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促进作用论文

时间:2022-04-06 11:00:00

大学生就业促进作用论文

摘要:文章界定了志愿服务和就业能力的概念,阐述了就业能力的构成,分析了志愿服务对个体就业能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和社会就业的积极影响,从而全面、深入地揭示志愿服务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志愿服务;就业能力;大学生就业;促进作用

一、引言

目前关于志愿服务对就业作用的专题研究比较匮乏。已有的研究要么关注志愿服务对个体微观就业因素的影响;要么关注志愿服务对整个就业领域的宏观促进作用,未能全面、深入地揭示志愿服务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分析了志愿服务对个体就业能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和社会就业的积极影响,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志愿服务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二、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就业的内在促进作用

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就业的内在促进作用主要体现为提高个体就业能力,主要包括提升人力资本,扩充社会资本和调适就业心理准备等方面。

(一)志愿服务的界定

在中国,目前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界定为,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泛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营利、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

(二)就业能力的概念及构成

1、就业能力的概念。就业能力的准确界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研究者郑晓明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还有的研究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而获得工作的能力,包括保持工作以及晋升的能力,它包括基础性能力、专业性能力和差异性能力。就业能力的关键项目包括责任感、找工作和得到工作的技能、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健康和安全习惯、个人特质等。比较类似的观点还有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能力群,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个性、心理承受力等。以上观点尽管各有不同,但都指出了就业能力是和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是大学生以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为基础,通过学习和实践锻炼出能够熟练地将自身专业技能有效运用到工作当中,且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各项技能的能力集合体。

2、就业能力的构成。虽然就业能力不能保证现实的就业,但它还是增加了一个人获得工作的可能性。个体在一定范围内是具有就业能力的,在这个范围内他(她)能够有效调整个人因素使之符合环境需求。就业能力的结构很大程度上关注以人为中心的因素。西方学者在以个体为中心对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中,他们首先如此定义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就是能让劳动者认识和意识到职业机遇的一种工作形式上具体的积极的适应力。按照此定义,能力使职业间和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变动变得简单。后续的研究发展了这种个人为中心就业能力结构观。除了为就业能力结构的构建提供概念上的基础,福古艾特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加宽泛复杂的结构思想:个人适应力、职业特性、社会和人的资本共同构成就业能力。就业能力体现了个人适应力、社会和人力资本的一种合作的连结关系。具体说来,就业能力吸收要素的每个方面,这些方面使人在组织中认识到职业机遇。进一步来说,就业能力要素的每个方面在它自己的权限内有价值,然而,他们却一起产生就业能力的概念。上述提及的个人适应力在就业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就业心理,表现为对就业环境的适应能力。适应力强的人愿意并能够改变个人因素来满足环境的需求,并促成个体的组织表现和职业成就,因为它使人们能够在持续变化的工作环境中对雇主们保有吸引力。陶晓霞将就业能力初步归纳为智慧胜任能力、实践执行能力、信息利用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个性适应品质。其中智慧胜任能力和实践执行能力属于人力资本范畴,信息利用能力则可归属到信息利用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个性适应能力则属于就业心理调适范畴。本文借鉴个人为中心的就业能力结构观,针对大学生就业实际,构建以就业心理准备、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就业能力结构。3、就业能力构成要素的内在关系。根据性质和功能,我们可以把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分为心理层面和能力层面。心理层面主要是指就业心理准备,能力层面主要是指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心理层面的就业心理准备关系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能否顺利转换成为现实价值,对职业获得和职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两个层面相互交织,共同促进就业。

(三)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促进作用

志愿服务对大学生个体就业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对个体人力资本的提升,对社会资本的扩充和对就业心理准备的调适。志愿服务对人力资本的提升主要是对知识结构、技能和体力(身体素质)等3方面改善和提高,而对于社会资本的扩充则是从扩大人际关系网,增强网络异质性和提升社会网络信任度3方面得以体现。

三、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就业的外部促进作用

除了对大学生个体的就业能力提高之外,志愿服务还能积极推动社会就业,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从外部来发挥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一)志愿服务完善高校就业指导

原有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由于存在定位不明确、指导不全面等一系列问题,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学生和社会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此,我们要努力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努力搭建好连接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桥梁,推动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志愿服务在扩大就业指导工作的面向对象,开创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增大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就业信息收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极力地完善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二)志愿服务推动社会就业

志愿服务对于社会就业的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优化就业结构,拓宽社会就业渠道加以实现。结构性矛盾是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力开展志愿服务,通过志愿服务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鼓励和支持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同时志愿服务本身也可以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大学生的整体就业,起到了良好的外部促进作用。

四、总结

总之,志愿服务可以推动人才培养、加快人才效益转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有利于就业体验、就业交流和就业的社会资本积累。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同时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可以进一步增强就业自信心和自主创业动力。

参考文献:

1、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

2、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

3、MelFugate.Employability:Apsycho-socialconstruct[J].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2004(65).

4、陶晓霞.大学生一般就业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D].江西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