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探索论文

时间:2022-07-16 04:20:00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探索论文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方法课程评价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作为计算机的一门实用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显示出其重要性。在设计课程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张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并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实际问题中去。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使用和维护作为一门实用的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显示出其重要性。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一门计算机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因其操作性、实用强,而普遍受到学生的喜爱。这几年来,我们根据市场对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以及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符合人才需求的课程理念与课程定位

现代教育的观点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合格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定位于掌握计算机基本软、硬件的概念及安装、维护的方法技巧。由于专业技术强的特点及所涵盖的内容,掌握该门课程后,学生可以面向计算机应用较为深人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既可以从事计算机单机安装、操作、管理和维护,也可以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培训、推广、销售服务等技术工作.

二、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中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比例为1=t而本门课程的特点是大量的知识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来掌握的。我们深人分析了课程教学内容,经过实践探索,将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加大了实验课课时,适当缩短了理论课时,实现课时比例为2=1。从教学方式来看,先集中完成理论课后,再集中课时完成实验课。这样做既能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有足够的实验课时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1.明确理论课程内容

明确课程理念与课程定位的前提下,要求理论课程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这其中包括“硬件知识~计算机组装”“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检测~软件安装与使用”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内容做到条理清晰、明确落实能力。即要掌握硬件设备的选购及维护、学会计算机组装的方法、掌握计算机的工作环境及良好的操作习惯;硬件、软件系统的维护;计算机常见故障检修;故障的分类,检修原则,检修步骤,检测方法;系统环境的优化;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备份与恢复;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与防范、利用软件工具的使用进行系统维护,增强计算机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细化实验课程内容

实验课程我们给学生的任务要求是:能自己动手组装计算机,能进行常规的维护,故障的判断和处理。就是让学生将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完成的工作从头到尾自己亲自做一遍。

我们按照实际中要完成的工作,将工作内容分解成实验课程内容。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的认识与组装、CMOS参数与BIOS参数的设置、硬盘的分区与格式化、操作系统的安装、安装设备驱动程序、计算机的维护与优化、常用软件工具的安装与使用、注册表的使用与维护、DOS命令的使用。每部分都有明确的工作要求。这样学生可以把各种概念、原理放在任务中去理解,通过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它们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三、教学方法独具特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生存环境的压力,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在头脑中对知识的意义进行建构的过程。

学习环境四大要素是: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情景”是首先提出一个任务,让学生感觉到课程的学习目标就是完成提出的任务。“协作”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必要时,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会话”是综合所有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综合练习,提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同教师进行咨询和答疑。“意义建构”的教学效果,就是对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去表达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1.“任务”式的理论教学方法

我们每次在课程开始时,首先提出一个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交一份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完成的适合日常办公、图形图像设计、游戏爱好者等不同需求的计算机装机配置作业。将知识点贯穿在实际应用中,让学生直接与市场接触,使课程适应根据新产品的发展,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围绕着这个任务进行设计的。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任务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因此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目标,我们注重优化教学内容,注意引进新知识点和新的技术,引导学生关注每一个新产品、新技术的特点,并与原有的产品、技术进行横向比较,了解其中的差异,从而了解市场。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利用几个周末的时间自己去了解市场,这其中的过程比较辛苦。但是回来都说收获很大,并且都交了一份非常好的作业,他们感到课程内容并不是空洞的。而这个过程也锻炼了学生运用课堂知识、了解市场的能力。

2.“模块”化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是实践教学课程改革中最主要的环节。通过实验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堂的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掌握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用技术,加强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进行以下安排。

(1)为了使学生真正拥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能力,我们建立了专用硬件实验室,要求以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每个实验,每组配备有1台电脑的基本配件。

(2)合理安排实验顺序。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将实验内容分解成模块,采用图表的方式来讲解,这样可以用直观的图形来展示实验内容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按照实验图表首先完成硬件部分的实验,再完成软件部分的实验。再细化具体的实验过程。学生按照实验过程表完成实验后,基本上可以掌握一台计算机的安装、维护过程。

(3)按照实验过程,专门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并要求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每次实验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学生必须达到,在每份实验报告最后,还有相关的实验题需要完成,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根据实际出现的问题,自己解决。

(4)在实验完成后,教师要将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该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所有知识点有一个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印象。

四、改革课程考试和课程评价方式

1.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试属于技能型考核,因此我们采用操作性考试,考试项目涵盖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的主要方面。我们确定了以下几个项目来建立操作考试的题库。这些项目包括:组装一台办公电脑,配置CMOS、硬盘安装、安装操作系统、GHOST的使用、硬盘分区管理软件PQMAGIC的使用、注册表的使用、DOS命令的使用。课程考核以操作考试为主,再结合口试进行。教师根据操作与口试结果,按比例给学生判定本课程的考核成绩。这种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过程评价,使学生动手技能快速提高。从考核效果来看,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考试方式,学生反映这远比笔试要好。

2.注重过程的课程评价

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是期末考试的成绩在学生整个课程学习的评价中占有绝对的比例,这样容易使学生忽略平时的学习的过程,课程的内容不能掌握得更全面、更扎实,学习目的也不明确。因此我们将课程的评价方式改为:学习过程评价+教师评价+综合考试。评价方式中学习过程占了很大的比例,学习过程包括实验作业、实践技能操作等;而教师评价包括课后作业、考试、评语、成绩;综合考试包括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口试。

这样的课程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为仅凭一次考试不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素质发展的情况。新课程评价方式就避免了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问题。显学生在评价中的地位,强调了学生的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课程改革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出发。对于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效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善和研究的地方。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