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思路

时间:2022-08-08 03:32:18

浅析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思路

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了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如何加强农村经济的管理工作是目前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几点存在的管理现状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加强管理工作的思路,旨在提供理论性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农村经济;加强管理工作;思路措施

农村经济指的是通过宏观与微观手段来管理当地的市场环境、经济条件以及地理条件等过程。对农村经济发展目标进行明确,有效调控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消费、交换以及分配等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管理的规范化与法制化发展。所以在建设农村和谐社会上,农村经济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新时期发展下,广大农村地区更需要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不断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水平。

一、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

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同时,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盛,抓好农村经济管理是重要的工作之一。目前而言,针对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做好农村经济的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采取科学合理的现代方式,管理和发展相结合,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相结合,并沿着社会主义整体的发展道路不断前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要符合国情,符合国家的整体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已经制定了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路线,主要以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业,落实农村经济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执法职能,重点发展农村经济体制创新,并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确保农村经济向着科学化、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发展。

二、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存在问题

第一,经济体制缺乏完善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地大潮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为了扶持农村经济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急需建立完善的农村经济体制。然而目前而言,农村的经济制度不健全,法律法规的执行能力较弱,管理力度薄弱,造成农村的经济发展混乱局面仍然存在。第二,土地制度不完善。我国的农业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土地的利用,如何科学利用和规划土地,是农村经济管理的一大难题。在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土地的利用率较低,部分农田存在荒废和搁置的情况,没有相关的土地政策支撑,是很难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对农村的农业种植经济的影响也较大的。第三,资金利用率低。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农业的发展的资金链不能得到充分的延长,不仅如此,资金的投入还欠缺集中化,资金分散的现象十分严重,资源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没有得到制度的保障和决策上,在资金无法充分地利用,这对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有阻碍作用。

三、我国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路

(一)完善农村经济管理的规章制度。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科学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健全的规章制度是管理一切工作开展的指引。俗话说,“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依法治国的国家法治政策要求农村经济的管理要建立健全的经济发展制度、土地制度,资金利用制度等。建立完善的经济发展工作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路:第一,落实农村经济发展管理责任,实行全责分明的制度,管理工作要具体化、明晰化,管理人员在管理岗位上各司其职,并在自己的岗位上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第二,明确制定工作制度。管理工作是个系统的、全面的工作,每项管理内容之间都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重点关注农民的农业经济发展的负担、农村的资金投入、农村经济财务管理、以及农村经济合作等管理内容,并探索他们的管理工作的联动性,并加强农村经济的服务体系的建立。第三,建立联动反馈机制,农村经济的发展难免遇到各种形式的问题,及时与农户沟通和交流,对他们反馈的经济难题进行解决,多下基层,并在基层建立观察联系点,对于不能解决的难题及时向县委、市委反应,求助解决的措施。(二)发挥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领导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注意新农村的建设进入了新的攻坚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人员,管理人员的领导执行能力关系着管理的效率。首先,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专业素质,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这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来说,尤其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引入社会优异资源,壮大农村经济管理的队伍,提高专业化水平。其次,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要明确。管理人员要对管理内容熟悉并有针对性的分类,尤其是如何协调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的社会利益、农民的积极性三者的关系是管理人员重点考虑的问题。再次,相关部门的领导要提高对管理人员领导能力的考核关注度,避免形式化的考核制度,重视对管理人员的管理绩效,管理人员在制度性和灵活性下,再能充分发挥管理的领导职能,促进管理常态化。(三)转变管理方式。人力资源的合理地配置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并做到与时俱进,才能转变经济管理方式,对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长效性也提供了宝贵的可用资源。第一,实行产业化发展管理方式。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要求建立产业链,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协调农民、市场、企业的三者关系,促进生产、加工、出售各个环节的可持续性。第二,信息化发展的管理方式。政府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物质投入,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发展,要素的分配和资源的利用、共享可以通过建立信息资源平台实现,达到信息数字化处理的管理方式。(四)强化执行力,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管理人员的执行力越强,农民被调动的积极性就越高,管理人员有着强大的说服力,利益调节机制发挥的作用就越明显。一是农业经济的管理需要深入基层,基于当地的环境条件和客观规律才能做出正确的政策,指导当地的经济发展。区域性的经济发展指导政策和方针要强化对其的执行效力。二是做好农民的利益协调机制,农业经济的发展要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用科学手段解决农民的经济纠纷,畅通农民利益诉求的渠道,丰富农民的现代化生产的技术能力,才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五)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新形势下要求国家对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更为科学和合理。首先,资金投入集中化、突出重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需要更多的集中性的资金向此倾斜。其次,加强农村经济的资金融合渠道的管理,拓宽融资的渠道,并投融资的方向更明确更科学。再次,农村的经济发展的结构及时调整,农民的收入补贴应多补充,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六)完善农村财务核算方法。就现阶段看来,财务核算工作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代背景下,以往的财务核算方法已难以满足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要求,因此,在进行管理过程中,需要构建起系统的核算模式,并且对农村财务核算方法进行不断完善。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对预算以及成本的管控力度,切实把控农村经济发展的管理成本,利用成本管理质量的提高保证农村资产管理得到保证。(七)加强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工作是农村经济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只有全面、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实际情况,方可以确保规划建设的科学合理性。这对于农村经济管理质量的提高以及农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实际调查研究中,应当要正确统计有关农村经济信息,并且要科学汇总与分析农民的实际收入情况,从而给有关部门制定农村的发展政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系统化、复杂化,要求管理人员结合农村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客观性和能动性相结合,才能提高管理水平,强化管理职能。

作者:侯宇红 单位:天津市蓟州区别山镇农经站

参考文献:

[1]王淑梅.浅析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路[J].才智,2014(21):85-85.?

[2]姜艳.浅析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路[J].经济视野,2014(6):85-85.

[3]陈超.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路[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11).

[4]李艳秋.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浅析[J].经贸实践,2015(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