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影视服务市场发展策略

时间:2022-04-10 09:12:18

气象影视服务市场发展策略

目前,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是以天气信息和动画相融合的方式在黄金时段进行播出,旨在为人们提供准确快捷的气象服务,使生产者和经营者进行融洽沟通,进而提升经济效益。

1气象影视服务同质化原因

1.1创新能力低。创新是生产力,但相关调查显示,电视观众对气象节目的评价度不高,主要原因是气象节目创新能力差。这是因为气象影视服务工作人员的思想没有跟上时展潮流,在业务上主要依赖传统天气预报播报形式,导致不能从根本上实现气象节目的创新。1.2思维同质化。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品质。在气象影视节目中,思维的同质化严重,僵化的思维习惯使气象影视节目制作时创新手法少,对优秀节目模仿多,节目没有体现出独特的思维模式。随着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气象影视工作人员对节目内容和深度的把握有雷同,这使节目整体趋于同质化。1.3市场营销策略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市场营销策略是气象影视节目脱颖而出的前提。随着市场需求增加,气象影视节目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这些节目的差异化小,使社会各领域对气象产品应用性不强,长期的供需矛盾使影视气象信息不能在合适的地点和时间输送给合适的人。

2气象影视服务的优势

2.1收视群体广。不同电视节目针对不同收视群体。青少年关注少儿节目,中年人关注新闻和评论节目,老年人关注戏剧等节目。气象信息与人们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没有收视群体限制,可以增加广告收视率。2.2植入模式推广。气象影视节目的主要目的是传播气象信息,通过将天气预报的信息与影视画面结合将观众需要的信息传送给观众。所以在收看天气预报的同时也就收看了广告信息,关注度会增加。

3拓展气象影视服务市场的策略

3.1在稳定的前提下寻求发展前景。气象影视节目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吸引更多的客户和观众,就要增加气象影视服务节目的附加值,通过打破常规的播报方式和节目策划形式来寻找亮点,使气象影视节目播出由单一的公益性质的天气预报变成专业气象服务,在为大众提供个性化和大众化服务的同时提高发展水平,使节目的制作能吸引更多观众,以取得更好的效益。3.2创新气象服务形式。气象影视节目在进行播报时,除了正常的天气信息播报,还可以穿插一些娱乐节目,通过创新形式为观众提供天气信息。如在天气预报播报的同时穿插一些生活常识、旅游知识等,这样可以使观众获取天气预报信息并得到一些额外的信息服务。创新气象信息服务可以满足观众多元化需求,但需要气象影视节目制作人员通过图像、音乐等来对节目进行包装和制作,进而为观众提供有趣的节目内容。3.3增加气象影视的信息量。气象影视信息节目在播报时,当遇到灾害天气时需要将灾害信息进行重点播报,同时将灾害信息以字幕形式放置于屏幕的显著位置,必要时可以在天气节目以外的节目进行字幕提醒,以显示预警的重要性,尽量使灾害信息传达到位,使人们做好防范,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3.4借助网站拓展信息服务渠道。要对接收气象影视服务信息的人群进行划分,根据年龄段来划分其信息接收的渠道,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人群策划不同类型的气象影视节目,做到针对性的服务。可以借助网站将气象信息与新媒体结合,在与运营商进行联合时可以直接使气象影视节目面对新媒体的受众群体。通过网站的弹出窗口及时向受众传播灾害信息,以起到预警作用。3.5通过提高质量,打造品牌效应。气象影视节目质量是收视率的基础,在制作气象影视节目时要使其制作水平超过电视台其他节目质量,在提高可视性基础上放弃复杂低俗广告的经营。通过质量提升来创立品牌,使品牌拉动收视,以利于气象影视节目的长期发展。同时要加强气象影视主持人的塑造,主持人要熟悉各种气象知识和地理知识,使主持人集知识、科学和服务于一身。3.6发展方向。气象影视服务需要在提高制作水平的基础上向多元化发展。一般说到气象影视节目,受众第一反应是天气预报。如果气象影视节目在制作时可以提高制作水平,可以将节目向多元化发展,那么对受众的吸引力会更大。不同节目类型有不同的侧重点,气象影视节目需要在天气信息基础上为广大受众提供服务,要通过多元化和趣味性的节目内容来满足受众的需求。气象影视节目要打破传统的限制,就需要利用先进的影视技术来提高制作水平,提高节目观赏性。

4结语

气象影视服务想要在竞争中获胜就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先进影视技术来进行节目制作,以提高节目观赏水平。在稳定市场的基础上对节目进行创新,在增加信息量的同时穿插趣味性的节目内容,通过拓展服务渠道来打造高质量品牌。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媒体产业也要迎合受众市场的需求来制作,虽然我国的气象影视服务在发展和成熟,但是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社会发展受众对服务性的需要在增大,对优秀影视节目的需求也在增大,所以打造优秀的气象影视节目是气象节目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袁俊花.我国当前气象信息服务行业产品现状分析[J].科学咨询,2008,(06).

作者:李 田 李方明 冯 瑶 董元元 单位:吉林省气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