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今家庭教育现状及发展途径论文

时间:2022-09-18 11:48:00

我国当今家庭教育现状及发展途径论文

一、引言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个复杂系统构成教育主体——受教育者的系统环境,并行同教育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本文对家庭教育短视现象短视问题的根源进行剖析,对家庭教育短视现象的认识,有利于学校、社会、家庭和政府形成合力,在各自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发挥作用、相互渗透。有利于当今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教育政策,为家庭教育创造一个更加良性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也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注意到教育本身的规律,更加了解自己、了解孩子、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从而做出正确的抉择,使家庭教育凭借其独有的方式影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达到“科教兴国”的目的。

二、家庭教育短视现象主要表现

2.1家长“临时抱佛脚”现象严重

大多数家长不留意孩子平日的学习过程,仅仅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笔者留意到每当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出来那天各个中小学大门口家长比平日要多出好几倍。在聘请家教过程中大部分家长在小学六年级、初三、高三这些阶段请家教,并且聘请家教的时间也较短,有的甚至到考前一个月才着急;还有一些家长希望家教能给孩子来个学习上的“”,甚至有的家长要求家教在付费之后帮学生成绩在几周内提高各科提高30多分!大部分学习差的孩子的家长要求,自己付费后孩子一定要能上高中、大学,要不这钱就算白费了。

家长忙于谋生养家,关注孩子时间短,特别是对儿童没有经常性的教育观念,不注意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有好多父亲会有这样的心理:把精力投在孩子身上还不如多挣点钱,男主外,女主内,管孩子学习是母亲们的事,孩子学习不好,考不上那说明我家孩子不是读书的料;给孩子多挣点钱,给孩子买房盖房,以备孩子们不成器时不至于流落。

2.2家长盲目攀比和从众

孩子的智力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的家长平时不注意教育孩子,在期末时看到孩子考试不好而自己邻居孩子的学习好,就责怪孩子。对教育规律不了解,对教育的目的不明确或狭隘的看待教育的目的,认为只是考学,找工作。

这个问题尤其在农村教育中表现比较突出,一方面随着我国教育层次的提升,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也面临就业问题,而另一方面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不足,优势资源短缺,教育公平在农村基础教育中表现尤为突出,表现在农村大学毕业生少于城市,而且很多农村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社会贫富现象严重,孩子靠考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的几率更低,大部分家长都有这样的心理:某家学生大学毕业还找不到工作,咱们家的也别读了。

2.3培养和教育孩子的知识的缺乏系统性

家长在培养过程中知识的无系统性,随机性强,或按经验知识来教育孩子。这表现在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缺乏系统的家庭教育理论的知识,忽视孩子的情感,一味地说教,面对出现问题特别是当孩子考试不好时,实行打骂教育,没有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家长在早期教育中不注意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的角度不当。——这在目前我国这样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情形下,家庭教育以其自身的特点真正要实现我国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目标还需要政府承担这个艰巨的任务。

2.4当今中国家庭教育充斥着太多的功利色彩

中国社会和文化传统更多的扩大甚至夸大了教育的经济价值,大部分中国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教育学习来找到一份工作,中国人考学目的也决定了一部分学生学习重视短期学习取得突破的思维,也决定了一部分孩子“合理的逻辑”:即使考上了学,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还花父母的钱,每年学费又贵,还不如早点去打工。在这样的心态和思想指导下,教育有时成了谁也不管的事,社会中充斥了太多轻狂而放纵同时又没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

三、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从整个教育大系统来看,可以说教育是由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组成的,三者不存在孰轻孰重,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作用于受教育者。

“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的现实国情,一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社区教育。在广大的西部农村,这更是一片空白,政府在这一方面的支持也是薄弱的。二是我国目前教育经费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还比较低。基础教育目前的师资力量薄弱,有些教师教学水平达不到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对人才资源的要求,而广大小学、初中甚至高中阶段孩子的自觉性总的说来又还不太成熟,面对这样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现实,家庭教育短视问题的解决就更成了当务之急,因为教育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利益,如果家长能在外界力量的帮助下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通过某种渠道有所改善,家庭教育就会以其独特的方式对教育系统产生巨大影响。

从家庭教育对孩子非智力发展的影响来看,北师大林崇德先生提出以促进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来提高其智力水平思路,该方法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动机、情感、意志、性格和习惯等,而家庭教育在这其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世界上很多的名人把自己取得的成就归功于父母的培养和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佐证。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不同于幼儿园、中小学校,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是依据教学大纲、课堂传授和其它考核制度这写方面进行的,孩子在家中最直接感受到的是建立在血缘、辈分等基础上的亲情关系和被种种关乎切身利益的经济联系,孩子的民族习惯、文化信仰、论理道德、价值观念、才干取向往往就是在这种“感受”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的。

四、教育价值特点及家庭短视教育原因探讨

4.1教育中教育价值实现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同其它领域的价值评价相比较,教育价值的实现和效益的计算存在着以下四个特点:

4.1.1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的人的价值

教育不是生产物质产品,而是培养人。因此教育的价值和成效要在受教育者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能充分在工作及受教育者的生活中以观念、态度、效率、学习能力、思想眼界以及与人际关系中展示出来的品格及生活情趣等等展示和表现出来。这一特点决定了对教育价值的评价实际上是在教育系统之外进行,这一特点也决定了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短视的家长要眼前实惠,学生要近期效果的要求是注定要失败的,以及“所有美育只是唱歌、画画,德育只是背诵、演讲,素质只是弹琴、跳舞”的观念是错误的。短视的思想和错误的观念抚育下的孩子正如世界计算机最高奖项“图灵奖”得主(他是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现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先生所说:“如果你只盯着高考(也可以说考试制度),你会走不下去的”。

4.1.2教育过程是一个周期长的过程

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特点是周期长。因此教育工作的价值和成效(尤其是普教和基础理论教育的成效)往往要在较长时期之后才能显现出来,这一特点给需要在短期内做出的教育评价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也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家庭短视现象对中国花朵的摧残。因为短视的父母是不会有长期对教育的投资的,再加上这一部分家长大多数是来自中国人口80%的农村,而且是不太富裕家庭的家长,这对我国将来出现“跨代贫穷”的现象不无忧虑,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

4.1.3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联系紧密

教育系统同社会大系统中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有直接联系。这一特点决定了教育价值的实现不仅取决于教育系统本身的优劣,而且取决于教育系统与社会其它系统的关系是否协调(如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学非所用等,都会降低教育的效益,直接影响教育价值的实现),甚至取决于对教育系统起着制约作用的其它系统的优劣,如当地的文化氛围,文化传统,政府对教育的支持等等。

4.1.4教育评价的属性具有模糊性

教育统计中的许多因素都具有模糊性,不像物质生产部门那样,可以对投入和产出做出比较精确的定量统计。而教育投入的人财物不是作用于物质产品,而是作用于人身上,受教育者不仅有差别性,而且有能动性,接受同样的教育,在不同的学生中可以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成效,这些成效又很难用精确的统计数字如实地反映出来,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教育价值的衡量、教育效益的计算只能获得近似值。

4.2教育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和再创造

教育活动直接能够实现的是育人价值,包括丰富人的各种知识、培养人的各种技能、发展和丰富人的道德、情感和气质等。至于受教育者运用在教育中所获得的能力和素质去创造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科技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等等,则是在教育以外进行的活动,这些价值能否实现、如何实现,虽然与其所受的教育有关,但更直接地是要受到各方面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这些给当今在中国这样一个富裕程度是正三角型的国家(贫困人口占大部分,大部分财富占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教育短视问题的孕育铺上了温床,这和我国的全面小康,精神和物质文明共同发展的要求及人才强国战略是背道而驰的。

以中国两个农业大省河南和云南为例,这两个省都有以农业为主,人口多的特点,但河南在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上高于云南,近几年高考的成绩名列前茅,究其原因这与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直接的关系,但在这个关系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河南政府在这其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包括对大学生困难家庭的补助,对优秀人才的奖励,重视社会低保的覆盖率和“以人为本“观念的深入人心。2008年河南政府更是具体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决定从2008年起,根据河南省省情在河南省各级政府大力引进所需的博士和研究生等高级人才,这一举措从教育价值的实现角度来看无疑是对人才培养和人才的各种价值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的。当然文化传统和文化氛围的形成对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公务员之家

五、解决家庭教育短视问题的途径及探讨

家庭教育短视问题首先应该引起政府的关注,当中国的大部分一般家庭特别是广大农村都存在教育的短视问题时,政府就应该在这其中承担起教育行政责任,发挥它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发挥的作用。毕竟,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是其它方面难以企及的。而广大农村是处于教育信息闭塞、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境地,而其父母本身所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情况,政府是可以而且必须在解决家庭教育短视问题有所作为。首要的问题是促进社会教育文化氛围的形成,从宏观环境方面给予每个家庭一个大的教育公平的环境,在就业机制上遵循供需平衡的原则并给予必要的引导。

当今中国是人口大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大作用可以用“蝴蝶效应”来形容,基础教育稍有偏差将会在后续的教育中产生巨大的变化,所以建立对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长效激励机制具有深远的意义。选拔制度要注意的公平性、预见性;给科研人员从事长期科研创造良好的环境,不要求他们短期拿出成果来;政府在人才培养政策的实施方面对地方政府给予必要的监督;加大政府的家庭教育网络工程建设,开通专门的家庭教育网站,要求当地政府加强对农村家庭电脑的普及率并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利用经济政策给予补助,在资源上给予支持;针对目前家庭教育专门人才缺乏的现状,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以保证现代教育信息能够普及到农村的各个角落,给家长一个可以改善家庭教育短视的物质环境。

其次,家庭教育短视问题可以利用当地学校的教育资源,举办家长学校,现在好多地方的家长学校并没有发挥它在家庭教育短视问题上应有的作用,同时在专业化资源方面非常薄弱。家长学校应该置于当地政府的管理之下,并得到当地政府必要的支持;增强地区之间的沟通联系,家庭学校互动另外,在师范院校应开设家庭教育课程,使学生在走上教师岗位之前就掌握一定的家教知识和理论。在职教师可以通过培训掌握相关家庭教育的知识,从而提高家长学校教学的质量和层次。当地政府在促进家长学校在家庭和谐和家庭教育方面所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是巨大的,从舆论、立法、经济手段及行政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政府促进各地家长学校的成熟和发展相应要求。

总之,家庭教育短视问题的解决应该在系统性、渐进性原则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