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线点灸教育研讨

时间:2022-01-08 10:10:17

壮医药线点灸教育研讨

本文作者:李晶晶工作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

壮医药线点灸是龙玉乾医师祖传的一门医疗技法,一直保持着亲缘单线传承了百余年。当初黄瑾明、黄鼎坚、黄汉儒三位教授提出要把他的祖传技法拿出来一起研究整理提高,让更多的人学习的时候,龙玉乾医师也曾犹豫过,但是最终决定把祖传技法毫无保留、毫无条件地贡献出来,让更多的人受益,用他的话来说是“药线灸治我奉献,振兴中华理当先,天下人民如手足,民族团结花更鲜”[2]。假如没有龙玉乾医师的这一举动,这项技法就不可能走上大学讲堂,就不可能每年有千千万万的病患受益于此疗法。龙玉乾医师这样的胸怀和气魄无论在上世纪80年代还是在当今,都是值得尊重和学习的。中医院校的一部分学生的家庭是祖传行医,有自己的一些秘方,需要学生学医以承袭。笔者从事多年的民族医药调研工作,了解到很多实用、效好的方法因为找不到传承人,或是没有很好地传承而消失殆尽,多年的医学探索经验被浪费,让人扼腕叹息。所以,每次在讲授龙玉乾医师献出祖传医技的时候,笔者都让学生们换一种角度考虑,假如他是龙玉乾医师,他会怎么做?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感恩、奉献的人文精神。虽然现代社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像龙玉乾医师一样毫无保留的把秘方拿出来的人很少,但是希望通过授课影响,让学生们在遇到祖传秘方秘法的时候,尽量地传承保存下来,以让更多的人受益,让中华医药存留更多的瑰宝。培养医学生感恩奉献的精神是必需和必要的。

引入现代科研成果,提高学生科研兴趣

壮医药线点灸是从壮族民间挖掘整理出来的一门疗法,一门技法的挖掘整理过程也是科学研究的过程,涉及到科研设计、统计学、动物模型的制作、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在课堂上,适当引入一些研究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壮医药线点灸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方式,为学生开启医学科研的一角,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与积极性,为其以后的科研生涯开个头。例如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研究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大鼠的影响时,如何使用“劳倦致脾虚”、“苦寒泄下致脾虚”等方式制作脾虚大鼠模型,观察壮医药线点灸对“脾主运化”的影响,观察什么项目,如何分析研究结果、如何运用研究结果论证议题等内容以增加课堂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认识。

强调施治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医疗是一个服务性行业,细节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壮医药线点灸,是用苎麻线点燃在线端形成圆珠状炭火后,将此炭火迅速而敏捷地直接灼灸在人体体表一定穴体或部位,所以壮医药线点灸痛不痛、是否留疤这些解释工作、操作细节,是消除患者疑虑,提高临床疗效,获取患者信任的关键。患者信任,是一剂良药。患者患病,心情本不畅,若是慢性病患者,心情抑郁更是严重。加之面对陌生的医者,疑虑、担心、紧张等不良情绪更是纷至沓来。如果医者注重细节,让患者感到医生很关心他,并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会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能获得患者的信任,不用药而病祛一半矣。所以授课时,特别注重细节的传授。例如初次经历壮医药线点灸的患者,为缓解患者紧张怕痛的情绪,第一个穴位如何选择?其次再点哪儿?点到某个穴时,预先告诉患者点灸这穴较前更痛,是什么原因等,通过这些细节消除患者的紧张,关心患者的感受。课堂上,还通过情景教学,让一些学生扮演医者和患者,余下的学生作为旁观者,让学生们通过看、演,体会在点灸治疗过程中哪一种方式、细节更能获得患者的好感与信任。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感受细节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分享病例教学

壮医药线点灸是一门临床技能课,课堂上除了运用常见的病例教学外,还运用分享病例教学。该疗法搬上大学课堂近20年,未曾上过该课程的学生,有不少曾听过、看过或体验过壮医药线点灸。且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简便易学,在教授过程中,便发现不少学生有自己操作壮医药线并验效的案例,所治疗病案甚至有些是教材上未列入的病种。这些学生,报着试一试的心态用药线治疗疾病,没想到有效了,有些还治愈了。这些未来的医生们,体验着亲自治愈疾病所带来的成就感,兴奋不已。所以,在讲授壮医药线点灸临床运用病案举例的时候,适时的让有治疗经历的学生上台讲述其治疗经过。例如治疗什么疾病,怎么考虑取穴,用什么穴位,施灸顺序,疗程,效果等。让学生从课堂的被动参与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临床验效者,不再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而是初涉茅庐的同龄人,这也增强了学生动手实践的信心。学生分享病案的同时,教师也从中拓宽自身的临床经验,共同学习收获。壮医药线点灸,是一种壮族民间特色技法。一种民间技法从挖掘、整理、研究提高,到走上大学课堂,需要经过许多民族医药工作者不懈的努力。通过壮医药线点灸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爱上壮医技法,爱上壮医,使其以后为壮医药事业添砖加瓦,为壮医药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