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与本科衔接商务英语一体化教学研究

时间:2022-02-19 09:07:05

高职与本科衔接商务英语一体化教学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应当迎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积极与本科院校一道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专本衔接课程体系。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遵循一体化衔接课程开发程序与原则,探索专本衔接课程体系衔接的策略。要打破传统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分离的观念,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现代化专本衔接课程与教学资源,合作组建协同教学培养共同体,实现校企协同创新项目化并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打造一体化质量监控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本科教育;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急需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其服务,而目前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无论是从学历还是从实践技能方面所培养的毕业生都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是,专本课程衔接不是简单的课程叠加,需要从整体设计出发,根据岗位需要以及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和完善一套符合高职与本科院校各自特色的课程体系。应将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教学任务明确划分,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管理能力的理论课程学习与能力的职业性、工作过程的实践性有机融合,明确理论和实际的关系,优化知识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形成合理的学习梯度和进度安排[1]。

一、高职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差异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服务于一定的行业或区域,对应本区域或行业发展的特殊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确切地讲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分层的结构体系。从实践的观点来看,职业教育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政府的宏观指导政策及相关文件中确定的高职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与普通本科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性质上有所不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随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而变动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快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高职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在这一过程中,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是发展变化的,而且是逐步上升的[2]。(二)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从本科阶段教育来讲,其主要侧重培养以思想政治素质、文化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为“一体”,以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两翼”,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科教育重点是增强学生的理论厚度,丰富其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力潜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拔尖”人才打造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广的视野是知识基础。创新力、表达能力是文化基础,科学实践方法和实践能力是方法理论的基础,本科教育正是要培养学生这些潜质,并且内化为其基本素养[3]。

二、商务英语专业高职本科一体化衔接课程开发程序与原则

(一)衔接课程的开发程序。商务英语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系统的国际商务管理理论知识,同时,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首先,该专业在专本衔接过程中要建立一体化的课程开发团队,高职与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骨干精英要精诚合作,相互探讨,构建课程体系框架;其次,要进行市场研究分析,特别是区域经济内各个产业与商务英语的联系,找准专业与产业链接的突破口,而后将专业的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将专业的教学过程与产业的生产过程对接,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连接;最后就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制定课程标准[4]。(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原则。首先,高职教育与本科衔接的课程体系应该遵循市场导向原则,要满足市场需求,课程的设置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统一,要以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为基础,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与时俱进。其次,要遵循多元化原则。高职学生的能力起点不高,课程设置的起点不应以本科教学的起点来要求,也不能偏低,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做到上下结合,多元共存。另外,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实现校企共建,最好能实现模块化,增强可操作性,分块、分段实施,这样不断增加了课程教学的灵活性,避免专业课程教学“千人一面”,也可以更紧密结合产业需要教学,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或删除一些教学理论和实践内容,这样会更加有效运行[5]。

三、商务英语专业高职本科衔接课程体系衔接的策略

(一)打破传统专本分离的观念。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虽然都有自身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两个层次的学历教育并非不可融合。面对当前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挑战,本科院校要改变过去“高、大、上”的课程教学误区,将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相结合,只有“接地气”才能早就业,就好业;高职院校应解开自身盲目“升本”的情结,客观认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需要,与本科院校一起建立专业理事会,拟定制度和章程,开展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就业岗位分析。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要分析从事外贸任务所应具备的岗位能力,并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并逐层区分,有序调整,而后制定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组织实施课程教学。在此过程中,应该侧重研究探索英语语言教学和外贸业务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实践导向,携手完成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下学历层次和课程体系的提升,以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6]。(二)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平台。高职与本科一体化课程体系需要打造“四个平台”: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知识平台,包括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健康、体育等常规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的专业课程平台,包括基础英语、英语口语、英语语法、英语翻译等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包括英语听说技能训练、语言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等综合素质的素质拓展平台,包括演讲与口才、英美文化赏析、英美文化概况等课程。四个平台横向层层递进,纵向衔接贯通。(三)打造现代化专本衔接课程教学资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资源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必备资源。高职院校和本科学院应该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丰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根据专业建设专本衔接网络学习中心,让有网络条件的专本衔接学生除了与授课教师面对面交流,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师生互动交流。目前,我国MOOCs已进入革命性的崭新阶段,目前在中国高校MOOCs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有商务英语、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外经贸英语函电、市场营销英语、IT行业职场英语、英美诗歌、跨境电商之速卖通等,这些课程的共享打破了高校之间的围墙,将优质大学课堂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广大民众面前。与此同时,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比如国际交流英语等已有多门商务英语课程上线,这些教学核心资源为商务英语专业专本衔接的教与学活动提供了必需的基本资源,通过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推进专本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7]。(四)合作组建协同教学培养共同体。在政府的引导下,高职与本科院校联合组成教学培养共同体是推进高职和本科之间专业课程、校园文化、教师和学生等教育教学各环节协调统一的有力措施。高职本科合作搭建课堂内外深度融合的教学培育共同体,可以不断促进理论教育向实践教育延伸、课堂教学向课外实践拓展、实践教育向理论教育渗透、课外实践向课堂教学推进。在合作组建协同教学培养共同体过程中,一是要制定教学培养共同体的培育标准,制订教学计划,修订人才培养计划。二是建立健全教学培养共同体指导教师的选拔、培训和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切实提高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设立培养共同体的专项经费,将培育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多渠道增加培育经费投入。四是完善教学培养共同体的考核评估,从重视程度、组织实施、主要特色、最终效果等方面制定科学有效的考评制度,全过程考评教学培养共同体的成效。五是拓展教学资源。将高职的职业实践体验与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资源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学会规划和拓展自我,促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探索、相互理解,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教学相长[8]。(五)实现校企协同创新项目化。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是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贯通与衔接的关键所在,而最为重要的就是推动教育成果向教育研究成果转化、教育研究成果向教育生产力转化。校企协同创新需要以项目为基础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联合办学,打造“协同、合作、创新、开放”的共享平台,以项目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发挥各自优势;优化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平台对人才的虹吸效应,寻找最大公约数,打造共赢同心圆,促进教育的供给侧改革。遵循职业实践能力形成规律、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规律、职业综合素质养成规律,开发以产品生产为主线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以职业迁移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拓展课程体系等综合性、多样化课程体系,创新校企合作育人体系[9]。(六)打造专本衔接一体化质量监控体系。首先,高职院校要着力解决专本衔接中基础课程脱节、专业课程重复或雷同等问题,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融通,逐步启动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保障工程,开展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标准建设和流程建设,对教学改革与建设、教学过程、学生管理、学生就业等方面的衔接进行过程监控与终结评价。其次,要联合行业企业和学生就业单位,参照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开发教学标准和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标准,并通过企业兼职教师、顶岗实习师傅,对学生的课程学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进行评价。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学生就业质量、就业满意度、学校满意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反馈[10]。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构建专本衔接课程体系是实现高职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技能人才的根本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内涵,运用有效措施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构建有效高职与本科课程衔接体系,保障分段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形成科学、合理的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衔接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朱玫林,张健.对职业教育专本衔接的逻辑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8):90-92.

[2]张健.高职本科应用型人才规格定位初探[J].职教论坛,2018(4):33-37.

[3]甑国红,张天蔚,睢忠林.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3+2”高职本科衔接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7(14):30-32.

[4]李敏,刘春艳.高职与本科对口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22):100-101.

[5]孔庆新.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生物制药技术与制药工程专业衔接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78-80.

[6]刘晓红,曾文良,马炎坤,等.高职本科“三二分段”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衔接策略研究:以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4):93-95.

[7]张晓燕.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J].江苏科技信息,2015(6):56-59.

[8]蒋雍君,邓举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域下专本课程衔接实践探索: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艺专业“3+2”培养项目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3):24-26.

[9]王明伦.高职本科定位的价值逻辑[N].中国教育报,2015-07-09(9).

[10]檀祝平.“专接本”一体化实践导向课程的开发和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14(8):126-128.

作者:刘洋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