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格式:学位论文格式(二)

时间:2022-10-15 03:37:00

毕业论文格式:学位论文格式(二)

网上收集的另外一套论文格式

(一)学位论文内容安排先後次序

1.封面

2.前序部份

(1)口试委员与系主任签字证书...(以罗马数字小写

在每页下置中部位编码)

(2)授权书………………………(同上)

(3)中文摘要……………………(同上)

(4)英文摘要……………………(同上)

(5)谢志(词)……………………(同上)

(6)目次………………………(同上)

(7)表次………………………(同上)

(8)图次………………………(同上)

3.本文部份

(1)第一章绪论...........(以阿拉伯数字小写在

每页右上角部位编码)

(2)第二章相关文献探讨……….(同上)

(3)第三章方法………………(同上)

(4)第四章结果...……………..(同上)

(5)第五章讨论与结论.………....(同上)

(6)引用文献............…………….....(同上)

4.後篇部份

(1)附录...…………..............(同上)

(2)个人小传...………..............(同上)

(二)学位论文内容说明与书写要点

本系学位论文一律以横写(由左而右)方式,以中文

撰写,纸面大小以A4(21cm×29.5cm)为标准.

1.封面(见附录一)

(1)最上面一行是: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体育学系;

第二行是:硕/博士学位论文;两行均以中央

定位.

(2)题目在封面之横中线上方约五公分处开始书

写,以中央定位,题目字体是在封面上最大的.

(3)研究生姓名先写,不加「撰」字,指导教授姓

名在研究生之下,一律不加博士,教授等称呼.

(4)完成年月写在封面下方,均以国字书写,最下面

一行是「中华民国台北市」.

(5)除题目有特殊需要外,封面一律不使用外文.

2.前序部份

(1)中文摘要:

a.须有题目(在最上面),完成年月(在左上

方),研究生,指导教授姓名(在右上方)等

资讯.

b.内容应简明的写出研究的问题,受试者,研

究方法,有意义的结果,和结论,资料的比

较或表达应附上数据.

c.论文摘要的长度以不超过一页(包括题目,

姓名,年月等资讯)为原则.

d.不得将结果当成结论来写.

e.摘要底部应有关键词(keywords),以不超过

五个为限.

(2)英文摘要:

书写要点与中文摘要完全相同,目的是让不懂中

文的外国学者阅读的,在写作时必须用点心思,以

能达意为原则.

(3)谢志(词):此部份可有可无,由研究生决定,

但以一页为限.

(4)目次:将每一章,节名称和其所在之页码列出.

(5)表次:将每一表之名称和其所在之页码列出.

(6)图次:将每一图之名称和其所在之页码列出.

3.本文部份

25

mm

#(页码)

25mm

25mm

25

mm

本文规格(A4纸张)

论文本文之书写格式,请参照台湾师大学报之

「撰稿原则」(见附录二),及参阅较详细的「参考文献

标注格式」(见附录三).唯一不同之处是学位论文必

须增加「相关文献探讨」一章.以下之章节说明是针

对教育和自然科学之论文安排,而文学,艺术和人文

科学之论文可考虑将方法,结果和讨论合并成「本文

」一章来撰写.本文中文献引用的方式以作者(年代)

之方式书写,例:Lin(1990)曾发现....如作者是

两位时,此二位作者都得写出,如果是三位或更多作

者时,可以「等人」文字书写,例:Lin等人(1991).

第一章绪论

本章包括问题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目的,

研究假设,研究范围,研究限制,名词操作性定

义和研究的重要性等.

第二章相关文献探讨

从与本研究有密切相关之文献中,找出未

知,缺失,矛盾,争议之处,旨在导出研究的

问题和研究的必要性.

第三章方法

本章包括受试者,实验设计,步骤,材料方

法,资料处理等之描述.本章书写之重要原则

是:让同行的读者在必要时能复制本研究.

第四章结果

以文字,图,表等展示出「有意义」的结

果,避免将无重要意义的图表放在此章.

第五章讨论与结论

将观察到的结果跟理论架构和文献作比较,

解析,推论,整合等,而导出有意义的结论,也

就是将结果经过讨论後引出结论.结论仅为本章

之一节,如对将来类似之研究有所建议者,亦可在

此列出.

4.引用文献

原则上以美国心理学会(APA)的格式为准:

(1)中文部份:依作者姓氏笔画由少到多排列.

每一文献前不编号码.

(2)英文部份:依作者姓氏之字母由A至Z排列.

每一文献前不编号码.

(3)仅列出在本文中引用过之文献,本文中没引用

者,不应列出.

(4)同一文献之打字是singlespace,而文献与

文献间是doublespace.

(5)同一文献第二行开始之文字应保留两个中文的

空间.(即第二行开始右凹两个中文字空间)

(6)期刊杂志名称都得打出全名,不得用缩写字体.

(7)书写方式请参阅附录三.

5.後篇部份

(1)附录

附录可包括少有的文件,文献和非正式的证

物等,可以附录一,附录二的方式排列,例如:

附录一,受试者须知与同意书,附录二,问卷原

稿等.

(2)个人小传

列出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日,出生地,主要

学历,重要工作经历和特殊成就等.文字尽量精

简,以不超过一页为原则.

附录一论文封面格式范例

}留3.5cm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体育学系

硕/博士学位论文

题目

(中线)

研究生:OOO

指导教授:OOO

中华民国九十年月

中华民国台北市

}留3.5cm

附录二,本文书写格式撰稿原则

一.标点符号

请用新式标点符号.「」(引号)用於平常引号,第

三级引号;『』(双引号)用於第二级引号(即引号内之

引号);《》用於书名,如《资治通鉴》;用於论文

及篇名,如;〔〕用於词牌及曲牌,如〔念奴娇〕;﹏﹏用於词名

及曲名,如赤壁怀古.唯在正文中,古籍书名与篇名连用

时,可省略篇名符号,如《淮南子.天文篇》.

二.子目,分段,引文

(一)篇内各节,如子目繁多,请依各级子目次序标明.

(二)每段第一行第一字前空两格.文中段落号码标写方

式为:

一,

(一)

1.

(1)

(三)直引原文时,短文可迳入正文,外加引号.

(四)如所引原文较长,可另行抄录,每行之第一字均空

三格.

附录三

参考文献标注格式

(原则采用APA格式)

一,文中引注格式

本节「引用」一词系指「参考」(reference),作者,年代之

後不必加注页码(参见下文说明).倘系直接引用(quotation)

则直接引用部份需加引号(40字以内时),或全段缩入两格

(40字以上时),并在作者,年代之後加注页码,如:(艾伟,

民44,页3),或(Watson,1918,p.44)

(一)中文资料引用方法:

1.引用论文时

(1)根据艾伟(民44)的研究...

(2)根据以往中国学者(艾伟,民44)的研究...

2.引用专书时

(1)艾伟(民36)曾指出...

(2)有的学者认为(艾伟,民36)认为...

3.如同一作者在同有两本书或两篇文章出版时,请在年

代後用a,b,c等符号标明,例如:(艾伟,民44),

或(Watson,1918a),文末参考文献写法亦同.

(二)英文资料引用方式:

1.引用论文时

(1)根据Watson(1913)的研究....

根据以往学者(Thorndike,1949;Watson,1932)

的研究...

2.引用专书时

(1)Watson(1925)曾指出...

(2)有的学者(Watson,1925)认为...

文末列注格式:

如中英文资料都有,中文在前,英文(或其他外文)在

後.

中文资料之排列以著者姓氏笔划为序,英文则按姓氏之字母先後为准.

(三)无论中外文资料,必须包括以下各项:

1.著者

2.专题全名(或书名)

3.期刊名称及卷,期数

4.出版年度

5.页码

请在中文书名,中文期刊论文名称与卷数下面画一横实底

线.请参阅(九)实例1.(1),2.(2)和3.(1).

外文书名与论文名称,其全名之第一字母须大写外,其馀

皆小写.请参阅(九)实例1.(2),和2.(2).

请在外文书名下画一横底线,或排印成斜体字.请参阅

(九)实例1.(2)和2.(2).

外文期刊须写全名,重要字母均须大写,并请在期刊名称

及卷数下,画一横实底线或排印成斜体字.请参阅(九)实

例3.(2)和(3).

关於编辑及翻译的书籍之列注体例,请参考(九)实例4.5.

6..

(九)实例:

1.书籍的作者仅一人时:

(1)苏芗雨.(民49).心理学新论.台北:大中国.

Guilford,J.P.(1967).Thenatureofhuman

intelligence.NewYork:McGraw-Hill.

2.书籍的作者为二人或二人以上时:

杨国枢.(民67).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台北

市:东华书局.

Mussen,P.H.,Conger,J.J.,&Kagan,J.(1974).

Childdevelopmentandpersonality.NewYork:

Harper&Row.

3.期刊论文:

苏建文.(民67).亲子间态度一致性与青年生活

适应.师大教育心理学报,11期,25-35.

Watson,J.B.(1913).Psychologyasthebehaviorist

viewsit.PsychologicalReview,(20),158-177.

4.编辑的书籍:

(1)林清江.(民70).比较教育.台北市:五南图书.

S.Letheridge,&C.R.Cannon,(Eds.).(1980).

Bilingualeducation:TeachingEnglishasa

secondlanguage.NewYork:Praeger.

5.编辑书籍中之一章/篇

黄光雄.(民81).英国国定课程评析.载於国立台

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主编,教育研究所集

刊34期,(页181-201).台北市:编者.

Kahn,J.V.(1984).Cognitivetrainingandits

relationshiptothelanguageofprofoundly

retartedchildren.InJ.M.Berg(Ed.),

Perspectivesandprogressinmentalretardation

(pp.211-219).Baltimore,MD:UniversityPark.

6.翻译的书籍:

黄光雄.(民78).教育评鉴的模式(D.L.Stufflebeam

和A.J.Shinkfield原著,1985年出版).台北

市:师大书苑.

Habermas,J.(1984).Thetheoryofcommunicative

action(T.McCarthy,Trans.).Boston:Beacon

Press.(Originalworkpublishedin1981).

体育学系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硕博士论文题目O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