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信息平台及可行性探讨

时间:2022-12-11 03:58:38

农业基础信息平台及可行性探讨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所面临的供需失衡等问题,探讨了亟待建立的中国农业基础信息平台的结构和功能,论述了基于现有技术条件建立该平台的可行性,对平台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探讨,并对该平台的建设将在农产品种植预报等方面给我国农业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中国农业基础信息平台;种植预报;USDA报告;农产品供需失衡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品出现了一系列供需失衡现象。国外进口农产品品种和数量都不断增涨,对国内农产品销售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国内市场上,不同种类的农产品都出现了从价格高攀的“姜你军”“蒜你狠”“猪周期”,发展到严重滞销的剧烈变化,已经出现了种植户在农产品低于成本价很多都无法售出的情况下,当街践踏自己辛苦劳作收获的家产品的情况,实在令人心痛。问题的本质是信息不对称。每个单一的农业生产参与者只能收集少部分的市场信息,但参与的市场为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因生产者无法撑握市场中的不同农产品种植面积、产量、库存等信息,所采取的市场策略如盲人摸象,只能靠经验和猜测,进行式的决策,如:“去年销量不错,今年多种几亩”。目前全世界只有USDA(美国农业部)的报告按周或者定期公开,内容为美国各主要农产品种植、产量和库存数据,同时,USDA还对美国和世界主要农业生产国进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预测并出台相应报告。每次USDA报告的都会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主要农产品现货和期货市场产生显著影响,曾多次使中国大量油脂加工企业遭遇严重亏损。虽然市场和一些研究也对其准确性、偏好性和利己性持有怀疑。而且该报告不可能包括我国特有的果蔬和粮食产品的数据,不具备实时性,不可能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实时的参考信息。为保障我国的农业生产安全,提高农业生产中的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务新时期人民对农业产品的需求升级,应该尽快在建立中国农业基础信息平台,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参与者和管理者提供决策、市场等多种信息服务,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我国农业生产中资源优化,做强中国农业,保障国家农业安全。

1中国农业基础信息平台的结构和功能探讨

1.1中国农业基础信息平台的结构分析。中国农业基础信息平台总体结构应该为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信息系统,其构成应包括数据收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挖掘模块及对外数据查询和决策支持模块。数据收集模块,收集各地农业部门统计和农业种植者上传的农业种植数据,包括品种、数量、预计产量;收集来自于遥感卫星和安装于农机设备及田地的传感器收的集农作物种植情况和土壤、气候等信息;与电商平台、农产品市场机构、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进出口相关机构收集市场信息;与国外相关机构进行合作,获取国外的种植和市场数据并与国内收集的数据融合。数据存储模块,该模块负责将数据收集模块收集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存储,以保障数据安全和提高数据的访问效率。需要包括数据安全、数据的分布式存储、数据分发等功能。考虑到大数据的海量特性,应该采用分布式的数据库,并实时地对数据进行备份。数据挖掘模块,该模块对数据存储模块的数据进行挖掘,将有价值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以提供给数据查询和决策支持模块使用。由于农产品的品种、产量和品质,以及市场需求,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情况,都是无法预知的,因此在数据挖掘中应该采用智能算法,特别是仿生算法,如蚁群算法、基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对外数据查询和决策支持模块,该模块可以提供对个人和机构的数据查询服务和数据推送服务。数据类型为公开数据和专用数据,公开数据可以面向所有人公开查询和推送,专用数据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机构、农业企业等提供数据。1.2中国农业基础信息平台的功能分析。在中国农业大数据建立的前提下,中国农业基础信息平台的功能应该包括种植预报功能、种植和市场预警功能、农业信息统计功能以及平台自身的修正功能。种植预报功能可以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最直接的国内外农业种植数据、产量预报和市场前景预测功能,使农业生产参与者实时地获取预测数据,并根据相关数据决定自己的种植策略,而不是盲目地进行种植。平台可以根据所挖掘数据的价值,决定是否要种植和市场预警信息,以资农业生产和农业市场参与者参考。农业信息的统计功能可以为相关农业部门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用于进行农业政策的制定和指导农业生产。平台自身的修正功能可以对平台以往的功能进行评估,如错误率和误差值的评估,以动态迭代的方式不断修正和演进自身的功能,提高平台的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不断扩展平台功能。

2现有技术条件下建立中国农业基础信息平台的可行性

在以下列举的现有技术条件和我国的体制优势下,建立中国农业基础信息平台具备可行性。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可以为大规模的数据和信息服务提供基础设施,目前各种成熟的公共和私有云计算技术,已经具备了支持大规模云计算服务的实例,如电商和各种高流量和数据密集的网络资源网站的正常运行。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是指无法采用传统方式进行高效处理的数据集合,只有使用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为大量农业种植、市场、库存和预测信息的采集、处理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物联网技术:物联网以互联网为核心,实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加上各种传感技术的应用,物联网为农业大数据的采集提供了便捷和可实现的途径。卫星测绘技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已成为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手段。2018年6月2日,我国高分六号卫星成功发射,这是国内第一颗搭载了能有效辨别作物类型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将与在轨的高分一号卫星组网运行,大幅提高农业对地监测能力。高分六号首次在卫星传感器中配置了能有效反映作物特有光谱特性的“红边”波段,能够显著提升作物精准识别能力,可以实现对玉米、大豆、棉花、马铃薯、大蒜等多种农作物的田块级精细识别,这将为农业大数据的采集提供更宏观层面的技术支持。我国的制度优势:在我国体制优势下,各个农业部门分别按不同层级领导结构,广泛分布在我国的乡村和城镇,为农业种植基础信息平台的数据收集和应用推广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

3平台建设将在农产品种植预报等方面给我国农业带来积极影响

促进我国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平台可以提供国内农产品种植情况和世界主要农产品基本种植情况数据,提供的信息包括种植品种和面积、种植时间、库存数量,以及对将来农产品生产情况的预测,这将极大程度地缓解目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农业生产参与者不再盲目种植,使农民获利。在当前地缘政治形式下,打破垄断,保护我国农业和粮食安全。在中美贸易冲突和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中国的农业和粮食安全问题突显,必然要求建立我国自己的农业种植基础信息平台,为我国和世界提供高质量的农业信息服务,提高我国的农业发展质量,同时增强我国在世界农业市场的话语权。促进农产品供给侧改革,提升我国农业发展质量。平台的建设将明显改变农业生产中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益,平台可以对来自于电商和全世界农产品市场的数据进行融合,挖掘在新时期下农产品消费需求的转变和升级趋势,及时改变种植品种和质量,促进农产品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同时为我国农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更多的机会。与电子商务、物流配合,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更健康高效发展。平台的数据将可以实时与电商交易和物流信息融合,同时实时掌握农产品进出口情况和在地理位置上的流通数据,从而可以使用大数据挖掘可能的商业机会,为农产品的销售从业者提供高质量的商业信息,促进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朱莹.美国USDA报告广受质疑[N].中国证券报,2013-08-15(A16).

[2]杨阳,高苗苗,刘志颐.关注《世界农业供给与需求评估报告》对中国农业安全的影响[J].世界农业,2017(11).

作者:张泽华 单位:云南大学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