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6:18:33

畜牧养殖论文

畜牧养殖论文范文篇1

1.1适宜传染途径

畜牧养殖疾病发病的条件为病原微生物借助一定的途径侵入动物适宜的部位。在这一条件中,假使病原微生物侵入了动物身体,但是所侵入的动物部位不能满足其生长条件时是无法引起发病的。就拿破伤风来说,只有破伤风梭菌通过动物外伤侵入动物体后,再在无氧的条件下成功得以成长才会造成发病。除此之外,当动物对某种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时就可以称其为易感性,所以说病原微生物在侵入到有易感性的动物体后就能导致动物发病。

1.2外界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因素通常包括三方面内容,即:①对病原微生物生命力或毒力的影响;②对动物抗病能力的影响。每年刚刚步入春季之后,畜牧养殖面临的一大主要难题就是严重缺乏饲料,而且动物的抗病能力十分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寄生在牛羊等动物胆管中的某些病菌就开始快速生长,最终导致动物发病甚至死亡;③对生物媒介和中间宿主生命力、分布的影响。随着季节的变化,蚊子会通过叮咬的途径把疟疾与流行性脑炎等进行传播。

2疾病流行特点

疾病流行具有四大特点,首先则是散发性。实际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仅有少数的几个病例通过散发出现了,常见的有破伤风。其次则是地方性流行病,这一特性是指发病动物的数量非常多,而且并发的面积也比较小,往往是在某个地区或某个县城。之后则是流行性,它是指发病动物的数量非常多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传播了多个县城或地区。最后则是爆发性,这一特性是指在某个地区的某小段时间内,同时有大量的动物发病,主要有口蹄疫等。

3防疫注意事项

3.1增强畜牧防疫意识

在广大的农牧区,人们对动物防疫的认识的全面性和深入性都非常欠缺,由于是对于部分养殖户来说,更是没有认识到动物防疫问题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农牧区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农牧区人们的防疫观念非常薄弱。很大一部分的养殖户都持有这一错误观点,即自家的动物是在自己的财产名下,是否要做防疫工作由自己说了算,政府与其他相关部门都没有权干涉。对此,必须要增强畜牧养殖户的防疫观念,在出现了动物疫情之后不能想方设法的瞒天过海,因为这样一来使得疫情不仅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处理,甚至还会导致疫情大范围扩散,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后果。

3.2加强消毒,搞好卫生,减少病原体对畜群和畜舍的污染

要想从根源处避免疫病的发生首先就要做好消毒工作,以此来为动物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搞好环境需要长期坚持每天对棚舍进行消毒,做到每周至少一次或两次全面消毒。其次,则需要在进场前换上专门的衣服、鞋帽等,不论是出棚还是进棚都要用消毒液清洗手,同时还要注意对所有用具的消毒工作。最后则是要注意消毒液的配比,5:1000浓度过氧乙酸,1:500喷雾灵,1:200百毒杀,3%烧碱溶液是比较合适的。

3.3及时掌握疫情

出现疫情后要第一时间内采取措施,防治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因此,必须要首先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其次,将每一程序的处理工作都进行一一指定给专门的负责人。与此同时,还要对疫苗的管理和使用制定出严格的规范。对于不同性质的疫苗,要选择相应的贮藏温度,尤其是在整个疫苗贮藏的过程中,应将温度调节到标准水平。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全部的疫苗都要放置在干燥处,切忌阳光的照晒。

3.4正确使用疫苗

在未使用疫苗前,必须要多次阅读该疫苗相应的使用说明书,明确疫苗的具体生产日期,同时还要查看疫苗是否已经过期。疫苗必须要采取现用现配的重要原则,不能提前配好。与此同时,在进行配置时,必须要每一步都根据说明书的指示进行具体操作。疫苗在使用前还要进行预温,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进行充分的摇晃,使得疫苗受热均匀。当疫苗的温度与畜体温度相近时再接种,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动物的应激反应。已经经过稀释或者是打开的疫苗要一次性使用完,隔夜的疫苗严禁再次使用。

4春季畜牧养殖安排

春季畜牧养殖安排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为宣传工作。加大对畜牧养殖的宣传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够有效的激发起广大群众的防疫主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到防疫工作中去,从而营造良好的群防群控氛围。上述已经讲到,春季是疫情发生与扩散的关键时期,实际上不仅仅要在春季注重免疫工作,还要做到全年免疫。另一方面为加强疫情监测,也就是在发现疫情的第一时间内上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处理,从而获得最佳的处理时间。

5结语

畜牧养殖论文范文篇2

动物疾病指的是养殖动物机体因受到外部或内部因素影响,使其受到侵袭,导致机体受损。动物疾病常见的类型有传染疾病、普通疾病、寄生虫病三种。普通疾病所指的就是常见疾病,主要有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外科疾病是动物在养殖时所产生的眼病、四肢病等。内科疾病包含的形式比较多,主要有神经、消化、泌尿、呼吸、内分泌系统等疾病,另外还包括遗传、中毒等。传染性疾病是因病原微生物所致,其临床症状在初期并无特异性,具备一定阶段的潜伏期。传染源主要有真菌、病毒、细菌等,疾病阶段主要表现为潜伏、前驱、发病三个阶段。这种疾病既能够直接传播,也可经间接方式传播,若疾病扩散,便难以得到控制。寄生虫病是因动物受到寄生虫袭击所致,大部分寄生虫都存在长时间的发育期,且有固定宿主,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接触,例如食物、水、土壤中含有寄生虫,都会导致动物患上寄生虫疾病。

2原因

畜牧养殖动物的疾病产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动物生长环境、动物皮肤受损等均有可能导致其受到细菌感染。动物生长环境对其健康程度影响非常大,若动物长期处于对机体有害的空间,则会使其在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不能同环境交换能量,使机体生理调节异常,如果动物的机体环境遭到破坏,便会呈现为病态现象。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在畜牧养殖动物中,若养殖者管理方式不合理,便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例如养殖场的建筑与设备不够健全,大部分养殖人员在选择养殖地址前,并未对当地环境进行考察,事后才了解到其通风系统与排污系统存在问题,从而导致动物疾病的产生。另外,当发现动物生病后,因养殖者缺乏对动物疾病知识的了解,在用药时操作不合理,极有可能引发动物中毒,导致其产生不良影响。

3预防措施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若动物产生疾病,对于养殖者而言,将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动物疾病问题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动物疾病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合理选择养殖场所。畜牧养殖动物的养殖场所是预防动物疾病的基础,若动物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成长,则其出现疾病的概率也就降低,由此可见,良好的生长环境对于动物的养殖非常重要。畜牧养殖场地应该处于地势较高的地方,具备通风、干燥等特点。另外,这个地方还需拥有较好的水源,具备良好的排水设施。畜牧场的建造要远离居民区,在建造时,注重排污、取暖、通风等设备的引入,给动物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定期为动物进行病检。在养殖过程中,动物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疾病,而有些疾病具有潜伏期,在早期不易被发现,因此,养殖场必须定期为动物进行病检,可建立病检制度,通过病检有利于使动物疾病得到控制。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动物用品消毒,为动物注射疫苗,使其免疫力得到提升,降低疾病发生率。使养殖场动物的出入变得更加规范化,避免因频繁流动,导致疾病迅速扩散,在疾病多发疾病,更要注重控制传染疾病的发生,病检周期可适度调节,这样有利于控制疾病率。强化动物管理。动物疾病的控制需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预防,疾病产生的原因主要受到客观因素与人为因素影响,根据这一特点,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疾病。例如使养殖活动更加合理,建立有效饲养标准,针对动物需求,对饲料进行调配,确保动物体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其抵抗能力大大提升。在养殖时,养殖者要经常并动物生长环境进行消毒,确保通风良好,避免滋生病菌,降低疾病发生率。隔离措施。一旦发现动物存在异常症状,则需立刻送去病检,若确诊为动物有病,养殖者需根据动物病情,对其进行处理,将确诊患病的动物隔离,避免疾病扩散。另外,需对动物注射药物,了解动物的具体治疗方法,规范用药,有利于促进动物疾病的好转,降低疾病传播率。

4小结

畜牧养殖论文范文篇3

畜牧养殖中的疾病即为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所饲养的牲畜应为病菌或者病毒的侵害,而导致生物体部分出现生理上的损害。在饲养生物患疾病的过程中,动物机体、功能会因为病菌、病毒的侵袭导致一些不正常的变化,这些都会影响所饲养的牲畜健康生长,影响生长速度,严重的会致使牲畜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损失。其中有如下几种常见疾病:

1.传染病

传染病即为因为某些这病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瘟疫。这种病的传播依靠的是病原,其中病原包括我们提到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同时也包括已患病的牲畜。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可以是生物之间的接触传染,也可以通过空气、水源等方式进行间接传播,传播速度也是非常之快,在预防工作中难度很大。

2.寄生虫病

在畜牧养殖中,寄生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几乎见于任何饲养的动物中。寄生虫病当然就是因为有寄生虫侵入到牲畜体内所导致的疾病,其中引发寄生虫病的生物有三类:原虫、蠕虫、节肢动物。他们寄生于动物的表面,以动物所必须的营养物质为食。其中蠕虫类与原虫类寄生虫是进入到动物体内,而节肢动物则大部分是寄生于动物的表面。在寄生虫中,每种寄生虫,或者说每类寄生虫都有其固定独特的宿主,通过宿主之间的接触进行传播。

3.普通病

动物的普通类疾病具有发病率较高的特点,包含有外科病、内科病两大门类。内科病的发病原因较多,而外科病的发病原因多为体表受伤、以及眼科类疾病。动物的普通病靠规范化的诊疗以及科学的诊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治愈而不会影响动物的健康发展。

二、动物疾病的发病原因

因为动物生长环境的不同,以及生活异性各异,导致动物疾病的发病原因不能有一个笼统的概括。其中造成动物疾病的主要原因有环境原因以及人为因素。下面我们分别做以介绍:1.环境因素因为动物生长环境的不同,有的环境适应于动物的成长,而有的环境则对动物的成长不利,我们知道动物体内也是有自身的“生态系统”的,外界环境不适宜于动物与外界进行新陈代新时,就会导致动物机体出现一些不正常,就会反应成病理特性,也就是动物就会生病。据有关数据显示,因为环境因素导致的动物生病占动物生病总数的绝大一部分。2.人为因素有人为因素导致的动物生病,主要是由于饲养人员因为在饲养过程中的不当操作,或者不科学的喂食过程,错误的饲料配方导致的所饲养动物生病。或者由于饲养过程中饲养人员不注重对牲畜圈舍的打扫清理工作,导致圈舍内脏乱差。也不注意给圈舍消毒,导致大量细菌的滋生,提高了牲畜患病的可能性。

三、预防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策略

在畜牧养殖中,一旦爆发疾病对于养殖户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快速发展,提高预防动物疾病的能力也应该提到议程上来。要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首先我们应该规范养殖过程,建立长效的疾病防控机制。

1.规范动物饲养过程加强管理

在动物饲养的环节当中,动物饲料的配置与管理工作时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不但关系到动物的日常饮食与健康成长,同时也对疾病的预防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饲料的配置与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检测饲料的质量,同时也要对相关人员做好消毒工作,从而确保饲料食品的安全。在进行圈舍清理工作时,要严格训练相关人员的工作素质,在处理好粪便之后,要做到资源的高效利用,达到环保与清洁的目的。在饲喂环节中,要根据牲畜的身体状况与成长阶段决定饲喂量的大小,已达到动物的健康成长。

2.不断加强安全检疫工作

预防畜牧养殖动物的疾病,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做好防疫工作,通俗说就是做好饲养牲畜的育苗工作,在养殖数量增加的情况下,不得不让多出来的动物与已有动物占用同一圈舍,在养殖中要保证新增动物的健康问题。要严格按照规定给饲养动物注射育苗。

3.保证生长环境的健康

环境因素是导致动物生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预防动物疾病时要特别注意环境因素对动物疾病的影响。在建设圈舍时要注意圈舍的通风性以及采光等特性,要保持圈舍环境的干燥与清洁。

4.加强疫情处理工作

疫情一旦爆发,尤其是传染类疾病,要做好控制实际上是很难的,为了使疫情不再进一步扩大,要严格配合相关动物疫情管理工作人员的指示。例如对瘟疫牲畜进行火化填埋等工作。

四、结语

畜牧养殖论文范文篇4

1.1疾病种类

1.1.1传染病它是由于特定的微生物病原体造成对动物机体的袭击而引发的疾病,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就传染病的发病因素来说,病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我们常可以接触到的真菌、细菌都有可能成为病原引发传染病。一般来说,动物在感染传染病之后,都会出现一些不同的症状或者生理反应。传染病可以通过接触传染,也可以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染,预防难度极大。

1.1.2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属于畜牧养殖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种类一般包括节肢动物、蠕虫以及原虫三类,均寄生在畜牧动物的体内或者体外,以动物本身所具有的营养物质作为生长基础。其中,节肢动物多以体外寄生的方式存在,而蠕虫与原虫则为体内寄生。通常寄生虫都有其相应固定的寄生宿主,且可以通过接触而传播。

1.1.3普通疾病动物的普通病包括多种,比如内科、外科或者是产科疾病,而且发病率极高。外科疾病主要包括外伤或者是眼病等等,产科疾病较为复杂,包括孕期、分娩期以及产后的相关疾病等。

1.2疾病病因

1.2.1养殖环境导致动物发生疾病的一个主要外在因素就是养殖环境。在日常的养殖行为中,如果其生活环境中出现阻碍动物生长的不利因素,或是影响到动物机体的正常反应,都会导致动物出现诸多不适,导致其正常的代谢无法进行,损害其生理调节功能,继而扰乱其机体平衡,形成一定的疾病,并在行为或者生理上反映出来。据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在所有动物疾病中,由于像养殖环境这样的外部因素导致动物发病的比率极高。

1.2.2人为因素

(1)管理不规范。在日常养殖工作中,未能配备相应专业的消毒人员或者管理人员,致使养殖现场出现脏、乱、差的问题,引发动物疾病。

(2)用药不当。一般在动物患病期间的治疗过程中,由于相关养殖工作者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或者技能操作,对患病动物盲目用药,导致药效得不到吸收或者反而带来毒性,无法达到治愈动物疾病的效果,严重的甚至会使动物因中毒而死。

(3)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就当前我国畜牧养殖现状来看,存在很多养殖场地址选择不当、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健全等问题。在选址的过程中没能予以实地考察,这样的后果就会直接导致养殖场的周边环境恶劣,养殖条件不高,容易滋生细菌,致使动物极易患病。

2动物疾病的控防措施

2.1做好畜牧养殖场的选址确定畜牧养殖场的选址必须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比如说地理位置或者气候条件等等,结合每一种动物独特的生长、生活环境予以合理选择。一般来说,应选择那些通风、光条件较好、地势较高、排水通畅的地方,以此来保证动物生长、生活环境的健康、安全、舒适。尽量将畜牧养殖场选择远离居民区的地方,降低由于动物粪便而造成的污染。

2.2强化日常管理加强对动物日常饲养过程的管理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所在,在饲养过程中,工作者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动物的日常管理。在饲养时,根据动物的生长及生活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标准,为动物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基本保障;另外,尤其是像在夏季空气不流通,疾病较为多发的时节,必须做好养殖场的消毒与清洁工作,保证动物生活环境的干净、舒适。

2.3做好动物疾病检查针对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诸多类疾病,事先做出相关的检疫制度,并通过严格遵循检疫制度进行日常操作,定期对动物进行疾病的检查,做好消毒处理,对动物予以相应的疫苗注射,从根本上提高动物抗疾病能力;做好对进出程序的严格规范,避免在动物进出过程中感染疾病;尤其是在疾病多发季节,加强动物检疫力度,做好疾病检查工作。

2.4针对疾病发生后的控防对策针对在畜牧养殖中已经患有疾病的动物,必须采取及时的治疗,养殖户要立足于养殖场的长远利益,加强防疫力度,做好畜牧养殖场内的消毒、处理工作,对患有疾病的动物及时予以隔离,避免发生更大的感染;同时,对其他动物给予抗感染药物注射,提高动物的抵抗力,在这个处理过程中必须严加监管与记录,为今后的治理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通过诸多有效措施,尽快消除动物疾病,降低损失。

3结束语

畜牧养殖论文范文篇5

1畜牧养殖业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1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与其他行业相比,畜牧养殖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牲畜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牲畜的健康正常,通常需要对饲料进行科学搭配,甚至需要加入一定的药物。但在饲养过程中,很多养殖人员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往往会不严格按照规范配置营养饲料,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为了促使牲畜尽快成长,普遍存在违规使用抗生素等药物的现象,由此加大了对大气污染的严重性。有数据显示,十万头的养猪场,每小时排放氨气量达到148kg,硫化氢等气体量达到13.5kg,对于周围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1]。1.2对土地环境造成的影响。对于土地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在养殖过程中,大量牲畜的粪便堆积对周围土地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尤其是当前很多养殖场规模较小,牲畜粪便随意堆放,不仅对周围土地环境造成影响,还浪费了粪便对土地资源的积极效果。动物粪便随意堆放造成的土地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导致畜牧养殖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1.3对水质环境造成的影响。对水质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牲畜的粪便随意长久堆放后,内部含有的氮、磷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逐步渗入到地下水质中,降低了水质质量,严重还会影响该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应用;另一方面是牲畜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病菌,这些病菌会通过粪便等途径渗入到周围地下水中,对周围水质环境造成污染。数据显示,很多地区由于管理的混乱,加重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污染性。

2降低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防治措施

2.1畜牧养殖场所选址要科学合理。畜牧养殖场所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其对环境影响的大小,因此,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畜牧养殖场所的地址进行合理选择,确保选择的畜牧养殖场所地址能满足实际需求,从而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选择畜牧养殖场所除了满足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禁养区以外,不要与河流等资源相距太近,可选择与相关处理设备距离较近的地方,便于对牲畜排泄物进行污染处理,降低养殖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最终选择的牲畜养殖场所区分生产区与生活区,降低养殖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2.2提高养殖人员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养殖人员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高低决定畜牧养殖中的污染大小。在畜牧养殖过程中,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养殖人员能全面、深入了解畜牧养殖对于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所带来的后果。以此促使养殖人员在牲畜养殖过程中能自觉按照相关规范严格执行,降低牲畜养殖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管理机构可根据当地畜牧市场需求情况,合理制定畜牧养殖发展策略,定期组织当地养殖人员进行集体学习,切实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及相关操作规范,降低牲畜养殖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2.3引入生态工程降低牲畜粪便的生态环境影响。畜牧养殖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牲畜排泄物等物质随意存放,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要防治该污染,最重要的举措便是解决现代生态工程技术,对牲畜粪尿等废物进行生态处理,实现畜牧养殖的生态化、清洁化,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如通过建设新型沼气池,借助牲畜粪便实现发电,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用电需求。这样不仅能显著降低畜牧养殖对周围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同时也促使畜牧养殖的生态化、清洁化生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对于提升生态保护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3结语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牲畜养殖越来越集中,规模越来越大,由于牲畜排泄物大量堆放,严重污染当地的生态环境。本文通过对这些污染流程进行深入分析,指出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这对降低畜牧养殖造成的污染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尤灿.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防治措施[J].中兽医学杂志,2015(11):102.

畜牧养殖论文范文篇6

1原因

没有科学合理处理污水与粪便。养殖户实行规模养殖这种方式时,随着牲畜数量的增多,污水、垃圾、废物以及牲畜的排泄量也随之增多,没有及时合理处理,很容易导致生态环境的污染。尤其是养殖户没有对污水与粪便进行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者地下,会对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等产生严重的破坏。规模化的养殖与传统的散养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散养时很多的牲畜随地排放尿液与粪便,生态环境的自我净化功能可以消化这些尿液与粪便,甚至变成花草的肥料,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很少。但是,规模化的养殖方式,产生的污水以及粪便较多,需要集中排放处理,不及时科学处理的话,长期积压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巨大[2]。由于在城镇地区建设养殖场需要占用一定的农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国的耕地面积,而且城镇的农田面积较少,对于牲畜的粪便与尿液作为肥料的需求量也较少,运到农村使用的话,运输费用较高,可行性较差。这就会造成很多的养殖户乱排放这些污水与粪便,对于城镇的农田以及地下水都会产生一定破坏,也会影响周边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3]。农村以及城镇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破坏大。很多的牲畜养殖化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以及节约养殖成本,对于养殖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不规范与合格。比如有很多的养殖户将牲畜的养殖场建设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广大农村居民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规模养殖对于生态环境会造成较严重的破坏。另外,很多的养殖户为了方便运送,降低成本,将牲畜养殖场建设在城镇周边地区。畜牧养殖过程中的病菌传播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牲畜在养殖过程中会有许多的病菌,对于这些病原体或者病死的牲畜尸体没有及时处理的话也容易导致病菌的传播。病菌进入生态环境中,由于病原体的复杂与多样,与生态环境结合产生其他的病变,会对牲畜以及人们的生活环境都造成一定的威胁。养殖场的建设以及卫生管理不严格,会对养殖场周边的居民生活环境以及生活质量都造成一定的影响,粪便、污水的乱排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对策

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首先需要养殖户在意识上、观念上引起足够的认识与重视,这样才可以较好地引导养殖户在行动上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有关部门对于养殖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监督,提高养殖场的建设要求,对于污水以及牲畜粪便的排放进行严格的管理,并且对这些违规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行宣传与教育,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意识。提高养殖场的管理水平。牲畜的养殖会面对许多疾病以及病菌的威胁,因此在养殖场的卫生管理上需要严格管理,对于病死的牲畜以及患病的牲畜进行及时隔离与科学处理,隔断病原体,减少对牲畜生命威胁的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威胁。牲畜的养殖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牲畜的管理水平,对于牲畜的粪便以及养殖场的垃圾与污水等进行严格合理的处理,禁止污水胡乱排放、垃圾的胡乱堆放等,这样可以减少对地下水以及生活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严格管理养殖场以及提高养殖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养殖场的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也促进规模化养殖的科学与长远发展。合理处理污水废物以及牲畜的排泄物。养殖场由于每天需要喂养牲畜,对养殖场进行清洁与消毒,牲畜每天也会排放大量的排泄物,因此需要合理处理污水废物以及牲畜的排泄物。例如,可以在养殖场建立沼气池,将牲畜的排泄物进行集中处理,经发酵发电供养殖场使用。也可以与肥料厂商达成协议,将牲畜的排泄物集中起来卖给肥料厂商生产化肥,养殖户也要以获得一份经济收益。

3结语

牲畜养殖进行规模化养殖,对于污水、废物以及排泄物等进行规模化的管理,循环利用,科学处理,不仅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可以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养殖户提高管理的水平,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也可以降低养殖场的经济损失。

作者:徐金花单位:江苏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第二篇

一、畜牧养殖污染中的主要问题

1.粪便污水污染

在畜牧养殖活动中,粪便污水的任意排放很容易造成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在粪便污染物当中,BOD、COD、TP、TN等污染物都可能会对周边的水源造成污染。例如,粪便污水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直接威胁到水中生物的生存;在稻田中会使植株徒长、倒伏、晚熟甚至绝收;渗入地下则会可能会影响到地下水的饮用安全。

2.臭气与臭味污染

在饲料中,蛋白质最终会代谢为臭气和氮,这也是畜牧养殖中的一个重要污染源。在畜牧养殖中产生的硫化氢、氨等气体通常带有强烈的刺激性,尤其是在养殖场的周边地区,臭气的长期存在会造成大气的严重污染,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3.畜产品污染

随着畜牧养殖技术的进步,目前的兽药和饲料中有很多的添加剂和激素类药物,这在降低牲畜发病率、提高畜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却也带来了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在饲料或兽药中过多的使用抗生素或有机砷等添加剂,将会产生致癌作用,使畜产品通过食物链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安全和人的身体健康[1]。

二、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1.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进程中,无论是地方政府部门,还是普通的养殖户,都是过分强调畜牧养殖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对于粪便、饲料、兽药不当处理所引起的生态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对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的全面认识,缺乏应有的环境保护意识,所以在养殖场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很少会采取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养殖污染治理的基础设施也相对缺乏,这就导致畜牧养殖上规模后,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很难得到及时、全面的处理。

2.政策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环保法规主要是针对企业生产和城市生活而制定的,在畜牧养殖方面的政策法规则是相对滞后,导致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无法可依,加上地方政府部门受制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限制,所以很少会对畜牧养殖单位以及个人进行有效的约束,在平时缺乏相应的环境保护问题的有效评价,没有及时将畜牧养殖污染纳入到我国现阶段的环保体系当中。虽然近年来很多地区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畜牧养殖污染治理办法等相关文件,但是多为部门规章,其在法律约束力和执行力上都大打折扣。

3.畜牧污染治理措施不到位

针对越来越严重的畜牧养殖污染问题,国家相关部门虽然陆续出台了《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是由于缺乏相对完善的宣传机制和配套管理制度,导致我国现阶段的畜牧污染治理措施不到位,尤其是在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大多数养殖业主缺乏相应的畜牧养殖环保意识“,重养殖、轻治污”的现象比较严重,在贯彻和落实畜牧污染质量措施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少会主动了解养殖污染治理技术,治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投入更是无从谈起。

4.畜牧养殖模式相对落后

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型的养殖厂不同,我国的畜牧养殖业还处于比较粗放和相对分散的阶段,畜牧养殖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科学化水平还相对较低,这就导致我国畜牧养殖模式相对落后,很多养殖单位的养殖设施都非常简单,没有相应的治污设施,这对畜牧养殖环境问题的解决是相对不利的。例如,很多农村的小型养殖场饲养设施简单,动物粪便随意排泄,没有经过任何的处理措施,有的业主甚至习惯于用水直接冲刷养殖场地面,从而形成了对周边水资源的严重污染[2]。

三、畜牧养殖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对策

1.提高畜牧养殖的环保意识

要想有效解决畜牧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首先转变行业发展思路,树立生态养殖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各级部门在畜牧养殖中的环保意识。对此,相关部门要加大畜牧养殖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要从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切实提高畜牧养殖户的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主动的投入到畜牧养殖污染防治活动中来,减少畜牧养殖污染给生态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带来的各种危害。

2.健全畜牧养殖法律制度

随着畜牧养殖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需要借助完善的法律制度的约束力加以规范,并逐渐加大法律监控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国家要根据我国当前的畜牧养殖情况和环境污染现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做到“依法治污、执法必严”;另一方面,要严格养殖技术规则,对饲料添加剂、兽药添加剂等进行严格监控,确保畜牧养殖的生态化、安全化水平,避免畜牧产品的直接污染,确保食品安全。

3.加大畜牧污染的治理强度

随着畜牧养殖污染程度的进一步加剧,唯有加大畜牧污染的治理强度,才能切实有效的解决各种畜牧养殖污染问题。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畜牧养殖污染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建立畜牧养殖无公害处理中心,实现对畜牧养殖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等;其实,要充分依靠科技力量来规避和改善畜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如通过生物手段净化畜粪及其产生的污水,利用先进的科技提高粪便等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水平等[3-4]。

4.构建绿色化、生态化的畜牧养殖新模式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化工程,会涉及到很多环节,所以只有积极构建更加科学的畜牧养殖新模式,才能提高畜牧养殖的生态化水平。一方面,在畜牧养殖行业中,要积极推广和使用绿色饲料、绿色兽药,降低动物有害、有毒物质的排出量,提高畜产品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另一方面,要积极对养殖废弃物进行生物净化和再循环利用,积极构建清洁化、生态化的畜牧养殖新模式。

畜牧养殖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有效推广

畜牧养殖技术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有了显著提升。在当前经济发展大环境下,绿色发展理念得到普遍认可,畜牧养殖技术的绿色化发展也成为时代要求。在大环境驱使下,积极进行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有重要意义[1],但在目前推广中,还存在力度不足、人员缺乏等方面问题,所以深入分析问题并探讨具体的推广措施有较为显著的现实意义。

1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存在问题

1.1推广力度不够

推广力度不够是目前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存在显著问题。就此问题的表现来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在推广中,基本的力量运用不完全。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中,基层单位是重要力量,通过他们可以对新技术起到宣传[2]。但目前的推广力量运用中,对于基层的利用较少。第二是范围拓展进行不够。由于范围拓展不够,所以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群众基础较少。在技术推广方面,群众力量需要重点依靠,但目前推广因为群众范围较窄,基础薄弱,所以力度提升无法进行。

1.2推广人员存在问题

在人员推广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人员数量存在严重的不足。技术推广需要进行效果强化,推广人员的责任范围应该细化。但目前人员较少,所以责任范围化严重,具体推广的效率会大打折扣。第二是人员的综合能力较弱。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推广中的方法利用,目前的工作人员都表现出相对不足,所以效果提升不明显。总而言之就是人员问题成为了目前技术推广效果提升的一大阻碍。

1.3推广的专业性不强

专业性不足有两方面影响:第一是技术作用发挥受到限制,技术价值有所下降。第二是养殖户对技术优越性产生怀疑,阻碍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2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有效推广措施

2.1深化基层推广,扩大推广范围

深化基层推广,扩大推广范围是目前绿色养殖技术有效推广的基本策略。在畜牧技术推广中,基层推广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是基层对于养殖情况的了解和把握更加详细,另一方面是通过基层推广可以进一步确定范围推广的有效策略[3]。众所周知,基层与群众的接触面是最广的,对于群众情况的把握也是最清楚的,所以在进行推广时,积极利用基层力量,不仅可以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在基层当中得到广泛认知,更可以通过基层使技术宣传到养殖户群体当中[4]。

2.2重视推广人员队伍建设,提升推广效果

重视推广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推广效果对于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有重要作用。就人员队伍建设而言主要指两个方面:第一是进行人员数量的扩充。通过人员数量扩充,人员队伍的规模会迅速壮大,而人员数量的增加会使得推广工作的范围细化有进一步提升。第二是进行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升,在能力提升前提下,推广工作的有效性会明显加强。畜牧养殖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重点建设的一个方面,强化畜牧养殖技术的绿色化有重要意义。为了在畜牧养殖中进一步提升绿色技术的应用,积极进行技术推广作用明显,所以在全面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有效的推广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5]。

作者:郑绍雄 单位: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畜牧工作指导站

参考文献:

[1]李学良.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策略研究[J].当代畜牧,2015(29):18-19.

[2]吐尔逊•阿不力孜.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J].农民致富之友,2016(12):274.

[3]刘永生.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及推广方式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14):254.

畜牧养殖论文范文篇8

塔城地区一直以来被称作新疆的粮仓、肉库、油缸,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全区拥有天然草场面积706.6万hm2,占新疆草场总面积的12.3%,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572万hm2,占新疆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1.9%。2012年,全区牲畜最高饲养量848.5万头(只),年末牲畜存栏451.01万头(只),增长2.7%;全年繁殖成活幼畜326.47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394.89万头(只);家禽623.45万羽;肉类、奶类和禽蛋总产量分别达到16.43万t、22.57万t和2.46万t;实现畜牧业总产值58.53亿元,比去年增加2.67亿元,增长4.8%,占到大农业总产值的31.86。牧民人均收入达到6227元。人均收入中来自畜牧业收入5547.4元。全区已发展养殖专业乡31个、专业村198个,规模化养殖小区364个,专业牲畜交易市场19个,各类中介组织13个,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201家,其中,养牛合作社58家,养羊合作社76家,其他合作社67家。已基本建成100万只巴什拜羊、20万头优质牛、30万羽特禽养殖基地。

2发展畜牧养殖机械化必要性分析

近几年,按照地委、行署确定的“三个下来,七个起来”中的牲畜存栏多起来、牧民定居富起来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大了标准化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的建设力度,同时依托区域内盖瑞乳业、海川乳业、万通活畜、绿草原等畜牧产品加工企业,推动养殖小区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把畜牧养殖业培育成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因此,要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充分利用地区丰富的饲草资源,降低作业成本,减轻农牧民的劳动强度,增加牧民收入,提高畜产品品质,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畜牧养殖机械化已迫在眉睫,推广畜牧养殖机械化势技术在必行。

3发展畜牧养殖机械化的优势与不足

3.1发展畜牧养殖业的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乌苏、沙湾两县(市)地处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快车带,全区五县二市都在新疆沿边境线、沿铁路线开放的前沿,拥有部级经济合作区和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巴克图口岸,它距塔城市仅12km,是新疆离城市最近、通商条件最好的陆路口岸。在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有与塔城地区相连或相近的12个工业城市,那里的居民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很大。口岸辐射俄罗斯、中亚并可通过第三国进入欧洲市场,为内引外联提供了便利条件。(2)自然条件适宜。塔城地区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光、热、水充足,全年无霜期130~190天,年降水300mm,既适宜种植各类农作物及牧草生长,又适宜牛、羊、鸭、鹅等畜禽生长。(3)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全区拥有天然草场面积706.6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572万hm2,还有11.3万hm2小麦、13.3万hm2玉米、12.6万hm2棉花、2万hm2打瓜产生的秸秆可以开发利用;全年秸秆总产可达350余万t,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优质饲料资源。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3.2发展畜牧养殖业的主要制约因素

(1)对畜牧业机械化发展认识不足,资金投入少。目前,由于畜牧养殖都是小家小户的家庭饲养,没有形成规模,人力就能解决养殖需求,而且购买机具要比购买良种牲畜一次性投入大,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难以承受购机负担,认为没有必要投资购买畜牧机械。同时,畜牧机械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都需要资金支持。(2)新机具推广手段单一,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目前,全区技术推广人员,对畜牧养殖机械的推广仅停留在对机具外形结构宣传的层面上,没有对运用先进高效的畜牧养殖机械化技术所产生的效益进行综合机算与分析,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导致大部分养殖户,因看不到采用先进高效的养殖机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愿增加投资更新养殖业的机械装备的现象。(3)畜牧机械装备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畜牧业机械装备结构整体不平衡,机械化生产能力差异大,畜牧业机械装备整体水平的提高受到限制。表现为低档次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动力多、配套机具少,饲草生产与收获机械较多,饲草料投喂与舍饲环控机械发展缓慢等现象存在。(4)畜牧养殖产业化、商品化水平低,机械化发展速度迟缓。全区畜牧养殖业仍处于管理模式粗放,饲养方式落后,效益低下的发展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全区规模化养殖场,乳产品、肉产品加工企业不多。导致了全区畜牧养殖机械发展速度缓慢、更新力度不强、综合作业水平不高等现象。(5)畜牧养殖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养殖合作社相对较少。养殖分散、规模小、管理还比较粗放,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畜产品加工环节单一,产品附加值低,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大,抵御市场及自然灾害的风险能力有限,不适应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4畜牧养殖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解放思想,完善措施,提高对畜牧养殖业机械化发展的认识,树立发展畜牧养殖业,机械化先行的观念,把发展畜牧养殖机械化作为解决农牧民增收的突破点和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快畜牧养殖机械化的发展,把畜牧养殖业培育成农民特别是牧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详细了解大型养殖场、专业养殖户养殖圈舍建设、牲畜养殖现状、养殖机械的应用以及今后对养殖机械的需求。梳理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并完善塔城地区发展畜牧养殖机械化的方法措施。

(2)调整装备结构,提高畜牧业机械化水平。协调农牧区和半农牧区畜牧业机械化发展布局。在半农牧区围绕“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重点发展农作物秸秆收获、加工、贮藏、投喂和畜产品采集加工机械化装备;在牧区重点发展以草原改良、草原建设和牧草播种、田管、收获、贮藏和饲草料投喂、畜产品采集加工机械化装备;采用基地+农户的模式,全面提升畜牧业机械化装备结构。

(3)依托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养殖大户发展畜牧养殖机械。依靠龙头企业拉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大型企业,积极发展畜牧养殖加工业,带动畜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发展。依托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积极引导养殖、种植大户对先进畜牧养殖机械的应用,推动畜牧养殖机械的快速发展。

(4)建立畜牧养殖机械化作业示范区。采用引进技术、引进资金、示范推广、政策扶持等手段,建立畜禽养殖场青饲料机械化处理技术、牛羊混合饲料饲喂及新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机械化技术、畜禽废弃物机械化处理技术、畜产品采集加工机械化技术、畜禽舍环境控制技术为重点的农区机械化养殖示范区。结合园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加强宣传示范。一是要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下乡、农机培训、复训、乡村赶集日等有利时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饲草料生产与收获以及舍饲养殖等方面的机械化技术。二是要认真收集整理示范园区建设取得的各种效益,帮助农牧民朋友算账,讲解采用机械化技术的优点,分析投入的成本及取得的经济效益等,以此提高农民采用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

(5)建立和完善畜牧业机械化作业规范。目前,农机部门仅注重加强种植业农机标准化和作业质量管理,而忽视畜牧机械作业标准化,形成管理死角。所以,要制定和完善畜牧业机械化作业标准,组织广大畜牧业机械使用人员和技术人员严格按照作业标准和作业规范进行作业,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机械化水平。

畜牧养殖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规模化;畜牧养殖;生态环境;破坏;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规模化养殖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但由于畜牧规模化养殖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1畜牧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分析

在畜牧规模化养殖时候,一些养殖户没有生态环保理念,将大量粪便就地掩埋。在生态系统循环模式中,适当的粪便可以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而粪便集中掩埋,严重超出土壤降解能力会对土壤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从而影响当地生态系统。在规模化畜牧养殖过程,养殖户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在会增加蛋白饲料,但牲畜无法对蛋白饲料进行很好吸收,导致大量蛋白饲料随粪便排出。在发酵后很容易形成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该种有害气体不仅影响人体健康,并且容易引发传染性疾病,给畜牧规模化养殖带来严重影响。在畜牧规模化养殖中,由于没有对牲畜的排泄物进行及时有效处理,很多污染物质会随雨水径流到河流中,或者是渗透到地下水中,严重影响周边水质。由于污染物还有大量有害物质,且数量较大,自然生态系统无法对其进行很好的调节,最终导致周边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在规模化养殖中,由于相关单位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监管,一些企业将养殖场址选择在水草肥美的地区,且在养殖过程中没有进行很好的生态保护,肆意污染周边环境,利用自然资源,给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监管部门却没有发挥相应效能,没有对相关企业进行勒令整改。更加助长了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气焰,从而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1]。

2畜牧规模化养殖的控制措施分析

2.1牧农环保知识的提高。在大力开发畜牧规模化养殖产业时,不仅需要进行技术设备的支持,并且相关政策法规也同样需要跟进,坚决不能走先开发后治理的路子。为了确保当地官员与民众对生态畜牧养殖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首先需要当地畜牧管理部门领导进行生态畜牧养殖法律条规学习,从而将学习生态畜牧规模化养殖理论传达给人民群众。在对养殖废弃物处理工作开展时,需要发挥监督机制与责任机制的工作价值。若发现养殖户随意排放畜牧废弃物,污染当地生态环境,不仅需要对养殖户进行一定处罚,并需要对该区域的养殖负责人进行问责,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工作人员的热情与积极性,提高畜牧规模化养殖的安全性与生态环保性。2.2提高养殖的设备与技术。畜牧规模化养殖产生的污染物非常多,而养殖户设备有限,不能高效处理养殖污染物,从而使得大量污染物没有被处理,给当地生态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为了更好的控制此类问题,在畜牧养殖场规划建设时,就需要提高污染物处理设计工作。在采购污染物处理设备时,可以根据养殖规模选择先进的设备与处理技术,保障后续运营时污染物处理的效率与质量。通过专业设备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可以将相关畜牧污染物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资源,通过对生态资源的合理运用,更好的降低畜牧规模化养殖的经济成本,从而打造生态化的畜牧规模化养殖模式,更好的控制畜牧养殖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2]。2.3养殖场址的科学筛选。养殖场址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后期运营与开发,在养殖场址选择时,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如畜牧草料的采集、畜牧供水问题、畜牧粪便处理问题、畜牧厂址通风问题、畜牧厂址地理自然环境问题等。因为畜牧规模化养殖具有一定风险,如我国近期一些地区出现的非洲猪瘟,就需要对所有病猪进行无害处理,而批量性的处理给养猪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而养殖场址的选择可以科学的规避一些风险,提高畜牧规模化养殖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如养殖场址选择在田地周边,可以将处理后的畜牧粪便用作肥料,增加土壤肥力,同时在田地周边可以高效采集草料,提高畜牧养殖的经济性与环保性[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畜牧养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规模化畜牧养殖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生态养殖理念被人们提出。在养殖过程中提高养殖户生态意识、科学选择养殖场址、发挥监管单位的职能,开展有效的生态保护控制措施可以很好地提高畜牧规模养殖的环保价值与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哲.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对策[J].南方农业,2018,12(27):153-154.

[2]张新平.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J].畜禽业,2018,29(11):65.

畜牧养殖论文范文篇10

降水不足,地表径流下降,农作物、牧草等因缺水而导致减产是干旱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干旱越严重浓作物和牧草等减产就越严重。农作物和牧草等对畜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牛羊等的食物来源就是农作物、牧草等。如果这些减产那饲料就会严重不足这就严重影响农业气候畜牧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油于牧草等的减少,饲料成本升高,奶牛产奶量减少储、鸡等对高温的不适应,死亡时常发生庄理不适现象表现明显并且产蛋量明显下降。干旱对畜牧养殖最大的影响就是因牧草、农作物等的减产而导致饲料成本的升高,并且导致牧草营养成分不全面从而严重阻碍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2自然灾害

因为地震,对人和动物有害的细菌、病毒等大量繁衍并且大范围的传播。从而导致动物的大量生病和死亡周此畜牧养殖受到巨大的损失。通常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小:

①要对死亡动物进行及时的无害化处理,家禽粪便污水及动物尸体的处理尤为重要。死亡畜禽体内带有大量的病菌河以将其深埋或焚烧。

②要在受灾地区进行大面积、全方位肖毒。地震过后,灾区连续几天降雨死亡畜禽随水流动造成水污染严重。为了消灭病原体,tn断传播途径保障人和畜禽的健康就要做好灾后消毒工作。

③要严抓动物的饲料肪止病从口入。灾区连续的降雨会导致饲料的霉变甚至产生毒性周而灾后的动物饲料一定要严格把关要选取干净、卫生合格的饲料。

并且要适当的增加营养物质特别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雪灾地区随着农业气候的回升,冰雪融化后容易导致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链球菌病等多种动物疫病的高发。因为雪灾导致停水停电所以家畜饲养条件和营养状况不佳,导致家禽抗病能力减弱并且发病率也增加。又因为随着春季变暖大量候鸟迁徙,带毒候鸟向家禽传播疫情的可能大增。同时随着河水解冻,水污染也越加严重这对水禽的饲养危害加大。农业气候洪灾过程中不少畜禽被水冲散、发病导致大量死亡。死亡的畜禽体内携带大量的致病微生物郊果无害化处理不及时汪其腐烂发臭那么病菌会随着水流、空气扩散、污染。这不仅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还容易引发人畜疫病暴发。例如耕牛吸血虫病、牛羊炭疽病、猪丹毒、猪链球菌病、猪肺疫、鸡法式囊病、球虫病等。因而要及时处理死亡的畜禽并且全方位、彻底的消毒。

3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导致冰山融化,水资源结构变化,灾害频发。全球变暖对畜牧养殖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气候灾害和病虫害导致饲料作物减产。气候变暖使春季容易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粮食作物因为高温、干旱的双重“打压”,导致粮食作物的大幅度减产。

②家禽的生产性能下降。猪是恒温动物,因为持续的高温储的代谢功能、粮食利用率、生产能力和抗病能力都将下降。高温还对奶牛的泌乳功能产生影响使其泌乳量下降加%田0%。从而影响我国奶牛生产业的布局。另外,因为鸡的散热功能差高温同样影响其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