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技术教育的变革

时间:2022-12-24 10:18:40

略谈技术教育的变革

一、技术教育的发展特征

20世纪以来技术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发展和重视。从国际技术教育的发展来看,具有以下特征。

(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奠定了技术教育重要的历史地位。在法国的通用技术课程中,“工程师科学”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程,让学生学习最基本的关于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认识技术学习的意义,了解技术学习的方法,为学生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提供帮助。所有高中都设立“工程师科学”的课程教学小组,一般都是相关校领导担任组长,负责整个课程的教学开展情况。课程教学小组首先根据“国家课程文件”,然后再结合自身的技术环境(软环境、硬环境)和学生知识水平,制订教学计划,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工具,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工程师科学”课程主要基于学生实践,教学是以学生实践活动为基本形式,探究真实的工业产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技术的研究和设计。在学生进行技术研究和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指导的位置。通过“做中学”和“学中做”来发展学生的技术知识和能力,理解技术理念,培养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技术教育促进了法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全民技术素养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瑞典的技术教育与工艺教育基本上一致,强调反思。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技术教育是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工艺的本质,尤其是理解技术对社会生产、物理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影响。其中控制和使用技术的重要条件是先决技能,进而通过技术教育进行专门技能的学习也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不论是法国、瑞典,还是其他没有列举的国家,从它们的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来看,技术教育强调技能的学习,通过对技术的系统学习更好地使用技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领域,所以说技术教育在整个社会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二)注重课程的衔接在整个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下,技术教育必将会涉及到在小学、中学、大学等的课程内衔接问题,同时也会涉及到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课程间的衔接问题。技术教育的课程衔接对于最终的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技术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的每一阶段都可以决定结果的成功与否,所以说注重课程的衔接是备受重视的。英国的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开展分为四个阶段:1年级-2年级、3年级-6年级、7年级-9年级、10年级-11年级,在这4个阶段中进行英语、数学、科学、信息交流技术、音乐、体育、公民、现代语言等课程的教学,[4]将技术教育课程整合到普通课程中以实现更完美的衔接。荷兰的技术教育同样强调整合思想,从小学开始实施“技术行动计划”,在此期间,技术教育并不是单独的科目,而是与手工艺、文科及自然科学的整合;从初中开始单独设课,但也会与数学、科学、社会课整合。综上所述,课程的衔接不仅仅包括不同阶段技术教育的承上启下,还有同一阶段不同课程间的有效结合。为了使技术教育结果达到最优化,课程的上下和左右衔接都是必需的。

(三)注重大技术观技术是人们用以改造自然以满足自身需求或愿望的方法,包括生产和操作技术,制成品所需的人、组织、知识、加工方法及设备等整个系统,也包括这些制成品本身。技术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技术的本质、构成、发展、价值与功能以及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技术观与技术教育之间总是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对技术的认知与态度会左右社会对技术教育价值取向的选择。大技术不只是大规模技术或者大问题技术,而是科学、技术、经济、社会高度协同的技术。英国的技术教育主要目标如下:交流各自的想法;知晓并理解材料;运用工具、设备、材料制作高品质的产品;评价过程和结果;知晓与理解系统和控制。在此目标的支持下,英国的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分阶段开展,并将其作为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澳大利亚,技术同样是处于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它是八个宽泛的学习领域之一。技术学科又包括设计、制作、评价、信息、材料、系统。在中学期间的课程,技术教育包括农艺、手工艺术、媒体、信息技术、家庭经济学、设计和技术。总之,技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并渗透于教育过程中的众多领域,而且突出课程的实践性。技术教育终究是强调技术的,掌握技能是关键,不论它如何发展,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是最终目的,所以在全球技术教育的范畴中大技术始终是备受关注的。

(四)注重个人、学校与社会的整合技术教育课程的外部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学校和社会。个人因素不但包括技术素养,还包括技术与个人、技术伦理、知识和技能、兴趣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校因素包括学校与环境的关系,教师的生产知识和有关技术的实践经验,学习环境,不同学习领域间的相互影响;社会因素包括属于社会组成部分的技术,技术与环境、学校与企业的相互关系等。这三个因素对技术教育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单独的某一因素都不可能促进技术教育的全面发展。只有实现个人、学校与社会因素的整合,才能全方位的发展技术教育,更有效地实施技术教育课程。

二、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当今技术化生存时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人类生存创造了各种不同的可能性,然而技术教育要为人类生存的可能性提供理论指导,要立足于生存的基本特征。目前,技术教育的发展呈现以下几种趋势。

(一)内容不断更新技术已经充斥着当代人生活的每个角落,而且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进行着革新。以教学为例,从传统的黑板粉笔课堂教学时代,到后来的多媒体教学,再到远程教学以及现在的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这一步步的演进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在技术刷新着人们生活世界的同时,技术教育也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式、更新教育内容。技术教育内容的更新还取决于社会对技术型人才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需求,技术型人才不只是简单的技术人员,还是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术能力的人,对技术型人才越来越高的期望要求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技术教育具有更充实完善且符合时展的教育内容。

(二)综合性和实践性突出技术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微调整,但其综合性和实践性作为技术教育发展趋势的大方向,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从未被动摇。主要表现在处于主体地位的技术教育目标上:培养问题解决技能;运用技术解决问题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与愿望;理解技术的本质与特点;提供技术知识和技术技能;发现与培养创造性才能;探寻、选择和使用资源以创造新技术;提供职前经验。从中不难看出技术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这也将作为一个长期的目标一直持续下去。技术教育的综合性还表现在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教学过程要以其他学科为载体才得以有效地进行,技术是要应用于实践活动的,单纯的为了学技术而教技术是毫无意义的。好的技术教育活动要符合以下要求: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机器、思考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与评价解决方法、设计问题解决方案、从其他学术科目中整合知识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教师那里获得建设性和概括性的反馈意见、规划和草拟可能的问题解决方案、利用或设计问题解决模型、评价技术的后果与影响。所以说为了更高效地进行技术教育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也是大势所趋。技术教育的实践性表现在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技能的掌握,强调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辅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知识融合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技能等。

(三)注重项目学习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定要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把项目及项目管理的理念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就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内涵,目的在于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过程中,让学生在自主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中积极地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技术,并最终达到掌握技术的目的。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实施策略是:从现实世界的问题出发,组织学习小组,不同的组员扮演特定的角色并借助形式多样的资源开展探究活动。运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特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最后将研究结果以某种形式。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包括已有知识、心智技能水平、动机和情绪、问题呈现方式、思维定势、个性特点。培养问题解决技能就是使学生更聪明,遇到问题有办法,有能力解决。将项目学习应用到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创造丰富的技术学习环境,设计丰富的实践环节,精心选择和制作各种教学资源,保持课堂节奏的紧凑、信息量的丰富、形式的新颖,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将是一种近乎完美的教学方式,也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三、结语

我国技术教育以“癸卯学制”为开端,开始主要集中于技能的掌握,自20世纪以来,技术教育得到广泛发展。但是技术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来说,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为了顺应技术教育发展的国际趋势,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我国技术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意义上的技术教育,这有利于技术教育的学科发展。关于学科内容的选择、师资的配备一直处于尝试的过程,在摸索中发展。例如,我国高中阶段的技术教育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个部分,相对于之前单一的信息技术来说是一大进步。各国技术教育课程的组成几乎没有互相矛盾之处,即使设置的技术教育子科目都不相同,但也没有显著的差别。技术教育的整个发展历程没有特别明显的时期划分,其基本理论的共同点是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指导学生准备进入一个充满变化的技术世界。几乎全球范围内的技术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普遍强调技术的设计和问题的解决,强调学生对技术的鉴别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眼界宽广的使用者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革新者。技术教育未来的发展,在内容不断更新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去理解潜在的社会、伦理和环境问题,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方式进行技术的学习。

作者:李培莲钱玲单位:河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