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策略

时间:2022-11-20 04:18:29

探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策略

【提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利用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得到了广泛重视。而要将审美教育真正渗透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法,运用多种措施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和意识,从而逐步建立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审美教育;情感领悟

在语文教学中滲透审美教育作用重大,其一,引导学生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其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审美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尝试的。

一、感受语言之美和情感之美

汉语语言文字除了准确的表情达意之外,还能让人感受到文字本身的魅力。可以说,感受语言魅力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前提。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以语言生动凝练、形象多姿多彩见称,当然也承载了作者丰富含蓄的情感美。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和情感美,从而自觉接受美的熏陶。如,教学《山中访友》,迎面而来的就是“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这样一句充满诗意的句子,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艺术手法以及作者所寄寓的情感。学生感受了文章中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之后,那种寻找美和创造美的欲望必然油然而生。长期坚持引导学生赏析文章中的语言美,自然能养成学生积累优美语句的习惯,从而自觉接受语言美和情感美的熏陶。

二、欣赏意境美

意境是文学大家们共同的追求,利用文字创设各种意境,除了给阅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之外,同时还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感受到阅读的愉悦。因此,引导学生欣赏意境美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如,教学《游山西村》一诗时,为了让学生深入赏析陆游创设的意境美,我搜集了许多优美的山川风景图片及相关视频,精心剪裁整理,并将每一句诗都附在相应的图片和视频中,然后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就能身临其境地解读诗歌语言,自觉进入到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品味意境美。接着,我声情并茂的进行范读,读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语带惶惑,而读“柳暗花明又一村”时,则读出释然的语气,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情境,便于学生更准确的理解诗中的意境美,以此提高学生欣赏意境美的审美能力。在拓展延伸的时,我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古诗词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意境,如《题西林壁》等等,想象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美的韵味,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欣赏意境美的能力。

三、体会朗读之美

朗读美是由语文这一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美读”也是审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知道对美的感知主要源于听和看。学生在朗读时,习惯于唱读,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不明其义而形成的不良习惯。在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时,我们不妨借用叶圣陶先生的“美读”说。叶老的这一理念,可以说是我们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的指南。除了要求我们指导学生进行抑扬顿挫的朗读之外,还要求指导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这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的主要方法。如,指导学生朗读《北京的春节》,教师以朴实无华的京味儿语调范读课文,唤醒学生的听觉和思维在脑海中浮现文章中的人物活动,北京热闹新年景象,从而引导学生深刻了解老舍先生朴实无华的语言特色。学生在“美读”练习中,嘴读、耳闻,心记,多感官感知课文,与作者心灵相通,悟出课文的多方面的美。

四、在实践中创造美

语文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时,我们就必须重视学生语文的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不断提升审美能力的主要平台。如,完成《游山西村》教学之后,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寻找家乡美丽的风景或去郊外探寻自然之美、山川之秀,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发现美、欣赏美,并诉诸文字,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去描绘美人美事美景,在学生创造美的过程中,能有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学生完成创造美之后,组织美文共欣赏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集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于一体的好文章,张贴在学习栏里,这不仅是对个体被选出学生的鞭策,更能促使其他学生见贤思齐,进而形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最终实现提升教学质量和审美教育效果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不仅是学科教育的要求,更是时展的要求,我们唯有在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的渗透,充分结合学情,因地制宜地进行审美教育的渗透,才能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引领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接受美的陶冶,建塑完善的人格,为成为有用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王超2017《聚焦小学语文审美教育》,《学周刊》第1期。

作者:柳明杰 单位: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克尔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