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路径研究

时间:2022-10-16 04:58:31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路径研究

摘要: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发展战略,高校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有助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本文首先阐述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然后分析“双创”环境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再次分析“双创”环境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尝试提出“双创”环境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关键词:“双创”环境;大学生;就业能力

前言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提出后,社会各界关注其理念。周侠、朱力(2015)提出,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双创”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高校需要以国家就业政策为导向,创新就业教育的思路。戴春(2016)提出,“双创”背景下高校需要针对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政府、高校、专业服务机构三个方面结合,构建“三位一体”的就业创业机制优化模型。胡杰(2017)认为,“双创”理念的提出,大学生的就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也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机制必须优化,高校需要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全过程化。已有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双创”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本文主要研究“双创”环境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1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解析

就业能力是一个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重新选择、获取新岗位的动态过程,就业能力不仅包括狭义上理解的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知识要素(专业类知识和非专业类知识)、技能要素(理解交流技能、科学思维技能、自我控制技能、管理技能、操作应用技能)、态度要素(个性特征、意志品质、职业素养)。

2“双创”环境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

经济新常态形势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在顺应时展而产生的新的就业战略理念,“双创”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为大学生赢得就业市场机会,还能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的发展。

2.1为大学生赢得就业市场

“双创”环境下,高校加强了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了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大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能具有创新思维,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得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凸显,为大学生赢得更多的就业市场。

2.2有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在“双创”环境下,大学生获取了更多的创业知识,改变了大学生的就业观,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从而能够自主创业,也能胜任将来的就业岗位,有利于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不仅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对大学生未来岗位的胜任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就业之后的工作岗位干出一番成就,有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3“双创”环境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2015年达到749万人次,2016年达到765万人次,2017年达到795万人次,2018年达到820万人次,各大企业和用人单位每年的招工名额相对有限,为求择优录用,就业门槛儿自然越来越高。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突出,而且存在比较明显的结构性就业问题。

2.1大学生的择业观不尽相同

大学生的择业观不尽相同,比如从性别上来说,男大学生比较青睐有利于施展个人才华的单位;女大学生考虑的主要是职业岗位的稳定性,能否实现事业和家庭的双重任务。在双创环境下,正从理想回到现实,择业观念日趋理性化,就业环境不容乐观,不少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就业能力提升有的放矢。

2.2大学生就业困难重重

虽然大学毕业生人数很多,但是一些大学生的求职目标过高,没有正确的认知自我,追求薪酬高、稳定性强的工作岗位,求职定位于一线城市和一些主流行业,不愿意选择基层岗位或者非主流行业的工作,这样就加重了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近两年我国正处于加速出清过剩产能阶段,在循环经济环境下的能源企业和传统加工制造企业整顿、停产,对于人才需求的数量也在下降,也就没有新招聘需求,这同样造成就业难度提升。

2.3结构性就业问题明显

随着产业升级,劳动力市场对于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应用型技能缺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新时期就业市场的质量需求,一方面大学生数量增长,另一方面大学生培育质量落后,大学生缺乏知识的应用和高技能,很难满足劳动力市场新的要求。

4“双创”环境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双创”环境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涉及政府政策、行业企业、高校、家庭、大学生个人等层面,本文主要从高校的角度提出就业能力的提升对策,高校需要加快改革与转型,开展职业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同社会需求紧密对接,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实践教育等。

4.1开展职业心理健康教育

在“双创”环境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高校需要为大学生积极开展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对待就业难问题。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和心理辅导老师协同合作,为大学生开展团体类职业心理咨询,也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开展个体化心理辅导,使大学生能够保持健康心态,从而提高就业适应能力。

4.2促进职业教育同社会需求紧密对接

“双创”环境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很大的变化,大学生要顺利就业还需要掌握应用技能,高校需要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各种资源投入,重视对于大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与职业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使大学生掌握符合新时期需求的新知识、新技能。

4.3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双创”环境下,创业能力也是就业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指导和支持更多的大学生成功创业,不仅是解决大学生个人的就业问题,还能促进其他大学生的就业。高校需要针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为大学生开设相关的理论课程,还需要构建全面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大学生举办各类大学生就业创业助力行动培训,创业模拟练实操等,提高大学生的商业经营活动体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源支持大学生的创业。

4.4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在大学生的大学阶段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时,对于大学生需要引入“职业生涯”的概念,强化大学生的“生涯意识”’,让大学生能提前思考、提早规划。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利用职业测评工具,让对自我有一定的正确认知,包括大学生的自我兴趣、性格以及价值观等,对于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环境有一定的了解,积极开展就业政策介绍、面试技巧培训以及简历制作辅导等,建立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反馈机制,利用新媒体求职信息、求职技能等,为大学生打造成长方案。

4.5加强大学生的实践教育

实践能力在大学生就业能力中举足轻重,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实践教育,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性的实践教育体系,积极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将专业知识学习同实践能力提高相结合,高校各个专业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创建一批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基地,让大学生通过实习了解岗位需求、提高就业能力。结论总而言之,在“双创”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依然突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才能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高校需要加强内涵建设,重视大学生的职业心理健康,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不断优化就业指导服务,通过职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创造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提升,实现大学生的顺利、高效率就业。

参考文献:

[1]周侠,朱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就业教育新思路[J].企业导报,2015(17):122-123.

[2]戴春.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优化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6,32(1):152-156.

[3]胡杰.基于双创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优化策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33):125-126.

[4]韩沛汝,杨文,杨柏瑞,等.双创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优化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7).

[5]孙莹莹.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优化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7(4):287-287

[6]潘志颖,吴玲燕.基于“政产校学”协同创新视角的大学生就业机制探讨—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6(12):116-119.

作者:车莹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