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对渔业养殖的影响

时间:2022-08-03 08:54:43

海洋文化对渔业养殖的影响

海南是一个大海环抱的岛屿,历经岁月沧桑,孕育出非常繁荣的海洋文化,主要涵盖了宗教信仰、民间传说、海神崇拜以及岁时节庆等,是海南老百姓运用海洋资源创造出来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之和。随着世界范围内海洋开发大潮的快速兴起,以保护与利用海洋资源并举为重点的沿海渔业养殖产业正在不断拓展,海洋文化影响下的渔业经济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开发领域。鉴于海洋文化对于沿海渔业养殖产业发展的影响,需要国家从精神视野、机制改革以及政策方略等诸多层面实施重要的部署。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提出要创建在开发、利用、保护与控制海洋等方面均具备雄厚力量的国家。所以说,海洋文化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上全球范围之中的海洋文化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起来,让海洋文化显现出非常独特的一面。这就需要更好地体现海南海洋文化对沿海渔业养殖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海南海洋文化阐述

自古以来,海南人民为生存所迫,只得冒险到海洋中去打渔,因而渔民往往具备天生不怕风浪和挫折等开拓的精神。由于海洋一直处于流动和变化之中,存在相当大的自由空间,给人造成的感觉是其他地区人民所无法拥有的保守思维方式。当然,海洋又具有主动进取的一面,能够很好地拓展人们的心灵,而且也为岛上民众提供了求新和创新的勇气。同时,海洋所具有的广阔无边和一览无余而展现的大气与开放气象,证明了海洋文化还存在兼容并蓄之特点。近些年来,海南三亚、陵水等沿海发现了多处属伊斯兰教徒所有的墓群,墓与墓碑都以海边珊瑚石加以制作,经考证属唐、宋古墓,这就证明了海南其时已成为波斯、阿拉伯等地商人的定居之所。海南海洋文化是当地人在海洋生产、生活方式之中形成的,涵盖了冒险奋进、兼容并包、创业创新等精神。随着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推进,今后海南会努力发掘现有海洋文化之内涵,大力拓展海洋文化的价值。同时,要运用全球化视野来考虑海南的今后发展。可见,海洋文化不仅是促进海南海洋文化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通过全力发掘本区域之中海洋文化的含义,能切实推动本区域沿海渔业养殖等海洋产业的更好发展,进而提升海洋文化具有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升级。

二、海南海洋文化对沿海渔业养殖产业发展具有的影响

(一)海南海洋文化成为沿海渔业养殖产业发展的思维起始点。一方面是要提升海洋意识。重点是要提高海洋文化在推进沿海渔业养殖产业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我国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发展战略,这就意味着在注重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上还需要高度重视海洋文化所具有的力量,运用好海洋文化来指导海洋强国的建设。由于丧失了引以为傲的海洋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建设海洋强国。所以,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之中应当促进海洋文化和沿海渔业养殖产业的共同发展,进而提高海洋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是政府应当积极发挥主导性作用,在总体上统筹安排海洋文化的建设工作,并且以其为指导,依据沿海渔业养殖产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全面配套政策,并且在发展趋势上进行引导。沿海渔业养殖产业已经成为海洋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也就肯定会受到海洋文化之影响与推动。(二)努力建设富有特色的沿海渔业养殖产业文化品牌。沿海渔业养殖产业要按照自身实际来开发自身的资源禀赋,制定出主题突出而且布局较为合理的沿海渔业文化开发战略,持续把海洋文化信息结合到沿海渔业养殖产业建设当中。要致力于探究沿海渔业养殖产业与海洋文化相互融合的新模式,不断拓宽沿海渔业养殖所具有的功能。一方面是应当在渔业环境与海洋文化都较为理想,沿海渔业的休闲设施比较齐全的渔业生产与生活区域之中建设渔家乐、渔业观光园等特色化、休闲化的现代沿海渔业基地。另一方面是要在渔业文化暂时还不具备但是渔业相关设施又比较齐全的渔港以及附近城镇积极推进渔港经济建设,加快建设具备休闲功能的沿海渔业养殖产业特色小镇。这就需要将海洋旅游、海洋民俗、海洋渔业以及海洋文化等联系起来,深入发掘传统意义上的渔业史资源,并且积极开发渔业文化资源,关注海洋文化所具有的效益,利用和渔业存在联系的节庆类活动,持续深化海洋文化类产品的含义,不断提高海洋文化类产品的竞争实力,进而做到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的彼此共同促进。(三)全力发挥海洋文化在沿海渔业养殖产业中的管理能力。深入到沿海渔业养殖产业企业,海洋文化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是无需置疑的。沿海渔业养殖产业企业用到的管理战略就本质意义而言是在思想范畴之中的,可从文化含义上加以归并。企业文化可以说是一种管理上的方法,愈来愈多的实践已经证明了企业文化已发展为企业实施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方法,甚至已成为沿海渔业养殖产业企业发展的原发力。企业文化管理思路之落实,对企业之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企业积极应对激烈的竞争,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企业文化还能够切实调整企业之中的各类不稳定的因素,让沿海渔业养殖产业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彼此适应,友好共处,一起实现本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

三、进一步提升海南海洋文化对沿海渔业养殖产业影响的对策

一是强化渔业养殖相关产业的发展。海洋经济始终是发展海洋文化的重要基础。当前海南渔业养殖产业的发展空间还比较大,尤其是在海洋滩涂养殖、海洋深海养殖以及远洋捕捞、海产品加工等多个面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能够为海洋文化影响沿海渔业养殖产业作出相应的贡献。鉴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海南还可全力运用自身处在东南亚重要位置、水深港阔之优点,进一步发挥海南海洋文化优势,全力推进自身的世界级港口建设进程,努力提升海南沿海渔业现代化服务能力。二是全面收集与发掘当地海洋渔业文化资源。要持续收集、挖掘与整理海南渔业养殖各产业链之中体现出来的海洋文化内涵,从中总结出能够适应于现代海南渔业开发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创意。海南海洋文化对沿海渔业养殖产业的影响十分巨大。渔业文化之本质在于同舟共济,渔民每次出海都是一次未知的挑战,而每次归来又会是新一次航程之开端,这就需要极大地丰富渔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样,养殖户们也要运用海洋文化的优势,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功能,养殖出更多更好消费者需要的海产品。三是把海南海洋文化全面融合到沿海渔业养殖产业开发中。要把海洋文化和沿海渔业养殖产业进行合理的混搭,以渔业养殖产业渔家乐经营为前提,强调特色化发展理念,注重实施高质量服务,并且不断深化服务内涵,让渔业养殖产业不再只是经济开发项目,而是成为集旅游观光、海洋知识学习、渔家乐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甚至成为人们平时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海产品消费上,应当全面挖掘海南沿海等地的生动故事、饮食风尚,全力宣传海产品的功能以及烹饪方法。引入海洋文化来说服和教育当地民众热爱海洋和保护当地的海洋环境。如今,除特定区域之外,我国海南沿海的垂钓与赶海均是免费的。但海洋文化影响下的休闲旅游开发,对于渔业资源也会产生相当大的破坏性。比如,美国在对本国休闲渔业实施管理时只注重于从严控制捕获物的数量,而并不会刻意统计入渔人员的数量。美国在对过度捕获的鱼类种群进行统计时,发现休闲渔业所发生的捕获量已达到23%,因为对捕获物的大小和数量所进行的控制,造成了入渔者把所钓鱼类进行放生状况的产生,以至于鱼类死亡率和亚死亡率不断提升,而且还会导致鱼类的体长和年龄结构不断地下降,因为侧重于对渔业生物链顶端加以捕获,还会改变海洋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功能以及生产率。所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加以宣传,建立起有偿利用海洋资源的新观念。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对海南沿海的渔业资源实施全面调查与科学评价,依据休闲渔业对于资源所产生的消耗度、民众的接受力等,落实相应的垂钓与赶海管理制度,有效保护海南宝贵的海洋渔业资源。四是继续保护好富有地方特色的海南海洋民俗文化传统。海南渔民和别的沿海地区渔民在信仰习俗上既存在相似之处,但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比如,妈祖信仰在海南就十分突出。古代时天后庙遍布岛内各处,香火非常盛。据说海南人崇拜天后圣娘与他们的源流有关。妈祖信仰仅仅是海南渔民信仰的组成部分之一,除此之外还存在岸上信仰和船上信仰等。前者主要是指海南渔村中的庙宇并不是只有天后庙,还包括了广德庙、关帝庙以及观世音庙等等,从而体现出当地民众信仰的丰富性与功利性,从而反映出当地海洋文化具有的兼容性特点。后者在海南渔民信仰当中具有非常大的比例,几乎每条船均有渔民们所信仰之牌位。除了信仰习俗之外,海南沿海的饮食习俗也很有特色。比如,海南临高县的渔民在每年春季时鲜鱼上市之后,每家人均要“腥锅”。该地除吃熬鱼外大多喜欢食用鱼丸与鲜鱼面。海南三亚一带的渔民们则喜欢在船上吃鱼,更是一种典型的渔民饮食风格。在海上每次吃鱼均不得吃完,一定要留下一碗鱼汤,待下次煮鱼时投到锅中,表示“鱼来不断”之意。随着海南省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旅游行业的趋于成熟,保护这些传统的民俗项目,能够更好地发扬海南省的海洋文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南海洋文化是推动沿海渔业养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渔业养殖企业文化的构成部分之一。所以,要积极指导渔业养殖产业人士深入认识与保护好海洋资源,让掌握海南海洋文化成为渔业养殖产业管理者的普遍认识,全面发挥出融合了海洋文化之后的柔性管理能力,从而指导本产业吸收海洋文化之精华。当然,政府部门也要在市场准入、资金税收以及信贷等诸多方面完善保障机制,以便更好地发挥出海南海洋文化对沿海渔业养殖产业发展的影响。1.本文系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

[1]张开城,徐质斌.海洋文化和海洋文化产业研究[M].海洋出版社,2008

[2]陈洪泉.关于“文化青岛”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2(2)

[3]宋宁而,马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软实力建设问题研究[J].科学与管理,2012(4)

[4]戎霞,丁智才.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现代海洋文化建设[J].广西社会科学,2012(6)

作者:曾婷 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