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结构性原则分析论文

时间:2022-02-25 10:54:00

历史教学结构性原则分析论文

一、站在整体与结构的高度把握和处理教材

由于历史教材是结构化的,因此无论是教还是学,站在历史学科结构和章节结构的高度,用结构的观点把握教材,用结构化的方法处理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历史学科的结构性和整体性是教学内容的主导,是教师把握和理解教材的指导方向,是教师教学中必须渗透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对历史学科教学的整体性与结构性的把握和处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为深远的是将反映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历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点也体现在历史教师的着眼点应该更高,眼光应该更长远。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见树木,更见森林;见森林,才见树木”的情境中学习历史,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和把握历史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体验历史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例一:在学习现行高二的世界近现代史时,教师必须要对其结构有个清晰的认识,近年来,在史学界大多赞成以生产力的发展来评价历史,为此,教师在把握教材时必须要掌握以生产力为标准的几个历史时期:㈠14、15世纪——17世纪,资本主义前时期(简单协作);㈡17世纪——19世纪初,手工工场时代;㈢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蒸汽时代;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电气时代。

二、提高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可辨别性

在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他原有认知结构中能够吸收、固定新观念的上位观念,并努力使这个观念具有清晰性、稳定性、可辨别性。因为这个起固定作用的上位观念的清晰性、稳定性、可辨别性越强,学生学习新观念就越容易,也越易于保存。教师要想使学生对原有知识的记忆能力更久、更清晰,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注意方法,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率是所有教师一直所追求和探讨的问题。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适时、适当的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现有知识进行对比,找出其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经过不断地对比,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记忆单个的历史事件到有相同特征的历史事件,使学生由死记硬背到有思维的记忆。

例二:在学习辛亥革命时,由于它也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因此可以指导学生与相联系。引导学生回忆时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和百日维新颁布的内容有不同之处,看出他们的实际行动比宣言退步,分析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妥协性、软弱性,它也是失败的根本原因。辛亥革命中同样作为资产阶级的革命派虽然在武昌起义之初取得胜利,但是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引导学生对他们进行对比,也正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局限性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注定在当时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三、要及时归纳、总结,增强学生认知结构的整体性和结构性

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结构具有整体性和概括性,并且整体性和概括性越强,就越有利于学习的保持和迁移。但实践表明,不少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是零碎的、分散的、彼此孤立的。因此教师应及时组织、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规律进行归纳、整理,寻找其内在统一性和规律性,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整体性、概括性和结构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性不间断地指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以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自己从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自主地利用已有知识加以提炼,形成历史知识的结构性。从整体和结构的高度出发去记忆历史知识会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为清晰、条理更加清楚,对教材的把握更为到位。

例三:在学习新中国的成立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面临危难时诞生,它为挽救中国而坚持不懈地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此之前中国曾有以下几个阶层为挽救中国而进行抗争:㈠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㈡地主阶级(洋务运动);㈢资产阶级(、辛亥革命),但他们最终都失败了,惟有无产阶级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最终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四、从结构入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历史结构具有丰富性和层次性。历史问题的结构决定解决问题的历史思想与历史方法,结构蕴涵着方法,结构提示着方法。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可用结构分析法来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历史问题的解决、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开辟新的道路,提供新的武器。知识的结构性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学习的内容,针对具体内容还需要从结构入手,从结构中以原有的知识导引、分析、解决现有的问题。

例四: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从性质上分析出它也是列强发动的一次侵华战争。从战争的性质的相同,找出与其可对比的战争进行比较。如甲午战争与鸦片战争的异同点,由于他们都是属于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那么,教师可以轻而易举地引导学生分析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也可以得出战争的结果——《马关条约》的签定使日本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从中国掠夺了更多财富,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从而也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从中也可以使学生分析出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点——对外侵略扩张,掠夺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历史教学结构性原则的运用可以使历史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一个知识系统,学生每学完一个知识点之后都应该把它溶入到一个整体之中,让学生自己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历史并不是无味的记忆,他们相互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以“点”看“面”,以“面”概“点”。其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它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以建构历史认知结构为中心的整体认识观,促进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方法和观念,进而有效地克服肢解历史知识和方法的现象。

二、它提醒我们,发现式学习和开放性教学应该有一个“度”,不能走极端。无数的教学案例证明:学生的学习不可能是不着边际的发现学习,“无结构教学”、极端的“开放性教学、开放课堂、自由学习法”并没有提高教学质量,反而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它有助于克服学生只注意知识的增长,把单个的知识点作为学习重点的倾向,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

四、把学生的认知眼光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也使学生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向未知的历史规律迁移,洞察的倾向增大,因此有助于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参考书目: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吴立岗《现代教学论基础》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摘要]历史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历史认知结构出发设计和组织教学,以完善和发展学生原有历史认知结构为目的。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和把握历史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体验历史知识的发生发展全程,同时努力提高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稳定性与清晰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历史教学;结构;结构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