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碎片化特征对移动学习的影响

时间:2022-11-22 11:24:31

网络碎片化特征对移动学习的影响

摘要:随着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移动设备的学习应运而生,它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然而,由于社会和信息技术发展而形成的网络信息传播碎片化特征,既促进了移动学习普及、走向个性化等积极影响,又带来了内容零散简略、难以深度学习、专注力下降等消极的影响。因此,本文以辩证、全面的视角深入研究网络碎片化特征对移动学习的影响,这是现阶段关于移动学习研究的紧迫任务,对后续移动学习的持续、深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将会促进移动学习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碎片化;移动学习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国际著名远程教育专家德斯蒙德•基更在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8届年会的主题报告《移动学习:下一代的学习》中提出:不是技术本身具有适合教学的特性使得远程教育和开放大学取得了成功,而是技术比较普遍地被大众拥有。[1]2017年7月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了近两千多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从来没有一项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像移动手机那样被大众百姓应用到如此普及的地步。[2]随着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在远程教育发展中,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悄然而生,这就是移动学习。它带领我们进入一个自由化、碎片化的学习时代,人们可以在课堂之外的其他地点,如办公室、公交车站、地铁、机场等,利用一切碎片化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从此,人们从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中彻底地解放出来,这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碎片化特征是移动学习的核心特征,也是移动学习的核心优势。然而,2017年4月《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在数字化阅读中,62.4%的成年国民用过微信阅读,较2015年的51.9%上升10.5个百分点。在与微信相关的活动中,85.7%的接触者进行聊天、收发文字、语音、图片等活动,81.3%查看朋友圈的朋友状态;76.4%阅读腾讯新闻,32.4%阅读公众订阅号的文章和信息。在通过手机从事的主要活动中,仅有25.9%的手机接触者进行与工作、学习有关的操作。[3]移动学习,并未像其起初提出的理念那样——基于移动设备的碎片化学习会带给人们“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任何方式”的全新学习体验,这种碎片化学习的自由化优势并未展现出来:人们更多从事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因此,以辩证、全面的视角深入研究移动网络碎片化特征对移动学习的影响,是现阶段关于移动学习研究极为重要的任务。

二、网络碎片化特征的成因探析

网络碎片化特征产生的原因,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多元化社会价值体系是碎片化形成的社会基础。在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包括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婚恋观等。整个社会不再被一种价值体系垄断,社会阶层的重新分化带来了多元化的社会价值体系。[4]处于不同阶层的人,对社会关注的重心、所占有的社会资源、利益诉求等不同,[5]其价值观会自然分化。不同价值观下的人们,因观察视角的不同,对于同一客观事实,会有不同的主观认识和判断,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也就自然形成。尤其是新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多元化价值体系下人们对信息的选择、获取甚至传播更加自由化、个性化,这打破主流媒体的权威。[6]网络媒体自身的特性以及其在多元价值体系下受众主体性的凸显开创了碎片传播时代的到来,[7]“草根”也有了自己的“声音”。研究表明:当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在1000美元∼3000美元时,这个社会便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而这个过渡期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信息的“碎片化”: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瓦解了,代之以一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8](二)新数字媒体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是碎片化产生的直接原因。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一书提出:从长远的角度看,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信息)并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介所提示给人们的内容,而是媒介本身。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主导的第五媒介,在信息的表达、传播获取以及消费方面都呈现碎片化特征。1.信息表达的碎片化。(1)信息表达形式的碎片化传统媒体传播内容表述的特点是信息内容单向传播,无受众主体及时反馈信息,只是被动接受,是一种单向、线性的方式。网络媒体则是采用超链接技术重构信息内容组织方式。所谓超链接技术,是基于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的超链接标签<ahref=“”>的运用,用于在两个不同的网页文档或同一个网页文档的不同部分间建立联系。这种超链接技术建立了网络节点与网络节点之间的联系,也将互联网中散乱无序的信息碎片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复杂庞大的网状结构。同时,这种超链接也可使人们在不同页面间自由地跳转,从而打破传统媒体阅读的线性思维,增强了信息选择的个性化,也增强了碎片化信息的接受量。(2)信息硬载体的碎片化信息内容所承载的移动智能终端工具(手机或平板设备)等信息的硬载体,具有屏幕小、分辨率不高等特性,这就决定了知识内容的设计是短小、精悍的,是微型化、碎片化的。(3)信息软载体的碎片化所谓软载体是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软件,MOOC课程平台等软件。这些软件追求语言表述的简练,追求信息表达的微型化。譬如,微博、微信等媒体社交软件对其所承载的文字数量是有限的;课程视频是MOOC课程的核心部分,MOOC课程每节课的视频总时长也是有要求的,最好在6分钟~10分钟内。微型化是碎片化的特点之一,也是形成信息碎片化的重要因素。(4)信息表达内容的碎片化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表达不仅仅在形式上呈现微型化、碎片化特征,在语言的语义内容上也呈现碎片化的特征,简短的文字、一幅图片、几十帧的动画、一封邮件或是短暂的视频等都可表达信息内容。2.信息传播的碎片化。网络媒体其独特的媒介形式和接触的便捷性,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尤其在移动网络被广泛应用以后,更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中心,整个传播时间和空间都被撕裂成了碎片,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传播活动,没有中心的传播媒介打破了之前传者的权威,也使大众传播活动广泛化。这种在空间、时间上的碎片化传播极大地解放了传者的主体性,也使得网络传播活动更为自由。[9]3.信息获取的碎片化。网络信息种类繁多,涵盖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除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态、教育等公共议题以外,更包括生活点滴、情感八卦、娱乐明星、心灵鸡汤等。[10]人人都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淹没于信息的海洋。无序、零碎的阅读,零散、随机的知识,缺失文字固有的逻辑性与连贯性,让置身于信息海洋的受众者获取信息时,难以完成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知识建构要求。4.信息消费的碎片化。无论是基于计算机的网络操作系统(如win-dows操作系统),还是移动设备的智能操作系统(如Android系统),它们都支持在同一时间内运行多个应用程序(任务)的多任务操作系统。在这种多任务操作系统中,无论是电脑还是移动智能终端,往往支持执行多个任务,而且任务间也进行可随意切换。例如,打开网页的同时也可进行QQ聊天。

三、碎片化特征对移动学习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负面消极影响。1.碎片化信息内容零散简略,移动学习难以走向深度。碎片化信息内容,由于知识之间的联系被中断,无法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系统性、逻辑性,信息内容表意简略,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们“像是学到了很多,但又感觉好像什么都没学会”,移动学习难以走向深度。2.认知元成分准确性缺失,形成信息茧房。[11]对一个事件、或某一知识进行认知体系的搭建是依靠各层面各角度信息的输入,即认知元成分的供给。由于碎片化信息缺乏系统性体系,因此在信息消费的时候,极易形成“信息茧房”,[12]对信息的需求是有选择性的,并不是全方位的,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对世界的看法等多种条件所影响的,适合自己已有认知框架的信息将被优先吸收。知识的认知只是片面性的,缺失准确性。3.碎片化信息内容丰富多彩,分散学习注意力。碎片化信息内容丰富多彩,每天五彩斑驳的信息如潮水般涌来,诱人好玩的游戏层出不穷……碎片化信息内容的散点式刺激,让人们对移动学习产生了迷惑,是我们利用了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还是整块的学时间被我们碎片化了。学习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在被分割得七零八落的时间中分散和下降。4.抽象思维能力弱化学习是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即学习是在获取知识、消化知识、形成能力交相融合中进行的。在长期接受大量碎片化信息的过程中,人们极易形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不愿意消化知识、或者是不能够用抽象的思维去判断、去分析、去深入地剖析深层次的问题,只是停留于事物的表面,这将极大地弱化人判断问题的能力,甚至丧失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13](二)正面积极影响。1.使移动学习更加广泛普及。随着人类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认知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注意力模式。“微”也已成为这个时代下人类“注意力”模式的标记[14]。碎片化的学习内容也就更加符合受众的需求。同时,碎片化的学习内容,借助移动通信设备传播,更易于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进行学习,也更易于突破时空的局限,这与移动学习的愿景——人人皆学,处处皆学,时时皆学,也是不谋而合的。所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优势,将促进移动学习的广泛普及。2.促进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发展。相关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学习的主动性是促进学习发生的重要因素。碎片化的学习内容强调“小而精”,学习时间较短,符合现代人的“微”注意力模式,能够促进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碎片化的学习内容,针对性较强,不再是“大包大揽”提供全部知识,而是“有的放矢”选择关键信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性的学习,从而促进知识的吸收,培养移动学习者的主动自觉性;碎片化的学习内容也更易于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进行,便于学习者掌控自我学习,提高了学习的灵活度。

四、结论

网络碎片化特征是由多元化价值体系的社会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内在本质共同决定的,是信息化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社会结果,且给移动学习带来深刻的影响。如何利用网络碎片化特征的优势促进移动学习的发展是我们后续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作者:宋金华 卢海燕 单位:连云港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