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4篇

时间:2022-08-15 04:02:04

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4篇

第一篇: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随着网络的普及,视频压缩与传输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的日渐流行,互联网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时代”的产物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迅猛地流行起来,而在这一环境下,“微课”应运而生,并且以其新颖、独特、高效的优点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都纷纷开始了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尝试,虽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等问题,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微课在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1、内容设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微课的内容是实现微课教学的载体,因此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微课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对微课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然而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对微课的认识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误区,从而导致了微课教学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例如一些教师在内容设计时不能根据教学目标或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除此之外一些教师在微课内容的选择和内容呈现上存在僵化、古板的问题,使微课成为了一种变相的课堂灌输,而这样的微课内容自然也就达不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微课使用存在盲目过度的问题

微课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换句话说,教师在应用微课的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判断是否使用微课,即在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重点时,可将其做成微课,以保证学生能够反复研读,而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如数学概念等问题,可以直接利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完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将微课当成了“法宝”,无视知识点的具体情况一律采用微课的形式呈现,而这种盲目滥用微课的情形不仅让学生对微课失去了兴趣,还会使学生在学习中过于依赖微课复习,而产生听课惰性。

3、对微课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教学实际中,有些教师盲目滥用微课,而有的教师却对微课嗤之以鼻,他们坚信课堂讲授对于知识传递的重要作用,并没有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变化,微课已经成为丰富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的资源,因此,其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而这种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从而导致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二、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微课

1、在预习中的应用

预习是新知识学习的起点,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步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熟悉课本知识,对于后面的课堂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课的使用则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预习的重点,从而大大提高预习的效率,例如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预习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先将预习内容制成微课,并通过网络群发给学生,而学生根据微课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同时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标记、整理,而到了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发现一些学生对于“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如何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内容存在理解困难,而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重点在课堂上进行了讲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

2、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实现知识重点的科学讲授,例如低年级学生在理解24时计时法时经常出现偏差,因此某教师为解决这一教学问题,将其制成了微课,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微课内容先从问题入手,即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张火车票,车票上显示了发车时间为18:00,而钟面上时间的数字只到12,这会不会是印错了呢?通过这一问题引发的思考,教师引出了24小时计时法,并向学生讲授该计时与12时计时法的转换,而学生在这样实际问题中则很轻松地理解了24计时法的含义,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知识巩固中的应用

课堂上知识需要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而微课由于其自身的优点,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复习,例如学生可以将微课内容“拷贝”回去,并对课堂教学中未及时消化的内容进行反复的观看、研究,而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咨询,直至完全掌握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对学生进行课后练习,而通过练习反馈,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该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三、结论

总之,微课作为信息时代新兴的一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其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当前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科学设计微课,并在课堂上合理调控与使用微课,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微课的帮助下深入分析知识的重难点,进而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周广洲 单位:阜宁县杨集中心小学

第二篇: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研究背景

(一)什么是微课

关于微课,很多人会感到陌生,继而会联想到微博、微信、微电影,从而认为微课是指非常短的教学过程。其实,这个理解还不够准确,微课是这样被定义的: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左右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

(二)微课的意义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把微课看作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它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符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二、微课案例评述

(一)微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效提高了学生“先学”的效率

教师可以把微课运用到学生的预习阶段。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但常常对知识点的整体把握不住,而且就是教学中的重难点也难以突破。如果不解决这些“关节”问题,那么学生的预习就是无效的。对此,教师可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将学生容易产生疑惑的知识点做成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扫清障碍。如在预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有很多的学生对分母相同的条件下,分数之间的加减,即分子之间的加减,不是很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我课前制作了一节“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预习时将错误的想法消灭于了萌芽状态,并借助微课正确理解了算法和算理。这节微课有效提高了学生“先学”的效率。

(二)微课《植树问题》,有效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中心,也是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探究的核心内容。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设计大量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从整个的知识链条中自觉地感悟知识。这样做本无可厚非,但部分学生的领悟能力不是很强,以至于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而微课却可恰恰打在学生的困扰之处,能够用比较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我通过微课视频,先提醒学生要做的题是“两端要栽”,还利用图片举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间隔”,然后利用化难为易的方法,将例题转化为简单的线段图,画三个点出现两条线段,画四个点出现三条线段……引领学生观察得出“画的点数总比得到的线段数多一”的规律。最后,我又用小路替换线段,小树代替线段上的点,再观察发现期间的规律:种树的棵数总比树的间隔数多一。得出了这个结论,例题中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仅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还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微课《称面积》,有效拓展了书本内与外的技能学法

在课后,适时使用微课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课堂教学的容量一般比较大,知识点较多,很多学生不能系统地掌握。教师有必要制作微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和整合,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深刻化。如在学生学习完“公顷和平方千米”后,我制作了一个微课“称面积”,先提出问题:如何知道我省我市的实际面积?在学生苦思不得其解之后,教师要及时教授具体的方法。最后给学生留下实践作业,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这节微课,有效拓展了书本内与外的技能学法。

(四)微课《数学游戏九宫格的填写技巧》,有效激发了星号题的探究乐趣

在数学课本中有一些星号题,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使他们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数学课本一年级下册有一道星号题,内容是“把21、22、23、24、25、26、27、28、29这九个数填入圈里,使横行、竖行和斜行上三个数相加都等于75”。这是一道典型的九宫格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很有难度。一年级教师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了一个填写九宫格的口诀,简单易学,对解答这道题很有帮助。于是,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成了微课“数学游戏九宫格的填写技巧”,讲授环节从这道星号题入手,继而引出九宫格的填写口诀,再结合九宫格图进行点位分析和数字的对应填写,接着进行纵横行的数和验证,最后推导出任意九个连续数字填入九宫格的步骤和规律。这节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分钟,却花费了教师大量的心血,最后呈现给一年级学生的方式是通过QQ空间或者微博,同时要求家长陪着孩子一起看视频,学方法,解难题。深入浅出的讲解,从口诀到验证的科学推导过程,充满乐趣和挑战的学习方式,收到了良好的反响:一年级学生及家长非常喜爱这节微课。亲子共学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全班学生都掌握了这道星号题的破解“秘诀”。“我要挑战星号题”“星号题真有趣”成为了学生学数学的热门话题和探究学习时的目标。这节微课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综上所述,这几节微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微课的重要作用。我们要选择恰当的教学点,利用课内和课外两种资源,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和探究,并制作深入浅出的微课,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合作学习、课后探究等环节都能有效利用,进而使学生真正走进微课的学习,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李艳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三立小学

第三篇: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不断发展,微课已经备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喜爱,为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微课教学,发挥微课的优势,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一、在课前使用微课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

通过多年教学经验我们会发现现在教学中学生会对教材中很多知识点都存有疑惑,因为我们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情况,最终导致这些疑惑会伴随学生一整堂课,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水平。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前使用微课的方式及时解答学生问题,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能保持思路清晰,为教学扫清了障碍,保证了教学的整体水平。例如,在学习分数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很多学生就会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产生疑惑:“为什么只有分子相加减,分母为什么不能相加减呢?如果把分母相加减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就针对学生的这个疑惑,笔者特别制作了一节微课,微课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同分母分数的相加减”,不仅分数的分子相加减,同时分数的分母也进行相加减,通过得到不合理的答案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算理和算法。

二、把握微课引入时机以发挥其最大作用

微课的引入要把握好时机,只有在合适的时机引入才能将微课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首先,我们可以在教学开始阶段引入微课,向学生展示一些充满趣味性的问题,也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教学中出现的精彩片段,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让学生调整到最佳精神状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教学难点处,我们可以利用微课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难点和重点知识内容,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最后,在教学结束前,我们也可以借助微课来吸引学生眼球,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微课的引入时机,以发挥微课的最大作用,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微课动态展示角的组成结构,帮助学生明白角的组成结构,理解什么叫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通过微课的形式动态展示这些知识内不但可以做到声音、文字同步显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能起到节省教学时间的目的。再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的时候,当遇到混合运算的难点部分时,我们可以将这部分难点内容做成幻灯片,在总结概括环节中向学生展示混合运算的原则,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原则,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利用微课引导学生们巩固复习旧知识

数学知识前后存在很强的关联性,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需要不断复习旧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这样我们在学习中才能无往不利,事半功倍。但是由于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在没有约束和监督的情况下很难自觉地去回忆学习过的知识,而且复习的过程也是枯燥乏味的,这更成为了学生复习知识的阻碍。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微课来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因为微课时间短,而且信息内容也都是精简过的,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轻松地巩固学习过的旧知识,同时新颖的教学模式还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通常采用的面积推导方法就是拼剪法,将平行四边形剪成几部分,然后将其重新拼成一个矩形,因为矩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相同,所以可以借助矩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因此,想要高效的完成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由来,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回忆起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所以我们课前引入微课的形式,借助flash动画技术,动态展示矩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唤醒学生记忆,帮助学生将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回忆起来,然后再动态展示平行四边形向矩形转换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总之,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趋势,也是我们现代教学的必然需求,所以,我们老师要摆正心态,科学运用微课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们数学素养的提高。

作者:李加丽 单位:淄博市高青县田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发展和运用

微课作为当下中国教育界的宠儿,可谓是风生水起.国际上,微课源自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为亲戚纳迪亚在线讲授的视频课程.后来很多人都上门讨教,一时间,可汗忙不过来,索性把自己的数学辅导材料制作成视频,放到YouTube网站上,方便更多的人分享,也就是微课.在国内,由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微课”的定义与主要特点.在胡老师看来,“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一、微课可“微”———课前知识的铺垫

众所周知,课前能主动去预习的学生较少,而在很多情况下,如果学生能主动提前进行预习,那么对新知的接受与理解将会容易很多.微课作为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型学习资源,应当“放低”身段,不应仅限于当下主流的新知传授,更放眼于课前铺垫,最终提高的是课堂的教学效率.以此,笔者认为微课可以在新课的预习中发挥作用.

1.联系新旧知识,扫清旧知障碍

子曰:“温故而知新”,这一千年不易的经验之谈,既揭示了新知与旧知的密切联系,又体现了新旧知识中迁移的巨大作用.在心理学中,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它对学生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等方面有巨大的作用.再看教材中,新教材的新课前大都没有准备复习与导入部分,如果不另外指导学生回顾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将会遇到更多困难.由此可见,恰当复习旧知,就能有效降低新知的掌握难度,实现新旧知识间的迁移.例如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例1,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难点是理解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在课堂中,学生既要读题,理解数量关系再列式,又要回忆整数除法的算理,以便对照小数除法.明显对学生来讲新课的难度与容量都太大.这种情况下若课前有针对整数除法算理的复习微课,短短三五分钟,既能帮助学生回忆起清晰的算理,让更多学生真正听懂了课;又能有效减轻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压力,使更多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岂是微课作用?“微”课前,对学生的帮助显而易见.

2.丰富课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的语言与工具.为了让知识能严谨的传授,数学课堂总是显得规规矩矩,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数学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更加的枯燥乏味.要想让学生更乐于接受这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在课前,由微课讲解了与新知相关的课外知识,不但会降低学生对掌握新知的恐惧,而且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引入新知时,学生必然会更加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从而使学习效果更胜一筹.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的“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中,教材安排的是爸爸与小红的对话“我比小红大30岁”,简单是简单,抽象却也非常抽象,学生很难一下子从这里转换到用字母a表示小红的年龄,然后爸爸的年龄用a+30来表示.对于这样未知的抽象知识,学生自然是恐惧的,而如果课前有微课生动介绍关于我国古人用“堆”来表示许多(未知数),古代埃及用“哈乌”来表示未知数,1559年法国数学家彪特开始用A、B、C表示不同的未知数等,不仅让新知识的出现更加生动自然,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微课应“微”———课程内容的传授

胡铁生老师曾说过微课教学设计有六大原则,其中首要两个就是时间性与内容性.微课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这两大特征非常明显.

(一)微课“微”于时间

前文讲到,可汗把视频传到Youtube方便别人学习,由于技术限制,视频的时长不得超过10分钟,所以可汗的“微视频”都只有不到十分钟的长度.虽然现在技术不再是问题,但不得不说这“微”的时长确实有其独到之处.我们知道学生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力.依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有效时间,基本上在10分钟上下.而微课的明显特征就是讲解时间较短.同样根据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定义:“‘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我们在各地培训教师设计微课的实践也发现,其实,微课的时间一般在3-5分钟为佳,超过6分钟,人们观看视频就感觉有些冗长.”因此微课用时不但不应当超过10分钟,还要适当地更短,更精悍,以符合学生注意力的持续特点.

(二)微课“微”于内容

在认知心理学中,学生先后学习的知识之间会出现相互干扰的现象,这种干扰会导致遗忘.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就是“前摄抑制”;而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就是“后摄抑制”.在微课教学中,如果课内包含的知识量过大,就容易产生“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所以在微课短短的时间内,应当只讲解课程中的某一部分,或者是重点,或者是难点,抑或是特异之处.因此微课教学的内容应当“微”而有致,是有针对性的,是精悍的.

(三)微课“微”于课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从2012年11月21日,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成立五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后,在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推行下,微课制作的升温速度很快,各地都在加紧把各种课程制作成微课.但在有些情况下,微课的制作却比较盲目,缺少对微课适用性的关注.在小学课程中,有一部分的课型并不能发挥微课的特点,也就是说这部分内容其实没有必要用微课的形式呈现,所以使用价值低,盲目开发制作只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所以对于微课的选题应当慎重.比如涉及空间与抽象的例题和易错题的教学等就较适合用微课形式传授,而一般本身已易于理解掌握的知识,就大可不必耗时费力了.微课时间短、内容少,围绕某个目标进行精确讲解,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也使课程中不同知识之间的相互干扰有效减少,不但提高了知识传授效率,更规避了部分遗忘的概率.此外,课程中的一系列知识用微课的形式传授时,若分成不同的部分制作成微课,这样相对于将多个知识一起讲授的常规课堂来说,学生学习中产生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概率也会增加.所以,微课应微.

三、微课不“微”———知识的巩固延伸

微课的作用不止于新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巩固新知识以及提升自己的途径.当学生在新授课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掌握好,甚至无法理解新知识时,在常规教学中实际上很难高效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一则学生通常不能清晰地表达问题所在,二则每个学生的问题不尽相同,教师难有足够的时间各个解决.尤其在单元复习中,所面临的问题更是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网络复杂等难题.这时微课的优势尽显,学生可以在课后找寻相应的微课进行补缺补漏,也扫除了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从而实现课标中“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要求”.另外在小学数学中,常常可以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进行延伸学习,尤其是在学习空间图形等抽象事物时,常规课程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应用,却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此时微课的优势便能展现出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5部分“通分”中的“最小公倍数”时,有继续深入学习的学生就可以从微课中获得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最小公倍数的不同求法.从而实现课标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资源,作为教育部大力推行的新型教学手段,具有非常光明的发展前景.而在小学数学中,尤其是高年级数学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很费解的,如何让学生达成新课标的要求,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现在,利用微课在课堂外呈现出的种种优势,我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弥补常规课堂的不足.同时我们也看到微课的发展缺乏指导性,大量的同质微课不断被制作,而微课的创新却停滞不前.从而导致数量已近泛滥,质量却没有保障;同质作品扎堆,创新路在何方?究其原因是没有相应的标准规范,希望相关部门能抓紧研究,尽快予以规范指导.当然,努力探索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也是新形势下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作者:季台祥 单位:福建省福州金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