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段位制与学校体育结合分析

时间:2022-04-20 10:01:30

武术段位制与学校体育结合分析

摘要:中华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而武术段位制又可以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以此来加速自身的进步。通过对武术段位制的形成、两者现状以及两者结合设想等研究,以此来推动学校武术规范发展。

关键词:中华武术;武术段位制;学校体育;结合

中国武术段位制是武术套路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表现。其进一步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增强人民体质,建立规范的全民武术锻炼体质,也是为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行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推广10余年来,总体来说并不理想,“考段的人和评段的单位越来越少,而且很多群众并不知道有武术段位制”。[1]2004年4月3日,、教育部联合颁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明确规定:“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2]学校是传承人类知识和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武术的继承既是我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历史文化体现,也是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且学校体育工作对武术的普及、推广与发展能起到重要的战略作用。我国目前中、小学在校学生有两亿多,大学生在校学生有3700多万,并以每年约7%的速度扩招。更重要的是各级各类学校每年均要毕业一批学生,又要重新招收一批学生,如此循坏,其作用于功能又岂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所能表达出来的。因此,在学校推广武术段位制是有种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的。现在,学校体育发展武术已成共识,但如何发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缺少师资、没有好的教材等问题又确实存在,而武术段位制发展这几年,入段人员和评断单位数量则逐年减少。如果将武术段位制与学校体育结合,应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1武术段位制的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被作为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加以继承、整理和提高。1954年,中央体委民族形式体育研究会太极拳研究小组编的《简化太极拳》在《新体育》上连载,之后又在继承传承的基础上先后整理出甲、乙组和初级的长拳、刀术、剑术、枪术、棍术等二十多种武术项目的套路。这些套路成了在群众和学生中普及武术的基本教材,起到了统一技术规范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原国家体委于1957年将武术列入体育竞赛项目,1958年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同时编写了拳、刀、枪、剑、棍五种竞赛规定套路,一些省市还相继组建了武术队,使得武术开始步入竞技体育的运动行列。二十世纪80年代后,以武术竞赛套路和武术散打为代表的各种竞技比赛,中国武术完成了由传统武术向竞技武术的转型,而太极拳和武术初级套路等传统武术在群众体育运动中的传播和发展,更是在全民健身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了规范、指导武术健身,为了提高武术健身人口的素质和技术,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武术的发展,提高武术技术和理论水平,建立规范的全民武术锻炼体质,原国家体委1997年第231号文件了《中国武术段位制》,并及时组织专家创编了长拳类、南拳类和太极拳类徒手及器械的初段位(1-3段)和中段位(4-6段)的套路教材。

2中国武术与学校体育

2.1弥足珍贵、历史悠久。中国武术是一宗深沉蓄积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历经数千年漫长的迁衍流变而经久不衰,流传至今,这是因为它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割不断的紧密关系,也是由于历代武学教育中相延传习的结果。揭示它的文化构筑,促进它的教育传播,培养大批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的有用人才,使武术不仅在国内蓬勃发展,而且要走向世界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武术教育历史悠久,远古时期就有之:后羿“教人射”,伏羲氏“教民以猎”,阴康氏“教人引舞以利导之”,大禹“及教三年、执干戚舞”,这都是原始社会我们祖先的一部分与武术有关的教育活动。到殷周时期武术已能用文字表达,这就为武术的文化教育和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到秦汉三国以后武术突破形象、文字画而逐渐发展形成了武术图谱,这是武术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传统武术传授方式体现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绝好证明,是古人在武术发展史上做出的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至今仍为武术界沿用和发展,对现代武术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2.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武术的学校教育可以追溯到封建社会早期,孔子教学生“六艺”,其中就有武术。而近代中国武术的学校教育则开始于1911年由一批武术名家将中国传统武术动作参照兵法体操教练方法编成新式武术教材,定名为《中华新武术》。教材被确定为军警必学之术,并被列为学校“体操”内容。从此,西方的“体操”与中国传统武术结合在一起,从而使面向大众的团体教练方式突破了农耕经济下中国封建的世袭师徒传承关系。传统武术以比较简统一的方式进入了学校体育,成为培养人才的手段。《中华新武术》对武术的贡献是突破性的,它成功地将西方“体操”的方式、体育教学的方法以及竞技运动的思想注入到传统体育之中,为近代中国武术的发展开启了通道,它在武术发展史上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2.3新中国、新起点。新中国成立后,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已经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必修内容之一。二十世纪80年代后,大、中、小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大纲都规定了武术教学的内容和时数比例。许多高等院校除了将武术列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外,还成立了武术协会和各种武术研究会。1992年在武汉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还将武术首次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学校武术教育也开始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朝多形式、多层次的方向发展。体育学院还设置了武术专业,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等武术专门人才,令人可喜的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6年正式批准上海体育学院设立武术专业博士学位,这标志着武术已步入现代科学文化的学术殿堂,成为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的专门学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80年代后,各地武术馆、拳社、辅导站等社会武术组织的活动异常活跃。武术学校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而出现迅猛发展的势头,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是其他任何一个运动项目都难以比拟的。武术学校的迅猛发展,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普及群众性武术活动,培养武术人才,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3武术段位制与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对策

3.1武术段位制与学校体育的现状。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审批、授予高段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各行业体协,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体育院校审批、授予中段位;地、市体育局武术主管部门审批、授予二段和三段段位;区、县文体局审批、授予入段资格和一段段位。由此可见,段位制的管理体制是一种典型的政府管理型体制。政府管理型体质必然导致在行业系统内主要采用行政手段来进行段位运作。从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到组织各种武术活动都由政府负责,从而使各种武术组织丧失了实质性的管理功能,抑制了广大社会成员对武术运动的支持和参与,进而限制了武术运动在全社会的更大发展。再者,政府的管理机构只是各级体育局,其权限也很有限,特别是晋级、考段的人大多数是各级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没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参与和支持,这些晋段、考段的人只能是个人行为,因此随意性大,要想使武术段位制持续发展,在现阶段的政府管理体制下,必须要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参与和支持。3.2武术段位制与学校体育的对策。对于各级行政部门审批、授予的权限,应该有所放宽。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审批,授予高段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各行业体协,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体育院校武术管理部门(或武术协会)审批、授予中段位五段和六段。地、市级体育局武术主管部门审批、授予中段位四段和初级段位三段;区、县文体局武术主管部门审批、授予入段资格及段位一段和二段。另外,高等院校的体育主管部门的权限也应与地、市级体育局主管部门相同,即能审批、授予中段位四段和初段位三段。只有这样才能理顺关系,特别是区、县文体局一级,小学生入段,初中晋一段,高中晋二段都能有区、县办理,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和晋段人员的积极都能充分调动起来。另外,就组织管理层面来说,市级层面统筹为主,对于各县的情况不能具体操作,而县里由于二段不是自己的管理范围,也不会多管,所以说必须要把二段的考评、审批及授予权限下放到区、县一级体育主管部门。

4武术段位制与学校体育结合的设想

4.1武术段位制与学校体育结合的基础在小学。在现阶段师资严重缺乏的小学,如何让武术段位制普及,惟一解决的办法就是让绝大多数教师(男45岁以下,女40岁以下)成为武术段位制人口,一方面可以通过行政手段要求这一批教师作为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容学习武术,不能学好入段技术、一段技术者在晋级、升职等方面酌情考虑;另一方面凡是取得入段、一段资格的教师可以当班主任,同时评奖、评优、升职等优先考量。具体操作可由各区、县教育局和文体局两家联合在暑假训练半个月,一个暑假可以分三批轮训,基本上各小学适应年龄段的教师都可训练完毕。当然训练时,不光是学习套路,还要学习武德知识,学习对少年儿童如何进行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训练,如果一个区、县能连续进行二年轮训,这个区、县小学教师都能成为武术教练。有学者对高校学生武术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在被调查的高校学生中竟有92%以上在中、小学体育课上完全没有接触过武术学习。而在这学习过武术的8%的学生中,有的仅在中、小学学过一趟课的武术。[3]小学阶段武术不能光只看到几节体育课,应该利用大课间时间和放学前的打扫、班会活动时间。半个小时的大课间首先让学生活动15分钟,然后全校以班级为单位集合做广播操,做完广播操后,再继续做武术入段套路,一套套路动作并配以音乐和口令。如果体育总局能组织一套班子将一些武术基本功、武术基本动作技术像广播体操一样编排一下,让小学、中学学生在广播操时间练习,那么这将是解决体育课中武术与其他体育项目争时间的好办法,而且学生天天练,既能很好地记忆套路,又能增强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各区、县每年都可在进行广播体操比赛的同时增加“武术操”的比赛,或进行入段技术和一段技术考评比赛,并对优秀的单位和个人记性表扬、奖励,各个小学也必然会事先进行选拔、比赛。如此良性循环发展,学生在小学阶段武术必然会打下良好基础并取得很大发展。4.2武术段位制与学校体育结合的重点在中学。首先要抓好的则是初中阶段。初中阶段应像小学阶段一样,抓住班主任这一环,要对初中45岁以下男教师、40岁以下女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让这些老师都成为武术人口,成为段位制人口,让他们去引导、督促初中学生学习武术,去申请晋段。如果在初中阶段80%的初中学生晋升一段,50%的初中生晋升二段,初中这一环就能在稳定小学已取得的成效上再为高中阶段的提升创造条件。初中阶段对一般教师要求达到段位制一段即可。但初中阶段已有专业体育教师,现有的初中体育教师可以进修学习武术,做到人人都应达到段位制三段,并且可以在初中生入校时组织技术、条件好的学生成立学校武术代表队,为全校学生起示范作用,又能为学校比赛增光,还能为上面输送武术专业人才。高中阶段情况所有变化。首先高中学生学习的方向已慢慢确定,高中的课程也比较深奥,这都需要高中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努力学习,为升大学做准备。高中学生如果能保持初中阶段武术段位的热情,并经常进行段位制套路练习就已经很不错了,但也一定会有一批热爱武术的学生继续晋段,因此,高中阶段要准备有一批学生晋升二段或三段,这项工作主要由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完成。高中体育教师都应具有段位制三段以上段位,这可以作为体育教师进修、晋级的条件之一;高中体育课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上武术内容,特别是学生晋段的学习内容;高中的课间操也一样要在做广播操之后再做武术操或武术段位制套路;高中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应该有武术园地;高中的武术代表队应该有一定的水平和段位,并能长期向体育院校或普通高校输送武术专业人才。4.3大学阶段,突破瓶颈。已有研究报道:复旦大学在全国搞笑中首创武术段位制考核办法,学生在体育课上学完武术,即可参加段位考试,获得国家认可的段位证书,使得复旦大学考段风靡校园,武术课的选课率达到了150%。[4]普通高等学校除武术课教授段位制之外,还应加强段位制考评,把更多的学生晋段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高等学校要有自己的武术教师和武术专家教授,要成立能胜任段位制三、四段考评的考评委员会,要把武术教学、武术比赛和武术考评长期经常开展起来。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应在毕业前获得武术四段,并掌握《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5个项目一段至六段内容,获得此5个项目的中国武术段位制指导员、考评员证书。5个项目的分布为:所在学校规定2项,个人自选3项。[5]

武术段位制与学校体育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够给学校体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也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武术段位制的推广,也可以作用于公共体育服务中去,以点带面的推广、普及、传承中华武术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以此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达到全民健身的作用。为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不同年龄段、小中大学在推广武术段位制与学校体育教学相结合上存在的优势以及劣势,保障学校体育教学中武术段位制能够更好地融入。

参考文献:

[1]谢和刚.中国武术段位制与学校体育[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2005.

[2]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N].中国教育报,2004-04-03.

[3]秦子来.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15-18.

[4]张炯强.复旦大学首创武术段位制课程[N].新民晚报,2005:08-13.

[5]2012年全国武术段位制工作会议高校代表座谈会纪要[S].2012.

作者:张和平 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