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2:39:28

初中历史论文

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篇1

在讲授式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为把更多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极力压缩课堂互动时间以便于自己讲授。这种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的“容器”。众所周知,学生是富有个性的个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教师讲授多少就能接受多少,相反是要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知识解构,然后再形成建构。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就需摒弃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通过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在创设问题情境中需要注意,问题是包含在情境中的,情境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进行,要能让学生形成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以鸦片战争的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先以的话题来引导学生谈谈对的认识,然后用幻灯出示林则徐的照片,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提出问题“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由此而引入林则徐虎门销烟板块的学习。在这节课中,教师并不是直接向学生讲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历史,而是以林则徐这一人物为背景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阅读教材,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极大,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已经习惯了向学生讲授知识,担心在课堂中让学生探究无法让学生理解知识。其实,学习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摸索,才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模式,这样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而要在教学中落实这一点,教师则要注重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新文化运动教学中,按照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的思路,以问题“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为什么会指向孔教?”“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是什么?”“你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等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在讨论和交流活动中促进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其次,在组织学生讨论中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进行精讲。如在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学中对问题“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的解析,要在引导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它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应用丰富体验

历史课程和生活是有着必然联系的,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多地向学生传授书面知识,所以在教学中也就很少将历史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众所周知,历史是研究人类过去的事情的,这就自然和人类生活密不可分,而将历史和生活隔离开来,不仅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历史观的形成。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历史和生活结合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后应用历史去分析社会生活。以北伐战争为例,它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间的合作、生活中同伴之间的合作,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北伐意义出发来进行分析。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历史观来分析历史。如在内战烽火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当时的历史角度去分析,让学生理解只有国家统一才是最大目标,也可由此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结语

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篇2

具体而言,初中历史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学生历史成绩不理想,最重要的就是其对历史这门学科缺乏应用的学习兴趣,认为历史课枯燥无味,不像物理、化学等学科有课堂试验,也不像体育、音乐等学科有丰富的课堂活动。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通过在历史课堂上创设情境,将其它学科的各种元素融合进来,丰富历史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历史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过去,指导现实,而过去的事情仅通过白纸黑字呈现出来,其说服力难免会大打折扣。而情境教学可将历史现实直观的显示出来,呈现出一个生动的历史场景,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听觉上,学生都会产生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与把握。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学会学习”,即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将终身学习的理解贯彻人的一生,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情境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习,从而促进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情境教学包括语言情境、问题情境、实物情境、多媒体情境、表演情境等多种,课堂上可根据学习内容、教学资源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等选择不同的情境创设法:

(一)课堂引入的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发展,这也是进行情境创设的必要原则。老师要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前引导的作用非常关键,而以营造情境教学引出教学内容,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伊始,可以应用问题情境法,用一些设计新颖、紧扣课堂知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一些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介绍,可以直接分析,以引导学生回归课本,例如:“为什么说具有军事家、政客、文人的三种身份?”“在军事上、政治上、文学上的造诣体现在哪里?”等,让学生围绕问题在课本中寻找答案。除了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对历史事件进行还原,把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印象。比如南昌起义、鸦片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都被拍成了电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其中一些片段,并将观看完整电影作为课后作业,学生通过视频演示仿佛置身其中,深刻体会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并基于现实的角度分析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情境创设要贴近生活

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就是借古喻今,用曾经的历史指导今天的现实,因此历史学生离不开实际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比如在学习文字与语言的发展历程时,可以举行一个方言文化大赛,让学生课前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学习一种或两种除本地方言之外其它地区的方言,再用这种方言进行唱歌、诗朗诵等,通过不同的方言展示当地的语言特色,使学生们认识到,不同的语言、文字对人们生活、交流的深刻影响,从而深入理解文字及语言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创造性与重要性;再与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历史事实结合起来,使其认识到文字与语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再比如,在学习“和同为一家”的相关知识点时,笔者就引导学生通过编排舞蹈剧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首先播放藏族的民歌“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格的歌曲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己扮演“吐蕃使者求婚”一节,加深学生对封建社会政策的理解,激发其学习历史的潜能。

(三)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

要解决一个新问题,就必须将主体经验中已有的同类题充分利用起来,历史本身就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历史课堂上老师有意识的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设置多种新情境,可以实现学生原有知识向新情境中的迁移,使其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并解决实际问题,并反过来促进学生进一步探求新知识。比如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知识时,就可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提出以下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要明白该问题,就必须与前面学过的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分析两次战争的原因、目的、方法、性质、影响等多个方面,即可分析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原因,再进一步对比分析两次战争的侵略力量、侵略时间、侵略区域及签订条约的内容、丧失的主权等,即可概括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战争的扩大的结论。新旧知识互相联系,可加深学生对问题认识及对问题理解的深度。

(四)创设探究情境,加强团体协作

历史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探究是互相联系的,创设历史情境可为学生探究历史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而学生在探究历史问题过程中,又会发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等之间的因果关系、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进一步拓展其历史视野。比如在学习三国时期相关知识时,可以设置三个合作探究问题:问题一: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吗?为什么?问题二:煮酒论英雄的主角曹操真如历史小说中般阴险、疑诈吗?他的历史贡献都有哪些?问题三:史书与历史小说的区别在哪里?学生针对上述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思维能力。再比如,初一下活动课《走进清明上河图》,可以从网络上寻找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图的宣传资料,学生可以通过视频感受清明上河图所展示的宋朝的繁华场景,再引导学生“穿越”回宋朝,各自扮演画中人,模仿宋朝人民的生活场景,不仅大大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而且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了宋朝的繁华与开放。

三、结语

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篇3

(一)影视欣赏,攻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课堂上使用影视资源,大多是以影视欣赏的方式,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突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攻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如,讲解史前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时,教师可选用《古代建筑纪录片———天覆地载》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以及历史韵味;讲解“鸦片战争”的内容时,教师可选用《鸦片战争》《林则徐》等影片中关于“禁烟运动”的片段,再现历史场景。

(二)角色扮演,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在条件允许时,教师还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教师可把影视资源改编成历史情景剧,让学生亲身参与历史场景重现,体会当时的人、事、物、情,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讲解“”的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欣赏纪录片《大同:康有为在瑞典》的片段,并挑选部分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重现其中的经典对话及经典场景。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对人物心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有了深层次的认识。

二、时间安排:连贯紧凑,分配合理

(一)熟悉影视资源内容,做到连贯紧凑

教师一定要事先观看选定的影视资源,了解其内容、画面是否与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放映时长是多少,适宜在课堂上全部播放还是节选片段播放,哪些内容需要教师进一步讲解,哪些内容需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按照教学要求、授课顺序对影视资源进行编排,使其连贯紧凑。例如,讲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内容,教师可对影视资源进行编排,仅播放影片《一九四二》中的一个两人对话片段来创设教学情境:人流中喊:“大哥,怎么往回走哇?往回走就是个死。”老东家:“没想活着,就想死的离家近些。”影视片段播放完毕后,让学生回答这两个人的对话所发生的时代、地域、原因等情况,以此将学生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

(二)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做到分配合理

影视资料不能完全代替教材和教师授课,在课堂上播放影视资源的时间要适宜,要给学生留出理解、思考问题的时间。以讲解“五四爱国运动”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将课堂时间分为四个部分。(1)5分钟:教师安排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形成对“五四爱国运动”的初步印象。(2)20分钟:教师播放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的若干影视片段,要求学生思考“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什么是五四精神”等问题。(3)10分钟:学生看完影视片段后,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对“五四爱国运动”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明白“是一次无私的彻底的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4)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简短总结,学生回顾教学重点,并完成相关的课后复习题。

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篇4

1.由封闭的教学模式向开放化模式转变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事件的人物、时间、地点、过程、结果和评价等内容,很少走出教科书,在教学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内涵,思考历史跟地理和政治之间的关系,打破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获得新时代最流行的历史元素,通过对比来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社会快速发展要求学校采用素质教育教学,但很多学校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也是针对考试而言,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注重素质教育,例如,在学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内容时,要加深对顾炎武先生语句的理解,不要只知道这句的意思,要真正理解其内涵。通过分析古人的思想和观点,明确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中华儿女是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作贡献的。

3.设置课堂情境,加强互动和交流传统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照书本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对此丧失了兴趣。所以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采用多媒体或者小组表演的方式来模仿课程中的内容,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学习兴趣也会提高。

二、结语

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篇5

我们通过传授和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历史中的事件、思想和观念,但是我们要运用最现代化的、最新潮的教学理念来引导和组织学生。新课改以来,我们实行了更加开放性的教育原则,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思想和理念,从而开辟了一条更加民主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自主发展和提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更加能够推动学生承担起学习的任务,增强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小的辩论会,或者让学生演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小话剧等灵活的教学形式,来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快速地走进历史角色之中,激发其自主探索的意识,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和体会历史,增强自主学习的效率和动力。同时,质疑也是学生独立成长、自主学习不可缺少的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更要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以及独立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历史观念甚至是一些见解提出疑问,勇敢地反驳教师的一些看法或观点,并且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来探索真正的答案,争取能够做到想别人之所不想、见别人之所不见,不断优化和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更加宽广的发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使历史课堂成为塑造人才的基地。

二、有效利用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分析和总结能力

挂图是历史教学课堂中十分直观和形象的教学工具,能够帮助教师轻松地突出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历史学科由于其自身拥有十分繁琐的年代、人物、地名等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要清晰地牢固掌握具有难度,并且在这些知识的记忆过程中会拥有强烈的枯燥和乏味的感觉。教师想要让学生摆脱这种不良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对历史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生动想象的语言来进行描述和启发,还可以使用历史挂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历史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以及总结的能力,而且要让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去分析、概括和总结。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比较顺利地完成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挂图能够帮助教师详细地分析和讲解每一个事件的原由、经过和影响,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明白其中的道理和真谛,从而准确地把握和理解每一个历史事件,并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来辩证的看待每一件事情。

三、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不断磨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只有自身亲身感悟和体验过程的事情才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体会。学习也是如此,学生的成长更是如此。因此,在学生学习以及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学习一定的“放手”政策,让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地去探索和学习一些知识和事情,在历史课堂中能够勇敢地进行冒险的探索和尝试,大胆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敢于犯错,用于承担错误并且改正错误。这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独立地成长起来,才能够在错误中不断地磨练自己,使自己更加强大。为此,我们要正视学生在探索道路中出现的错误,鼓励学生在错误出现的时候一定要多加自悟和更新,自主创造成功大门的钥匙。同时,教师也要善于为学生提供一些错误的案例,采用积极点播和指导的教学方式,激励、暗示和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正确的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早日形成更加成熟、宽广的思维。

四、提供给学生自我实践的机会,通过动手操作来锻炼自己的创造意识

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篇6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是一种归纳或诱导的、分析的、回归的、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历史教学中,针对历史事件如果就事论事的话,教师讲起来就略显得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紧扣教材、积极探索,在教学中善于质疑,创设科学的诱导源,让疑问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启迪智慧。如讲授唐朝的衰弱一节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提问:“唐朝衰弱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讲起来就显得枯燥,学生也激不起兴趣。而我在讲授时,是这样提问的:“同学们,你知道《过清华宫》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是哪个朝代的?诗中描写的人物是谁?”这样一问,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我再进一步追问:正是因为有杨贵妃的奢侈享乐,所以有人说‘唐朝衰弱的原因在于杨贵妃一个人,并得出红颜祸水的结论’。你认为这种说法公平吗?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用史实来为她洗清不白之冤。”这时,学生的热情再次被点燃,纷纷投入到寻找答案之中,最后这一节课的课堂效果非常好。把看似枯燥乏味的内容放到一个新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探究讨论,会使原本平淡的内容变得趣味生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二、变化角度,把握难度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取不同的角度,善于变化提问的角度,让历史问题新颖、有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如教师课堂直接提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听后易感到乏味,也难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如果变化角度,换一种方式提问:“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而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呢?”这样一问,学生看似是似懂非懂,却一个个在认真思索。同时,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难度适中,兼顾全体学生。犹如摘果子,既要让优秀的学生稍做努力就能摘到果子,还要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如学完鸦片战争一课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这个问题难度适中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才能正确回答。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抓住知识要点,还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层次提问,深化思维

提问的设计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提出的问题要注意承前启后,环环相扣,具体性的问题要为理解抽象的问题做准备,前面基础的问题要为后面思考的问题做铺垫,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问,容易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向深入,提高历史的综合能力。如讲解隋朝开凿大运河一课时,打开历史地图——隋朝大运河,进行有效提问:(1)隋朝大运河是哪一年开凿的?(2)南北的起止点在哪里?分别是今天的哪座城市?(3)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哪几段?(4)隋炀帝开凿运河的目的是什么?(5)有人说隋朝的灭亡是因为开凿大运河,你同意此观点吗?若不同意,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大运河开通至今仍在造福人类,你还能列举出其他一些古代工程吗?以上历史问题看似很多,但是层层相扣,逐步深入,具有内在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篇7

1.初中历史互动性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科学的尊重之心和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以辩证、科学的视角去正确看待历史。初中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互动性教学中,将有自由的时间和充足的机会去积极思考、辨析历史事件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能够听取其他同学的想法,借鉴和学习接受他人的正确观点和积极想法,从不同的视角多层次、多方面地深入分析和重新填补、构建自身的历史知识体系。

2.初中历史的互动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而教师也不会失去对课堂教学进行的控制和总体把握,通过及时、良好有效的引导点拨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相互促进的教学相长的关系。学生在对话和讨论的过程中,将历史学习中遇到困难和产生的独到意见都提来出交流或者彼此分享,而当学生之间不能够沟通解决的时候,教师及时加入学生的互动引导点拨,以设计问题或者提出暗示性指导的形式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二、初中历史互动性教学方案设计的策略

初中历史的互动性教学方案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方案应该涵盖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历史信息。教师需要以教材为依据,围绕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制订出明确科学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通过设计一系列的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实现对历史知识的认识、接受和学习。因此在设计互动式教学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对引用的历史资料和介绍的历史信息做出筛选和调整,避免让课堂教学活动偏离成以不具有实际教学意义的故事为主,而有效地使用一些涵盖着丰富知识内容的历史资料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在教学设计中应当穿插展示蕴藏历史知识点的图像或者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历史分析能力、历史比较能力和历史归纳总结能力。历史图像和图片或者真实质朴,或者鲜活绚丽,向学生还原出一幅幅信息丰富的历史画面和历史场景,学生在观看图像和影片资料的过程中自然地认识并学习到历史知识内容,寻找并整理隐藏在其中的历史信息,思考历史现象背后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分析和归纳能力。

3.在教学设计中应当灵活并善于运用手边的现代科技工具。现代科技教育教学辅助工具的有效运用可以增强历史教师与初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将历史资料内容配以合适的背景音乐或者旁白,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愿望,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三、结语

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篇8

就学生而言,如果学生本身了解的历史知识和需要学习的部分出现了冲突时,就会激化学生意识内的矛盾,就会带动问题情境的出现。以此为基础形成的问题情境,在接下来的历史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中就会成为强有力的驱动力。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较多,不管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还是走出课堂进行参观,或者是通过多媒体展示等,都是可以的。

1.利用课本材料,想象历史情境。纵观初中历史教材,在许多文字之间有大量的资料穿插其中。这些都被包括在了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中,对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有极大的帮助,是历史观点的重要依据。对于教材内容起到了充实和深化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够正确的对课本的资料进行使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被激发出来。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自己带入到历史情境中。在历史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到对某种历史情境的扮演:如让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扮演,思考如果是你面对这样的状况,你会有何想法,如何去做?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不会认为历史是遥远的,是陌生的,学生能够积极而又愉快的参与到历史学习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入到历史中去,思考过去环境下,作为历史人物的自己该如何去做,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3.通过具体的参观活动,为学生展现真实的历史情境。历史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学生出去走走,从课堂内进入到课堂外,步出学校进入社会,通过对历史实物的参观,让课堂上显得极为空洞的内容,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看到到,摸得到。这对于问题情境创设来说,不失为一个极佳的方法。比如说可以对博物馆等地进行参观等。人类历史遗留文物都被收藏在了博物馆中,不仅包含了物质文明,还包含了精神文明,所以无论是直观性还是实物性,在博物馆参观时都可以体会到,能够让参观的人员感受到许多,并且引发人们的思考。学生可以通过博物馆的参观,想象到特定的历史场景以及人物等。

4.对比历史事实与历史假设,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假设和对假设的检验,引发思考,激化矛盾来创设问题情境。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在历史课堂上,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帮助,将一部分内容通过图片或者是影像的方式播放出来,为学生展现那个年代的历史状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到了历史中,使得学生的求知欲望更为强烈。比如说在“官渡之战”这一部分学习时,教师就可以选取《三国演义》电视剧中与之相关的内容,并结合其他材料来准备好一份课件。在上课之初,教师可以首先对该场战役的情况进行初步介绍,让学生有所感知。随后就可以通过上述课件,来对当年的战争场景进行标示,同时与课本内容衔接,为学生介绍该场战役具体的经过。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战争中的激烈打斗场景,再结合教师的叙述,就显得更为精彩,学生会感觉到自己身处其中。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中,来对历史进行分析,加深自己的记忆,增强对历史本身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需注意的问题

除了上述的策略,我们需要在情境创设中有所掌握之外,还需要对一些问题特别注意,具体如下:1.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结合课程内容来进行。在初中历史的教学活动中,当我们需要创设情境时,必须要和历史内容相符合,如果一味的选择空泛的问题,那么必然达不到效果。另外,对于学生的认知规律,也需要符合,如果题目较为简单,学生会没有兴趣,如果太难,那么学生学习的信心将会失去。只有我们把握了上述原则,我们才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情境中,引发题目的兴趣,实现智力活动最佳状态,来对情境问题进行探究。

三、把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来看,历史课标也有极为清晰的要求。从心理学角度来描述情感,表示的是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紧密联系的,既复杂却又稳定的一种态度体验,美感等都被包含其中。道德感则表示的是,对自己或者是他人行为,采取一定道德标准来进行评价的情感体验,如友谊感、责任心以及自尊心等等都包含其中;而美感则是当人需要对外界事物进行评价活动时,会产生一些肯定或者是愉快的情感。理智感表示的是,在进行认识活动成就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如成功感等;上述情感体验如果是正确的,那么必然是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基础。也就是说,价值观在人的思想以及行为倾向方面的整合和统领作用极为重要。

四、结语

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篇9

1.1教育资源重复建设

网络中有很多类似的初中历史教育资源,而平台的承载量是有限的,重复的资源过多就会导致其他资源过少,况且同类教育资源中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不好的资源也被掺杂在其中,使得初中历史网络教育资源的质量水平大为降低。

1.2教育资源形式散乱

网络教育资源不同于网络资源,它主要在教育网络平台上呈现,主要目的是为了给教学提供辅助。但现在网络平台上的历史教育资源形式散乱,剪辑粗糙,造成好多资源不适合在教育教学中参考应用。

1.3教育资源难以整合

数量庞大的初中历史教育资源,给网络教育资源管理者带来了很多挑战。由于现在网络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只是将已有的教育资源进行上传,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查询和下载体系,因此,资源管理者无法将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与巨大的网络教育资源较好的整合。

2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教育资源的开发

2.1搭建初中历史网络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初中历史网络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该包括公开课视频下载、课件下载、习题下载、在线考试、在线辅导、技术网络问题维修这几个基础模块。很多中学网络共享平台上资源量少,需要借鉴一些大学的公共服务平台,为此需要为师生搭建一个完善的初中历史网络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这样不仅让师生可以自主化教学与交流,还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查阅有关初中历史的教育资源,在网上进行练习和测试。

2.2开发有特色的初中历史网络教育资源

每个地区的初中历史教育内容不同,每个学校需要的初中历史网络教育资源也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开发。在开发初中历史教育资源时,开发人员要多借鉴其他学校好的教育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善于总结各校资源的共通性,关键是把握本校的特殊性,开发出适合于学校自身发展的特色教育资源。

2.3建设初中历史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团队

开发初中历史教育资源并维护各个网络教育平台是一项困难繁杂的工作,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搜索的快捷性,都会影响初中历史的教育教学。为此,建设一支专业素质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初中历史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团队,是满足历史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

3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教育资源的利用

3.1科学的利用教育资源

网络教育资源的最大优势就是丰富了课堂,为课堂注入了生机活力,但如果不加以可学的利用,课堂效果会适得其反。为此,要选择好而精的资源,在最恰当的时机利用,资源的利用要有计划,从时间到内容都要推敲。

3.2合理的使用教育资源

初中历史网络教育资源的多样化,给师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性。在使用网络资源时要遵循:一是数量合理,二是内容合情。使用过程中不要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避免过度使用和不使用的两个极端,过度使用会使学习进度过慢,学习主题偏离,不使用又会导致学习枯燥乏味,知识理解出现障碍,知识记忆存在困难。其次使用时要注重内容是否合乎情理,教学中教师应对繁杂的网络资源进行筛选,选择切合主题,内容健康的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育资源的使用和教育价值。

3.3资源的利用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篇10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根据所要讲授的教材知识,来创设情景,更好地贴近历史情况,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比较丰富的图片、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多地将自己的兴趣投入到历史课堂之上。比如说在讲解初中历史巴黎和会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美国、英国、法国和中国的代表,然后按照教材的基本内容进行陈述,并且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恰当地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充分地表达当时情况下中国在巴黎和会中面临的处境,以及中国的大无畏精神。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对祖国的感情。

2.丰富历史教学手段,增强课堂趣味性。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要善于与当前的科技手段结合起来,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服务,让学生可以摆脱传统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增强初中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活动教学的方式,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比如说在讲解关于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相关的视屏,比如说比较著名的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通过这些视频,让学生积极地想要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这就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开展知识竞赛,教师提问关于抗日战争的知识,看哪些同学可以又快速又准确的回答上来,这种类似的竞争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历史成绩。

3.创设新颖的问题,提高学生兴趣。在历史教学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将心思都放置在历史知识的听讲中。教师在历史知识的提问时,不能够盲目的按照教材中已有的问题进行提问,要善于根据教材的基本知识,创设新颖的问题,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丰富他们的历史知识,这样的问题创设,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服务。比如说教师在讲授清朝末年签订的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时,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以及其他各种条约,这些条约包含着很多方面的内容,学生在掌握起来非常困难,很多知识容易混乱。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比如说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哪个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台湾人们的反抗,为什么?这时候学生就要进行思考,哪个条约的签订,关乎台湾人民的利益,然后通过回忆各个条约的内容,知道答案是《马关条约》。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水平。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