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分析论文

时间:2022-03-01 08:54:00

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分析论文

一、源于博弈双方的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分析

1.源于调查者的原因分析

调查者(统计部门)作为统计数据的调查、整理、提供者,是统计数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他对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企业统计模式属于报告式统计,是按照国家统计部门及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而运作,其统计内容没有考虑企业自身管理的需求。

(2)调查者在统计指标体系设计时,并没有考虑企业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法人,没有考虑企业需要反映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状况等方面的统计指标。

(3)调查者没有建立完善、有效的机制,激励或制约被调查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始数据。

(4)调查者一直是以单向收取数据的角色出现,几乎没有对被调查者的后续服务。

(5)来自调查者自身的业务素质的影响。如果调查者的业务素质较低,至使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分析的科学性较差,甚至发生重大失误,或统计工作过程控制不严谨、不合理、从而造成统计数据不同程度的失真。

2.源于被调查者(原始数据提供者)的原因分析

被调查者作为原始统计数据的提供者,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试想,如果每个部门、个人都故意提供虚假情况,真实的统计数据从何而来?被调查者对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被调查者为了个人或部门的利益,故意隐瞒、虚夸或歪曲原始数字。

(2)信任危机。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普遍存在道德失衡、诚信失范的现象,人们普遍认为说实话会吃亏,会对自己有某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所提供数据和个人或部门利益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也会一定程度的提供不真实的或歪曲原始数据。

(3)对于涉及企业敏感问题的调查,被调查者出于个人或部门利益保护,从而隐瞒真实情况而对数据加以调整。

(4)被调查者缺乏必要的文化及能力素质,由于非主观原因,如记忆、记录或估计不准,也会使所提供的数据产生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一般不会造成普遍的系统性偏差,但对总体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有一定影响。

二、树立正确的统计数据质量观念。

正确的管理观念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理论导向,是行为合理化的指南,是管理者素质高低的体现。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看,可将统计数据看作统计工作的产品,与其他行业的产品一样,统计数据也应该注重质量问题。要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改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必须首先建立、更新关于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的观念。使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有合作意识。

首先,调查者在统计工作中树立“用户第一”和“预防为主”的观念,这是提高统计产品质量的基本出发点。一切为用户着想,一切用数据说话,一切按科学程序办事。这可以说是关于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主要原理。具体来说有:重视用户对统计信息质量的意见反馈;实行有效的质量目标管理;建立和健全工作质量保证体系;培养和激励统计工作人员的四种意识,即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善意识,创新意识。

其次,正确理解统计产品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即:准确性、时效性;多样化、集约化;经济性、实用性。

最后,应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统计工作质量是统计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运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指导数据产品的生产活动,并进行全程动态管理,保证质量,满足客户需要,以获取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治理数据失真的对策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

为应对被调查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宜采取有效的“双赢”管理政策。

(1)完善干部管理体制。“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这是一种具有重大危害的腐败现象,其影响范围之广,危害之大,不逊于贪污与行贿。有些干部锦旗满墙,昨天还是先进,今天却成罪犯,群众为此对现有的干部管理体制产生了信任危机。因此,必须要完善干部管理体制,对各级干部的考核、评价,要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业绩评估制度,要授权考核机构独立行使考核权,对各种考核评价指标的完成情况,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客观评估。

(2)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和执法力度。虚报、瞒报和任意篡改统计数字是一种违法行为,却没人意识到这是同其他违法行为一样要承担刑事责任;也很少有人去举报或起诉,因此也很少得到法律的制裁。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似乎是一种与其他法律不同的“虚法”,起不到应有的威慑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在统计数字上弄虚作假的不正之风。使统计数据治理的环境不断恶化。因此,必须要在全社会大张旗鼓地宣传统计法制教育,并切实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2.科学合理的统计设计

统计设计是根据不同的管理目标和可能影响管理目标实现的相关联因素,确定相应的统计指标及需要收集的数据项目,并对其进行科学性、可行性分析。统计指标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高质量的原始数据。

(1)伴随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面对新的经济模式,企业的性质、企业所处的环境以及企业与宏观管理部门的关系均发生了变化。要适应新的经济模式,调查统计报表设计时必须同时兼顾被调查者自身管理的需要。

(2)按照知识经济的客观规律和内在的要求,构建企业统计系统。新构建的企业统计系统必须遵循经济、统计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对其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建立一个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网络化运行和管理的符合国际惯例的统计系统。

(3)充分研究指标的可获得性。对于涉及企业敏感性问题的指标可以考虑分层弱化。这是基于敏感性问题具有可变性的特点,即根据敏感性调查的不同目的,探究造成该调查问题为敏感性问题的原因。由此选择与之相关的非敏感分层标志以划分不同的调查层,再根据各层被调查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或特征,相应设计每层弱化或非弱化的敏感性问题,以达到降低敏感性问题的敏感度、争取被调查者合作的目的。

3.有关调查阶段的对策建议

(1)建立统计数据质量监督控制评估中心

在现有经济体制下,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在统计数据质量上实施过程管理,在统计数据生产流程的各阶段对数据质量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2)丰富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手段

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势,全面统计报表依赖的基础已经解体。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应该丰富统计调查方法、手段,大力推广和强化采用不同调查方法,开展灵活多样的非全面调查,做到全面统计、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结合运用,以适应不同层次的需求。以调查方法的科学性,保证对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3)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全社会统计意识

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统计人员的岗前和在岗教育培训工作,对不同岗位的业务人员进行定期轮岗,扩大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面,提高统计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要健全统计法制,充分发挥统计法律、法规的作用,增强《统计法》的刚性与可操作性,全方位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树立统计部门的权威。提高全社会对统计的认同意识,特别是提高政府、企业领导干部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大力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强统计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谢时予编著:《经济博弈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