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感产品造型设计方式分析

时间:2022-06-18 02:57:42

动感产品造型设计方式分析

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

阿恩海姆通过如下实验来告诉我们视知觉形式动力是如何存在的,即在一个白色正方形中贴一个黑色圆面(如图1)。无需测量,我们的眼睛就能看出,这个黑色的圆面偏离了正方形的中心,具有一种不安定性,好像具有一种要离开原来所处位置的趋势——向某一特定方向运动(明显有向中心和右上方的趋势)。因为这一动力有一定的方向和量度,就可以把它称为一种心理“力”。阿恩海姆认为,“从心理上说,黑色圆面这种运动的趋势存在于任何一个观看者的经验里,它有自己的作用点、方向和强度,它们就合乎物理学家们对‘力’所下的定义。基于上述理由,心理学家们才给它冠以‘力’的名称。”[1]在阿恩海姆看来,在视知觉中,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等构成形式的基本属性已不再是具有物理属性的东西了,而是经过视知觉的积极组织、创造出的力的式样。尽管物体本身实际上并不真正具有动力,但这种动力确实存在于人们的知觉中。它不是虚幻的,这种不动之中见动的感觉人们都会有。阿恩海姆在他的著作中主要提到过三种力,即“force”、“tension”和“dynamics”。“force”的意思是“力”,指的是各种力的总称;“tension”是“张力”,强调的是物体间或物体各部分之间的聚合力,是没有方向的,他在著作中多次提到“directedtension”,即“有方向的张力”;而“dynamics”是“动力”,是指有方向的力,与“directedtension”的意思相近,但它强调的是知觉中的力。阿恩海姆着重阐释的力就是这种与艺术视知觉最相关的动力。事实上,完形心理学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物理学中的“场论”影响,考夫卡认为,世界是心物的,经验世界与物理世界不一样。观察者知觉现实的观念称作心理场,被知觉的现实称作物理场。所有在生活或学习情境中的事实是一个知觉场,人们对其加以利用、把握这个整体,而至完形(Gestalt),因此完形心理学也被称为场地论。完形在视觉场中的定义是:在一个视觉场中的各种力量组合成一个自我完满而平衡的整体。

在一个完形中,任何元素的改变都将影响整体以及各部份之本来特性;反之整体的改变亦影响到整体之原来面貌和各部份原有特性。因此整体是多于或不同于部份之总和。在阿恩海姆看来,视知觉形式动力是艺术家的创作目的。“艺术家的目的就是让观赏者经验到‘力’的作用式样所具有的那类表现性质。”而且,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意义”或“意蕴”都需要视知觉形式动力来表现。“如果不是凭这样一些表现性的‘力’的主导作用。一幅画就会沦为纯粹的死的物质呈现,仅向人们提供一种‘无形式’的物质,这就等于失去了‘意义’的感性体现者。对这样的东西,我们只能称之为色情画,因为它破坏了人们理性地知觉世界的方式。它就像一个妓女,出卖的(提供的)是没有灵魂的肉体。”进一步说,视觉式样的不同配置所生成的动力关系关乎艺术品的生命力。“由这些力的关系所形成的复杂性,对于造成一件艺术品的生命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然,阿恩海姆作为艺术心理学家,他更多关注的是艺术品。对于产品而言,消费者不止希望它是一件静态的、理性的、冷漠的具有某种功能的物品,而且还希望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能与其有着情感交流,因此,当下流行的情感化设计、仿生设计、意象造型设计等造型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为这些产品的造型通常具有运动的知觉特征、生命的知觉特征、或是具有某种意蕴的表情等,从而使得消费者在使用时还能够产生相应的联想和共鸣并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因此,动力式样的不同配置所生成的动力关系对于一件具有生命力的产品造型来说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动感产品造型设计方法

产品造型表现方法和技法极其丰富,这里只从表现方法的主导思想层面上论述视觉形式动力理论在产品造型设计表现方法上的应用,主导思想就是创造视知觉形式动力。

倾斜阿恩海姆认为倾斜是使某种式样产生“倾向性张力”最有效和最基本的手段。水平与垂直的线条与人们惯常接受的力的式一样——重力平行或垂直。这种经验使人们形成以垂直——水平为构架的正交空间概念。倾斜被眼睛自觉地知觉为基本空间定向的偏离,偏离的位置和正常位置之间产生一种使偏离正常位置的物体似乎要努力回复到正常位置上的静止状态的动态,这使我们的感知到趋向于正常的平衡位置的一种“倾向性张力”。倾斜的造型式样常呈现为楔形,视觉动力一般是由较宽的一端向较窄的一端逐渐增强,而由较窄的一端向较宽的一端逐渐变弱。我们日常所见的逐渐汇聚的铁轨以及林荫道就是明显的例证,尤其在尖塔、方尖以及其他各种尖顶建筑中,由于它们有坚实的基底而使这种效果更加明显。在产品造型设计中,也常常利用楔形表现形态的动感。如曾获“红点奖”的三诺ispeak-600迷你音箱的造型就是应用楔形来表现产品的小巧灵动的感觉(如图2)。值得注意的是,动感的强度取决于形体偏离正常位置的角度,因此在倾斜角度设计时还要考虑力学、结构、设计主题以及观赏者的心理接受程度等方面的因素。

形变上面已经论述了倾斜能够产生动力,因为定向倾斜总是被自然知觉为偏离了“正常”位置。但上述所说的倾斜,主要是指形状在位置上的偏离。实际上,偏离也包含着形状的“变形”。倾斜和变形的区别在于:倾斜是偏离了其所应该处于的“正常”位置,而形是指偏离了物体该是其“所是”的形状,如弹簧受压或受拉发生的形变。形变所产生的“力”主要为“应力”,是造型元素本身的形状及尺寸发生改变时产生的一种反作用力的趋势。曲线的运用常常是获得某种“应力”最有效的方法。产品造型设计中运用的曲线有很多,如:S形曲线,中性曲线,稳定曲线,支撑曲线,轮迹线,双曲线,抛物线,反向曲线,悬链曲线,方向曲线,垂直曲线和螺旋曲线等。这里以最常见的S形曲线为例探讨其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S形曲线是自然界中最常见、最优美的曲线,比如流动的河水,起伏的山峦,天上的云彩、优美的女性人体等。S形曲线具有“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的审美特征。在艺术设计史中S形曲线被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比如彩陶、青铜器、漆器、瓷器、家具、服装、纹样、发型、饰品等,这些透着诗意的S形曲线如雨后彩虹,自设计师的心底贯出。或柔,如美人醉卧牙床,“侍儿扶起娇无力”;或刚,则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在中国画中人们也非常注重S形曲线的表现,比较一下埃及壁画线条与飞天壁画曲线,不难发现中国人对S形曲线之美的偏爱。英国启蒙主义画家威廉•荷加斯(WilliamHogarth)在其形式美学专著《美的分析》中对S形曲线有详细的分析,他认为直线和圆弧线及其各种不同的组合和变化,可以界定和描绘出任何可视对象。一切直线只是在长度上有所不同,因而最少有装饰性,在最优美的形体上,直线最少;曲线由于其互相之间在曲度和长度上都有不同,因此具有装饰性;波状线变化更多,由两种对立的曲线组成,因此更美更舒服,被其称为“美的线条”。[2]蛇形线也就是S形曲线,灵活生动,同时朝着不同的方向旋转,能使眼睛得到满足,引导眼睛追逐其无限的多样性。由于蛇形线具有很多不同的转折,包含着各种不同的内容,因此,在所有的线条中,蛇形线被荷加斯认为是最富有吸引力的线条,是“蛇形线赋予美以最大魅力”。人体肌肉和骨骼具有最多的蛇形线,所以它是自然中最美的形体。运用S形曲线进行造型设计时,主要需要考虑的是曲线状态或性质的变化,包含这样几种情况:从静止到变化,从不断变化到静止,变与不变交织,渐变等。曲线的变化关乎矢量值、立体角、曲率、时间、位移、相关性等诸多因素,对这些变化因素的巧妙运用,可获得不同的艺术效果。于种种变化中,曲率的变化是最具艺术性的。图3中的方案是笔者为甘肃长风电子电器有限公司设计的洗衣机(此方案因财务预算原因暂时没有投产),此款洗衣机主要是运用S形曲线进行造型表现。其中两条S形主线的曲率都做了性质上的改变,控制面板上的S形曲线曲率变化剧烈,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而使得整体形态极富动势,盖板上的S形曲线曲率变化小,呈非对称形,相对柔和,与上面的曲线呼应,刻度盘采用S形曲线与涡旋纹结合的造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与整体和谐统一。除了考虑S形曲线自身状态或性质的变化,还要考虑与其他元素的关系,本方案中,不仅具有动势很强的曲线、曲面,还有安静平和的直线、平面,造型时通过曲直、动静的对比,使得整体造型的感知精度更高,直则更直,曲则更曲,动则更动,静则更静。[3]

重复物体在位移方向上的重复出现被看成是运动。在物体运动时,我们看到物体发生了位移的变化,而且感知到上有一个方向性的推动力作用到物体位移的方向上。因此,在产品造型艺术中常常通过造型元素的重复出现来获得运动感。值得注意的是,有时造型元素的重复不一定能产生动感,如对称的按钮。在重复的造型中没有形成方向性的推动力,我们的视知觉就不可能产生某种动感特性。这种方向性的“推动力”可通过下面方法获得。变向重复。在产品造型中,造型元素改变其原来方向而重复出现,就好像偏离了其原来的位置一样。这样,在重复的造型元素之间就会在我们的视觉中形成一种方向性的“力”,创造出一种变化的韵律美。定向重复。在产品造型式样中,造型元素在某一方向的重复出现,在这一方面上就会形成一种很强的“推动力”,创造出一种连续的韵律美。渐变重复。造型元素在某一方向的重复并朝着某种趋式出现渐变,也会形成一种推动力,产生动态美。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火炬设计以悉尼歌剧院的建筑轮廓“飞去来器”为原型,对其进行相似变形和三重强调,其起伏变化形成节奏强烈的视觉诱导力,致使观者眼部肌肉张弛运动,而相似元素的跳跃又形成一定的视觉节奏,使得这种变化又统一在同一个调子里。由于视知觉能自动处理重复出现的元素刺激,免除了视觉不断作判断的活动,从而使人的感觉活动井然有序,既统一又富有变化(如图4)。

形式组合简单的形体不论以怎样的倾斜的角度放置、重叠,相互倾轧,人们都能够迅速识别出这些熟悉的形。人们的视觉思维具有完形性,不完整的形态会产生出一种趋向于完整的张力。而相互干扰的单元之间会产生一种努力挣断的趋势,结果削弱了每一个单元的完整性,最后出现了一种由于物体之间的相互牵动而产生的集聚和分散的“关系”。所以,把单元形体以非常规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出具有强烈运动感的造型。图5中的方案是笔者指导学生设计的七音符公共座椅,其将单元形体作了尺寸变化,并对单元形体进行错落有致的组合,从而形成了一组饶有趣味且富有动感的公共设施产品。

结语

视觉形式动力理论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求产生动态形象,但如果仅将视觉形式动力理论理解为就是制造动态形象,那则是把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看得太肤浅了。实际上,创造动态形象吸引受众注意只是其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对受众视觉的引领和对产品主题的表现。基于视觉形式动力理论的产品造型设计,强调的是按照人的视觉规律、大脑的“力场”平衡进行设计,因此设计出的产品造型作品具有几何形式的纯净美。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应用于产品造型设计也有其局限性。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研究的范畴主要在视知觉层面,强调视知觉直接经验性,着眼于纯粹的视觉形式经验及心理的分析,将知觉形式形成中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等方面进行了类似现象学的“悬搁”,只作知觉现象的纯形式的描述。因此这种研究方法不可避免有明显的片面性,而这也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

作者:周爱民苏建宁阎树田单位: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