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数学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

时间:2022-04-22 04:10:00

透析数学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性质和关系的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教师们关注的问题,下面谈此体会。

1.数学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①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而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思想的触觉,离开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不可能具备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数学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

②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观察能力对于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图形的识别、数据之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基本规律的发现、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认真、仔细的观察。同时,数学活动中的观察并不狭义地指直观的考察,需要眼、脑并用,而观察的对象并非都具有直观的形象;

③是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之一,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落实观察的方法,充分显示这一教学观,切实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2.数学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的方法

小学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才能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①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握合理的顺序,养成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发现不合理的观察方法,应通过示范分析及时指出,加以指正。如:在几何的起始教学中,对观察材料:已知直线上依次的点A、B、C、D、E、F,图中共有几条线段?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得出观察结论后,可进行提问: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以B、C、D、E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你的观察顺序与正确的观察顺序有何不同?借此引导学生认识有序观察事物的合理性与重要性。

②要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的渐进性,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要真正提示内在规律,需要从不同的数学角度出发,进行广泛的观察:既要观察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点,还要观察内在的、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已知的材料,又要观察未知的、隐含的关系。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对于观察材料:在△ABC中,AB=AC,P是BC上任意一点,PE⊥AB于E,PF⊥AC于F,CD⊥AB于D,求证CD=PE+PF。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按面积之和与大三角形面积相等的数量关系的角度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角度进行,以求得一题多解。

3.数学教学中培养兴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前提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和观察的重要动力,观察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①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从而激发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②学生具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师应创造合适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观察能力是有必要的;

③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和创造图形美的欲望,从而产生创新兴趣;

④根据学生喜欢听趣人趣事的特点,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数学家的故事,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创新精神。

4.数学教学中选择适合的内容让其在观察、操作中感知

根据适合的内容,有目的向学生提供适当的实物、学具,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动脑思考,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教学新教材第一册“准备课”时,让学生了解同样多、多、少,初步领会一一对应关系,建立“同样多、多、少”的概念。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材料,引导学生形成概念表象。

让学生准备三种颜色的跳棋子,制做一些大小圆片、长短小棒或利用学具盒里的学具,指导学生操作并观察,逐一认识每个概念。认识“同样多”,师设计若干组实物或图形,每组都包含“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内容,让学生观察但不讲解,使学生形成表象。接着指导操作,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跟着师做:上面摆一个○、下面摆一个□、上面再摆一个○、下面又摆一个□……从而得出:像这样○和□同样多,然后操作实践:用不同的学具,师摆出一个,让其对应着摆,这样在实践中直观建立“同样多”的表象。师:生活中哪些事物同样多?生:左右手、汽车左右的轮胎等。在此基础上引导观察其余的几组图形同样多,从而引出多些少些的概念。评析:这样引导观察、操作并感知,学到的知识是扎扎实实的。

5.数学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要深入到事物本质

在培养观察力的过程中,引导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同时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认识,

①师出示长方体教具,让学生观察后说出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师将学生举出的物体贴在黑板上,再引导观察,让学生只看到长方体的表象,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课前准备的长方体物体拿出来,从面、棱、顶点观察,长方体共有几个面?几条棱?相对棱的长度怎样?几个顶点?由各小组交流,师板书。然后师进一步请学生观察长方体有什么特征?生1:有6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生2:有12条棱,相对棱的长度相等;生3:有8个顶点。师生集体订正后,把几种长方体斜放在不同的位置辨别观察。通过观察认识到判断长方体要看面、棱和顶点,与放置无关,这样加深对长方体本质特征的认识。

②师出示正方体教具观察,请说出这个形体与长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观察后学生认识到:A、有6个面,相对面相等;12条棱,相对棱长度相等,8个顶点。B、长方体每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而这个形体,每个面是正方形,引出正方体的概念。接着出示长方体活动教具:这是什么图形?当学生肯定是长方体后,师把它切下一块变成正方体问:这个图形是长方体吗?在仔细观察后发现,现在6个面是正方形,并且符合正方体所有特征,是正方体。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能在变化中观察出本质特征。点评:学生从观察表面现象发展到观察本质特征,同时比较牢固地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这种先用教具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形象,再通过语言的解释,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建立形体的概念,学生易于接受,又发展了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学效果较好。

6.数学教学中引导观察并主动参与活动而体验

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对数学的理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轻松。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师先出示用同样大小的磁砖铺成的平行四边形地和长方形地(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长方形的长、宽相等),王东与何顺刚扫完地,正为谁扫的面积大,谁得的报酬多争吵?你能帮帮他们吗?然后让其观察、比较、猜测,为其解疑难。鼓励观察、动手操作,采用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明白: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的关系,十分顺利的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评析:把抽象的知识学习设计成观察、动手操作的具体活动,有趣易理解,获得的数学体验更是无比的深刻,比枯燥的讲解效果好。

7.在观察中联系生活,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师要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观察并探索同一问题,解决疑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如:买4个篮球要100元钱,买8个篮球需要多少元钱?生:100÷4=25元,25×8=200元。师也可引导这样想:8个是4个的2倍:8÷4=2,那么,既然买4个篮球要100元钱,买8个就需100×2=200元。师对学生列出的不同式子都要引导观察分析,让其了解解题过程。对个别差生,要提示性的把思路找准。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不仅可帮助提高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还可帮助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对智力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数学教学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运用多种手段,激发观察兴趣;通过训练掌握观察的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