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9:13:07

统计分析论文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篇1

1.1能源管理制度

用能单位虽然都制定了节能能源管理办法,但缺乏有针对性的能源管理制度。通过能源审计,60%的用能单位单位建立了《节能管理办法》、《节能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能源统计管理办法》、《能源计量管理办法》、《能耗定额管理办法》等节能管理制度,对节能目标考核、能源统计、计量和定额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基本能够满足能源管理的需要。

1.2能源计量

2009年,制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的单位占被审计单位总数的25%,2010年制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的单位占审计单位总数的90%,2011年制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的单位为100%。至2012年,各单位设立了管理机构,配备了管理人员,建立了能源计量器具统计台帐,绘制了网络图。

1.3能源统计

经审计,用能单位虽普遍有相应管理制度,但存在着以下2个问题:能源统计管理制定过于笼统;存在能耗统计漏失现象。随着审计结果在用能单位的应用,油田在能源统计方面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各单位都制定了能源统计管理制度,设立了管理机构,配备了管理人员,建立了能源消耗统计台帐。

1.4能源定额

各用能单位虽都根据实际情况对能耗进行了定额管理,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能源定额管理不全面,如大部分单位只对成品油进行了定额,未对其它能源进行定额。能耗定额指标未细化到单台耗能设备,如某单位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油料、天然气、外出车辆用油定额管理制度,但是没有细化到单台设备。为规范用能单位的能源定额管理,2011年-2012年,油田起草并标准Q/SH10250866-2012《油田主要用能单位能耗定额编制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节能效果。

1.5节能目标考核

经审计,各用能单位在节能目标考核过程中还存在“节能指标约束性不强、年度节能奖励侧重力度不够”等问题,随着油田节能目标考核的规范,各单位建立了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开展了节能目标考核及树标达标活动,促进了节能工作的开展。

1.6更换高耗能设备

至2012年,油田在淘汰高耗能设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6.1国家明令淘汰电动机情况

2010年11月总共更换国家明令淘汰电动机402台,更换国家明令淘汰成套设备103套。目前油田已无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型号电动机。

1.6.2高耗能变压器淘汰情况

油田利用三年的时间分批更换了挂网运行的S7及以下型号的高耗能变压器。截止到2009年底,更换高耗能变压器1042台,安装S11型节能变压器942台。目前分公司挂网运行的配电变压器全部为S11型的节能型变压器。通过能源审计,摸清了油田企业的能源管理状况、企业的用能概况、生产工艺和能源流程,并通过对审计资料和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了目前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节能潜力所在和改进措施建议,推进了油田节能降耗的深入开展。

2油田企业能源审计发展方向探讨

油田企业能源审计主要以规范节能管理工作为目的,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能源审计提高了油田节能管理水平,规范了节能管理工作,并形成了中石化标准《油田企业能源审计方法》标准,油田企业下一步能源审计工作重点是什么,“审什么,如何审”这是我们能源审计人员目前思考的问题。按能源审计内容来分,能源审计可分为初步审计、专项审计、全面审计,油田对用能单位审计为初步审计,下一步油田企业能源审计方向应向专项发展,更加充分发挥能源审计在节能管理中的作用,保证节能目标的顺利完成。

3结束语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篇2

一、数据特征:范围、频率和及时性

1、统计范围

GDDS将国民经济活动划分为五大经济部门:实际部门、财政部门、金融部门、对外部门和社会人口部门。对每一部门各选定一组能够反映其活动实绩和政策以及可以帮助理解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的最为重要的数据类别。系统提出了五大部门综合框架和相关的数据类别以及指标编制和公布的目标,鼓励以适当的、反映成员国需要和能力的频率和及时性来开发和公布指标。选定的数据类别和指标分为规定的和受鼓励的两类。

规定的数据类别包括:(1)来自综合框架中的核心部分,如实际部门的国民帐户总量、财政部门的中央政府预算总量、金融部门的广义货币和信贷总量、对外部门的国际收支总量;(2)追踪分析统计类目,如实际部门的各种生产指数、财政部门的中央政府财政收支和债务统计、金融部门的中央银行分析帐户、对外部门的国际储备和商品贸易统计;(3)与该部门相关的统计指标,如实际部门的劳动市场和价格指数统计;(4)社会人口数据,包括人口、保健、教育、卫生等方面统计。

除规定的数据类别以外,GDDS鼓励成员国更多的统计信息,以增强成员国经济实绩和政策的透明度。如实际部门列出储蓄、国民总收入指标,财政部门列出利息支付和偿债预计数据等。

GDDS认为,系统所包括的大多数数据类别都是由各国官方机构编制的。将私人部门编制的数据包括进去将更有助于观察经济的全貌,并使各国数据的范围更加一致。但是,将一些由私人机构编制的数据包括在系统内会增加工作的复杂性,比如由官方转发这些数据隐含着对这些数据质量的认可,官方必须对在公众获得、数据完整性和数据质量方面的责任做出调整。

2、公布频率

公布频率是指统计数据编制的时间间隔。某项统计数据的公布频率需要根据调查、编制的工作难度和使用者的需要来决定。系统鼓励改进数据的公布频率。GDDS对列出的数据类别的公布频率作了统一规定。例如,GDDS要求国民帐户、国际收支平衡表按年公布,广义货币概览按月公布,汇率则每日公布。

3、公布及时性

公布及时性是指统计数据公布的速度。统计数据公布的及时性受多种因素制约,如资料整理和计算手续的繁简、数据公布的形式等。GDDS规定了间隔的最长时限,如按季度统计的GDP数据规定在下一季度内,按月度统计的生产指数规定在6周至3个月内公布。

GDDS将选定的数据类别分为规定性和鼓励性两类,目的是给予参加国公布统计数据一定的灵活性。鼓励性一类是要成员国争取的,条件不具备的可以暂不。有些数据类别下构成要素后面注明“视具体情况”,即成员国认为该项统计不符合本国实际的,可以不编制。GDDS规定的周期和及时性也列出一些灵活处理和变通的办法。

GDDS有关数据方面的内容及要求如下:

GDDS的数据规范

A、综合框架

核心框架

范围、分类和分析框架

受鼓励的扩展

频率

及时性

国民帐户

编制和公布全套的名义和实际国民帐户总量和平衡项目,得出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消费、储蓄、资本形成、净贷款、净借款。编制和公布有关的部门帐户以及国家和部门的资产负债表

年度

10-14个月

中央政府操作

编制和公布交易和债务的综合数据,需强调:1)包括所有的中央政府单位;2)使用适当的分析框架;3)建立一整套详细的分类标准(税收和非税收收入、经常性和资本性支出、国内及国外融资),并适当细分(根据债务持有人、债务工具和币种)。

广义政府或公共部门操作数据,在那些地方政府或公共企业操作具有重要分析或政策意义的国家尤其鼓励。

年度

6-9个月

广义货币概览

编制和公布综合的数据,需强调:1)包括所有的存款公司(银行机构);2)使用适当的分析框架;3)建立对外资产和负债、按部门分类的国内信贷以及货币(流动性)和非货币债务构成的分类标准。

月度

2-3个月

国际收支

编制和公布综合的国际收支主要总量数据和平衡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的进口和出口、贸易差额、收入和转移、经常项目差额、储备和其他金融交易、总余额,并适当进行细分。

国际投资头寸和总体经济外债数据(如果这些数据具有重要的分析和政策意义)

年度

6-9个月

GDDS的数据规范

B、数据类别和指标

数据类别

核心指标

受鼓励的总量及构成

频率

及时性

实际部门

国民帐户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和实际)

国民总收入、资本形成、储蓄

年度(鼓励季度)

6-9个月

生产指数

制造业或工业

初级产品、农业或其他指标

视具体情况

月度

视具体情况

所有指标都为6周-3个月

价格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

月度

1-2个月

劳动力市场指标

就业、失业,工资/收入,视具体情况

年度

6-9个月

财政部门

核心指标

受鼓励的指标

频率

及时性

中央政府预算总量

收入、支出、差额和融资,视具体情况进行细分(根据债务持有人、债务工具和币种)

利息支付

季度

1个季度

中央政府债务

内债和外债,视具体情况适当细分(按币种、期限、债务持有人和债务工具)

政府担保债务

年度(鼓励季度)

1-2个季度

金融部门

核心指标

受鼓励的指标

频率

及时性

广义货币和信贷总量

净对外头寸、国内信贷、广义或狭义货币

月度

1-3个月

中央银行总量

储备货币

月度

1-2个月

利率

短期和长期政府债券利率,政策可变利率

货币或银行间市场利率及一套存贷款利率

月度

高频率(如月度)

股票市场

股票价格指数,视具体情况

月度

对外部门

核心指标

受鼓励的指标

频率

及时性

国际收支总量

货物和服务的进口和出口、经常帐户差额、储备、总差额

总体经济的外债和偿债数据,视具体情况

年度(十分鼓励季度)

6个月

国际储备

以美元标价的官方储备总额

与储备有关的负债

月度

1-4周

商品贸易

总进口和总出口

较长时间的主要商品的分类

月度

8周-3个月

汇率

即期汇率

每日

高频率(如月度)

社会-人口数据

核心指标

频率

人口

人口;人口增长率;城市人口;农业人口;人口性别;人口的年龄构成

各国公布频率会各不相同;及时性

保健

每个医生照顾人口数;预期寿命;婴儿/儿童/产妇死亡率

也不尽相同

教育

成年人文盲率、学生-教师比率、小学/中学入学率

贫困状况

获得洁净水的情况、卫生;每个房间居住的人数;收入分配;最低收入标准以下的家庭数

二、公布数据的质量

GDDS从两个方面的内容来评估公布的统计数据质量,即:提供统计数据的文字说明和提供统计数据的交叉检验。

统计数据质量是个难以界定、因而不易评估的概念。为了便于检查,GDDS选定两条规则作为评估统计数据质量的标准。一是参加国提供数据编制方法和数据来源方面的资料。资料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公布数据时所附的概括性说明、单独出版物和可从编制者得到的有关说明。同时也鼓励成员国准备并公布重要的关于数据质量特征的说明(例如,数据可能存在的误差类型、不同时期数据之所以不可比的原因、数据调查的范围或调查数据的样本误差等)。二是提供统计类目核心指标的细项内容、及与其相关的统计数据的核对方法,以及支持数据交叉复核并保证合理性的统计框架。为了支持和鼓励使用者对数据进行核对和检验,规定在统计框架内公布有关总量数据的分项,公布有关数据的比较和核对。统计框架包括核算等式和统计关系。比较核对主要针对那些跨越不同框架的数据,例如,作为国民帐户一部分的进出口和作为国际收支一部分的进出口的交叉核对。

与数据质量密不可分的是制定和公布改进数据的计划。所准备和公布的改进计划应包含所有数据不全的部门。统计当局应表明下述立场中的一个:(1)针对已发现不全的改进计划;(2)最近实施的改进措施;或(3)国家认定不需再改进。

三、数据公布的完整性

为了实现向公众提供信息的目的,官方统计数据必须得到用户的信赖;同时,统计使用者对官方统计的信任感归根到底是对官方统计数据编制机构的客观性和专业性的信任。而统计机构的工作实践和程序的透明度是产生这种信任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监督统计数据的完整性,GDDS规定了4条检查规则:

(1)参加国必须公布编制统计数据的条件和规定,特别是为信息提供人保密的规定。统计机构进行统计所依据的条件和规定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统计法、章程和行为规则,其中所包含的条件和规定可以针对统计单位与上级部门之间的关系,收集数据的法律权限,向公众所收集数据的要求等等。为信息提供人保密是形成使用者对官方统计客观性信任的关键所在,GDDS、SDDS建议在国家的统计立法和统计主管官员权限中反映出来,或者明文规定官方必须为个人调查答卷保密。

(2)关于数据公布前政府机构从内部获取数据的说明。GDDS要求开列数据编制机构以外的、可以在数据前获得数据信息的政府人员名单及职位。这种做法主要针对那些具有政治或其他敏感性的数据。

(3)政府部门在数据公布时的评述。列出数据后哪些政府部门有资格进行评论,因为政府部门的评述不一定象官方统计编制机构那样具有很高程度的客观性,政府部门对数据的评论往往带有政治偏见。这种做法的目的使公众了解这些评述的出处。

(4)必须提供数据修正方面的信息并提前通知统计方法的重大修改。为了增加统计数据编制机构做法的透明度,本项规范要求提供关于过去所做的修正以及今后可能修正的主要原因的信息。关于统计修正的主要原因的信息包括进行修正所遵循的原则和以往修正数据的幅度;在公布修正原则和修正后的数据之前,应先制定修正原则,然后再相应地修改数据。在建立统计制度过程中,统计方法会发生变化。事先通知可采取多种形式,至少应该在最后一次公布未修改数据时做简短说明,这种说明应指出将要做出何种修改以及从那里可以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四、公众获取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篇3

摘要:统计学已经被列为经济管理类本专科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高校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把课堂讲授与软件操作、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相结合,提高学生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

近年来,统计方法在社会上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迅速的扩大到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证券、保险等领域,统计学这门学科也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工程等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然而目前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还相当欠缺等。本文试图在查找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寻找有效的改进措施。

1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统计学不够重视

在目前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不够深入,统计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一提及统计,很多学生仅能联想到统计局、大量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等,很难将统计学与自己本身的专业联系起来,并且认为统计学与实际联系不大,无法学以致用,因此重视程度也仅停留在获得学分的层面上。加之学时有限,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授数理统计、探索性数据的挖掘、多元统计方法、西方统计制度等新的内容。

1.2课程内容不够规范

在教学内容上,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而且不同的教材侧重点不同。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多是以统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先后介绍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时间数列、指数、相关与回归、抽样推断等内容,但有的侧重于数理统计方法,在抽样推断上花大量的时间,而有的又侧重于传统统计方法,在其它章节上下较大的功夫。

1.3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但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的还不够,而且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发展与变化,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在这种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下,学生或许学会了怎样计算平均指标、抽样误差等,但这对提高学生的统计实际应用能力极为不利,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统计学既难学又枯燥无味的情绪,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4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考试内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主要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1.5文、理科学生的构成比例问题

目前大多高校的经管类专业都是文、理科学生兼收的,同一个专业乃至同一个班级里面可能既有文科学生,又有理科学生。文、理学生的混合构成会给教学过程带来很大困扰,难以实施因材施教的方略。而统计学又是一门对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它涉及到了微积分、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多门数学理论课程,尤其在抽样推断部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一般来说,文科学生的数学功底比较差,逻辑演绎思维较弱。如果文科学生比重太大,就会给教学带来很多障碍。

2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初探

2.1结合专业制定教学目的,完善教学内容设置

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能孤立地制定,而是要在明确学生文、理科出身及所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与统计学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制定满足专业需要的教学目的。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根据应用统计学学科特点,结合各专业统计课程教学目的的要求,在统计学基本教学内容设置基础上,对统计基础理论、统计分布、统计推断、时间序列、统计评价决策和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等中高级统计方法部分的实际应用状况进行介绍,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

2.2在课堂中适当的穿插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与老师讲解相结合,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阅读、思考、分析、判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提炼和掌握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利于把所学的统计理论落到实处,使抽象的方法、公式变得十分具体,在模拟实验中接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我们知道统计理论来源于统计实践过程,反过来它又指导统计工作。统计案例教学作为统计实践过程的一种模拟,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方法的自觉性、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3在教学中适当地安排社会实践

在教学中,应适当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环节,就一些学生关心或与专业相关的课题作市场调查。如可组织学生针对大学生们感兴趣的就业问题、逃课问题、电脑使用情况等展开调查,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或体会的形成,全部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既巩固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锻炼了应用理论的能力。

2.4将课堂教学与统计分析软件相结合

统计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定量分析的内容较多,因此在平时应加强对统计上应用广泛的软件的教学,如EXCEL、SPSS、SAS等软件,提高学生对于数据的观察和处理能力,锻炼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其中,SPSS统计软件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统计分析、报表、图形制作等功能,是非专业统计人员的首选统计软件,也是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工具。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在文、理科出身和数学功底上都存在着差异,如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辅助教学,就可以将应用统计学的教学重点转向对统计结果实际意义的理解上,适度的去掉繁琐的理论证明、推理和计算,增加SPSS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使用统计软件SPSS解决比较复杂的计算问题。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篇4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职校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困惑问题,尤其是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及障碍人数,我结合各班心育宣传委员工作实际,在各班心育宣传委员的积极配合下,组织各班统一开展了以“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试和“职校学生心理健康问卷”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调查活动。在以本校所有在校学生为心理健康调查对象的调查统计反馈中,我通过“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试,发现有不少学生都或轻或重地存在着人际焦虑倾向与人际适应的问题。而通过另一项“职校学生心理问卷”的调查活动,我发现,在全校学生中自述存在心理困惑问题的人数占全校学生数的43.18%,其中存在人际交往困惑问题的学生数占总困惑人数的25.02%,仅次于学习困惑人数(占总困惑人数的46.83%),成为本校学生的第二大心理困惑问题。其表述的人际交往困惑问题包括与同学、舍友、班主任、任课教师、父母长辈、朋辈间的,也包括与异性间的交往等等。而另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那些对学校生活感到满意度低的学生,其列在第一位的也往往是人际关系不适或不良,因此对职校学生进行积极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构建职校“四维一体”人际交往辅导活动网络

(一)组织开展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各类

教育宣传活动,给予职校学生积极的引导和正确的指导我们应在平时积极利用集合、大型集会、班主任阵地对职校学生进行积极人际交往心理品质的健康文化宣传,充分利用每周一的“师生旗下讲话”“主题教育月”“班会活动”等进行宣传,使积极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同时,我们应通过人际交往讲座活动,给予职校学生积极的引导与正确的指导。一是让中职学生懂得交往,使中职学生懂得人际交往的意义,使学生明白只有在交往中才能晓得别人对自己的要求和评价,学习别人的长处,增强自己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并逐步接触和认识到复杂的社会关系,为将来立足社会打下基础。二是让中职学生乐于交往。中职学生乐意与人交往,就能在交往中锻炼自己的积极思维和应对能力,在群体生活中提高自己的适应力和竞争力。三是让中职学生慎重交往。我们应教育中职学生慎重择交,知道交到不好朋友会受其消极影响,如果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也许会受其影响而误入歧途。四是让中职学生善于交往。我们应教给中职生交往的艺术,使他们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学会尊重别人,会用商量的口吻与人交谈;有损于别人时,能主动道歉,请求原谅。

(二)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人际交往辅导活动,以分类分层的方式帮助职校学生疏导各种人际交往困惑问题

根据职校学生中存在人际交往困惑问题的种类与轻重,我们应组织各班开展各种小团体的人际交往辅导活动、主题班会、座谈会等。其人际交往辅导活动的主题有:“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高一新生‘人际适应’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当自己被别人误解的时候……”“AboutLove(关于爱情)”“放弃,是为了更好的追求———谈异性交往”“做负责任的决定”“花开应有时———如何对待我们的‘爱情’”“我们需要温暖和睦的家———改善亲子关系活动课”“妈妈我想对你说”“感恩的心,感谢有你”等。通过辅导活动课的形式,我们教师可以对存在人际交往困惑问题的中职学生有更全面与客观的了解,为进一步开展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素材,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教育成果。如由本校班主任教师设计的心理辅导活动教案《知养育情报父母恩》,录摄的辅导活动课《花开应有时———如何对待我们的“爱情”》,撰写的论文《职校教师更应教会学生如何做好人》《中职学校入学新生心理调适的探索与实践》《职校师生信任危机干预措施的探索与实践》《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职高师生心灵互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教育成果分获全国、省、市一、二、三等奖。

(三)深入开展“与你心灵有约”个别心咨心辅活动,及时有效地帮助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职校学生

为使教育辅导工作开展得更为深入与细致,在考虑全体学生的同时,我还兼顾个体,建立“特殊”学生的个案跟踪调查,有针对性地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做好记录。如连同校女职委、星级工作区、心理辅导站发起的组织师生“手牵手,心连心”结对活动和连同德育处新出台实施的“德(心)育导师制”工作方案。现在,各班人际交往特殊生的情况正在发生令人可喜的变化,为我的实践研究积累了又为可贵的经验与做法。如由本校心理辅导教师撰写的典型个案心理辅导案例《自卑→自信→成功》也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被评为本市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

(四)设立班级心育宣传委员,组建职校阳光心理社团,充分发挥职校学生自我教育与服务的作用

一是为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桥梁和纽带作用,每班均可选一至两名性格开朗并能耐心助人的学生作为班级心育宣传委员,并在此基础上组建成各年段的心育宣传委员班,由心理辅导站的教师根据各年段学生的人际交往实际心理需求,组织开展隔周一次的心育心辅培训活动,提升他们的心理理论知识和同伴辅导工作技巧,使心育宣传委员能做到及时了解班级同学的心理动向,及时协调班级人际关系,解决一些同学的心理疑难问题,当好同学的“知心朋友”,成为教师的“好帮手”。二是通过组建校阳光心理社团,为职校学生积极搭建自我演绎校园心理剧的活动舞台,创设各种人际交往的活动场景,增强职校学生的交际能力。如为职校学生设计多种不同的角色,或是处于负责人的地位,或是接受别人的指导,或是主动表现自己,或是学会欣赏别人……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就能正确理解不同角色,把握自己在活动中的地位,明白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从而与同学愉快地交往。又如,为职校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场景,使学生置于多种不同的交往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与同学交往,使学生心理活动内容得到丰富,个性得到发展。我们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活动方法、内容和组织形式,训练职校学生具备不同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配合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一定的应变性、主动性、互谅性和互补性等交往心理品质。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扩大活动交往范围,有目的、有意识地带领职校学生接触成人社会,开展校外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与不同年级的陌生同学交友等,使学生学习别人良好的生活经验,懂得尊重别人,爱护他人,形成良好健康的交往态度。目前,本校以各班心育宣传委员为社团骨干、众多“校园阳光使者”为社团主力的校“阳光心理社团”已成为校内学生社团中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特别受广大学生欢迎与广泛参与的热门社团之一。同时,其活动成效突出,也受到了多家新闻媒体与上级部门的积极肯定,并获得了本市“优秀学生社团”的荣誉称号。

三、结束语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解酒;中医方剂;古文献;统计;用药规律

酒是对含乙醇饮料的统称,过量或长期饮酒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近年来,我国的酒饮料消费量持续增长,嗜酒人数日益增多,据《2006年中国酿酒工业发展形势报告》统计显示,我国白酒销售额已经达到971.39亿元[1]。与之相应,酒精中毒、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胃病、酒精性心肌病、酒精性肾病、酒精性胰腺炎等一系列酒精相关性疾病(alcoholrelateddiseases)的发病率有所增高。所以,如何降低和解除乙醇的毒害作用,预防和治疗酒精相关性疾病成为了社会关心的课题。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我国又有历史悠久的酒文化,民族饮用酒精饮料的历史很长,与之相应,中医古籍中对饮酒致病的记载很多,最早可上溯至《黄帝内经》,其《灵枢·论勇》载有:“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剽悍,其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当是之时,固比于勇士,气衰则悔。与勇士同类,不知为之,名曰酒悖也。”另《素问·病能论》:“帝曰:善。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风。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糜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提出了中医第一个解酒方剂:泽术糜衔散。其后,中医解酒方层出不穷,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酒精相关性疾病的治疗,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笔宝贵遗产。有必要对其进行总结整理,总结常用有效药物,探索用药规律与治法治则,更好地继承传统医学遗产,为当今酒精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服务。本研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资料与方法

1.1解酒方收集采用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机检索以《中华医典》(升级版)光盘为检索工具,手工检索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检索工具。收集方剂主治中含有:解酒、醒酒、酒毒、中酒、酒伤、酒病、解酲字样的方剂。共得到解酒方429首。

1.2数据库建立将收集到的解酒方进行汇总,进行标准化处理,统一方名药名,删除重复方剂,将方名药名统一编码,输入SPSS11.5统计软件,编制解酒方数据库。由两名研究人员进行独立校对。

1.3统计分析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解酒方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首先进行单味药的频数分析;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药物进行两两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计算相关系数,并作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另外对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药物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系统聚类法(HierarchicalCluster)的变量聚类(Q型聚类),采用组间结联法(Betweengrouplinkage),变量的距离测量采用欧氏平方距离,并作树状图表示聚类分析的结果。

2结果

2.1一般情况共得到解酒方429首,其中出现单味药物384味,药物总频次为3087味次。

2.2单味药物的频数分析所收集的古代解酒方384味药物中出现频率≥40%的有1味,30%~40%无,20%~30%的3味,10%~20%的11味,5%~10%的23味。解酒方中最常用的单味药为甘草、陈皮、葛根、茯苓、砂仁、人参、生姜、木香、白术、白蔻仁、半夏、丁香、神曲、葛花、黄连等,详见表1。

2.3高频药物间的相关分析对出现频率>10%的药物进行两两间相关分析,15味中药共产生105项药物间Spearman相关系数。75对药物间的相关系数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中68对为正相关,7对为负相关。正相关中相关系数最高的是白蔻仁与砂仁,为0.505。相关系数较高的有神曲与陈皮、人参与茯苓、茯苓与白术、白术与人参、茯苓与半夏、白蔻仁与木香,均在0.300以上,详细结果见表2。

表1古代解酒方单味药频数(列出前25位)(略)

2.4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对出现频率>10%的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5味高频药物可分为6类:①砂仁、白蔻仁、葛花、木香、丁香;②人参、白术、茯苓;③半夏、神曲、生姜、黄连;④陈皮;⑤葛根;⑥甘草。具体见聚类分析树状图。

3讨论

由以上数据看到,在出现频率>10%的15味药物中,具有祛湿作用的药物最多,共6味,占40%,与酒为湿热之邪的病因相吻合。此外,这15味药物,与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所提出的葛花解酲汤药物组成颇为相似,由此可以看出,葛花解酲汤的用药思路为多数医家所认可,确为解酒方之名方、主方。

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多对药物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提示了药物间的配伍关系,这种关系在聚类分析结果中更加明确:砂仁、白蔻仁、葛花、木香、丁香共奏芳香化湿、解酒行气之效。人参、白术、茯苓有淡渗利湿、醒酒健脾之效。半夏、神曲、生姜、黄连配伍成解酒和胃、清热燥湿之效。另有葛根、陈皮、甘草可在解酒方中普遍适用。以上药物配伍吻合李东垣《脾胃论》:“夫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若伤之,止当发散,汗出则愈矣。其次莫如利小便。两者乃上下分消其湿。”的观点。化湿、燥湿、利湿,上下分消,这一观点在后世医书中被广泛引用,被认为是酒病的主要治法。以上结果体现了中医药解酒理法方药的统一性,可指导临床酒精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以及为中药解酒制剂的研制提供参考。

图1古代解酒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树状图(略)

表2古代解酒方高频药物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略)

*P<0.05,**P<0.01

值得提出的是,对于古代医籍数据的挖掘,许多方法尚属于探索阶段,这也包括对于各种软件分析方法的应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方剂配伍规律研究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由于还缺乏与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本质结合,其研究多流于个方、类方、个案的表层逻辑关联性[2]。怎样在浩如烟海的数据中取其精华,并密切联系临床研究的实际,是现代中医药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院内感染漏报原因统计分析

院内感染是严重影响医院管理与医疗质量的重问题,严重制约着医疗质量的提高,是现代医疗技术和医院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院内感染正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已成为医院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有效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作。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对这项工作的质量控制,加强业务学习,成为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开展,常规预防与重点管理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对8878份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并探讨了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随机查阅某院1997~2006年出院病历8878份进行描述性分析。

1.2判定标准

1.2.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①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②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③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④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生后获得的感染;⑤由于诊疗措施激活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⑥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1.2.2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①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②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③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④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2结果

2.1医院内感染发生与漏报情况

1997~2006年出院病人9104例,调查8878例,调查率97.52%,发生院内感染819例,上报711例,报告率为86.81%;漏报108例,漏报率为13.19%,漏报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各年度漏报率均在20%以下。各年度漏报差异无显著性﹙χ2=4.65,P>0.5﹚,见表1。

表1某医院院内感染漏报率调查结果(略)

2.2漏报原因

由于医生及护理人员对感染知识概念不清、感染后记录不清的65例,占60.19%;缺乏病原学诊断依据的30例,占27.78%;管理机制不健全的10例,占9.26%;其他的3例,占2.78%。

3讨论

某医院1997~2006年院内感染的漏报率为13.19%,比文献报道院内感染率较低[1]。本研究调查院内感染漏报率逐年下降并均未超过20%的卫生部要求。造成漏报的主要原因:①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概念不清、不能准确地掌握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个别医生把院感当作疾病并发症来处理,因此造成漏报[2,3];②管理缺乏力度,有的医务工作者及管理人员只重视院感的发生率,不管院感的报告率,院感率高都主动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院感发生率,对院感漏报没有具体的制度措施,结果造成临床医生产生错误的观念;③基础工作不扎实,缺乏病原学诊断的依据。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变化过程,部分疾病在感染初期是较隐匿的(如前列腺炎增生、糖尿病、泌尿系感染等),医生往往只注意当前诊断,而将菌尿症遗漏;④记录不完整,发生了院感病例后,不作任何记录,开处方到门诊取药就行了,医嘱上有加用抗生素和对症治疗用药,却病历上无记录,有的有病程和治疗记录,却无院内感染的诊断;⑤医院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感染症状被严重的原发病或基础疾病表现所掩盖而致漏诊的原因回顾性调查不能及时发现漏报;⑥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目前大多数医院都采用回顾性调查来了解院感疾病的发生情况,有的病例事后难以调查清楚,漏报不能及时发现也是漏报原因之一。

院感管理工作中,漏报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反应一个医院的感染监督、监测管理水平[4,5],也是检验医院感染各项预防控制措施正确性和科学性,因此,在控制院内感染的同时必须控制漏报率。因此建议:①医院行政部门应加强管理,提高院感监测质量,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及护理人员对院感监测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院感监测方法、诊断标准的知识培训,提高院感诊断水平,使院感监测贯彻到全院整个诊疗过程中;②对一些不明原因发热或感染性疾病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实行院内专家会诊制度,明确诊断,减少漏报病例的发生;③院感科定期与不定期的随机抽查,重点科室的环境每月监测一次,普通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同时疾控中心随时监测;④对院内感染病例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减少使用和滥用抗生素;⑤对主动填报感染病例的临床医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发挥其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胡秀凤,杜秀云.医院感染漏报原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110.

2胡秀凤,杜秀云.医院感染漏报原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110.

3徐小平,马春芳.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原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6):436.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欧盟;对华反倾销;统计分析;应对策略

引言

中国与欧盟于1975年正式建交时的双边贸易只有24.46亿美元。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并与欧盟签定了贸易协定。近30年间,双边贸易增长40倍以上。20世纪80年代初,欧盟处于贸易顺差,到2003年则出现550亿欧元的逆差,是当时欧盟贸易伙伴中的最大贸易逆差。2005年,中欧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2006年我国则取代美国成为欧盟进口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在贸易繁荣的背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则运用反倾销这一WTO规则所允许的贸易保护做法,对我国企业频繁展开反倾销控诉、反倾销调查。而欧盟则成为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和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之一,仅2006年到2007年6月,欧盟对华提起反倾销调查就高达12起,占了其对外反倾销调查案件的1/3;对华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为9起,占其对外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案件的47%。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和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拦路虎”,严重阻碍了中欧双边贸易的正常发展。因此,研究入世以来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发展状况及成因,对于强化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意识,增强国际竞争力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入世以来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统计、比较分析

(一)欧盟对华反倾销调查和最终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分析

1979年中国首次遭遇的糖精钠反倾销事件就由欧盟发起,到目前为止,欧盟对我国已发起一百多起反倾销调查。欧盟是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也是对华反倾销的主要发起者之一,笔者选取了2001年中国加入WTO起到2007年6月为止欧盟对华反倾销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分析了欧盟对华反倾销调查数及最终反倾销措施数的比较、对华反倾销的趋势、对华反倾销立案商品及终裁情况。欧盟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和最终反倾销措施案件及比较分析,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欧盟委员会网站数据截至2007.6.30

表1显示,近年来欧盟反倾销调查以及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的对象主要是中国;2003年其对华反倾销调查数占了欧盟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数的42%,对华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数则高达66%;2001年欧盟对华反倾销调查数只有1起,而之后平均每年多达7起以上,仅2006年欧盟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就有12起,这种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图1反映了我国入世以来欧盟对华反倾销调查与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的趋势。资料来源:从表1数据分析得来

图1表明,欧盟对华反倾销调查数与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数在不同的年份虽有所波动,但总体趋势是上升的;2007年1至6月,欧盟对华虽没有提起反倾销调查,但仍有4起案件被给予了肯定性的终裁。欧盟是第一个对中国拿起反倾销武器的地区,虽然政策调整从某种程度对中国企业出口提供了有利的法律契机,如1998年欧盟理事会《905/98号规则》对《384/96号规则》作了修改,不再将中国当作纯粹的非市场经济国家,但仍将中国视为“转型市场经济国家”,允许中国生产商申请有条件市场经济地位。但在2001年欧盟对华反倾销调查及其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相对较少之后,2003年开始对华反倾销数量反而剧增,这一方面反映了欧盟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时,为了保护辖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把反倾销作为一种贸易战略实施;同时,也为我们应对反倾销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二)欧盟对华反倾销立案商品相关内容的统计分析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欧盟对华提起反倾销的涉案商品种类繁多。

我们对2001年到2007年6月被欧盟提起反倾销调查商品的案例进行了初步统计,主要包括了涉案产品,立案时间,终裁时间及裁决结果等内容,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我国化工产品是遭遇欧盟提起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商品种类,在所统计的37起案件中,化工产品就有15起,占了40%以上,且这15起案件无一例外的都被实施征收反倾销税的措施(其中,双氰胺拟征的反倾销税率高达49.1%)。无疑,我国的化工产业是遭遇欧盟对华反倾销的“重灾区”。我们认为,我国化工业遭受欧盟提起反倾销诉讼频繁的主要原因,除公认的企业无序竞争和不积极应诉的淡薄意识外,还在于化工产业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化工产品附加值低的行业特征。因此,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及原材料所具有的一定价格优势,也成了被欧盟对华提起反倾销的诱因。随着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如资源型化工产业等)逐渐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保留的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必然会受到来自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冲击,发达国家以反倾销为手段保护其处于竞争劣势的国内产业,而不是对自身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应当成为我们关注的一种动向。

在应诉反倾销过程中,市场经济地位是否能获得,决定着正常价值的计算,从而也就决定了倾销幅度大小,更或是决定倾销的是否存在,企业应当努力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待遇或分别裁决待遇,因为不应诉或应诉失败就可能意味着企业要面临高额的反倾销税。笔者以表2“入世以来欧盟对华反倾销立案商品终裁情况”的37起案件为例,统计分析了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待遇企业的反倾销税率,分别裁决待遇企业反倾销税率以及普通反倾销税率(没有应诉企业和应诉失败的企业的税率)的差异,如表3所示。

注:立案商品截至2007.6.30

资料来源:欧盟委员会网站ec.europa.eu/index_en.htm,中国贸易救济网

表3显示,不仅我国在申请市场经济地位待遇的企业数不多,而且申请成功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许多企业一旦被提起反倾销指控,面临高额反倾销税的可能性很大,不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待遇和分别待遇,企业就被征收更为高额的反倾销税。表3中案例表明,普通税率往往是市场经济地位待遇企业的税率的数十倍以上,例如在2005年对铸铁井盖的终裁结果中,市场经济地位企业的反倾销税率为0%,获得分别裁决待遇的企业的反倾销税率则从18.6%到37.9%不等,而其他企业被征收的普通税率也达到了47.8%,三者待遇税率相差如此之大,可以说对我国出口企业影响的重要性是无庸置疑的。由于欧盟对中国想要申请市场经济地位的企业设置了5项苛刻的标准,中国许多企业暂时都难以达到。因此,反倾销诉讼产生后,我国的产品极易被认定倾销,从而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从百分之几十到百分之一二百,有的甚至高达百分之一千以上,削弱了产品的竞争力。另外,即使达成价格承诺,不征收反倾销税,但要提高产品价格,同样会消弱我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或限制出口,这都会对我国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表3表明,分别裁决待遇的税率虽高于市场经济地位企业的税率,但还是小于普通税率,至少获的分别裁决待遇的中国企业面对的压力相对要小,并还有调整的机会。因此,在申请市场经济地位困难的同时,努力申请分别待遇也是被诉企业避免高额反倾销税的一种选择。

(三)市场经济地位待遇和分别待遇的分析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是通过价格、竞争、供求等因素自发地调节资源的分配,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欧盟没有对“市场经济国家”明确的定义,而将具体的国家列入反倾销法中,直到目前为止欧盟仍旧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欧共体理事会关于抵制非欧共体成员倾销进口的第384/96号规则》规定中国企业想要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待遇,必须要满足5个条件,一是企业所作的有关价格、成本和包括诸如原材料、技术和劳动力的成本投入、生产、销售和投资的决定是根据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市场信息做出的,并且不存在国家的实质性干预,在计算重要的成本投入时基本上是按照市场价格。二是企业须建立一套而且是唯一的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账目清楚的会计账簿,该账簿需按国际通用会计准则进行过独立审计并有通用性。三是企业生产成本和财务状况不再因为过去的非市场经济制度而受到严重扭曲,特别得考虑设备折旧、其他折旧、以物易物和以债务抵销方式所列的支出。四是企业应受所有权法和破产法的管辖,由此保障企业管理的法律安全和生产的稳定。五是货币兑换按市场汇率。应该说,欧盟如此苛刻的条件判断企业是否能够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待遇,即使是欧盟内部某些企业也很难完全符合这些标准。中国商务部在《2003年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中指出:2001年,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为69%,超过国际上的60%的临界水平。但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件汇总,能够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待遇的企业不到60%。但在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件中,能够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中国企业远远达不到60%的比例。欧盟如此的做法,是对中国出口企业的歧视。

2002年颁布的《1972/2002号条例》把分别裁决的标准写入了反倾销法,要求申请分别裁决的企业要满足以下5个标准:第一,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能自主遣返资本和利润;第二,能自主决定出口价格、出口数量和销售条件;第三,大部分股份属私人所有。在董事会任职或在管理部门担任要职的政府官员只占极少数,并能证明公司完全独立于政府干预;第四,以市场汇率兑换外汇;第五,如果给予个别企业不同税率,政府不能干预以其规避反倾销措施。

无论是市场经济地位待遇还是分别待遇,都是欧盟对华的一种不公平安排,本质上具有一定的歧视性,它将影响中欧贸易的健康发展。

二、启示与建议

(一)加大政府的交涉力度,要求欧盟废除非市场经济条款

2006年9月10日,正在芬兰赫尔辛基参加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的总理再次向欧盟领导人提出要求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承认,市场经济地位待遇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欧贸易进一步发展的焦点所在。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与欧盟各进口国政府的交流和宣传工作,通过交涉,指出欧盟在对华反倾销政策上的歧视性与不合理性。欧盟对华反倾销措施中适用非市场经济标准,使其调查机构倾向于使用更高发展水平和更高劳动力成本的第三国的国内价格,采用这种方法很容易创造出虚假的倾销而这种反倾销措施根本没有正当理由。因此,中国除了继续论证其市场经济地位外,应当在政府间的双边谈判中直接揭露欧盟非市场经济标准的隐形贸易保护主义本质,要求废除384/96的非市场经济的歧视性条款。

(二)强化企业积极应诉和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待遇的意识

在许多欧盟对华提起的反倾销诉讼案件中,中国企业应诉率不高,甚至持消极应诉态度。面对欧盟来势汹汹的反倾销,有的中国企业则选择“任凭处置”,对应诉获胜信心不足。没有认识到不应诉的严重后果,比如反倾销指控所引起“米诺骨牌效应”等。企业一旦被提起反倾销指控,应有积极抗辩的意识。要做到应诉前要认真准备,寻找应诉的切入点,并且积极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中关于倾销和反倾销的有关规定,确保在应诉中的有利地位;应诉后要积极配合有关组织的调查,悉心提供对企业有利的证据;要设计多种结案的方式,以减少损失。其次要努力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待遇,欧盟对华反倾销采用的实质性手段就是非市场经济地位。在目前一些国家的立法未做改变的情况下,要避免欧盟采用“替代国”的方法计算我国出口企业的正常价值,企业和相关行业必须用具体事实证明自己是按市场化运作的,包括企业股权制度、生产投资决策、产品定价、财务会计制度等。

(三)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

我国出口的产品多以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为特征,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较少。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产品只能靠低廉价格打开市场,而一味的低价促销,极易被怀疑倾销。因此要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提升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改进产品的包装,变过去以“价廉取胜”为“质优价廉取胜”。只有提高了出口产品质量的档次,优化了出口产品结构,才能更有效的避免反倾销的诉讼。在提高出口产品档次的同时,注意运用品牌、包装、公关、广告等等多种非价格竞争现代营销手段,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四)建立功能完善的反倾销的会计

国内许多学者意识到,在应诉反倾销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中,会计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应诉反倾销实质上是在既定的法律框架下的会计的活动,因此有必要建立功能完善的反倾销会计。在整个反倾销应诉过程中,反倾销会计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它具有提起功能、调查功能、规避功能、应诉功能,它的建立应通过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卢艳秋,于戈.我国化工产品贸易的倾销、反倾销状况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1,(10):53.

[2]张子鹏.我国化工行业反倾销面临的形势与对策[J].化工时刊,2004,(8):1-4.

[3]戴芷华.中欧贸易与反倾销问题[J].国际商务研究,2005,(2):32.

[4]潘煜双.反倾销应诉会计理论与实务[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51-52.

[5]成坤.解析欧盟对华反倾销“分别待遇”制度[J].WTO经济导刊,2006,(33):119.

[6]张保生.WTO反歧视改革模式与欧盟对华贸易政策[J].国际贸易,2007,(8):59.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篇8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在制造业,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很快;在服务业,出现了许多完全基于知识的产业,如软件开发业、咨询业等。这些新兴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型特点,已经成为当前新经济的增长点,并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推动着整个社会进步。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和结构的变化,为评价和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对这些“知识型”的产业进行统计,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QgNy%S-yO;e}+[本资料来源于贵州学习网经济管理统计学]QgNy%S-yO;e}+

另一方面,由于知识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而注重科学技术对经济作用的统计与量化分析也已成为当前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研究与实践的新的特点和趋势。知识型产业高度依赖于科学与技术,是以知识为主要输入而形成的产出。显然,知识型产业的统计为研究和分析科学技术对经济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也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知识型产业的统计已成为科技统计的重要内容。

在此,“知识型”产业是泛指那些知识密集度比较高的产业。“知识型产业统计”是指以知识型产业为统计对象的统计。出于不同的目的,可以对不同的知识型产业进行统计,目前主要有高技术产业统计、服务业统计、信息与通讯技术(ict)统计、知识产业统计这4类,在此,知识型产业统计是对这些不同统计的总称。

知识型产业的统计最先是从高技术产业统计开始的。起初,oecd采用美国制定的标准对成员国的高技术产业进行了统计,至1984年,以11个成员国的数据为依据制定了高技术产业的分类标准,1994年对标准进行了修定,提出了我们称之为“四分类”的标准。服务业的统计在60年代就开始了,当时的服务业r&d统计是很笼统的。由于高技术的渗透作用,导致服务业中知识型产业的出现,原有的分类和统计已不能满足需要,服务业中知识型产业的统计已引起了注视,《弗拉斯卡蒂手册》第5版对服务业的分类进行了调整,知识型产业予以单列。知识产业的统计则打破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界线,把高技术和高中技术产业与服务业中的知识型产业集中在一起进行统计和分析。ict统计则是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信息技术与通信为研究对象。

知识型产业统计在oecd及其成员国受到重视,并被广泛采用。1999年oecd秘书处的科技工业司为oecd科技政策委员会部长级会议准备了一份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组数据》的文件,该文件就是描述oecd科学技术状况和趋势的一组指标。该《指标》共分6部分,其中有3部分都采用了来自知识型产业统计的指标。第2部分《教育、研究开发和创新的资源分布》共有9个方面指标,其中3个方面是知识型产业方向的指标,第4部分《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重要性》的5个方面的指标都与ict统计有关,第6部分《科技产出及经济表现》有7个方面的指标,其中有2个方面来自知识型产业的统计。上述6部分共有34方面的指标,而与知识型产业有关的有10项,占30%。

二、各类知识型产业的界定

各类知识型产业统计的主要区别是分类系统不同。

1.高技术产业

oecd所制定的高技术产业分类标准,已为部分国家所采用,我国也借用oecd的这一标准,确定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范围。关于oecd的高技术产业分类,在此只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183;这一分类只适用于制造业,这样就把一些属于服务业的知识型的产业如计算机软件、通信排除在高技术产业之外,因而具有局限性。

&#183;这一分类是针对整个制造业的,共划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4个产业组。在使用时,往往并不单独使用高技术产业一个类别的数据或高技术产业的某一项指标,而是把这4个类别及若干指标放在一起进行分析,以反映整个制造业产业结构也即知识密集程度的变化。

&#183;以r&d投入强度作为判断技术密集度的唯一标准,其中既包括直接投入也包括间接投入。这些指标是:产业r&d直接支出与产值之比,产业r&d直接支出与增加值之比,r&d直接与间接支出之和与产值之比。然而,计算结果表明,考虑间接投入对分类影响不大。

&#183;这一分类所确定的高技术产业,即使在oecd范围内,也并不都具有高的技术密集度。这种不一致性是由各国国情不同所决定的,这是按产业分类的固有缺点,难以克服。

&#183;为克服按产业分类的不足,提出了按产品分类的方法。oecd制定的高技术产品目录主要用于外贸。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脑血管病;基础疾病;高血压

作为第一位致残因素脑卒中,近几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据我们统计,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康复科、老年病科首发脑血管病,脑梗死为2221例,占总数的82%。脑血管病,作为庞大的疾病群体,在诊疗与预防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现报告如下。

1调查资料

调查统计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神经内科、康复科、老年病科住院,以脑血管病为主的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等首发住院病人。详见表1。表12001~2006年首发脑血管病住院统计

2结果

2.1发病分布及趋势上述表1中可以看出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病明显上升趋势。如:2001年首发脑梗死入院234例,2004年49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首发病人数2001年84例,2004年150例。脑出血首发病人2001年32例,2004年65例。高血压首发病人2001年9例,2004年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2001年4例,2004年为15例。通过统计数据不难看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2003年以来的2004年显著增加,达最高峰。考虑是否当时人们对突如其来的非典感到恐惧、紧张、害怕等精神因素有关。以高血压为基础的脑梗死、脑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也同时增高。

2.2特点以高血压为基础的脑血管病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脑梗死首发病人为234例,2006年为405例。2001年脑出血首发病人32例,2006年为6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首发病人2001年84例,2006年为102例,其余也均增高。据6年的脑血管病首发病例统计,脑梗死居首位。2001~2004年脑血管病每年都有100多例增长趋势。2004年以后,脑梗死每年都有400多例首发病例需要住院治疗。2001~2006年脑梗死首发病例数为2221例,占脑血管病患者总数的82%。其次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出血、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占总数的4%。

讨论

经过多年来的临床观察,除了腔隙性脑梗死无肢体功能障碍外,大部分脑梗死患者经医院住院治疗及针灸、理疗、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等症状得到好转。但有3/4患者遗留各种不同的残疾,还有1/4的脑血管病患者在1~5年内病情复发。据有关文献报道,脑中风抢救的最佳时间是发病后6h之内,对缺血性中风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尽早实施溶栓治疗,及时开通闭塞血管或减少梗灶的体积,能够得到病情缓解及治疗。据统计,2005年我国只有500多例接受了溶栓治疗,大约10%左右。原因是部分患者自身未认识发生了脑中风,未能及时到医院治疗,或来医院就医时已经过了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还有大部分医师也不重视溶栓治疗。

我院2001~2006年的统计,作为脑血管病的基础病高血压,住院比例只占4%。国内调查显示,真正的危重病人住进医院的只占高血压人群的5%以下,而95%的高血压病人在社区[1]。大部分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压期在基层、社区未能得到正规及足够疗程的治疗。而一部分患者本身没有症状察觉到,一般头痛、头晕时口服止痛药而了之。这些因素都可以影响高血压病的治疗,并引发脑血管病。因此要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首先要从基础疾病高血压抓起,要加强基层、社区医师的业务素质,要掌握熟悉各种各类减压药物的性质、用法、副作用等,药物用量与疗程要足够。其次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服药依从性,同时做好联合用药,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某些老年顽固性高血压采用2药、3药的联合应用。

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者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达50%左右。高血压作为一个重要的发病危险因素参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对老年高血压的控制一直面临着挑战,对控制老年高血压的关注,逐年从舒张压治疗的重视变为收缩压差的控制。有研究显示,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生相对危险增加49%[2]。因此高血压病的预防与治疗直接影响到脑卒中发病率。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分型很多,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性、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各不相同,各种降压药的功能也各异,不能用同一个固定的模式服药,而应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

总之,为防止和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血压患者应长期应用药物治疗,定期测血压,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定期进行中风预报测定,血粘度过高者需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对突然发生的头痛、头昏、眩晕、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应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治。

【参考文献】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篇10

1.浏览次数与回帖数分析

笔者选取浏览次数、回帖次数和每百次浏览回帖数三个指标来分析论坛信息的再生情况。浏览次数代表该信息资源被利用的情况,浏览次数越多,表明该资源被利用的情况越好。回帖次数代表资源的再生情况,回帖数越多,表明该资源被反馈而增加信息的机会越多。每百次浏览回帖数代表该资源被增加的效率,每百次浏览回帖数越大,表明该资源在利用的过程中信息量增加的概率越高。在统计时段内,对抽取的550个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单个帖子的最小浏览次数为113次,最大浏览次数为966209次,平均浏览次数为27449.75次,标准差为53675.487;单个帖子的最小回帖数为49个,最大回帖数为313个,平均回帖数为92.62个,标准差为41.152;每百次浏览回帖数最小为0.01,最大为50.44,平均为1.9338,标准差为3.77905。统计结果表明,论坛信息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得到了发展,但是样本标准差普遍偏大,这表明不同样本帖子的浏览次数、回帖数和每百次浏览回帖数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不同网站的帖子浏览次数、回帖次数及每百次浏览回帖数的统计情况见下表1。对每个帖子的浏览次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网站的浏览次数具有显著性差异(F=8.014,p<0.01),新浪论坛的帖子浏览次数显著高于猫扑论坛和网易论坛,猫扑论坛和网易论坛的帖子浏览次数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对每个帖子的回帖次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网站的回帖次数具有显著性差异(F=5.445,p<0.01),网易论坛的帖子回帖次数显著高于新浪论坛和猫扑论坛,新浪论坛和猫扑论坛的回帖数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对每百次浏览回帖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网站的每百次浏览回帖数具有显著性差异(F=14.684,p<0.01),新浪论坛的每百次浏览回帖数显著低于网易论坛和猫扑论坛,网易论坛和猫扑论坛的每百次浏览回帖数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浏览次数体现了有效的用户数,每百次浏览回帖数说明了用户在浏览帖子的过程中回帖概率的高低。以上数据表明不同网站不仅在有效用户数上存在差异,而且在用户参与网络回帖的积极性上也存在差异。对不同版块的帖子浏览次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版块的帖子浏览次数具有显著性差异(F=4.504,p<0.01),教育版块的帖子浏览次数显著高于财经版块和旅游版块,数码版块的帖子浏览次数显著高于财经版块;其他版块的帖子浏览次数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对不同版块的回帖次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版块的回帖次数具有显著性差异(F=7.834,p<0.01),教育版块和旅游版块的回帖次数显著高于财经版块和数码版块,其他版块的回帖次数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不同版块的每百次浏览回帖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版块的每百次浏览回帖数具有显著性差异(F=4.300,p<0.01),数码版块的每百次浏览回帖数显著高于财经版块、教育版块和旅游版块,财经版块、教育版块和旅游版块三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上数据表明,不同版块之间的有效用户数和用户参与回帖的积极性也具有显著差异。

2.回帖内容分析

由于论坛取样并非来自专业教育网站,因此论坛帖子的回帖内容的构成比较复杂。为了分析网络论坛中回帖内容的构成与质量,笔者对所有的回帖内容进行了编码,分为四类:增加信息内容、支持的内容、反对的内容和无价值内容。其中增加信息内容包括补充新内容、提出建议、提问和提示三类,支持的内容包括支持原帖内容和支持回帖内容两类,反对的内容包括反对原帖内容和反对回帖内容两类,无价值内容包括重复他人观点和无关广告两类。网络论坛中不同回帖内容的数量统计见表3。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回帖中,表示支持的内容所占份额最大,达到47.88%;其次是增加信息内容和无价值内容,分别为23.99%和20.84%;表示反对的内容最少,只有7.30%。对四类回帖内容的百分比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网站在增加信息内容类帖子的百分比上具有显著性差异(F=14.984,p<0.01),网易论坛增加信息内容类帖子百分比显著高于新浪论坛和猫扑论坛,新浪论坛和猫扑论坛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网站在支持内容类帖子的百分比上具有显著性差异(F=11.779,p<0.01),新浪论坛表示支持内容类帖子的百分比显著高于网易论坛和猫扑论坛,网易论坛和猫扑论坛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网站在反对内容类帖子的百分比上具有显著性差异(F=8.523,p<0.01),猫扑论坛表示反对内容类帖子的百分比显著高于网易论坛,网易论坛表示反对内容类帖子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新浪论坛;不同网站在无价值内容类帖子的百分比上无显著性差异。网络论坛中不同版块回帖内容的百分比构成见表5。对四类回帖内容的百分比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版块在增加信息内容类帖子的百分比上具有显著性差异(F=2.951,p<0.05),财经版块增加信息内容类帖子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数码版块和旅游版块,其他版块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版块在支持内容类帖子的百分比上具有显著性差异(F=15.491,p<0.01),财经版块在支持内容类帖子的百分比上显著低于其他三个版块,其他三个版块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版块在反对内容类帖子的百分比上具有显著性差异(F=3.434,p<0.05),财经版块在反对内容类帖子的百分比上显著低于数码版块和教育版块,其他版块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版块在无价值内容类帖子的百分比上具有显著性差异(F=12.109,p<0.01),财经版块在无价值内容类帖子的百分比上显著低于其他三个版块,其他三个版块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3.信息资源再生的用户统计

由于网络论坛中常常允许用户匿名参与论坛回帖,所以在进行信息资源再生的统计中并没有统计匿名用户的情况。在调查时段内,三大网站的四个版块共计有注册用户22877个。在这些注册用户参与论坛回帖的过程中,用户参与的帖子数最少为1个,最多为47个,平均为1.337个。其中只参与1个帖子的用户达85.6%,97%的用户参与帖子的数目不超过3个,99%的用户回帖数不超过6个。统计结果显示,在注册用户中用户回帖数最少为1个,最多为633个,平均为2.17个。其中只回帖一次的用户占77.7%,95%的用户回帖数不到4个,超过17次回帖的用户只占总用户数的1%。从网络信息资源的再生来看,最有价值的是增加信息内容。考虑到无法对用户单个回帖的影响进行判断,而且大部分的用户只参与了一个帖子的回复,笔者对用户回帖进行了如下处理:即分别计算用户回帖中增加信息内容占该用户发帖总数的比例,将这一比例大于等于80%的用户定义为高价值组,将这一比例小于等于20%的用户定义为低价值组。高低价值组参与帖子数的比较情况见表6。笔者通过比较高价值组和低价值组参与帖子数的差异发现,他们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F=357.971,p<0.001),高价值组参与帖子回复的平均数(1.0420)显著低于低价值组参与帖子回复的平均数(1.2802)。对两组用户参与帖子回复的次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99.8%的高价值组用户参与帖子回复的次数小于等于4个,参与回复的最大帖子数为12个;而在所有参与帖子次数高于4次的用户中,97.38%的用户处于低价值组,只有2.62%的用户处于高价值组。

4.发帖者自顶帖分析

在网络论坛中,一个完整的帖子包括发帖者发表的原始帖和跟帖者发表的跟帖,其中跟帖者发表的跟帖数量各不相同,跟帖者的组成相对比较复杂,任何人都可以跟帖。在网络论坛中还存在这样的现象:发帖者参与到帖子的回复中,成为回帖者,甚至在有些帖子中,发帖者本人成为帖子的最多回帖者。笔者将发帖者同时也是最大回帖者的帖子称之为自顶帖,自顶帖在网络论坛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通过对自顶帖和非自顶帖的回帖内容构成进行独立样本卡方检验发现,自顶帖和非自顶帖在内容构成上存在差异,自顶帖和非自顶帖之间在增加信息内容类帖子的百分比(F=64.396,p<0.01)和反对内容类帖子的百分比(F=13.787,p<0.01)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自顶帖增加信息内容类帖子的百分比显著高于非自顶帖内容,反对内容类帖子的百分比低于非自顶帖;自顶帖和非自顶帖在支持内容类帖子的百分比和无价值内容类帖子的百分比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所分析的550个论坛帖子样本中有201个帖子的最大回帖者是发帖者本人,占总数的36.5%。可见,各个网站和版块的论坛中都存在自顶帖现象。不同网站和版块中的自顶帖数量分布情况见表7。笔者通过对其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不同网站的自顶帖数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10.935,p<0.01),猫扑论坛的自顶帖数量明显低于新浪论坛,新浪论坛的自顶帖数量明显低于网易论坛。不同版块的自顶帖数量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F=25.252,p<0.01),数码版块的自顶帖数量明显低于教育版块,教育版块显著低于旅游和财经版块,旅游和财经版块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1.网络论坛中交互程度低

许多研究者指出,网络论坛中不同的交互深度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黎加厚将网络行为中的交互深度细分为三类:“浅度互动”是指仅用为数不多的字句认同和赞赏博文和作者的表述,以及摘录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并表态;“中度互动”是指简单地分析,粗略地表达观点,或简要描述个人行为的交互程序,包括回复者与作者分享心得体会;“深度互动”是指能深入反思博文主题,提出个人独立的见解和观点。(黎加厚,2009)以网络论坛为样本,从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网络论坛中的交互深度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内容比例失衡。从论坛的回帖内容来看,目前的网络论坛中有价值的内容偏少,有用信息只占回帖总数的23.99%,大部分回帖内容只是表示支持或反对某些观点,或者发表一些没有价值的内容或广告。论坛回帖主要是浅度交互的内容,中度交互的内容非常少,深度交互的内容更少。同伴之间的相互质疑、相互交流是推进讨论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是促进资源利用者进行深入思考的保证。但是笔者发现,网络论坛中大部分的回帖都是表示对原帖或跟帖内容的简单支持或者反对,这与我们传统的交流过程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传统的交流过程中,双方的交流是双向的,而且双方在明确知道对方的意思后往往是通过认真的思考来完成信息的交流。如果一方仅仅通过回答同意、反对或提供无关信息等来回应他人,这种交流过程将无法真正完成。但是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网络中的交互过程主要是按照这种单向的交流过程进行的,这说明网络论坛中的交流方式与传统的交流方式存在差异,也说明网络论坛中的交互深度不够。第二,支持与反对的比例失衡。统计结果表明,在论坛回帖的过程中,表示同意的回帖数有24392条,而表示反对的回帖数只有3718条,支持回帖次数是反对回帖次数的6.56倍。这说明用户对网络论坛中的帖子内容,表示支持的概率远远大于表示反对的概率。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所统计的550个帖子中,共有514个帖子其支持内容的回帖数大于反对内容的回帖数,只有36个帖子其反对内容的回帖数大于支持内容的回帖数,前者是后者的14.3倍。Gunther指出,网民们在网络上寻找信息的过程中,高卷入度必然引发详尽分析,并由此而引发更多的拒绝。(Gunther,1992)如此低的拒绝率表明用户在网络论坛中的卷入度不够。另外,论坛中这么多人表达支持的意思,并不能表明大部分的人都支持原帖的观点,这是因为论坛中的回帖内容可能更多是回帖者不经过仔细思考而匆忙表达出自己的赞成或反对之意,而至于自己在回帖中所解构出的意思是否是自己思维的结果,或者说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意愿,就显得不是很重要了。第三,用户对网络论坛中的内容缺乏深入思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网络论坛中的内容真伪缺乏判断,二是对内容评价缺乏多维指标。网络论坛中,用户通常根据自己的直觉而不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来综合判断信息的真伪,因而对论坛中的信息要么盲目相信,要么简单否定,更不会利用网络对这些信息的真伪进行证实。例如,用户在接受信息时通常会随大流,对于非主流观点通常会进行选择性忽视,对于与自己的观点相左的回帖与信息也会进行选择性忽视,而很少能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批驳,或者详细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在网络论坛中常常可以发现,论坛的交流过程常常是简单的附和与争吵的过程,而不是讨论。

2.网络论坛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以网络论坛为代表的信息资源再生过程中,不同网站和版块的回帖内容构成,以及不同用户在提供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差异。网站和版块的差异体现了规则的差异,版块差异还体现了主题的差异,用户差异更可以上升为用户角色的差异。由此,网络信息资源再生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平台机制、网站与版块规则、用户差异与主题差异等几个因素。在信息资源再生平台的运行过程中,网站和版块规则是营造网络文化氛围的基础,用户的行为都必须遵循这些规则。如果用户违反了这些规则,就会受到惩处,如被删帖,被禁止发言,甚至被封号等。虽然用户信息资源再生行为建立在网站和版块规则的基础之上,但是随着用户网络行为的不断进化,也有可能与网站及版块规则存在冲突。当冲突产生时,网站和版块管理员既可以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也可以通过修改规则来响应用户的需求。在调查过程中,不同网站和版块在内容构成上所体现出来的差异,首先就受到网站和板块规则的制约。主题是信息资源再生的核心,用户的信息资源再生行为必然要围绕相关主题而进行。主题首先会影响用户群体的选择,用户通常会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网络活动。其次,主题是否专业会直接影响用户群体规模的大小,主题专业性越强,平台的专业选择性就越强,用户群就越小;相反,平台越大众化,平台的专业选择性就越弱,用户群就越大。再次,论坛主题也会影响论坛内容的选择。在用户参与信息资源再生的过程中,用户要想使自己或生成的内容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必然会注意发帖与平台主题的相关性,并将内容到相关主题的版块内。如果再生内容与原始资源没有相关性,那么其影响也会很小,难以真正发挥其作用。在网络论坛中,回帖通常要围绕原始资源的小主题和版块的大主题而进行,所有内容通常要围绕论坛主题这个核心而展开。不同主题会影响用户的行为差异,使得不同网站和版块的信息资源再生体现出差异性。而相同网站的不同版块的回帖差异,从侧面也反映了主题对信息资源再生的影响。信息资源再生过程中网络用户之间也存在差异。“尊重动机”是论坛参与的动机之一,即网民希望通过在论坛中的发帖行为,获得他人的尊重、信任和赞赏,以期确立自己的地位和声望。(陈然,2012)一些用户由于前期发帖所形成的号召力,成为网络中的权威人物。权威人物由于前期网络行为产生的信誉而形成榜样作用,成为其他用户模仿的对象,并影响其他用户的网络行为。权威人物在建立威信的同时对版块规则的制定也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甚至影响版块规则的制定。网络行为不是一个人的网络行为,而是群体网络行为的合集。个人行为也不是网络行为的全部,没有网络大众的参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再生就无法实现。如果网络用户的行为与网络社区文化相左,就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适应网络社区文化的要求,否则就离开这个网站,寻找新的适合自己行为特点的网站。权威用户的行为只有受到广大用户的响应,才能成为榜样;如果其行为受到用户的抵制,也要通过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来迎合用户的期望。另外,群体网络行为习惯也可以反作用于规则。当规则和群体行为发生冲突时,如果不能通过调整规则等方式来协调群体行为,很有可能会导致用户群的离去。

三、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