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措施论文

时间:2022-08-04 11:39:00

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措施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诚信管理构建

论文摘要:从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管理制度、诚信征信体系、诚信监督等诚信管理的三个方面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管理体系和教育体系,杜绝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不诚信现象的发生,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度。

一、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不诚信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市场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普遍意义上的道德建设滞后。因此,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杜绝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加强诚信机制建设,逐渐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制度体系,形成良好的就业环境,不仅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必备条件。

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制度所面临的困境是:

1.诚信管理机构不统一,缺乏集中统一的就业诚信管理体制。政出多门、管理口径不一、所制定的有关法规和规定相互之间缺乏衔接、对有关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各不一致、部门之间的摩擦很难协调以及管理效率低下,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部门来具体解决。

2.征信渠道不规范。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分割,导致诚信信息缺乏统一的收集和的渠道,增加了诚信信息的获取难度;由于诚信信息受到一定程度的封锁,使得有些失信行为不能公之于众,诚信体系的惩戒和警示作用难以发挥。

3.诚信信息征集困难。征信机构难以获取足够的诚信数据,从而难以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划清诚信信息可征集和不可征集、可披露和不可披露、可查阅和不可查阅的界限,这已成为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

4.诚信评价机制缺乏。目前,由于制度的缺陷或者执行制度不严,往往使一些心存侥幸或贪图眼前利益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为达到某一目的而破坏诚信原则。

5.诚信法规体系有待健全。就业市场的各方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其他各方在不涉及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条件下充分公开自己的信用及相关信息。同时,也迫切期望加大对在就业过程中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降低人才市场交易成本。但是,当前诚信方面立法工作相对滞后,大量涉及就业市场诚信管理和征信的工作无法可依,已成为诚信体系建设的瓶颈。

因此,我们要通过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制度,建立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征信体系,加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监督,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来促使大学生就业市场在健康规范的环境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提高人才市场运行效率,大大降低人才市场交易成本和监管成本,充分发挥人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二、亚当·斯密认为,政府的三大职能之一就是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尽可能保护每个人不受任何其他人的侵害。也就是说,只有在一切商品交换领域引人法律机制,让法律的力量来惩处那些不讲信用、违背商业道德的人,才能真正构建起诚实守信、互利互惠的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对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规范管理最基本的就是有明确的、科学的、合理的适应社会发展,特别是人才市场需要的一系列制度,硬性规范约束三方的行为。

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制度。我们必须明晰、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三方的权利与义务,才能促进就业市场的有序管理,推动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

(一)确定各方的权利

1毕业生应该拥有的权利。(1)知情权:对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用人单位聘用条件、就业岗位、岗位待遇、就业合同条款的了解;(2)签订合同权: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的权利。(3)索取权:向校方索取本人与就业有关的资料。如就业协议书、成绩单等。

2.用人单位应该拥有的权利。(1)知情权:对校方在毕业生学习、教育、管理方面的基本了解;对毕业生本人提供的资料、在校表现情况的全面了解;对就业合同条款的了解。(2)签订合同权:与毕业生签定合同的权利。(3)索取权:向校方索取毕业生与就业有关的资料。如就业协议书、成绩单等。

3.校方拥有的权利。(1)知情权:对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用人单位聘用条件、就业岗位、岗位待遇、就业合同条款的了解;对毕业生所签情况、去向的了解。(2)监督权: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行为具有监督的权利,对违反就业法规、就业制度的行为进行追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教育;对用人单位不履行协议的行为,校方有督促用人单位践屡协议的权利。

(二)确定各方的义务

1.毕业生应尽的义务:(1)必须向用人单位提供真实的材料,诸如成绩单、就业协议书、各种荣誉证书、国家考试证书等。(2)必须只与一家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一旦签订就业协议必须严格履行协议内容。(3)对在签订协议与到用人单位报到这一时间发生的违背协议的事情,要及时通知用人单位或校方。

2.用人单位应尽的义务:(1)必须如实地反映该单位的基本情况,聘用条件、岗位待遇,不能过分地宣传单位情况,不许诺不能实现的条件。(2)签订就业协议后必须严格履行协议内容,不得随意更改协议内容或不执行。(3)在签订协议与到用人单位报到这一时间段发生的违背协议的事情,要及时通知毕业生或校方。

3.校方应尽的义务:(1)服务的义务:必须为毕业生提供真实的就业材料,如成绩单,毕业鉴定等;必须如实向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在校情况,公证地做出评价。(2)监督的义务:对毕业生所提供的与校方有关的材料提供审核、鉴定,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就业行为进行跟进监督。(3)协调的义务:当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发生争执时,校方具有协调的责任。

诚信机制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发生作用的关键是要建立一套使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付出代价的制约机制,保证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的正当权利不受侵害,保证双方的利益,保证毕业生就业市场正常发育。而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情况是,用人单位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发生的违约行为受不到法律的制裁,不诚信行为受不到相应的惩罚。因此,需通过立法明晰用人单位、毕业生、校方各自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明确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地位,保障用人单位自主选人,毕业生自主择业得以顺利进行。就业协议书的双方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而校方仅仅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中介。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作为一种契约,一旦签订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都有责任执行,不能有过多的随意性。如果解除就业协议,必须遵循一定的法规程序,须由一方提出建议,说明理由,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经济责任。

三、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就业市场诚信征信体系,必须具有政府设立的专门的管理部门或合法的中介机构,这些组织通过合法的征信渠道来征集信息。依据统一的诚信评价机制,建立方便查询的信息库,提供咨询或查询。

1.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评价机制。政府在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建设方面,特别是人才市场各方面的诚信评估,应该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因为诚信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协议双方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由政府主导建立人才市场的诚信评价机制,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发挥政府的评价机能。在这一方面上海市正在逐步建立全面、系统的人才诚信评估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他们的具体措施为:运用国内外先进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开发人才诚信网络评估系统和测评系统;在金融、IT、建筑、医学领域内,组建若干个专家评估队伍;建立规范化的诚信评估流程和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人才职业诚信评价标准,开展企事业人才诚信等级评估。

2.建立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信息库。用人单位的信用信息库要通过政府或合法的中介组织广泛的、规范的征信渠道收集信息,按照规范化流程,利用国家许可的公共人事服务网络,建立用人单位的信用信息库。学生信用信息的收集、评估和供给由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者高校来完成,学校负责将与诚信有关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类基本信息,日常行为和个人品德、学习考试情况输入数据库,结合助学贷款和就业协议,作好与银行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将学生贷款还款情况、就业承诺情况等信息输入数据库,毕业生自己不能任意涂改。这一方面青岛海洋大学已正式推出了《大学生诚信档案》,成为国内首家用档案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诚信监督的高校。总之,凡是与就业诚信有关的真实信息都可纳人其中,形成可供查询、交流与共享的信息库。保障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正当权益。

3.建立大学生就业诚信征询制度。如国家教育部为了打击虚假毕业生文凭现象,特开通了《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网上查询系统》,每年的大学毕业生的学历证书都将在网上公布,以供查询。政府也同样可以利用现在的科学技术,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征询网络平台,为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建设创造条件。建立大学生电子信息卡,详细登记学生的信息在网上公布,用人单位随时都可以找到毕业生的真实材料。用人单位的信用信息也可以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查询。

四、要使大学生就业市场能够正常有序地运行,不仅需要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保证各方的利益,而且必须建立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监督机制。除依靠自律和制度规范外,还要发挥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形成维护诚信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才能保证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正常发育。

1.建立仲裁公证制度,有效防止就业市场不诚信行为的发生。对于仲裁机构的设置,既可以是政府部门,如各省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也可以是民间组织。不论是何种组织,都必须受到法律的保护。建立仲裁机构,仲裁和监督违约行为,对违约方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制裁措施,使大学生就业市场按照一定规范有秩序地运行,从而得以健康地发展。

2.建立有效的道德监督机制。在整个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中,出现了许多不诚信问题,不仅需要法律制度的制约,更离不开道德的约束。道德与法总是相互辅佐、相互补充的。道德绝恶于未萌,法律禁恶于已然;道德重教在建树,法律重刑在惩治。但目前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还没有形成完全主导的道德价值取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就业过程的不诚信现象的评价往往是多元而复杂的,即他们对自身或他人的任何一种不诚信行为,似乎都可以找到一种或多种价值观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依据或截然相反的观点,正由于多种道德思想和道德价值评价标准并存,缺乏统一的权威性的道德理想,使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社会道德控制系统无法发挥其职能,使得通过道德手段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监督力度相对乏力。同时,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不诚信行为缺少一种道德批评的环境,更多的是体现一种道德同情、道德认同,无法通过强有力的道德谴责,避免或尽量减少这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建立道德监督机制是道德的外在约束力,通过道德教育,使学生、聘用方、校方具有信念良知、荣辱感、善恶观,使就业市场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自觉,成为一种内在的约束力和推动力,引导学生、聘用方、校方自觉地进行自我监督,调整自己在就业市场的行为。

3.构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信用监督机制,优化校内就业市场。在社会大的就业市场不很规范的情况下,校内小市场可以先走一步。就业指导部门向毕业生推荐的用人单位要严格甄别、审核,建立校内诚信纪录良好的用人单位数据库,优先向毕业生推荐,对于诚信纪录差的单位,谢绝接待。

五、根据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特殊性,要减少就业过程中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其中一个更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就业主体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1.确立诚信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首先,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高校进行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把诚实守信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石,作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要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揭露“学术腐败”为契机,使大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以诚信道德为核心的基础上,使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大学生明白不守诚信最终会误国、误人、误己。经过长期系统的宣传教育,用诚实守信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公民的道德行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与遵循的准则。

2.尊重学生在诚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大学生是诚信教育的主体,诚信教育能否奏效,归根结蒂依赖于教育对象的“自我”作用。因此,在诚信教育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一是引导学生、学生干部及其自育组织自觉认识诚信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先导;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诚信道德的认识能力和感受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干部、学生自育组织和学生党团员以身作则,作诚实守信的模范,发动组织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情感,变为诚信行为;教育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智活动和实践,逐渐达到道德上的成熟,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地践行诚信,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三是引导学生建立诚信自律制度和相应的考评体系,这是诚信教育能否坚持久远并卓有成效的重要一环。公务员之家:

3.创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育人环境”是一个广泛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方方面面。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以诚信为本,它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例如北师大的“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办学理念就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为核心,以诚信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的精神。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舆论环境。要充分运用广播、板报、校报、电视、网络等正面舆论引导学生,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学生,用弄虚作假、欺骗欺诈的反面教材警示学生。特别是要利用辩论、讨论、思想交流等多种形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提高思想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