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的历史功绩分析论文

时间:2022-03-04 08:18:00

隋炀帝的历史功绩分析论文

一、对改革的贡献

为了精简机构,改革吏治,把军政大权集中于中央,炀帝明令废除诸州总管府。又下令改革封爵制度。他下诏:“自今以后,唯有功勋,乃得赐封”,又规定“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必须德行功能显著者,才能升级。大业三年,炀帝下《求贤诏》,批评各级臣僚,举贤不力,要求从德行、文武才干等各个方面荐举人才,指出人才“不必全备”,只要“一艺可取,亦宜录用”。北周官制,机构臃肿,层次重叠,人员冗杂。隋文帝虽改周之六官,但基本上仍依前代之法。炀帝即位后,作了大胆改革。如废除三师、特进官;废除都督以上至上柱国凡十一等及八郎、八尉、四十三号将军;将光禄、金紫、银青等九大夫,建节、奋武等八尉定为散职。又改三卫为三侍,废除直阁将军、直寝、奉车都尉、别将等武官。文帝时设置了九等爵位,炀帝只保留了王、公、侯,其余都予以废除。尚书省六曹,原各设侍郎六人,共计三十六名侍郎,炀帝改为每曹各设侍郎一名。这些改革,不仅裁减了冗官,精简了机构,同时又削弱了北周的贵族势力,是切中时弊的。

南北朝以来,人口大量流徙,形成“一郡分为四五,一县割成两三。百家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的现象。致使民少官多,“十羊九牧”,州郡县的数量越来越多。隋灭陈后,全国总计有州253,郡689,县1562。这么多的各级地方机构,供养那么多的官吏,势必加重黎庶负担,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文帝废郡,改为州县两级制。炀帝即位,又废州改郡,大量压缩裁并地方官僚机构。大业三年,全国仅设郡190,县1255,郡县数目较前大为减少。

南北朝时,豪族地主拥私兵,建坞堡。农民罹于战乱,又不堪赋役负担,纷纷依托豪族,加之当时盛行部曲佃客制,士族豪门便隐占大量户口。造成“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的局面。丁口不载国家户籍,国家就无法征收赋役,这就减少了朝廷对劳动力与财富的占有。隋文帝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索貌阅,检括出443000丁,1640500口。隋炀帝即位后,继承文帝的政策,任命裴蕴主持貌阅,进一步取得了成效。“承高祖和平之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于老,已负租赋。裴蕴历为御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皆令貌阅。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又许民相告,若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是岁大业五年也,诸郡计账,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

二、对经济的贡献

隋场帝即位,继续推行均田制,于大业四年(608年)和五年(609年)连续两次“诏天下均田”。在均田的同时,坚持打击豪强兼并的行为,专门派司隶台负责纠察“豪强奸猾,侵害下人,及田宅逾制”者,对赋役制度也进行改革。“场帝即位,户口益多,府库盈溢,乃除妇人及奴裨、部曲之课”。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男子服役年龄文帝时二十一岁,到大业时规定“男子以二十二成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多次减免租税,对农业生产也比较关注。“赖百司不得践暴禾稼,其有须开为路者,有司计地所收,即以近仓酬赐,务从优厚”。还在今青海地区“大开屯男”,解决了边防军粮的问题。由于有效的农业政策,垦田数大业二年,达到“垦田五千五百八十五万四千四十一顷。其邑居道路,山河沟恤,沙债碱卤,丘陵叶陌,皆不预焉”。国家积蓄更加充盈。大业五年(609),隋场帝继文帝后,在裴蕴的建议下,再次在江南括户,“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又许民相告,若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结果,“诸郡计帐,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这一措施既打击了豪门大族的势力,又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和隋朝的强盛。大业元年(605)场帝在宫城东又建筑含嘉仓城,在宫城内右掖门“街西有子罗仓,仓有盐二十万石;仓西有粳米六十余窖,窖别受八千石”;次年,“置洛口仓于巩东南原上,筑仓城,周回二十余里,穿三千窖”,粮食库藏之多,直到唐朝立国二十多年,西京府库的粮食还未用完,为唐朝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商业也进一步发展,商业城市进一步繁荣。场帝“徙洛州郭内人及天下诸州富商大贾数万家,以实之”,又迁徙河北诸郡工艺户三千余家到东都,设置十二坊于洛水,东都的商业空前的繁盛。

三、对文化的贡献

炀帝为晋王时就在藩邸开馆网罗文士。“王好文雅,招引才学之士,诸葛颍、虞世南、王胄等百余人以充学士”。炀帝不仅喜爱文学,且对南北朝以来的浮华文风有所厘革。正如《隋书·文学传序》所载:“炀帝初习艺文,有非轻侧之论,暨乎即位,一变其风。其与越公书、建东都诏、冬至受朝诗及拟饮马长城窟,并存雅体,归于典制。虽意在骄淫,而词无淫荡,故当时缀文之士,遂得依而取正焉”。炀帝还积极倡导撰修典籍。他“置王府学士至百人,常令修撰。以至为帝,前后近二十载,修撰未尝暂停,自经术文章兵农地理医卜释道皆为新书,无不精洽,共成三十一部,万七千余卷”。炀帝多才多艺,对音乐也有贡献,他设置了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等九部乐,兼容并蓄,大量吸收少数民族乃至外国的音乐舞蹈。大业年间东都演出的散乐百戏,大部分是由西域传入的。

扩大各级学校的教育,这是炀帝重视文化的又一表现。《隋书·儒林传序》说:“高祖暮年,不悦儒术,遂废天下之学,唯存国子一所,弟子七十二人。炀帝即位,复开庠序,国子郡县之学,盛于开皇之初。征辟儒生,远近毕至,使相与讲求得失于东都之下,纳言定其差次,一以闻奏焉”。炀帝颇能重用名儒,且不存南北地域门户之见,他拔擢原陈朝名士许善心为礼部侍郎,对许荐岸的儒生亦授为学官。

创立进士科亦是炀帝所为。在九品官人法衰落的情况下,文帝采用州县举荐人才的办法取士,选拔官员,遂有了科举制的萌芽。“炀帝嗣兴,又变前法,置进士等科”。这是科举制确立的标志。从此授官不凭门荫,全凭考试,适应了阀阅士族衰落和庶族地主兴起的潮流。隋行进士科虽因国祚短促而成效不著,但却为唐所继承和发展。“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可见唐代的进士科已成为选拔高官的重要途径。此后,终封建之世,进士科始终是科举取士的最主要科目。

四、对外交的贡献

东突厥臣服于隋后,隋与西域各国的关系更为密切,场帝派裴矩驻于张掖,主持与西域的交通事宜。大业年间,西域“相率而来朝者四十余国,帝因置西戎校尉以应接之”。大业十年,突厥、新罗、勒蝎、毕大辞、诃咄等西域十七国遣使朝贡。长安与东都“西域胡往来相继”,西域的九部乐也在这时传入中国。与南亚和东亚诸国中,除了同高丽和林邑发生冲突外,隋与百济、新罗、日本、赤土、真腊、波斯等国保持友好关系。这种对外交往的盛况是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所从未有过的。

综上所述,隋场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关系等方面均有建树,是一个

有“狭殷、周之制度,尚秦、汉之规摹”之志的封建君王。仅在短短的四年中,

就把隋朝推向极盛时期,其开拓进取精神可谓“过于秦汉”,可恰是这位堪称“功

业隆显”的君王,却步秦二世的后尘,留给后人的教训是深重的。

参考文献:

[1]袁刚:《隋场帝传》,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2]林家有:《史学方法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

[3]袁刚:《暴君隋场帝评价的论辩》,《南都学坛》,2002年第4期。

[4](唐)魏征:《隋书》卷1至卷4,中华书局,1973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