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7-29 09:51:53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高校在推进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发展中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当前国内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打造专业师资队伍三方面入手,提出了合理的教学改革措施,旨在为相关调研人员提供理论参考,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水平。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高校特殊教育;培养目标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这是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而当前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还面临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教学比例设置不合理以及理论课程与实践应用结合等问题,这成为制约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要求高校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制度,为课程教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1当前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也应该向应用型转型,但就目前而言,在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从道德、文化、能力三方面进行教育,而部分高校并未重视人才多方面的培养,侧重于对人才知识与技能的锻炼,使得人才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二是课程教学比例设置不合理。关于课程结构设置失衡的问题,一直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要攻克的重点,在必修课和选修课设置上,适合特殊学生群体学习的教育课程并不多,特殊学生自我选择的机会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三是理论课程与实践应用结合问题。从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教研人员,在课程教学中仍以理论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未能贯彻落实现代化教学理念的要求,不重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可操作机会少,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1]。

2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下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措施

2.1找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首先,明确人才培养方向。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找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严格按照国家对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市场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革新特殊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程教学活动,落实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完善目标实施方案。在具体实行中,可以按照人才培养的规格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一是注重道德品质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教育宣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具备上岗就业的职业素养。二是提升文化知识技能。依据特殊教育专业教学规律,优化课程教学结构,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多方面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三是加强应用能力培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重视人才自我发展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锻炼与提升,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教研能力和应用能力,突出学生的就业优势[2]。其次,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高校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下加快推进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除了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还要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适当减少理论课程比重,尤其要弱化交叉内容较多的课程,增设实验展示和实践操作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在实际改革中,高校要结合特殊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具体情况,尽可能完善课程教材内容,突出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教材的特色,定期参与教材的选定和修正,确保课程教材的先进性。同时,在设置课程比例时,应事先了解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和当前市场就业发展形势,关注肢体障碍、孤独症障碍、弱智以及残疾学生的心理需求,适当增加解剖心理学、语言训练、理论与实践、特殊教育技术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对特殊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最后,构建新型教学体系。由于特殊学生群体在身体健康和智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单靠传统灌输式讲解远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采取“理论+实践”应用型教学模式,在理论知识讲解中增加实验教学内容,通过现场实验演示,将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降低特殊学生的学习难度[3]。同时,要加强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的督导,建立专门的实践基地,组织特殊学生参与教育见习、公益活动等,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钻研,提升学生特殊教育专业技能,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实用经验。此外,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实验设备和基础设施,面向全体特殊学生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

2.2优化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开展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要求高校必须结合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需求,建立和完善符合多数特殊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课程教学体系,力求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化、系统化的课程教学体系,高校应重视课程结构的设计,尤其要调整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可以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康复训练、创新创业类、体育健康类等课程划为选修课程,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和专业教育实践等课程作为必修课程,保障特殊学生的专业技能、道德素养和应用能力等综合能力发展的需要。同时,高校要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尽可能强调教学引导的作用,用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高校应实行教考分离制度,依据课程教学改革实际情况,制定学科专业技能达标的考核标准,将课程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对人才进行全面考察,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测试环节,考量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提出有帮助意义的学习建议,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4]。

2.3打造双师型和创新型的师资队伍

高校推进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为落实好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特殊教育教学工作,除了要严抓学生的教育问题,还要加强专业化师资团队建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驱动下,打造双师型和创新型师资队伍,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智力支持。首先,高校应把控好用人招聘这一基础环节,利用教学环境及岗位优势吸引专业教研人员加入和参与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教研工作中。其次,高校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在校内开展教育讲座,组织教师互相交流育人想法和教学经验,定期派遣在校教师前往教学一线锻炼或者进修学习,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时高校也可以聘请其他学校或者社会企业中优秀的教研人员及讲师进入课堂,帮助学生分析当前就业趋势,使学生找到自身的市场定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此外,高校也可以寻找应用型人才来学校兼职,让专业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沟通交流,共同致力于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最后,高校除了严抓教研人员的专业能力外,还要注重个人素养,建立师德考核评价机制,严肃规整教师的仪容仪表、个人作风及工作态度,将职业素养考核纳入教师评级考核内容,促使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落实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

3结语

高校加强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不仅是顺应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内在要求,为了实现高校特殊教育学科教学改革目标,高校必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注重培养人才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应用型人才专业训练,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邢同渊.融合教育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策略[J].潍坊学院学报,2020,20(1):109-113.

[2]谌小猛,李闻戈,张煜晨.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华南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9(14):3-8.

[3]李彦群.特殊教育学科的应用型转型与路径选择[J].绥化学院学报,2019,39(7):1-6.

[4]李里.地方应用型高校特殊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以昆明学院特殊教育专业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8(24):3-9+47.

作者:戚利莉 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