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学的作用

时间:2022-12-01 08:41:35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学的作用

摘要: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学中,能够从多方面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如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其融合到幼儿教育教学中,是本文探究的主题。文章根据当前幼儿教育现状做了初步分析,并对传统文化在幼儿教学中的融入策略展开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探究;中华传统文化;幼儿教学;作用

学前教育在幼儿思想启蒙中占据着重要作用,它同时担负着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责任。在对幼儿进行教学中,幼师需要思考如何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幼儿教育,让幼儿教育既能够有效传达知识也能够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在幼儿思想启蒙中渗透中华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它同时为教育事业提供了丰富且宝贵的资源,作为幼儿和幼师要保护文化也要传承文化,使幼儿在快乐成长中,形成自身良好的涵养。以下内容主要阐述,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于幼儿教学中的策略探究。

一、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于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民族发展的进程中各种文化思想、精神的汇聚最终形成了如今我们能够感受和触摸到的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因为没有得到传承和保护最终被遗失在历史长河中。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和文化传承者,我们更需要担起责任,将传统文化与启蒙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推动民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在进行对幼儿的教育中将文化资源有效融合,有利于帮助幼儿去体验和感受文化、习俗的趣味性,也能够帮助幼儿收集更多有关传统文化资源的信息。从而让幼儿在接受教育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一件非常具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有利于学前教育信息资源的丰富与拓展

进行幼儿教学中,为了培养幼儿各方面的兴趣,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思想意识,幼师会进行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的搜集,尽可能为幼儿提供一个内容丰富的教育环境。传统文化具有多元化与丰富性,非常值得去探究和挖掘。传统文化的形式也富有多样性,也使得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幼儿觉得枯燥或者无法参与其中,其实和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关系。当幼师充分利用文化资源进行活动内容的丰富时,也为幼儿的发展创造了空间与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体验中,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促使其愿意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

(三)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幼儿教育中我们挖掘的可能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但对幼儿的成长来说却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学与文化的结合,既能够让幼儿体验文化的内涵与魅力,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自身道德规范的形成。幼儿的思想启蒙中有了初步的文化道德、思想价值观念,也会逐渐表现出民族文化认同感,这样幼儿更愿意自主去探究学习和深入挖掘相关的内容。以此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对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探索精神、民族精神、道德修养的培养都会起到推动作用,为其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人才也能够起到铺垫作用。

二、现阶段幼儿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应用的现状

在幼儿的启蒙教育中,大部分幼师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作为幼儿教育与活动的主导者,幼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运用能力对幼儿文化素养的培养起着关键性影响。由于幼师在职前学校教育与职后幼师培训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导致幼师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指导。另外,幼师在观念上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正确看法与态度,致使幼师在应用过程中缺少教学方式的优化与创新,只能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文化教育。现阶段的幼儿理解能力又有所限制,自然不能很好地接受文化知识。幼师在传统文化理论知识与系统职业培训有所欠缺,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对幼儿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实效性过低的现象。

三、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选择适合幼儿中华传统文化内容

在进行幼儿教学过程中,为了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于日常教学中,幼师要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及自身特点,选择适宜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课程的开展。比如可选择国学经典中的《弟子规》《三字经》《千家诗》等传统文化内容,结合幼儿身心特点及规律进行教学。幼儿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具体形象化的阶段,只通过文字进行教育教学,其学习兴趣不容易得以有效激发。因此,幼师可在《弟子规》与《三字经》这种抽象文本型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传统民间故事的讲解进行教学,赋予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在幼儿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二)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游戏形式

幼儿处于知识方面与思想方面都不成熟的阶段。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具有多样性且内容较为丰富,若只是单纯地对幼儿进行文化知识的讲解,很容易造成幼儿理解不了的现象。为了能够加强幼儿的理解,我们可以根据传统文化内容为幼儿创新游戏形式。游戏活动开展的前提是以文化资源为基础,以此对幼儿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的渗透都是非常有效的。新形式的游戏活动,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够让幼儿深刻感受不同文化主题带来的不同体验感和特殊含义。比如以“踩高跷”为主题开展游戏活动,踩高跷是很多民俗活动中都会出现的一种表演节目,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很多幼儿是没有机会去了解这些有趣的传统节目的,甚至不知道这种表演的存在,为了保护文化资源,我们可以利用踩高跷的特点为幼儿设计游戏。在设计游戏前我们先通过多媒体为幼儿展示一些关于踩高跷的图片或者一些相关的表演视频,这样能够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很多幼儿也会跃跃欲试。在这种比较积极的课堂氛围下,幼师再带领幼儿做踩高跷的游戏,比如幼师利用一些安全易拉罐和绳子做成一个简单的高跷。然后将班级中的小朋友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接力比赛。小朋友在游戏中要踩在“高跷”上并拉紧绳子,脚和“高跷”是一起动的,当幼儿走回来时传给下一个小朋友,看看哪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这样既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也能有效地在游戏中锻炼幼儿手脚协调能力,并且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幼儿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对幼儿的身心成长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重视传统节日,积极开展文化主题活动

幼儿教育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首先幼师要提起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并根据这些节日,积极开展相对应的文化主题活动,使幼儿提升对节日的认知,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营造良好的节日活动氛围,让幼儿深入感受传统节日带来的趣味,我们可以在园中组织幼儿参加一些与节日有关的主题活动,这样既能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也能够锻炼幼儿的综合能力。比如在端午节的时候,我们知道的习俗有包粽子、划龙舟等项目,那么我们也可以将这些内容融合到文化主题活动中。幼儿园可以组织同年级的幼儿进行包粽子、划龙舟两种比赛,这样幼儿有更多的选择性,也能够提高参与积极性。能够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也能很好地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幼儿在文化主动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带来的气氛,并亲身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美,在体验与参与的过程中产生文化活动的乐趣。以此加深幼儿对民俗活动的认识与了解,帮助其树立良好的民族观念,同时也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对待节日也会更有仪式感和参与感,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四)创建传统故事情境,提升幼儿感悟能力

传统故事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融合于幼儿教学中的宝贵资源。在幼儿教学中幼师可以多为幼儿讲述一些有趣的传统故事,为幼儿创建一个故事情境。然后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与故事相关内容的表演,加深幼儿对其内容的理解,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想象与思考去感悟幼师所讲述的故事内容和故事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使幼儿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去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思想态度,这样既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习和了解文化知识以及其中的内涵,也能够培养幼儿的感悟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幼儿园与班内环境建设中,也可融入传统文化故事的元素及内容,比如建立图书角,放置有关传统文化故事的读物,在走廊上挂上传统文化小故事的海报与国画,在教师中可将与故事有关的文化元素进行张贴。使幼儿时刻处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情境之中,以此有效弘扬传统文化。

(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幼儿大部分学习与活动的场所都是在幼儿园内,其视野与活动空间具有局限性。因此,幼师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幼儿活动空间的同时,开拓幼儿的视野,使其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在实践活动开展时,幼师要充分结合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开展,利用当地社区教育资源,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参观与体验中走进传统文化生活。幼师可组织幼儿进行当地的春耕播种、秋收、户外写生等实践活动,加强幼儿对本土化的动植物、生活用品、传统食物的认识,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也可组织幼儿去烈士陵园扫墓,在扫墓的过程中带领幼儿回顾历史遗迹,并向幼儿讲解烈士英雄们的英勇事迹,增强其自豪感与责任心,以此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幼师也要注重幼儿生活中的细节,对培养幼儿的文明习惯与礼貌用语上也要提起重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美与精神,以此有效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六)提升幼师自身文化素养,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在幼儿教学中想要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就要对幼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启蒙教育阶段的幼儿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幼儿的成长。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也要用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幼儿树立学习榜样。在日常教学中幼师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当幼儿看到教师的所作所为时,也能受到教师的影响被其感染,去理解道德行为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并且,幼师要提起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不断学习与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在日常教学与实践活动中的有效运用方式,只有丰富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对幼儿的教育教学,更好地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内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教学中的融入,能够从小培养幼儿的文化修养,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满足培育全面型人才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将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最大化,要不断积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探寻适合每个年龄段的幼儿且更容易理解的文化资源或者故事题材等融合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并且要因地制宜,积极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幼儿首先能够提高对文化活动的兴趣,其次是完成从初步了解到深入渗透的过程。这样一来文化认同感、个人素养以及道德规范都会在幼儿阶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幼儿身上,促进幼儿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把多梅.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在幼儿园大班中的实践研究——以幼儿园节日主题教育活动的应然追求为例[J].华夏幼师,8(26).

[2]陆春明.学前教育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8(3).

[3]罗玉霞.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要基于幼儿、融于生活、重在实效[J].中国农村教育.8(11).

[4]魏娜.在幼儿教学中如何使课堂充满活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7(7).

作者:丁艳 单位:临潭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