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应用

时间:2022-11-18 09:50:44

略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学的方式也逐渐增多,微课的应用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对小学数学微课的应用做了详细探讨,首先对微课的内涵做了阐述,然后从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微课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应用;微课

作为现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其内容更加精炼,表现方式更加有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水平。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采用微课的方式进行授课,也方便了学生课后进行复习或者课前预习,为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微课进行授课不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对原有的教学方式作出了一定程度的弥补。

一、微课的内涵

微课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授课方式,从其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来,微课是将传统的40或45分钟课程内容通过浓缩精炼到较短的时间内,通常为十分钟,并且通过视频的方式将其展现出来。由于微课的时间较短,可以有效地解决小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问题,同时,微课所呈现的内容都是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能够帮助小学生明确课堂内容的重点,梳理出更加清晰的知识脉络。由于微课可以呈现出传统课堂中无法呈现的内容,素材丰富,方式多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微课的应用实践

1.教师利用微课来突出教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微课的应用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并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采用微课的形式进行授课,尤其是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点并不需要利用微课授课,因此,教师要利用微课来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微课的内容时,要做到逻辑结构清晰,突出重点、难点,内容丰富且灵活,凸显教学内容。同时,设计的微课内容要具有层次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例如,学生刚刚接触加减法的时候,可能会对其意义产生困惑,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将加减法的意义、二者之间的区别等知识点动态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内涵。

2.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年龄和身心特点的原因,无法做到长时间地专注性地学习,而且由于其自控能力较差,教师需要不断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他们上课时的专注度。因此,为了保证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小学生很容易就失去了上课的热情,对课堂内容觉得无聊、乏味,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丰富、有趣起来,同时微课内容要重点突出,方式也要灵活,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画三角形的高》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在微课视频中由一个“三角板人”进行知识的讲解,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由“三角板人”说:“三角形的高就好比我们的脊椎一样,我们脊椎的长度可以决定我们的身高,三角形的高可以决定三角形的面积。”然后,在视频中展示去掉直角的两边,突出直角三角形的高。通过这种微课的方式,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3.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导入新知识

小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新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数学属于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就更为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较为形象的内容,从而为小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一定的便利,尤其在教授新的数学知识时,能够加深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导入新的数学知识。例如,小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分数加减法时,其运算规则通常会使学生感到困惑,无法正确理解“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这句话,总是分子、分母一起相加减,造成运算上的错误。教师利用微课的方式,动态地呈现出分数的运算法则,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同时,教师采用微课的授课方式,不仅可以导入新知识,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弱点在哪里,以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三、结论

综上所述,微课的应用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将授课方式与多媒体视频联系到一起,可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由于小学生自身身心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小学生存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微课由于其新颖、精炼的内容,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导入新的数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等。

参考文献:

[1]陈青.“微课”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运用———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130.

[2]侯明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设计及教学方式研究[J].新课程,2017,(01):137.

作者:黄艳霞 单位: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