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素质养成教育”途径探讨

时间:2022-01-10 03:48:59

学生“素质养成教育”途径探讨

摘要:职业院校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加大了在“课程设置”、专业优化等硬件上的投入,卓见成效。同时在培养“高素质”的“素质”教育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我们通过某些专业的长时间试点,素质教育要想真正见成效,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教育,还要有行为规范的养成,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职业院校在传授技能的同时,通过养成教育,给学生扎下素质的根基,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1]。

关键词:职业素养;路径;养成教育

《弟子规》职业院校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加大了在“课程设置”、专业优化等硬件上的投入,卓见成效。同时在培养“高素质”的“素质”教育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我们知道素质教育要想真正见成效,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教育,还要有行为规范的养成,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某些专业的长时间试点,形成了用诵读、细讲、力行《弟子规》作为具体实施路径的“三年如一日,素质养成法”的全程德育的“素质养成教育”法,是职业院校实施全程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2]。要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必须通过职业院校的正规培训,这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长久之计。

一职业院校提高学生素质与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一)从国家层面上看,国家需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我国拥有1、4亿名产业工人。其中,技术工人为7000万人,但其中高级技术工人只有245万人,只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5%。与发达国家高级技术工人40%的比例相比差距很大。我国的工人技师只有100万左右,大约为技术工人总数的1.4%,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比例数为20%。我国的高级技师更是少,全国只有7万多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1.4%。要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必须通过职业院校的正规培训,这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长久之计。我国职业教育占据高中阶段以上教育的“半壁江山”,据统计,2008年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总数已经达到1100万人,在校学生总数已超过300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占据了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一半,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二)从学生自身看,职校生综合素质偏低。在学生层面上,也存在职校生整合素质偏低的现象。①在学习程度上,学生素质偏低;②在心理上,自信心严重不足;③在思想上,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④在德行上,没有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念。就是这样的学生现状,没有德行,缺乏诚信,学习程度偏低,怎么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的确是职业院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三)目前职业院校的对策。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各个职业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上下了大功夫。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设置,实行校企联合、顶岗实习。有些院校改革学制,“3+2”模式、“2+2”模式。还有些院校学习德国“双元制”,实行“学徒制”,到企业拜师等等。不可否认,这些办法,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职业道德与交往、沟通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纪律服从意识等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没有职业素养,没有内在的“人”的素质,仅仅有技术的工人是没有长远的发展的。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除了用专业设置、技术培养、师徒制等硬手段,还需要培养人文素质和德行培养等等的“软实力”。

二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用诵读、细讲、力行《弟子规》作为具体实施路径的“三年如一日,素质养成法”的全程德育的“素质养成教育”

(一)职业院校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多种途径。为了把我们的学生变成具有内在人的素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让我们的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也有可持续发展,有长远的发展,职业院校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总目标上看,有些职业院校已经将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作为德育的目标。在具体的操作路径上,也是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如在思想认识上,认识到了要实施全程德育,强化育人效果;在课程改革上,要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改革,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各专业学科教学过程管理,培训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日常管理上,要严格常规管理,强化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在学生管理中,发挥学生干部在职业素质教育中的表率作用;在课余生活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发挥企业和家长的教育协同作用,等等。不可否认,职业院校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方面都作出了不少努力。多种方法配合,都是在不同时段,不同方面,相互配合,多种方法多种手段综合使用,。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到了一定作用。现在的问题是,在思想认识上,职业院校已经认识到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全程德育”,那么怎么实施“全程德育”,哪一种“德育”是真正的“全程德育”,可以一以贯之,可以从内到外改变学生,从外到内培养学生素质呢?(二)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全程德育“素质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三年如一日,素质养成法”,诵读、细讲、力行《弟子规》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上述这些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的“三年如一日,素质养成法”的方法,实施全程德育,真正养成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实行人格培养,进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强化育人效果。1.所谓“三年如一日,素质养成法”,就是在校三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课余时间只做好一件事,就是“诵读《弟子规》、细讲《弟子规》、力行《弟子规》”。学生在校三年,每天8点早读,诵读《弟子规》;8点10分,由一位同学上讲台复讲《弟子规》、细讲《弟子规》,结合中国古典思想和典故,讲《弟子规》的内涵,应用和自己的体会,之后同学点评,从PPT的制作,到文意了解的深浅,到表达时声音的高低、眼神的交流和身体的端正与否,提出意见,最后老师点评;每周,《弟子规》主题力行班会。每周老师会给学生布置任务,如学生定期和父母通电话,问候父母,报平安;节假日和学期末布置学生回家力行孝道,帮助父母做家务,为父母洗脚等任务。对照《弟子规》,看看自己在这些“小事”上做到了没有,做好了没有;每学期,《弟子规》力行分享会。分享学习《弟子规》的认识,自己前后的变化,力行《弟子规》的体会。“三年如一日,素质养成法”,就是由外而内,又由内而外,培养学生的素质、品德、人格,让学生在校三年,有真正的变化,真正的改变,脱胎换骨,成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2.为什么“诵读”、“细讲“、”力行”、“分享”《弟子规》就可以养成“高素质人才”

(1)《弟子规》是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儒家文化最高道德和行为的观念的集中体现,蕴含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精髓。《弟子规》就是在生活中言行举止等小事情中讲文化,语言浅显易懂,便于学习。又在行为规范中蕴含着做人做事的大智慧,浓缩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2)《弟子规》是中国儒家行为规范的。《弟子规》全文三百六十句,共九十行一千零八十字,分别列出113件事情,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其中“孝(入则孝)”24则,“弟(出则弟)”13则,“谨”24则,“信”15则,“泛爱众”21则,“亲仁”4则,“学文(余力学文)”12则。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弟子规》实质就是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具体化、行为化和形象化的行为实践。学生可以通过修习它,来改正自己的生活习惯,遵守生活规律。(3)《弟子规》是讲心性修为的。《弟子规》首先提升了人的心境。《弟子规》里讲,人第一做到孝悌,对父母孝敬,对兄弟姐妹爱护;然后再提升到第二,次谨信,言语谨慎,不要嘴没有把门的,乱讲一气,自己痛快了,不管别人的感受了;再提升到第三,泛爱众,就是说广泛地怜爱、亲爱、爱敬大众,《弟子规》又有:“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个就是孔子在《论语》里讲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进而做到第四,“而亲仁”——人,必须得有一颗宽恕的心、仁慈的心、仁爱的心。这颗心说的是,我们在每一天、每一时刻都得有这样一个心境。有人说: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弟子规》就是文化先贤把深厚的思想行为化、规范化,让我们养成习惯,从而形成完善人格,改变命运。

3.怎样用《弟子规》作为完成学生素质教育“全程德育”的养成路径

(1)用“细讲”环节增加文化底蕴,弥补自身不足。细讲《弟子规》,以《弟子规》为纲,以传统文化为理论论据,以传统故事和典故为事实论据,讲透《弟子规》,补上文化素质不足的课,增加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文化自信。职业院校学生和本科学生、研究生相比,可以有学历的不足,可以有专业理论知识的不足,但绝不能有传统文化的不足。(2)用“力行”环节,培养孝悌诚信等意识,养成健康人格。每周的主题班会,老师制定力行任务,学生力行后再谈体会。如《弟子规》先把孝道作为根基,以“诚”和“敬”为核心引导学生为人处世。从孝道开始,以诚敬对待父母,扩展到兄弟,家中其他长辈,进而扩展到老师,领导。以“同理心”扩展到所有长辈,所有人,进而到一切物,一切事。因此,在第一次“孝”的主题班会中:“述祖德”,就是通过文字写出父母祖辈的优良品质以及对自己的养育照顾之情,并通过班会在全班宣讲,以达到知恩,进而能报恩并学会包容父母;“思己过”,反思自己的过错;“行孝道”平时布置学生定期和父母通电话,问候父母,报平安;节假日和学期末布置学生回家力行孝道,帮助父母做家务,为父母洗脚等任务。回来以后分享。平时会就学生与父母日常应对进行分享和引导,如清明节,分享回家祭祖的情况,并讲述“丧尽礼,祭尽诚,视死者,如视生”以及祭祀的礼仪和意义。经过《弟子规》的诵读、细讲、力行,培养了学生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我们的学生明显对父母、老师有了恭谨之心,培养了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养成了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性;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价值观念;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人际习惯。反反复复,点点滴滴,通过做小事实现人格教育,从而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学生才会有巨大的改变,我们的教育才会有可喜的收获。守规矩,爱学习,反而成为了我们的小收获,学生身上出现了认真、踏实、严谨、恭谨的品质,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欣喜。(3)用“分享”环节,加固养成的良好行为规范和习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企业对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最看重的是职业精神(包括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规范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职业能力(包括执行能力、表达能力、专业能力、社交能力)。随着现代职场观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重视员工职业素质的高低。他们认为职业素质是保证个人能够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素质。因为技术因素离不开主观性因素的影响。以精神状态、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工作作风,特别是价值观念等主观因素为内容的思想素质对技术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得相当一部分青年技术工人在利益诱惑和市场化冲击下,一方面缺乏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作风,不仅技艺不精,而且工作责任心不强;另一方面,又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对工作岗位总是不满。此类现象不仅影响了技术工人技术素质的提升,还严重影响了技术人才队伍的稳定。对于企业来说,管人管事是管理的核心,而管人最好的法宝就是用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和中国人血脉里的民族优秀品格特征来形成员工自我管理约束。倘若用《弟子规》来培训教育员工,用《弟子规》的主要精神内涵而构建企业文化,一定会从人性的本质上解决管理上的问题,使文化力真正变成了生产力。因为《弟子规》里的道德和行为上的法则和理念,其实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优秀品德和民族性格特征中最易唤醒的部分。《弟子规》实质是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在社会和企业中的具体实践,也是中国人践行儒家文化时从知易行难到知行合一过渡的最好普及教材,《弟子规》是中国式企业文化的精髓。但《弟子规》文意浅白,知易行难。中国传统文化“贵在力行”,日常平凡的113件小事,古人讲“如海一滴,具百川味”。这些小事背一背容易,真正都要做到难。而要通过小事达到培养学生品行的高度,则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力行、检验,不是耳朵里听几节课,嘴巴里读几本书这么简单。道理也不是讲的越多越好,把传统文化都学习一遍,因为我们用《弟子规》不是培养技能,也不是简单的学习知识,是“育人”,是品行培养,这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现代人学习的最大障碍在学杂、学多了。《礼记学记》篇专门探讨学习,里面有一句话说”杂施而不孙,则乱而不修“。杂施,学一大堆,导致心散乱,心都散乱了,怎么可能深入?《弟子规》的培训培养也不是一下子就见效的,学生经历了漫长的“抵触”——“渐信”——“改过”——“验证”——“再信”——“自觉”的过程。就拿“给父母洗脚”这一任务来说,做与不做,学生的感触体会都不同。每次主题班会老师问起“给父母洗脚了没有?”这个任务,很多同学明明没有洗,回答“洗了”。回答了三、四次之后,回到家真正的给父母洗了脚,仔细的观察了父母的脚,看到了父母脚上的伤疤,老茧,听听父母讲讲伤疤的来历,才真正有所触动。才会真正把“孝悌”的话听进去。回来再读《弟子规》才信服。通过三年的诵读、细讲、力行,最后分享。从小事上体悟,从最基本的德行来入手,知行合一,学生们在品行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到最后我们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定力。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原因虽然很多,和我们的浮躁不静心不无关系。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中国的产品质量不如日本,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家做事比我们更严谨,更具有工匠精神。在日本人的概念里,你把它从60%提高到99%,和从99%提高到99.99%是一个概念。他们不跟别人较劲,跟自己较劲。故为学之道,贵在专注,有定性之后,才有坚持。才能提升境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静下心来,对事物有自己的认知判断,对是是非非有自己的判断。因此,我们发现《弟子规》,“学习容易,力行最难;了解容易,养成最难”。我们用三年做一件事,就是为了“养成”。

三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如一日,素质养成法”的好处与成果

我们的效果如何呢?就拿这个活动的其中一个专业,房地产专业来说。就宁夏建设职业院校而言,房地产专业的学生录取的分数线比较低,学生来源比较多样,素质相对较差,也比较难于管理。因此我们在房地产专业,用《弟子规》对学生进行教育。本来是为了让学生守规矩,好管理,没想到几年的坚持,有了更高的收获。学生从以前入校时的既自卑又顽劣,变得自信从容;从以前的上课说话、看手机、不尊敬老师,变得全班统上课一上交手机、认真听讲、尊重老师;从以前的不爱学习,变得学习认真;从以前的无知自大,变得有了“恭谨之心”。他们会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妇女让座,会在公共场所捡垃圾,会回家给父母洗脚,会在校园里给没有给自己上过课的老师问好,会在餐厅吃饭时坚持每一餐都“光盘”,会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不让自己犯错误,他们会为他人着想,会感恩,会认真,会爱人了。他们会双手递物,双手接物,具有恭敬之心了。他们时时刻刻会要求自己,规范自己,会对自己说:“我们是学过《弟子规》的学生”。在2015年的全国房地产专业综合素质评比中,我校的房地产专业排名第九。现在我们的房地产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率很高。因为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都比较高,如中海房地产公司对新员工的培训就是抄写《弟子规》,而我们的学生是践行《弟子规》的,怎能不受企业的欢迎呢?因此,学习《弟子规》就是由做事到做人,由培养品行到培养定力,就是培养言行规范,就是修习品德,就是打好道德学问的根基。有了这个根基可以干什么?我们看看日本的例子吧。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截至2013年),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秋山木工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家具厂家,“秋山木工”的订制家具常见于日本宫内厅、迎宾馆、国会议事堂、知名大饭店等。由于重视人才品格的独特工匠培养制度,在业界及海内外受到瞩目;《匠人精神》为“秋山木工”代表秋山利辉关于如何培养具有日本特色的合格“匠人”的著作。作者秋山利辉,是日本著名“秋山木工”创办人、代表理事。书中秋山利辉通过列举“秋山木工”的“匠人须知三十条”,阐释了其心目中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即对一个人品格的重视远高于对其技术的要求。秋山认为:“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秋山的匠人哲学是: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术。“如果有了这种人性的东西,就会进入高峰,如果只是技能上突破,是没有神明帮助的,因为没有德行,就会有局限。所以说,真正顶尖的人、大师级的人,都是‘德’在前面。”他自己又是怎么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的呢?秋山在他的书中写了“匠人须知30条”:匠人须知1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学会打招呼匠人须知2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学会联络、报告、协商匠人须知3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是一个开朗的人匠人须知4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不会让周围的人变焦躁的人匠人须知5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要能够正确听懂别人说的话匠人须知6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是和蔼可亲、好相处的人......。三十条“匠人须知“全部是这些细微具体的事,看似容易,也需要长年累月的修习养成。由这些“须知”可知,任何成功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时的培养,首先也是重视“德育”,以德为先。在具体的培养路径上,所使用的方法也是若干年如一日的“全程德育”。“德育养成”的内容也和中国的《弟子规》一样,从行为规范做起,细小具体。秋山木工那些具有严谨技能、出众品行的杰出工匠们就是这么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养成”的。

四结语

以此看来,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全程德育的“素质养成教育”,用诵读、细讲、力行《弟子规》作为“三年如一日,素质养成法”的具体实施路径,不失为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素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德行,为学生培养职业素养打基础的有益尝试,是职业院校实施全程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赵幼敏.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J].才智,2011,(11):159.

[2]李亚茹.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实施途径及师资队伍建设[J].时代教育,2016,(22):60-61

作者:刘瑜 吕淑萍 单位: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