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专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5:53:05

通信专业论文

通信专业论文范文篇1

1.学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在实际的工作中解决问题。

2.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3.对新兴行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对行业有一定的认知力,保持竞争力。

4.掌握多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二、当前我国职业学校培养通信人才方面的不足之处

(一)课程设置体系缺乏灵活性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通信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是以与通信专业相关的课程为主,以软硬件实验内容作为辅助,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体现出通信专业的学科特性。同时我们还看到通信专业的课程内容与企业要去方面有着较大的差距,应用性不强且缺乏针对性,在这样的教学内容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应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甚至是根本不懂企业目前现在用的东西内容,以至于出现“学而不用,用而不学”的尴尬情况,及时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教学模式落后

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陈旧、落后,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学校目前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进行教学活动,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满足目前企业对通信专业人才实践性的需求,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果在教学中不重视实践教学的话,无疑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也是个较大的阻碍。尽管目前职业院校的通信专业也设置了例如像单片机实验、电子制作等类型的实践教学内容,但是这中实践教学模式仍旧是以“知识”的形式在进行传播,并没有起到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三)培训实习脱离专业需求

学生毕业之前的培训实习工作是对学生相关专业的最好锻炼与实践活动,是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据了解很多学生的培训实习往往并没有按照专业对接的原则进行,因此学生的专业素质也不能完全的提高。

三、建立高效的通信人才培养模式

(一)鼓励课程的交叉、综合学习

面对日益复杂化的互联网络,对通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面对如此多的专业知识,引进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要倡导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学习。目前网络处在一个相互融合的时代,互联网、电视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等,面对这种局势,需要通信专业人才掌握的知识也是越来越多,其中就包含了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技术、数据交换传输技术等等,只有将这些知识内容交叉、综合的设置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通信专业人才。

(二)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合作模式的设立旨在于积累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也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人员。由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培训实习不对口的现象,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对于解决这一问题起到了很好地作用。首先学校可以输送实习生到企业进行学习、工作,在此期间学生积累的宝贵的工作经验,同时企业也会观察出自己心仪的人员,一举两得。

(三)与时俱进,提高师资水平

师资力量对于高职院校的培训是极其重要的,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对通信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以为着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对在学生进行交叉、综合的教学中,也要求具备综合素质的师资力量。除了对老师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以外,在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方面上也要对老师提出新的要求,首先要求老师要逐步减少课程理论知识教学的时间,要逐步重视起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要鼓励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学习,了解一些行业的新动态,了解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之后在反馈到学生的教学中。

四、结语

通信专业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通信电源;设备管理;设备维护;阀控式蓄电池

通信电源的基本任务是向通信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符合质量要求的电能。它作为通信网的“血脉”,是确保通信畅通的必要条件。要保证现代化通信网全程全网的畅通并做到高可靠、低电磁干扰,低功耗通信电源系统是基础。

一、加强通信电源管理的专业化

随着通信网装备水平的逐步提高,电源也同样处在大量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的时期,同时为配合维护体制全专业、大配套的改革,用了许多新的维护手段,出台了许多新的维护管理办法。论文百事通所以在通信网的各级管理层次及建设、维护方面都应该有独立的电源专业管理机构和人员。因为通信电源不仅是一个专业,而且是一个包括多种系统和学科的大专业,由其他专业的人员来兼管电源专业是不科学的,也是不专业的。因此,要管理和维护好现代化通信网,电源专业同其专业一样存在着维护人员素质、水平亟待提高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加强日常及定期管理,根据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及新的网络体系结构重新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在新建工程时,要从工程设计、方案会审、工程实施到验收竣工各个阶段积极参与和把关。继续搞好技术练兵,加大培训力度。引进电源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二、加强通信电源安全可靠运行的管理与维护

通信电源安全可靠运行是由多种因素和环节所决定的,它与设备质量、工程勘察与设计、运行方式选择、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管理等各环节相关。其中对于设备选择、方案设计、工程管理等环节尤其要加强重视和管理。一个先天不足的通信电源系统将造成通信安全的巨大风险和后期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重复投入。

2.1动力电源

动力电源设备是所有通信设备运行的动力之源,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通信业务能否有效提供。在日常设备运行中,常存在高压电源单引入、逆变电源不稳定、UPS应用不当等问题,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机房的高压宜采用双回路供电,即两路不同的变电站输入,以确保供电不间断。对于给机房通信设备供电的交直流电源列头柜,也应采用双路供电,以保障业务设备用电安全。逆变电源与整流电源应采用一体化设备,以保障安全供电,易于监控,同时可减少设备投资,降低维护工作量。目前,一些通信机房为部分设备提供220V交流电时,采用2KVA~6KVA的UPS(另带有220V蓄电池组)供电,单机工作不可靠,成本高。建议使用逆变且与整流功能一体化的电源设备,其结构为:在整流电源机架的空余子框中插入1KVA~1.5KVA逆变模块,1个子框一般插3~4个,逆变模块均流输出,实现N+1容量冗余,这样不会因某个模块出现故障而影响正常供电。逆变模块的运行监控由整流电源的监控模块统一实现,从而可节省机房空间。由于共用原有的-48V蓄电池组,省去了UPS必须另带其他型号电池组的费用(以16个单体65AH电池为一组,约需1.5万元)及其维护,并减少了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协议转换节点(约需0.4万元),6KVA的逆变器(4个1.5KVA模块)比同容量UPS少2万元,因此1个机房就可减少建设投资及运行维护成本约4万元,同时可大幅度减少维护工作量,设备运行也更安全可靠。同时建议在机房新建通信项目时,不应另购小的UPS/逆变器,而应使用机房原有的大UPS交流电源,以保障设备用电可靠,减少故障环节。

2.2蓄电池

蓄电池作为直流(直流系统)或交流(UPS系统)不间断供电的保证,在整个系统中最为关键。电池不但在交流系统或整流器出现问题时保证不间断供电,而且还要在市电正常转换时提供保证。如果电池丧失容量,即使对前端的交流高低压系统、整流系统等配置管理得再好,在一次正常的市电转换中,都可能造成失电而引致通信故障。因此,应把蓄电池的维护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目前阀控式密封蓄电池以其体积小、电压稳定、无污染、重量轻、放电性能高、维护量小等特点,而成为通信电源系统的首选电池。但在实际使用中,达不到理论预期寿命的比比皆是。

2.2.1影响阀控式蓄电池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

阀控式蓄电池全浮充正常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理论上可到20年,但在实际使用中,影响阀控式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过高对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很大。温度升高时,蓄电池的极板腐蚀将加剧,同时将消耗更多的水,从而使电池寿命缩短。蓄电池在25℃的环境下可获得较长的寿命,长期运行温度若升高10℃,使用寿命约降低一半。

过度充电。长期过充电状态下,正极因析氧反应,水被消耗,H+增加,从而导致正极附近酸度增加,板栅腐蚀加速,使板栅变薄加速电池的腐蚀,使电池容量降低;同时因水损耗加剧,将使蓄电池有干涸的危险,从而影响蓄电池寿命。

过度放电。蓄电池过度放电主要发生在交流电源停电后,蓄电池长时间为负载供电。当蓄电池被过度放电到其电压过低甚至为零时,会导致电池内部有大量的硫酸铅被吸附到蓄电池的阴极表面,在电池的阴极造成“硫酸盐化”。硫酸铅是一种绝缘体,它的形成必将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阴极上形成的硫酸盐越多,蓄电池的内阻越大,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就越差,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就越短。

2.2.2阀控式蓄电池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蓄电池应放置在通风、干燥、远离热源处和不易产生火花的地方,安全距离为0.5m以上。在环境温度为25℃~0℃内,每下降1℃,其放电容量约下降1%,所以电池宜在15℃~20℃环境中工作。

要使蓄电池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应使用性能良好的自动稳压限流充电设备。当负载在正常范围内变化时,充电设备应达到±2%的稳压精度,才能满足电池说明书中所规定的要求。浮充使用的蓄电池非工作期间不要停止浮充。

必须严格遵守蓄电池放电后,再充电时的恒流限压充电→恒压充电→浮充电的充电规律,条件允许的最好使用高频开关电源型充电装置,以便随时对蓄电池进行智能管理。

新安装或大修后的阀控式蓄电池组,应进行全核对性放电实验,以后每隔2~3年进行一次核对性放电实验,运行了6年的阀控式蓄电池,每年作一次核对性放电实验。若经过3次核对性放充电,蓄电池组容量均达不到额定容量的80%以上,可认为此组阀控式蓄电池寿命终止,应予以更换。公务员之家

三、结语

虽然通信电源不是通信网的主流设备,但它却是整个通信网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设备。必须看到,通信电源是整个通信网的能量保证,它的作用是整体性和全局性的。在日常维护工作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明确工作重点,抓住工作重心,确保重点系统的安全运行,减少因电源引起的通信故障,降低故障的影响程度,从而确保通信网的安全畅通。

参考文献:

通信专业论文范文篇3

目前,高职专业教学标准没有统一的制定模式,有学者研究了基于“工学结合”的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模式[3,4]。但有研究者认为:“工学结合”是一种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模式,即“工学结合”是专业教学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实施方式[5],是专业教学标准的一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可以规定“工学结合”是本专业教学活动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而不能以“工学结合”作为制定专业教学标准的依据。高职教育是为了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6],为达到该目的,“校企合作”在高职教育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工学交替”、“工学并行”、“订单培养”等多种模式[7],从而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紧密结合。现阶段,“校企合作”主要应用在人才培养过程,即应用于教学、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阶段,目的是把理论教学与企业技能实践相结合[8]。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的出发点是培养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人才,即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因而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离不开企业的支持,需要企业参与,因此有必要拓宽“校企合作”内涵的广度和深度,并把“校企合作”应用到人才培养准备阶段,即专业教学标准制定阶段。专业教学标准制定过程如图1所示,整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在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初始阶段,需要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关于高职教育定位的政策,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技术发展趋势。只有通过对二者信息的分析,才能准确定位所培养的人才在企业人才梯队中的层次,进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是拟定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国家、社会、企业的要求。第二阶段是确定专业发展方向以及所培养人才就业岗位(群),这个阶段是通过分析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趋势,调研企业岗位(群)分布,然后结合高职应用型人才在企业中的层次,确定专业发展方向。第三阶段是调研已确定岗位(群)的技能、素质要求,构建符合岗位技能的课程体系,选择符合高职教学、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并根据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构建全真企业岗位(群)的实训、实践环境。最后整理上述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形成新的、符合社会需求和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专业教学标准。可以看出在专业教学标准制定过程中,均需企业参与,下文将详述各阶段的具体实施过程。

二、专业方向的确定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但又不同于本科教育,二者在人才类型、知识规格、能力规格、素质规格、就业面向等方面均有区别[9]。高职人才培养强调与企业紧密合作,以行业、企业的要求为主,人才培养方向取决于就业岗位(群)的需要。高职在专业教学标准建立过程中所服务的岗位不应是一个特定的岗位,应是技能要求相近的一个或多个岗位(群),且多个岗位(群)间的技能要求应有较强的联系,这样通过几门专业课程的拓展就能使所培养的人才胜任其它岗位(群),从而增强人才的岗位适应性和就业灵活性。准确把握专业发展方向,需要充分掌握区域和国家通信行业、企业的发展规划。通信行业的岗位(群)比较复杂,对于一所高职院校的通信专业不可能培养适合所有通信岗位(群)的高技能型人才,需要对区域和国家通信行业的岗位(群)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所服务的岗位(群),进而确定专业发展方向。由于每类岗位(群)对技能的要求不同,因而只有系统地调研和分析岗位(群),才能准确掌握这些岗位(群)所需要的技能。目前,岗位(群)调研方法主要是赴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该方法比较直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往往处于“一厢情愿”的境地[10],企业信息公开不充分;2.要得到岗位对人才的需求量和技能要求的准确信息,需要调研大量的企业,这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调研效率低下;3.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岗位类型、岗位需求量等信息变动较快,实地调研耗时长,会导致得到的调研结果不能反映当前的新情况,即调研结果实时性差。针对以上问题,为准确、快速地获取企业信息,可采用以下五种途径进行企业调研:1.查阅国家和本地行业管理部门的岗位(群)信息;2.到与我校“校企合作”紧密的企业进行实地调研;3.分析到我校参与人才招聘企业的招聘简章,并现场咨询企业岗位信息;4.分析往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就业反馈信息;5.通过互联网查阅岗位招聘信息。采用上述办法对通信岗位(群)进行了企业调研,结果显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据通信增长迅速;移动通信技术将由3G迈入4G时代;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推动通信行业发展的又一强大动力,这些信息表明新一代通信网的建设、网络运维及通信设备的生产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确定了通信网工程为专业的发展方向,所服务的岗位(群)主要有:通信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网络测试与网络优化;室内分布系统;数据网络建设与维护等,此外还保留了原有的优势岗位通信设备(终端)检测与维修。

三、课程与实践体系的建设

(一)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实用人才,普通本科教育是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二者教育目标明显不同,因而高职教育不是小型化的本科教育,不能把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简单化后直接应用于高职教育。在高职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需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1.使基础课程能满足实践和工作的需要;2.专业课程实用性强,所培养的技能是面向岗位(群)的;3.通过人文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才有关敬岗爱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为保证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能够胜任岗位(群),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同样引入了“校企合作”的理论方法,把职业经验吸收到课程中[10]。针对岗位(群)的课程设置流程如下:首先对选定的岗位(群)进行职业描述,即该岗位(群)的主要工作内容;而后确定企业对该岗位(群)人才的具体要求,包括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最后在广泛征求企业专家、资深职业教育教师和教育家意见的基础上完成适合本岗位(群)的课程设置,其流程如图2所示。最后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综合多个岗位(群)的课程,形成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上述方法,网络测试与网络优化岗课程设置过程如表1所示。

(二)实践实训平台建设

目前,许多企业要求所招聘的应届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职业教育注重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的结合,能够满足企业的这一要求。此外,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工学结合”等教学方法的实施也需要借助实践实训平台,这些情况表明实践实训平台的建设是专业教学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让实践实训平台与企业岗位环境高度一致,需要调研企业的岗位工作场景。通过企业实地考察,配合上述专业发展方向、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通信网工程专业需要筹建综合布线实训室,网络优化实训室,数据交换实训室,软交换实训室,光传输实训室,每个实训室可开展多项实践教学和技能实训。以网络优化与测试岗位为例,为配合该岗位的教学开设了移动通信仿真、基站运行与维护仿真、网络优化实训、无线覆盖实训等。实训平台硬件设备建设完成后,根据课程知识和岗位技能的要求,需对课程内容、讲授方法、学习情景等多个环节进行改革,这些内容由对应的课程标准规定。由此可以看出,实践实训平台的建设是实施专业教学标准中所规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重要保证,它为实践“工学交替”、“工学并行”、“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方式、方法奠定了基础。在中央财政专项基金的资助下,实践了基于“校企合作”通信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即建立了适合通信行业发展趋势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新的课程体系和相应的实训平台。在专业教学标准实施过程中,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掌握岗位技能的效率,实践效果显著。

四、总结

通信专业论文范文篇4

1.3G通信网络实验平台主要内容与功能

我院3G通信网络平台主要由SDH光传输实验平台、软交换实验平台、WCDMA移动通信实验平台,数据通信实验平台及一套实验管理软件组成。各平台的设备组成与功能如下:(1)SDH光传输实验平台SDH光传输实验平台采用3台华为公司新一代传输设备OPTIX155/622H为载体,其传输速率为622M(STM-4),并通过SDH的形式搭建组成整个光传输系统,通过该SDH光传输平台对单个设备进行硬件上的数据配置、维护等操作;对于多台设备可以完成直线型、链型、环型传输网络的组网实验;通过该平台还可自行设计并配置不同设备间的不同传输业务。(2)软交换实验平台基于3G通信网络平台的通信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析西北民族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何美荣软件换平台是基于最新通信技术的软交换网络,即以宽带IP技术为基础,利用原有的数据网络,搭建基于标准的、分布式的、开放的NGN网络,替代现有的程控交换系统。主要采用SoftCo系列语音交换机,该交换机可向用户提供基本呼叫业务,常用新业务以及智能业务、IP新业务,语音门户等业务。利用该系统,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对内部提供语音、视频和数据的多业务信息传输,对外部可以宽带接入平台、数据通信平台和移动通信平台进行互联。(3)数据通信实验平台该平台通过汇聚层交换机利用双绞线资源进行ASDL、VSDL等宽带数据业务的实验,同时提供无线接入、ISDN、VOIP等接入,从而能较全面的实现与网络通信相关的各种试验,如:可以完成交换机的基础配置、链路聚合配置、VLAN配置、防火墙安全等多个项目实验。(4)WCDMA移动通信实验平台WCDMA实验平台主要由NODE-B、MSOFTX3000、UMG8900、DBS3900、BSC6810、GGSN9811、SGSN9810等系统构建WCDMA学生实验终端软件平台,组成一个完整的能够实现语音通话和数据业务的WCDMA系统,可以开展硬件数据配置、基站配置、基站维护、业务配置等多项实验。(5)实验管理软件在该平台中,主要采用E-bridge实验网管软件对整个实验系统进行管理,实现对实验过程的控制。通过e-bridge软件,实验教师可以对每组学生所用的实验设备、实验时间灵活分配,使得该平台可以满足同一时段多个学生进行多次实验的要求。

2.基于3G网络平台的通信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虽然该平台已经建设几年了,但该平台的使用率极低,为了能够提高该平台的利用率,主要从下述多方面内容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王彬,基于实训的高校本科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科技信息,2009;王贵,李世文,杨善庆,高职院校WCDMA实训平台建设与教学改革: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3G通信实验平台与运营公司所使用的网络设备非常相似,对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专业多数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工作,理论功底深厚,但工程实践经验与能力不足。为了能够有效的利用该平台且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训,必须使实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提高实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一、请相关企业的工程师来我院对该平台做培训;二、将实验教师送出去到一些运营公司参观学习,请公司的工程师对实验教师进行指导;三、通过短期或长期聘请具有工程背景的企业人才参与到我院的实验教学中,补充实验教师的师资队伍。2.2改善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验课程教学。依托该平台,一方面将该平台的实验与理论课实验进行融合,增加理论课配套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如SDH光传输平台中HDB3码的观测,接口参数、功能的测试等,数据通信平台中可以完成网线制作、测试等实验;另一方面可以单独开设实训课程,并以项目为切入点,开展创新性与设计性实验,给出一些实验项目及其要求,让学生通过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并根据要求进行设计,在平台上操作对设备进行业务配置,并进行调测、故障处理、维护,从而完成该实验项目。2.3改革实验教学方式与方法。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利用该实验平台。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模式,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开放性实验环境。实验项目设计上可由教师给出项目题目及要求,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也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项目,并设计完成,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利用3G通信网络平台定期举行3G网络维护大赛,如SDH网络维护,3G基站系统运行维护,以及数据通信网络维护等。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本专业的实验教学中,从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3.结束语

通信专业论文范文篇5

我们所说的精细化管理是在一定领域而言的,它是用相对具体的量化标准来代替相对模糊的管理,将量化的概念逐渐的渗入到每一个环节当中,运用量化的数据来提出问题,让无形的管理形式变得有规矩,不断的推行标准化作业一直是我国电力通信专业实施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为了进一步的开展扩大标准化的覆盖面积,提升通信专业的运维能力,我国在通信工程以及日常的检修方面都进行了现场作业标准化,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1巡视作业标准化通信设施的日常巡视工作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可以在巡视的过程当中找出问题,而且在常年的巡视工作中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但是如果按照专业精细化管理和现场作业标准化的要求相比的话,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巡视的内容相对简单,取得的效果也很低,安全措施方面不是特别的到位。为了更好的开展通信设施巡视工作,推动通信的精细化发展,我国开展了通信厂站和通信线路巡视标准化的作业指导书编制和完善,完善的是安全预控措施,也进一步的明确了作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根据现场的作业对象,进行行之有效的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进一步的实现了现场作业工作任务清晰、作业程序清晰,安全责任清楚,也确保了工作人员思想到位、措施到位,真正的实现了安全生产。

1.2验收作业标准化通信工程的验收环节也是非常关键的,它会直接关系到通信设施运行维护的最终质量,由于这些年我国对于通信工程的管理不是特别的规范,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验收标准,使得很多的工程在验收的时候只能够让老工作人员依靠经验来进行验收,这就给通信设施的运行和维护带来很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管理体制的不断发展改变,使得运行维护和工程的建设进行了有效的分离,而通过与工程施工等部门的合作,也为通信工程的标准化施工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依据。

1.3检修作业标准化由于通信设备是非常复杂而且种类也是特别多的,通信的专业人员对于设备的熟悉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目前的情况就是图像设备的专业人员对于设备的熟悉程度普遍偏低,缺乏转项的学习,作业人员对作业的程序以及各项安全方面的规则不是特别的熟悉,从而导致作业的最终质量不好,同时也会给运行设备带来一定的安全方面的隐患。

2.开展基础性工作

2.1运行分析制度化为了更好的加强通信系统运行的管理,我国对通信系统运行分析和统计评价的内容和形式都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规定会定期的召开运行分析会,对通信的信息网等系统进行运行情况的分析,通过对出现失误的分析,找出通信系统的弱点,针对这一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改进措施,对在巡视当中出现的弱点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上诉的做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也进一步的解决了通信设备运行维护当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加强了个部门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从而保证了整个通信网的安全。

2.2经常进行基础性的普查我们可以根据设施的巡检计划,每年对通信设施的基础性资料进行一次整合,结合通信厂站设备的巡检工作,及时有效的对配线系统进行清理,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确保配线资料的准确性。通过对通信设施基础资料的整合,能够积累大量的数据,也能够有效的确保现场设备和运行资料的一致,只有准确的掌握运行设备的真实情况,才能够为通信设施的维护和改造提供准确的理论依据。

3.不断的促进专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通信专业论文范文篇6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伴随着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目前正在实施的实践教学方式,对于教师和学生能力培养,以及在教学管理上的缺点也很明显,主要就是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需求,在学校学习的东西进入社会已经落伍;(2)教师很大一部分照本宣科,不能跟实际应用有很好的结合;(3)对于理论教学比较关注,而实验机制却是相对死板,不健全,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比较少;(4)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和连续性不强,造成学生不能整体把握项目思路;(5)学校依旧采用传统填鸭式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得不到提高;(6)大部分教师比较缺乏实际经验,在遇到一些实际企业应用问题时不能很好解决问题;(7)而学生只关注技能学习,而缺乏对工程管理、项目规范、项目文档编制、团队协作和沟通的重视,这样是不能达到企业对具备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

二、CDIO模式下的通信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CDIO模式下的高职通信专业教学要求专业课程教学一定要从开始就引入通信技术相关工程实践理念,在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中,以项目为基础,问题为先导,解决问题为目的,能力为前提,充分整合知识,给学生相对完整的工程实践体验。按照CDIO工程教育理念,围绕着学生“成长、成材和成功”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的较为过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注重提高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为内涵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拥有职业能力和正确态度,具备工程技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三创(即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组织及协同工作能力、系统调控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为目标,构建适合学生终身发展(学习)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在进行课程整体设计时,通过召开行业协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会议讨论,明确了课程目标,并对相应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与具体的描述,最终整理、细化了课程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CDIO的教育模式一定要在正常规律下来安排教学内容进行人才培养,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实验技能培训开始,再到创新实验训练,学生在这一从简单到复杂的项目实训过程,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在CDIO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我们把“光传输设备运行维护”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如下七个项目进行展开讲解。项目一到项目三主要是基础实践的项目,项目四到项目六设置的是专项实践项目,项目七是综合型实践项目。这七个项目的难易程度逐渐增加,每个项目都是以每一次课为基本单位,而又由若干个任务组成,并且它的组织形式与逻辑都是对接岗位工作的需求。所有项目都是按照真实的工作情境进行设计的,从多个角度考察了学生在正常、意外、紧急情况下,对于技术策略与方法的实施能力。每一个项目都有特定的能力训练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还设置了专门的考核验收点进行项目验收。除此之外,课程教学中特别设置了三个难度递增的、规模较大的综合实践训练项目,让学生在第二课堂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并提升自己,已经作为通信专业其它核心课程(“通信线路工程”、“光接入网技术”等)比较相适应的。就好比,在进行“SDH设备链形组网配置”项目研究时,建立通信运营商的传输组网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让学生扮演通信代维企业的传输班组技术员的身份,对链形网络设备间光纤的连接和三台SDH的设备数据业务适合的配置,还要对链形组网进行测试。通信一体化实训基地通常就是我们的教学场所,一个小组由两名学生组成,作为资源管理员和业务调度员的身份来开展工作。而当中资源管理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对SDH设备电口、光口时隙分配及数据脚本进行设计,业务调度员有两个任务:链形网络设备光纤进行连接和组网功能测试。这个教学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通信代维公司传输部技术员岗位在实际工作流程具体开展的内容,具体包括咨询准备时的构思、制定计划并决策时的设计、业务软、硬件配置的实施和检查控制与测试运行。而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内容中给学生创设情境、启发引导、技术指导、调度协调,学生也要设身处地的投入到角色分工、制定计划、方案论证、任务实施及检查修正等所有环节中。另外,当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面对一些突发的状况时,教师要做的就是积极引导学生,拓展他们的思路,在寻求各种解决方案完成任务时得到能力的提升。

(三)课程的评价标准

在CDIO的标准理念基础上,在整个项目的实施的过程中,主要评估测评师生这三方面的能力:职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一方面,需要评估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职业行为素养;另一方面,也要对教师在教学设计科学性与有效性上进行评估。例如,针对“光传输设计运行维护”课程,考核内容有两个部分组成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而形成性评价又包括60%项目实施和20%公共素养,项目实施包括的内容有考核项目操作、项目实现、项目报告这些情况,公共素养则包括考核作业考核、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形成性评价则是在每个项目结束后,由教师、学生本人、同学三方进行共同评定,以取平均值统计到最后的成绩中。而还有20%终结性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对于光传输维护运行必要的理论知识的把握情况,这个就可以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来进行测评。与此同时,还需要在平行班级之间,以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和考教分离等这些形式来展开多样化的考核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具体情况。

三、实践教学运行环境

(一)实践教学环境设计

CDIO的主要内容就是“做中学”和在项目的学习的基础上(projectbasedlearning)通过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两种形式来进行,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建设非常关键,对于在实施EP-CDIO这个的过程当中,通过把工程项目和工程职场环境进行巧妙的结合,实践教学环境主要是以“4+1”的形式进行完善,简单地说就是把产品生命周期作为基础,建立CDIO实验室的主要的四个“功能区”,并且同时建立一个创新实验室。四个“功能区”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特定的工程环境下,完成产品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等这四项功能,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并且还能锻炼学生团队意识和CDIO基本能力。创新实验室的功能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开展创新活动的平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设计

EP-CDIO实践教学不仅仅是在物理环境下运行,而是为培养学生对于相关联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要让学生能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共享知识、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发现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在教师正常教学当中必须注意的是:一定要以学生作为一个主体前提,来开展教学活动,而教师则是扮演一个主导者,以引导为主,不宜把所有内容都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把典型的产品作为教学载体,也不能唯产品说产品,而应该是把产品的典型工程和应用到的工程方法加入其中;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应该让学生自己组织和自我管理,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并且给学生的评价应该先有一个标准;最后一点就是实践场所应该不局限在在课堂时间上,在课堂外也应该尽量开放给学生。

四、结语

通信专业论文范文篇7

移动通信技术紧跟市场需求,明确岗位定位。移动通信技术培养从事移动通信运营和移动通信制造行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销售服务人才。毕业生能够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够从事通信工程安装、调试、设备管理与维护,移动通信相关产品、检修、测试、营销工作。从事的岗位主要是网络优化工程师,基站运维工程师,室内分布工程师,数据传输工程师等。

2、我校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外国的办学经验和我校的办学特色

总结多年来校企合作办学的经验,构建“专业知识+通识教育、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学校+企业、知识能力+技术技能”的新的培养模式,推进我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注重知识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发等,更加注重项目实训和企业实习,并将此作为融会贯通学生有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将此转化为生产力。

3、构建新的教学环节

“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拓展课”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以及“理论———模块实践———整体项目实训”的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全面的校企合作,适应现代社会工作新需求的发展需要,合理的改革相关专业课程,并且与企业共建专业课程,加强校内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和操作技能,还要有创新设计和开发能力。

4、积极促进教师团队的建设

教师队伍要强调学术和实践的统一。教师队伍要一手抓学习,一手抓研究,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循序渐进,在较短的时间里让教师的工作能力有了迅速地提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内容,知识更新变化特别快,尤其是通信领域,每一年都有很大的变化,前两年3G才刚刚普及,现在4G就已经飞速发展,所以作为老师也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要想给学生教授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通信专业论文范文篇8

1.1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在各个高校从事通信专业英语教学的任课老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专业英语教师,这类教师英语功底扎实,具有良好的英语授课技巧和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但是通信专业知识欠缺;二是通信专业教师,这类教师专业知识全面,并受过良好的英语教育,但是缺乏英语授课的基本训练,很难做到课堂上的幽默、风趣、生动。

1.2教学内容侧重点有误我国的英语教育偏重于英语语法、词汇的阅读和理解,长期忽略英语的听说能力的培养。从事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师,往往由于长期以来的教育思路根深蒂固,不能突破传统,用于创新,培养出市场急需的、能够流利听说英语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就大大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市场对学校教学的认同感。作为通信专业尤为如此。由于专业技术更新换代周期短,国外在该领域仍处于领先地位,我国需要加深和国外在在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市场对精通通信专业英语的学生需求更加迫切。

1.3教学资料严重匮乏在现有的通信专业英语教学资料中,主要形式还是纸质课本。纸质课本作为实用性较强的课程首选资料,存在三方面问题:首先,这些纸质课本大都是几个通信专业方向的英文科普文章的排列组合,文章难度不一,没有层次;其次,教材本身不能及时更新换代,适应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最后,学生无法根据纸质教材提高听、说能力,无法根据纸质教材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专业英语人才,无法通过纸质教材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1.4教学及考核方法不新颖目前,在我国的通信专业教学中,由于采用纸质课本作为教材,教学流程主要采用传统的介绍单词、朗读课文、逐段讲解、重点分析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往往得到的结果是教师在讲台上辛苦讲解,学生在课桌上趴倒一片。在此基础上,仅通过单一的期末闭卷考试方式,也很难真正确定学生的学习成效,造成的结果往往是高分的学生在知识的实际应用方面能力有所欠缺。

2通信专业英语教学信息化的策略

针对以上提出的在通信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四点问题,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将分为四点进行讨论。

2.1利用信息技术弥补教师知识结构的缺陷通信专业英语介于英语和专业知识之间,是高校教学中文科和理科结合的代表。由英语教师采用传统英语的读课本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由专业教师采用知识点分析教学方法,容易使课程枯燥乏味。因此,需要课程负责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突破“自己懂什么,就教什么”的专业局限,勇于创新制度、更新观念,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弥补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例如,传统英语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可以引入通信专业教学视频,通过对该视频解析,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专业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对于语法难点的解析,可以借助网络微课,使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更深刻。

2.2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传统的通信专业英语教学突出单词和句子,课堂教学偏重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长期忽略市场对通信专业学生听、说能力的需求。在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先进的信息教学手段让学生走进了有声有色的世界。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集图像、声音、文学、动画于一体,真正能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的最佳效果。另外,授课过程中还常借助网络,不仅可以根据学生提问,灵活的搜索知识进行解答,还可以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鼓励他们勇于尝试,通过和现场工作人员利用英语交流专业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2.3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通信专业英语教学资源匮乏是长期困扰课程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正如上文所言,目前少量的几类纸质教材存在结构不合理、更新换代慢等问题。作为高校教师,应该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使通信专业英语教学的教材的可选余地更大。首先,可以开发关于通信专业的听力材料,特别是科研和生产过程中的对话,训练学生在工作中听懂的能力;其次,可以针对专业知识点,开发对话视频和软件,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纠正学生在英语对话是的语音、语调,训练学生在工作中说出英语的能力;最后,可以开发关于专业英语的微课,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

2.4利用信息技术健全考核方式目前,对学生在该课程学习的考核主要是纸质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期末考试的分数,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健全考核标准。引入内容可以包括:在课堂,考核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相关英文听力的理解,以及在对话时的语音、语调和流利程度;在课后,考核学生对于网络微课的点击度和学习时间,以及对于网络试题库答题正确性;在期末,可以在原有笔试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性环节,通过视频连接工作现场,考核学生遇到问题时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语

通信专业论文范文篇9

我国的通信行业正移动性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个人移动设备强劲发展,根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通信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显示,超过80%的公司允许员工使用个人移动设备接入企业业务,用应用程序和信息。个人移动设备接入公司系统以后,管理、保护、控制那些个人持有的设备与应用程序和信息将是企业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在企业中利用社交媒体与客户进行沟通被认为是统一通信将要面临的最大挑战。社会化媒体正在改变着客户体验。人们可以利用他们的社交媒体圈进行客户了解,同时能够提高公司的品牌形象。如果这个人是名人或者有个很长的关注列表,他们宣传的东西变会呈现病毒式的传播模式。公司可能很成功的将社交媒体整合到他们的传统销售方式、服务以及渠道支持中去,这样可以以全新和让人兴奋的方式开发更多的用户。

2.通信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中不能妥善处理好职业性与学术性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专业设置的功利主义倾向;过分追求“专升本”的升学率,把通信专业教学要求和追求目标偏重于少数学生的“专升本”上,使高职生一定程度上成了普通本科教育的预备生;另外,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不安心于本层次办学,把尽快升格为本科院校作为最大的追求,使得通信专业的教学方式仍然以讲授教学为主,不能适应当前通信行业迅速发展的要求。而且,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带来的学生状况的变化,师资的频繁流动,以及通信技术本身的发展进步,致使教学的效果与预期的目标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距。现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实训室设备陈旧

实训室是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校内实训基地,但多数高职院校通信实验教学的现状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训设备老化并且较为陈旧。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新器件、新技术的更新很快,但一些高职院校的实验设备仍停留在面向“通信原理”、“程控交换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的基本实验,许多新技术、热门方向很少涉及。实训实验教学内容仍多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综合性、工程操作类较少。这种“光看不练”的实训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造性,不利于人才培养。

2.2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上没有形成独立的运转模式以适应通信行业相关单位的用人需求。教学评价机制拘于高校的教学评价标准,教师一般都注重工作量的完成,而忽视了通信专业的应用性和操作性,从而造成了理论强、动手能力差的局面。学生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在进入单位后面对专业工程时,却无从下手。实训指导书从原理、实验步骤到实验要求极为详细,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书,甚至不需理解原理,就可以利用已准备好的仪器设备按步骤进行。学生按步骤就可完成,自己发挥空间较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整个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造成了学生学习精力和学习时间的极大浪费,为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困难。因此,需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并在教学内容、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3.通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为了提高通信专业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对通信专业教学改革有以下几点想法。

3.1注重理论与企业工程的结合教学

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必须在专业课教学时让学生做到了解工程、掌握一定的技术水平。把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课堂理论教学非常重要。课堂教学,虽以理论教学为主,但决不意味着仅限于照本宣科。教师本身在进行理论教学前,首先要过实践关。教师只有在具备了实践经验和一定的技术水平之后,才能找出书本理论知识与专业工程实况的差别。

3.2做好调研合理规划专业课教学

根据行业发展状况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合理规划专业课教学,在制定专业课的教学规划之前,必须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只有做好了充分的调研工作、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所以,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是合理安排各门专业课的课时、调整各科实验室建设比重的前提。

3.3建立工程实践类实训室开放实验

为了让学生在课外开展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和支持开放式实践教学,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实验资源,促进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创新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通信专业所设计的方向众多,如程控、光纤、网络、移动等等,而每一个方向在通信领域都十分重要。在实训室建设中应根据培养计划实施有重点的建设。同时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建立网络优化实训室、光纤通信实训室,使学生能够掌握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光纤熔接实际操作。

3.4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序贯式方式,公共基础课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课程模块、岗位能力培养模块、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块是相互独立,依次进行,此教学模式并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革原有传统的孤立式课程设置,通过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有企业参与岗位能力课等教学课程相互协作,建立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多门相关课程作为课程群整体,打造课程群的协作教学平台,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学,有目的性地学,有针对性地学,以确保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深度。

3.5利于互学团队协作教学

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上下关系转换为创新团队的协作成员角色,通过一些学生创新项目,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紧密协作,创造更便捷的师生交流和学生互学坏境,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可以催生更多的大学生创新活动成果和科研成果。

3.6结合职业资格认证教学模式

深入分析实践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认证引入实践教学,以考取职业资格认证进行课程置换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结束语

通信专业论文范文篇10

基于素质教育的通信专业英语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宽度、扎实的通信专业英语相关专业知识,即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的基本词汇和专业术语,在了解专业知识与技术发展的同时,融会贯通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实用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的个人品德、终身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与沟通能力等;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和培养目标,从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进行通信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

2基于素质教育的通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素质教育的通信专业英语教学以品德、知识和能力为培养目标,突出科教融合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指导相关人才培养及实践工作。

2.1学品德与学知识相结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工程人才应具备的品德包括较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等。学生通过在学习中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遵守道德、信任、责任感、坚持原则、自我意识和自我完善的个人品德。培养好的品德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规范言行,爱国守法,恪尽职守,服务社会,事实求实,严谨治学,关爱学生,诚实守信,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形成优良的教学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2课程设置

以素质教育为理念,依据通信专业英语课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编写教学大纲。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设置课程,课程设置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制度体系,目的是实现学生对该课程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以,能力培养,提升素质。

2.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专业英语词汇掌握、句子翻译的准确理解以及相关文献阅读能力的培养,而语法掌握是所有专业英语学习的基础,因此,语法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语法教学包括语法结构分析、语义的理解,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语法、理解语意,培养学生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的能力。课堂时间的合理安排与教学内容的设置相辅相成。课堂时间的安排如下:每学时100分钟,包括50分钟“自主学习”、20分钟“学习检验”和30分钟“学习小结”。“自主学习”学生带着问题目标明确地进行学习,学生在通过学习培养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学习检验”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将学生的好学提升为对问题的深思,并提出问题,解惑答疑。“学习小结”将所学真正落到实处。

2.4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差异,学习的方法和侧重内容因人而异,应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特点取长补短、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学生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学习中,通过自己体验知识的获取与探究过程,不断反思与总结,培养批判性思维、专业能力、交际能力,提升素质。在教学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了以“自主学习-学习检验-学习小结”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传统的被动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自主学习由“任务式学习”和“合作探究”两部分组成。任务式学习由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涉及三部分内容:文章涉及的主要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回答课后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目标明确地进行学习,首先,学生通过手机、掌上电脑等现代化设备自主学习基本词汇和专业术语,并了解专业知识与技术发展。其次,通过迅速浏览的方式找出文章涉及的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再通过对文章介绍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判断确定文章的中心内容。最后,根据课后的问题返回到文章中经过分析、综合、应用,归纳得出问题的答案。在任务式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鼓励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生活案例交流、讨论,合作探究,习获知识。在“自主学习”中,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培养了专业知识与能力,认识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并具备信息的习获与终身学习的能力、个人技能与态度、独立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2)“学习检验”。

“学习检验”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习获的经验反馈给老师和同学,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将学生的好学提升为对问题的深思,并提出问题,解惑答疑。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巩固培养了学生表达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3)“学习小结”。

课堂时间最后30分钟由句子翻译和学习小结两部分组成。学生翻译的句子是从各种相关专业资料中精心挑选的和本课程知识相关的句子,它是所学内容的巩固或补充。此外,要求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包括生僻的词汇、含糊的语法、阅读技巧、想法,及习获的相关专业知识等。学生只有主动学、主动思考、主动做,并认真地进行学习小结,将知识内化。

2.5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任务式、提问法式等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仅仅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引导者,目的是培养学生优秀个人品德、专业能力与素质以及交际能力与素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6改革考试制度

专业英语课程实行开卷考试与强化过程性考核评价相结合的考试改革制度,是检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过程性考核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锻炼专业技能、培养专业能力和交际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将过程性考核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进行科学设计。过程性考核评价中采取的形式涉及课堂表现、课堂互动、阶段性学习测验。课堂表现指考勤、课堂纪律、听课表现等;课堂互动包括课堂回答问题、主动提问等;阶段性学习测验指自主学习、作业等。根据课程进度及所讲内容,出思考题、布置作业题,在课堂或课后完成,给出成绩,记录在案。总评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课堂表现20分+课堂互动20分+阶段性学习测验50分)(40%)+(终结性考核开卷成绩100分)(60%)。

3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