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市场对大学生就业需求论文

时间:2022-07-15 06:53:00

就业市场对大学生就业需求论文

论文关键词: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需求

论文摘要:目的为了了解就业市场对毕业大学生就业的需求状况和相关需求标准,以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学校就业工作。方孩对2005年4月参加西安市综合人才招聘会的单位进行了就业需求状况问卷调查。拮果发现单位主要通过人才招聘会的方式招聘毕业生,对学生的精神品质、综合能力、在校情况等都有较高要求,而且单位建议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应该为社会实践能力培训、面试技巧训练、教育学生自我定位。枯格学生、学校、单位乃至国家一定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把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把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做好。

高校大学生的毕业去向,选择什么样的就业单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已成为家长、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在内关注的焦点。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对大学毕业生的分配体制进行改革,计划经济时期的计划分配模式不复存在,国家不再安排学生就业,而是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不包分配的双向选择就业模式,在这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模式下,大学生一方面获得了职业选择的主动权与选择权,另一方面失去了就业保障,面临严峻的压力和挑战。加之大学人学率的提升,大学教育越来越普及,大量毕业生走向社会,大学生就业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卖方市场了。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尤为突出。究竟什么样的大学生受用人单位青睐?大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高校、用人单位、政府、大学生自己还存在那些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的探讨。我们于2005年4月对西安市人才招聘市场的73家单位进行了人才需求标准调查,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对象:2005年4月参加西安市综合人才招聘会的71个单位,分别为国家机关6个,学校9个,科研单位5个,国营企业7个,乡镇企业5个,私营企业16个,外资企业6个,合资企业6个,其他性质的单位11个。其中46个单位来自于大中型城市。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人才主要需求调查表进行无记名方式填写,包括内容:①招聘单位的一般状况、招聘途经及工资待遇等;②招聘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标准,包括一般情况、专业技能、政治面貌、身体素质、在校表现、道德品质、综合能力等多方面;③招聘单位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数据处理:问卷回收后以Excel数据库方式输人计算机,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1单位招聘途径和工资待遇

67.61%的单位通过人才招聘会的方式招聘毕业生,其中35.21%的单位倾向于学校举办的供需见面会的形式,个人推销方式也占到4.22%的比例。50.70%的单位给予毕业生月薪1,000-1,500元,38,03%的单位工资待遇为800一1,000元明,1,500元明以上的工资待遇仅占11.2706。

2.2单位对大学生的主要需求标准

精神品质:单位最看重的单项品质排在前三位的为实干精神(占28.16%)、敬业精神(占26.7606)、诚实守信(占23,94%),然后依次为团队精神(占5,6306)、社会和工作责任心(占4.2306)、竞争意识(占2.8206)。

综合能力:单位最看重的单项能力前三位为专业知识技能(占31.00%)、实际操作能力(占31.0006)、创新能力(占28.71%)。但是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也体现出了不同,企业最看重的前三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占36.6206)、专业知识技能(占28.1606)、语言表达能力(占26.76%),事业单位前三名依次专业知识技能(占33.800})、创新能力(占26.760.6)、实际操作能力(占23.9406)。

在校情况:单位最看重的在校表现前三位的是学习成绩(占28.1706),获奖情况(占26.7606),身体素质(占25.350),70.42%的企事业单位对于毕业生是否是学生干部、党员等政治情况并没有提出特殊要求。

2.3单位对于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单位建议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应该为社会实践能力培训(占33.80、面试技巧训练(占3106)、教育学生自我定位(占28.17%),其中84.21%的企事业单位着重倾向于社会实践能力培训、面试技巧训练,而66.67%的外资、合资、私营等企业更希望学生能够做好自我定位。

3讨论

本次调查中大部分单位承诺的月工资待遇为800-1,500元,而在我们前期对大学生就业期望值的系列调查,大部分学生选择月工资待遇高于1,500元,企业给大学生的工资待遇与大学生的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距,从目前来看,用人单位加薪的期望值很小,而且即使有这种可能,其幅度也不可能达到大学生的预期值。因此,主要还得靠大学生自己调整心理预期,就业时选择现实的应对之策。另外目前单位选择以人才招聘会的方式招聘毕业生就业途径还是比较单一,招聘单位应当拓宽招聘途经,将其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型媒体资源,对于毕业生而言,应注重面试技巧积累和就业准备工作,以提高就业成功率。

“专业技能是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很看重的用人标准,对专业人才的选拔可以说是精挑细选。”招聘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及精神品质的要求却大大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实干精神、诚信、团队精神,还对毕业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竞争意识、社会责任心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不难看出所有用人单位都希望所招聘的毕业生比较务实,能用自身所学切实为单位做出成绩。所以毕业生应在日常学习及实践过程中侧重培养务实精神,加强社会生存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职业素质、情商、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同时单位对于毕业生在校表现的要求已经居于次位,学生干部、党员等政治情况已经不作为优先参考条件,究其原因,当前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及自身素质较前有所下降,较一般同学并没有过高的优势;其次,在大学生求职制作简历时,作假声称曾担任过学生干部的现象仍然存在,故单位对学生干部及党员等条件的信任程度明显不如从前。无论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都对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分析目前局势,经济全球化客观上要求我们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要努力谋求各种国际经济合作、技术合作、信息合作,这种国与国之间的密切经济联系,客观上要求大学生应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特别是英语),要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尽管有的学生英语已经过了四级或六级,但还是缺乏必要的口语交流能力。大学生应加强英语听、说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工作单位的要求。

4思考

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逐年提高,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专业技能扎实,实际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宽、踏实肯干,能吃苦,因此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在校的学习机会,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重视专业学习,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结合专业加强社会实践,增长专业实践经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并善于培养自身的特长。大学毕业生最大的优势在于可塑性强,有潜力,因此大学生必须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积极主动地到西部、到基层去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能。只要广大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实事求是地分析自我,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在社会的大天地里就一定能找到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位置。用人单位应吸引人才加人,建立和完善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调查发现,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跳槽”成为影响单位发展的绊脚石。实际工作经验对于某些行业来说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经验越来越失去了它的决定性,用人单位片面强调应聘者的工作经验是一种短视行为,一定要加大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力度,树立全局观点和战略眼光,要充分认识到,大学毕业生是宝贵财富,接收大学毕业生是事业的延伸和发展,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搞短期行为。用人单位应尽早树立起人才培养的意识,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实现“单位招人、事业引才、机制育能”的好氛围,把优秀的人才培养出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应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构建全面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高等院校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首先要在专业和专业方向的设置上创造条件,开办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使之适应社会的需要;其次是要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最后是要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毕业生就业机制,包括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需求信息的收集,建立与人才市场的网上交流平台,提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见面洽谈签约的条件等等。

面对就业工作的压力和挑战,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把就业指导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构建全面就业指导体系就要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就业指导是指学校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给他们介绍职业知识,解答询问,提供职业选择意见,辅助他们规划、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就业指导实际上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职业选择分析、职业心理分析、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也是提供职业信息和进行职业素质培训的过程。高校要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瞄准社会需求,紧盯市场变化,利用就业信息反馈,大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置专业和教学方案,促进学生能力与单位需求的结合。其次,将就业指导切实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学习之中。大一时把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作为新生人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和引导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明确的就业目标;大二和大三时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培养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大四时分层次、分类型进行指导,开展专题讲座,邀请企业负责人来校与毕业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共同引导毕业生合理做出职业选择,而作为特殊的医学类学生,在大五时还要注重处理好就业和临床实习中的矛盾。构建全面就业服务体系就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就业指导。首先组建一支稳定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系统规范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努力实现就业指导教师职业化发展,提高学校就业指导专业化的水平;此外高校要发动所有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明确工作责任,发挥机制优势,发挥教师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和推荐作用;另外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广泛联系校友、相关单位和学生家长,充分发挥其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行为,疏通和完善多样化就业渠道。各级政府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行为,不仅从舆论上加大宣传力度,而且要在政策上制度上作出相应规定,必要时进行行政干预。首先要制定和完善灵活优惠的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到西部、到艰苦地方去工作,加强人才储备,增加发展的后劲;其次是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让大学毕业生直接进人市场,实行供需见面,双向自由自主选择;最后要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调控,对不按规定接收大学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政府职能部门,采取硬性措施,以保障人才的公平竞争,建立更加开放的人才市场,淡化户籍、地域等因素对毕业生就业和流动的限制,完善多样化就业渠道,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总之,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当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到学校能否进一步深化改革,求生存、争发展的关键性举措,也是关系到我们社会安定、发展、进步的重要问题。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把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把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做好,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