公共馆建立合作关系,不仅需要在纸质资源上实现互补,突出高校馆的专业学术建设,还需要对电子资源实现互通,消除现有状态下不能开放电子资源的隔阂,促进社会读者公平的使用图书馆的资源。高校图书馆应在开闭馆时间、馆舍布局与使用、图书馆藏资源建设方面,考虑社会读者的需求,提供资源类的服务,在资源互补时也能适当的增加社科其他类别(如少儿类、休闲类)的采购量;还应该在参考咨询、阅读推广等方面提供全面性的社会服务,同时满足在校师生及社会读者的服务需求,从而也能促进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与建设。2.深度服务。高校图书馆不仅在常规服务上要全面,也要开展个性化的深度服务,为读者创造更好的资源。从相关的文献中看,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可以提供以下服务:科技查新、社会用户的教育培训、借助MOOC理念等互联网打造网络在线开放学习平台等,从多角度、多形式来服务读者,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高校图书馆开展深度服务,需要对馆内资源及服务进行优化管理:首先,要求我们馆员在自身素质的提升方面有宽度和深度,对各学科知识都要一定的了解和掌握,逐渐向学科馆员方向发展。其次,在我们自身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要加强与区域专家的联系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为读者提供专业化的个性服务。3.寻求合作之路。高校图书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资金、馆舍、服务、安全等问题中,可以通过与社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合作,谋求在资金、馆藏建设、服务升级等方面的共赢。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通过与校企合作的单位建立长期有序的合作模式,高校馆提供馆藏专业性图书及电子资源等,校企合作单位提供例如资金或其他方面的协助,形成良好的互助氛围。与企事业单位、社区、政府机构的合作,有利于解决高校图书馆资金紧张的困难,缓解因馆舍空间少的问题,可以针对特定的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资源及个性化服务,形成一定范围内的社会资源共享。从而逐步完成向全面开放的策略及目标。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工作的推进,该项工作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高校馆在发展中不断改革与进步,学习国内外的建设经验,寻求有效的路径,实现社会资源及服务的共享,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开展全民阅读的活动提供重要的文化保障。

作者:陈水清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参考文献:

[1]丁丽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理论基础及体系结构研究[J].图书馆,2016(4):47-50,61.

[2]杨文建.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服务现状与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6(1):107-113.

[3]范新容.向社会开放: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应尽职责[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