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学论文10篇

时间:2022-10-11 10:04:24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课改下的中学音乐教学

1树立新颖的教学理念,巧妙设计教学情景

学校音乐教育要把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审美能力以及学生自身思想素质放在首位。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体现了美学在育人过程中的特殊功能。美的、健康向上的音乐作品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情感上、兴趣上、道德情操上的感化。例如我在指导学生欣赏歌曲《走向大自然》时,首先指导学生欣赏四幅反映四季景色的山水画,使学生观察画家用重彩写意所渲染出的每个季节的特色,再让学生通过吟颂领悟歌词所描写的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结合观察,发挥想象,使一幅幅有动有静、色彩缤纷的壮丽景观在学生心中得以复活。然后借助抒情优美的旋律引导他们去领略那多姿多彩的世界,去揣摩那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从而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

2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挖掘他们对音乐的创造想象,所以要注意以下五点:一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独唱、小型的齐唱、重唱都是很好的互动环节。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互相协调的团队精神,创造充满美感的音乐课堂环境。二是要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发现人才,吹、拉、弹、唱形式不限,让他们发挥个人能力,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把自己最真、最纯、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这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创造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三是创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机制,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教师可根据每名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的参与态度、程度、合作愿望、协调能力对音乐的体验、模仿能力、创编能力等方面给予鼓励性的公正评价,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信心。而让学生自评,可以使学生对相应技能与音乐要素更准确地掌握与理解。小组内互评能使学生探讨着去评价,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组内同学的努力,把那些在课堂上不太积极的同学有效地组织起来,使学习氛围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四是要使音乐课堂上使用的乐器多元化,如口琴、竖笛、手风琴等。这些乐器都有固定的音高,演奏起来不跑调,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乐感。歌曲学会后可以再配上打击乐,如沙锤、三角铁、碰钟、铃鼓、响板等进行即兴表演,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受到了教育,又发挥了创造性潜能和表演潜能,把厌学变成乐学。

3音乐教学中师生关系互动的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

首先,要注重动态的信息交流,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其次,要合理地转换教师角色定位,现代音乐教学中,教师不再永远是教学中的主角,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理地进行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也是互动的具体实施方法之一。再次,交往不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机械相加,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在音乐教学中互动的实施是很重要的一点。事实证明,音乐艺术能够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们的道德高尚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他们健康成长。

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个完整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各种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而音乐教育对青少年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审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功能和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中的音乐形象、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通过观看优秀的音乐光盘、听音乐作品来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天地。通过教师生动的教学语言、演唱和演奏去打动学生的心扉,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同时,帮助他们分析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思想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情感体验,并积极地参与课外艺术实践,使学生的美学观念和审美能力都有展示的平台,从而使其创造能力和自身素质都得到提高。如,我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和体育节,就是给学生施展艺术才华提供的平台。艺术节和体育节的组织和编排,大型的文艺节目和艺术体操的编排导演均由学生自己组织进行。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丰富了校园文艺活动,又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展示和检验了艺术教育的成果。近年来,我校学生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在省、市、县级文艺调演中多次获奖,有近百名学生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学生艺术等级考试,均获得了合格证。最后,还应重视提高自身的社会协调能力。音乐教师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否成功组织好大型文艺活动,能否在各类比赛中取得成绩。而组织活动和编排节目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的支持,因此,要成为一个好的音乐教师,还必须拥有一定的公关意识和社会协调能力。

作者:黄波 单位: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关岭民族中学

参考文献:

[1]严肖虹.注重对音乐精神世界的理解与感悟.中国音乐教育,2003,(8):11-12.

[2]任知.艺术教育提升学生认知能力.中国音乐教育,2003,(8):42-43.

[3]章彩萍.先秦儒家的音乐审美教育.中国音乐教育,2004,(9):8-10.

第二篇:中学音乐教育中开展流行音乐教学

一、关于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源于西方,由英文“popularmusic”翻译而来,亦称为“通俗音乐”,因国家、地区、时期、研究者及立足点的不同,对其概念的解读也各有不同、众说纷纭,很难用单一、统一的语句来概括。笔者认为流行音乐就是通过大众媒介传播(massmedia)的音乐,包括基本的旋律、和声等要素,内容通俗、曲调简单、形式活泼、结构简单,并且在当代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加以一些配器伴奏而作曲,在后期经由音响技术的处理,并为大众所喜爱、欣赏,广为传唱的器乐曲和歌曲。鲜明的通俗性、时代性、多元性、时尚性、娱乐性和商品性等成为了流行音乐的主要特征,也正是由于流行音乐的朗朗上口、贴近生活,促成了其迅猛的发展态势。流行音乐由最初的民谣衍变而来,在留声机发明之前,所有的歌曲都是通过口传、记谱而流传的。在当今工业化的文化变迁中,流行音乐的传播发展到今天已有广播、唱片、电视、手机、网络等多种媒介,表演场所(即展演空间)也在日益改善和进化。从社会存在的特征观察,流行音乐立足于表明个体的态度,抒发自身情感,并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目的,商业是其存在的基础,也是大众具有的自觉主动性的必然选择,这其中赋予了商品文化属性和大众文化属性,目前更有各种音乐选秀、比赛等节目中层出不穷。流行音乐是大众文化的一种,具有共享性和通俗性,并不以极高的艺术境界和高深意境为准则,主要诉求于它的消遣和享受等功能。然而,在市场经济体系下的流行音乐未能幸免的被利益化,出现了一部分忽视艺术性、品位低下、风格庸俗的作品,各种盗版音响制品也猖獗横生。所以,就流行音乐自身而言,运用新型科技手段和现代传播手段提升其格调,审时度势地兼顾艺术属性和商业属性的平衡发展,营造一个良性互动的创作氛围至关重要、时不我待。

二、流行音乐在我国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概况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呈持续高速发展的趋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整体教育事业更是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中学音乐教育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受到了政府的进一步重视,充分认可了歌唱教学的重要意义,加强了对学生进行识谱、视唱等能力培养的要求,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审美体验,促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健康地发展。从传入以来就备受关注、饱受争议的流行音乐,曾一度被大陆的相关人士定义为“靡靡之音”、“黄色歌曲”,但因其独特的“魔力”很快就风靡全国。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对流行音乐自然情有独钟、不可抗拒,唱流行歌、听流行音乐便成了他们课余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流行音乐也、顺理成章地步入了学校音乐教育的课堂当中。自21世纪以来我国对中学音乐教育也进行了几次课改,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等为目标。随着创作水平的日渐成熟,一部分内容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流行歌曲跃然于音乐课本上,例如《同一首歌》、《明天会更好》、《红旗飘飘》、《童年》、《飞得更高》、《真心英雄》、《蜗牛》、《隐形的翅膀》等等,然而这些曲例有一定的滞后性,以时代性和短暂性为显著特点的流行音乐来说,日前课本里收录的曲目已然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当代各种音乐团体及其流行作品更是受到了他们的狂热追捧。比如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年青偶像组合TFBOYS的很多歌曲风靡全国、广为传唱,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明星梦”,都希望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作为中学生的同龄偶像组合,TFBOYS成为了近年来最受欢迎的流行团体之一,这个组合的原创歌曲健康励志、乐观向上不失为中学音乐课程中的选择。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在课堂中的地位有较大的区别。根据音乐教材选曲的内容来看,大部分曲例是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等的民族优秀音乐作品这类传统音乐以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经典音乐作品,流行音乐只占到了很少的比重,其效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忽视了学生的“兴趣”问题。

三、流行音乐引入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反映、调节学生的情绪情感

流行音乐内容比较丰富,表现手法简单直接,抒情性强,给人以亲切之感,能够唤起学生的情绪体验,产生共鸣、舒缓压力、放松心情。对于那些不善言谈的学生来说,流行音乐成了最能代表并抒发他们的情感、宣泄情绪的方式。生活中学生们主动选择了流行音乐,体现了他们的价值追求,表现出他们追随时尚,追赶潮流,寻求与众不同个性的特点,显现出他们主体意识得到了加强,表达了他们渴望独立、崇尚自由的愿望。正是这种独立而理性的精神才能使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立足,是生存竞争的必要条件。

(二)丰富音乐教科书的内容

中学音乐教材几经改革,能够比较科学合理地实现其培养目标,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关注了解多方面、多种类的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将富有正能量的流行音乐恰当地融入教材中,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以此为切入点,逐渐引入到古典音乐及传统音乐的学习中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相较于课本中的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来说,中学生们更加青睐于流行音乐,对它的摄取和学习来说也是更为主动的,也促成音乐学习效率的提高。当学生沉醉于流行音乐中时,身心都很放松,没有学业的压力、抛开了羞涩感、忘却了紧张感,这种积极主动的状态比较容易激发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跟着歌曲哼唱甚至舞蹈,部分聪慧的学生甚至会即兴创作,临时改变原本歌曲的歌词、节奏或者曲调等。将更多优质的流行音乐引入中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和发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日常生活中,流行歌曲响遍大街小巷,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生活,尤其是比较受欢迎的歌曲,即使没有刻意学习也能够哼唱出来,其间已不知不觉学习并储蓄了可观的音乐基础知识,如旋律、节奏、音高、乐谱等,歌曲还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情绪共鸣,也属于音乐记忆的一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锻炼了欣赏音乐的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是学生们必备的基础音乐素质,对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将积极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五)教育功能流行音乐是全球多元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人类艺术文明的结晶,中学音乐教育应该以包容的胸怀、严谨的态度检视和理解流行音乐文化。学生的知识容量有限、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积极健康的流行音乐对其正确认知的引导及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有比较深远的意义,而且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达到教化心灵的作用。

四、流行音乐应如何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发展

(一)传统音乐、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交融发展

音乐是不断发展的,不管是传统音乐、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有其各自的独特功能,我们应该尊重不同乐种间的差异,进行跨领域的研究,这亦是对语言、社会的一种反应。学习流行音乐一定要以传统音乐和古典音乐做基础,学生必须在了解传统音乐及古典音乐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流行音乐的内涵,流行歌曲教材只能作辅助。所以在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不能脱离传统音乐和古典音乐,只学习流行音乐内容,也不能一味地涉猎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内容,认为只有传统音乐才是好的音乐,应该将三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传统音乐、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互渗透,把流行音乐有计划地渗透到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教授流行音乐时,要结合中国的民族文化,以各个时期代表性的流行音乐作为引导,进而深入传统音乐的教学中,并与古典音乐对比赏析,使学生综合、高效地体会和理解不同音乐文化的内涵。

(二)甄选积极的流行音乐作为教学资源

流行音乐是一种整体艺术,包括了灯光、舞台、造型、舞蹈等几方面,可以扩充音乐教学的内容,带给学生多层次的享受和赏析,是多元文化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大众传播媒体以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可以更加快速、及时地欣赏到最新的音乐动态。流行音乐是现代人的音乐,是年轻人的音乐,它也随着时尚的风向不断的变换,不能让学生与社会脱节,应该让流行音乐在中学教育比例上有一席之地。流行音乐是时代的心声,每个时代的流行歌曲尤其是歌词,都反映了当时最主要的社会矛盾,可以通过不同时期的歌词看出各时代的社会精神以及时尚风貌。流行歌曲的旋律、节奏、配器等都与艺术歌曲不同,有自己的音乐作曲模式,与此同时,随着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在音乐产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流行歌曲需要进行营销包装、市场操作,是个商业行为,已经产业化,隶属文化部门管辖范围,良莠不齐的流行音乐作品浸漫周围,因此它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批判性。在与教育事业交融的时候,我们必须摒弃那些鄙俚之作,谨慎地甄选合适的材料作为教学的资源,需要教育部门和文化部门等社会各个职能部门齐心协作、深刻调查、认真商榷、谨慎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严格把关,营造更加积极健康的音乐文化氛围,为音乐教育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总体来说,让流行音乐更深刻地融入中学课堂,在现实的音乐教学虽有些不足,但已然是必然的结果。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合理分配教学内容,使流行音乐的引入更有意义,让学生们不仅仅爱上流行音乐,更要从中吸取养分,理解其内涵,提高他们的的音乐审美能力,为流行音乐、为中学音乐教育,创造更广阔的未来。

作者:韩艺

参考文献:

[1]王红艳.流行音乐与中学生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4.

[2]刘丹.论中小学实施流行音乐教育的可行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汤健.以流行音乐推进中学传统音乐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4]王莹.我国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第三篇: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

随着音乐教学的不断深化和改革,中学的音乐鉴赏课程建设也进行了全面的更新,进一步提升了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效果,加强了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具体到教学实践环节,笔者对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彰显了中学音乐鉴赏课程的开展意义和价值。

一、以学生为本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目标设置

从现今中学的音乐教学开展实践来看,对音乐技能的要求已经逐渐的降低,对学生的音乐感觉和审美要求更加重视。在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中,新的融合式教学,体现了音乐鉴赏课的意义和价值。不仅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程建设上有了新的指导,而且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更加突显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音乐鉴赏课的开展价值和教学任务,不再仅仅是对中学生进行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是在音乐欣赏课程构建中将不同的音乐知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提升了中学生音乐鉴赏课堂的趣味性,不断的展现了音乐鉴赏课所渗透的美育教学、德育教学的功能意义。不仅给中学生营造了一种美妙的音乐课堂的氛围,而且让中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享受音乐的熏陶和洗礼,启迪智慧,净化心灵。这也将形成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内容,以拓展兴趣为动力的以人为本的引导式音乐鉴赏课的开展,在专业的音乐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音乐鉴赏课中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中学音乐教学的活动中来。

二、因材施教的整合音乐鉴赏课教学内容

现今的中学音乐教学发展,已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教学内容的创编上进行了全面的整合。由于学生的音乐天赋和学习能力各有不同,因而在我们的音乐鉴赏课教学中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使音乐鉴赏课教学开展更加的合理,且具有特色。在实际的教学开展中,教学工作者要使音乐鉴赏课内容注重审美性、抒情性和情感性,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的塑造和音乐空间的搭建,借助优秀的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对音乐鉴赏课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寓教于乐中掌握音乐鉴赏能力。基于此,在中学的音乐鉴赏课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进行音乐鉴赏课内容的编排,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灵活的利用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的进行鉴赏教学的渗透,全面的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和品鉴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要明确音乐鉴赏课开展的目标,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围绕中学生音乐教学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彰显地域特色。在鉴赏课教学内容中,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的音乐作品,融合各种学科知识,集合鉴赏课心理,探索出中学生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最佳途径和方案。

三、借助多元教学方法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俗话说教学虽然有方法,但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音乐鉴赏课教学方法亦是如此。这也进一步说明在我们中学的音乐鉴赏课教学中要拓展多元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中学的音乐鉴赏课教学更加的符合时展。作为教学组织者,首先我们要有意的指导学生认识、理解和品鉴音乐教学的方法,掌握音乐鉴赏的能力。只有让中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音乐内容的探索,才能全面的进行音乐的鉴赏。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所包含的因素,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取代的,对学生品质的塑造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基于此,对于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拓展,不仅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扎实,还要在基础技能方面进行拓展,这样才能让中学生具备丰富的音乐鉴赏能力,具备感知和聆听音乐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学工作者还应全面的打开教学思路,积极的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的教学方法,根据本校的教学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掌握音乐鉴赏规律,结合理论与实践进行学生的鉴赏能力的提升。事实上,任何一堂音乐鉴赏课程的开展都不能落入窠臼中,采取固定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在教学中拓展多元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角度,最大限度的满足中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鉴赏课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完善的课程建设,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改革措施,优化方法,使中学音乐鉴赏课程更符合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在与时俱进的课程改革中凸显音乐鉴赏课的功能和效果,进一步的提升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在音乐鉴赏课实践中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还要因材施教的进行内容的传授,借助多元的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的音乐鉴赏课程的构建,以实现高素质音乐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中学生的音乐品鉴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作者:张妍星 单位: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刘锋.让学生感悟音乐——浅谈音乐欣赏教学[J].广西教育,2004,07.

[2]叶伟.浅议音乐欣赏教学模式的改革[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4.

[3]蒲欢.音乐教育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能力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第四篇: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这就要求中学音乐教师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创新教学方法,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探究新的学习方式,为推动初中音乐教育改革作出贡献。

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新手段;音乐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农村中学音乐教育也逐步加入了这一行列,为音乐教育改革事业增添了新的活力。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中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来展开,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教与学的共鸣,提高教学实效。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新形势下的农村中学音乐教学,以求抛砖引玉。

一、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教学格局,正确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不能把师生关系简单地看作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树立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关系,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从课堂教学到开展活动,都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上欣赏课时,教师不能把所有的内容都讲解给学生听,否则就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一性,使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仔细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记得在欣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一课时,我起初没做过多的讲解,只是让他们边看画边欣赏音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跟着音乐充分展开他们的想象力。在欣赏之后,我让学生自由发言,要他们结合音乐说说画中人物的性格和他们的生活情况。有的学生说小伙子,有的说退伍军人,还有的在描述那个含着烟斗的老头。通过歌与画的结合,学生在音乐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从而了解当时俄国人民在沙皇统治下的苦难生活。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要特别关心、帮助那些音准较差、对音乐感受能力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言,并及时评价,肯定他们,让他们多一点自信,让所有人都能够在音乐课上充分地展现自我。

二、积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美、鉴赏美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好的音乐悦人、感人、育人,不能使人喜听乐闻的音乐,很难发挥音乐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那些能够唤起美感的音乐。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情感体验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培养学生的情感,把握和处理好每首乐曲、歌曲的感情基调,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情感上的陶冶。例如,在学习《猎人合唱》这首歌时,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范唱了一遍歌曲。范唱时,我尽量把歌曲轻快的节奏和流畅的旋律表现出来,让学生去感受、体会猎人的那种坚毅勇敢、乐观豪爽,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产生歌唱的热情。

三、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句至理名言,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愉快地创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应对他们进行“兴趣教育”。然而,过分地追求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新课程一改传统的做法,没有明确的知识重点,教师可以结合所处环境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自己拟定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音乐小达人比赛”“我爱记歌词”等活动,穿插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给学生一些自我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对音乐课更感兴趣。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新课程强调指出,教科书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是学生学习的辅助用书,课后问题设计的大多具有开放性,答案都是不唯一的,都是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思考,探索的,这样做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思考。例如,在欣赏《渔舟唱晚》时,伴随着典雅古朴的旋律,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启发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把学生的情感带到如诗如画般的意境中,让他们联想到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评价。教师应充分发挥每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让每位学生都当一回小评委,体现评价的自主化。例如,在学期末歌唱考试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对照评分标准,自我评价,然后让各小组民主评价,最后确定分数。因为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个好评委,也因此学生方能全神贯注地听别人演唱,并给每一位同学一个公正的评价。这种考试的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有时学生还会为了正确的评分,进行激烈的争辩。争辩产生不同,不同才能创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四、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多元化

有效多元的教学方式能够推动音乐教学的发展,拓展教学的空间,拓宽活动的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断体验音乐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在探索中学、在自主中学。例如,在学习三连音时,很多学生打不好这个节奏,也唱不准,这时我们就可以用生活中的语言节奏来引导,如“乒乓球”“三人行”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三连音节奏。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欣赏某一音乐作品,老师可以适当地把教室布置一番,从学习环境上先深深地吸引学生,从而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例如,在欣赏西方国家歌剧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对西方歌剧的兴趣,课前,我在教室里张贴了一些著名歌剧的海报及剧情简介,当学生走进教室的时候,仿佛进入了一间展览室,一边聆听着歌剧的背景音乐,一边观看墙壁上歌剧的海报,不仅脚步放轻了,而且每个人都沉浸在音乐与画中……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思路,作为一名中学音乐老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新”起来呢?让我们摒弃旧的教学理念,旧的教学思路,与学生一起共同走进新课程,努力打造一个高效的、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堂!

作者:陆涛 单位:太仓市浮桥镇浏家港中学

参考文献:

陆海云.新课改下中学音乐教育模式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0(5).

第五篇:中学音乐教学策略分析

现代流行音乐迎合了观众的兴趣,其内容易懂、乐曲简短等鲜明特性深受当代人们追捧。受此影响,传统的中学音乐教学面临着严峻挑战。由于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很强,而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会严重影响音乐教学的成效。因此,中学音乐教师必须找到有效措施,合理协调好现代流行音乐与音乐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认知,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成效。

1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1.1中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在我国传统的中学教学体系中,音乐课虽不如语文、数学等学科受重视,但也属于基础学科之一,对中学生具有很重要的文化熏陶意义。但是我国的素质教育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音乐课的地位很低,客观上造成音乐教学无法取得大的进步,教师也缺乏工作热情,使学生的音乐能力根本无法得到发挥,造成中学音乐教学的成果微乎其微。[1]

1.2中学音乐教学的科学性

在我国的大多数中学中,应试教育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这在很大程度限制了我国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得不到体现,只能遵循教师的教学课案按部就班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无法体现音乐教师的科学性,也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

2中学音乐教学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的原则

2.1适度性原则

作为中学音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行音乐并不能代表整个音乐教学内容。这就客观上要求中学教师在选取课堂教学内容时要掌握适度性原则,分清主次,不能完全按照学生的兴趣进行课堂教学。当然,现代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充实音乐教学体系,改善严肃的教学环境,营造出一种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

2.2指导性原则

受传统的教学思想制约,学生很难在课堂教学中接触现代流行音乐,只能自己在课后时间进行欣赏。但是由于缺乏对现代流行音乐知识的理解,中学生容易对音乐的涵义进行曲解,如此就会损害其身心健康发展。[2]因此,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可以适度的引进现代流行音乐,推动学生对音乐的全面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对消极音乐思想的入侵,起到防范作用。

3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有效策略

受到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在中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很难接触到与现代流行音乐有关的教学内容,只能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了解。另一方面,中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还不完善、对音乐的辨别能力较差、缺乏音乐实践的经验,根本无法通过对现代流行音乐的短时间接触就对其真正内涵进行了解,也无法吸收和理解音乐教学中的各种相关知识。正是基于这种背景,在中学音乐教学内容中引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其对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区别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1利用新媒体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进入了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目前,新媒体已经成为中学生与现代流行音乐接触的媒介,中学教师可以将新媒体技术与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利用新媒体技术,音乐教师可以将一些具有教育或爱国意义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3]同时,教师还可以选择某一时期的音乐或某一风格的音乐作为课堂讨论的对象,加深学生对这些流行音乐的风格特色、时代背景的了解,并且可以将流行音乐所具备的深刻内涵讲述给学生听。

3.2利用表演练习

音乐文化具有复杂性、历史性,具有深厚的内涵。要想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首先要推动学生对音乐文化进行不断地挖掘和体会,展开心灵去体会音乐中所蕴含的意境,促使音乐的内涵能真正的与学生的精神领域相结合。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单单只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中学教师还应将更多的实践内容引入音乐课堂,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音乐不同于语文、数学,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往往需要经过反复多出的练习,才能真正地将音乐的真实情感表现出来,同时其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通过这不断的练习过程也会得到完美的升华。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选取一些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进行一场音乐比赛,然后由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对表演结果进行评价,学生们通过这种表演和评价,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利与推动其音乐能力不断发展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一些音乐活动,为对音乐有兴趣的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创造条件。

3.3利用音乐评论方式

现在很多中学生都喜欢追求个性化,并且非常热衷于听流行音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流行音乐具备很深的内涵,而是流行音乐可以满足中学生追求个性化的需求。所以,中学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追求个性化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能真正感受到流行音乐所蕴含的情感。首先,教师可以先简单地将音乐中的一些小知识教授给学生,然后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在课堂中进行播放,让学生感受歌曲丰富多样的感情色彩同时进行赏析。如此可以极大地加深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创设流行音乐的教学情境

流行音乐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随着国民文化的快速发展,有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流行歌曲不断涌现,使现代流行歌曲具备了深厚的根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流行音乐的时代感、大众感对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就要以流行音乐为突破口,设计包含流行音乐的教学内容。音乐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不必拘泥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创设流行音乐的情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表演、演唱、欣赏流行歌曲,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把古典音乐也引入的教学情景中,与流行音乐形成对比,有利于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

4结语

流行音乐最大的特性就是朴素、歌词平易近人,容易为听众们所接受。中学生正处于音乐教学的启蒙阶段,将流行音乐引入中学音乐教学中,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强化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从新媒体技术、音乐评论方式、表演方法等角度提出中学音乐教学的策略,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控力、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推动其真正理解流行音乐的内涵。

作者:童宜红 单位:安庆市石化一中

参考文献:

[1]潘哲军.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初探[J].北方音乐,2014(02).

[2]周扬.中学音乐教学之心得体会[J].音乐时空,2013(05).

[3]方扬.流行音乐进入音乐课堂的积极意义[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02).

第六篇:体验式学习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对于中学生的教育开始注重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教学在中学教育中开始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而教育模式的改革也强调了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方式开始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将课堂相关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体验式学习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受传统学习思想的影响,对于中学生甚至某些教师和学生家长而言,音乐在中学教育中仍然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而在这样的意识影响下,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通常会保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会出现走神或是做其他事的现象。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开展体验式学习,可以通过调动学生情感体验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验式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发挥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并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积累更丰富的音乐知识。同时,采用体验式学习模式,教师能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对所学的知识实现灵活运用,使其能够在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有更加独特的感受,这样的方式也是对他们自身创新能力的一种培养。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中学音乐教学在本质上是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加完善的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想象来体验音乐作品中所富含的情感因素,并鼓励学生针对音乐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艺术类教学中,无论是哪种教学方式都无法取代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体验,因为通过自我体验可以实现音乐情感和知识的内化,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并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体验式学习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实现

1.把握体验式学习的过程性

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体验式学习方式,要能保证体验过程和学习过程相结合。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就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听”的方式来实现对音乐的体验,进而从中感受音乐所富含的情感内涵。这不仅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对中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听”进行科学的利用,让学生以最直观的方式进行音乐体验。

2.突出体验式学习的创造性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两点问题:一方面,演唱者对于音乐的演唱技巧过于重视而忽略对音乐情感的表达,使得演唱的音乐给人以空洞的感觉;另一方面,演唱者对于音乐的情感过于重视而忽略了演唱技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基本的音乐技能,并以体验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情感积累,使学生在音乐演唱中实现技巧和情感的有效结合。

3.提倡体验式学习的协调性

体验式学习的协调性要求学生能够将音乐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并从生活中体验音乐所表达的丰富的情感内涵,以及所具有的艺术魅力。音乐教师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创作,深层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以情激情来实现体验式学习的协调性。综上所述,可见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重视体验式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从过程性、创造性和协调性三点出发,实现体验式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陈玉琳 单位:江西南昌市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胡艳平.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江西教育,2015(30).

[2]王珊珊.试论中学音乐教育功能的多元化[J].新课程学习(上),2013(10).

[3]陶勇夙.论述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改革[J].音乐大观,2013(12).

第七篇:中学音乐教学实效性对策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中学音乐教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直接关系到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及感性思维的形成。可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现阶段中学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差强人意。本文将简单分析中学音乐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实效性;对策

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为初中课程中最富美感及情趣的一个课程,良好的音乐教育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音乐素养,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发掘学生潜在思维,使其充分受到音乐熏陶。可是因为小学音乐教学并未受到广泛重视,部分音乐课堂会被语文,数学等学科占用,所以压制了学生的音乐兴趣,造成在中学阶段初中生也不太重视音乐课。因此,相应的初中音乐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音乐的重要作用,积极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进而保证教学实效性。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及对策。

一、有效丰富音乐课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想保证音乐教学实效性,音乐教师就一定要积极丰富课堂的形式,重视对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第一,丰富课堂唱歌形式。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在该阶段,学生们有着非常强烈的求胜心,荣誉感,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及肯定。所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设计出能够较好符合学生特点的模式,例如组织一些合唱和歌咏比赛等。第二,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丰富的课外活动能够有效补充课内音乐教学的不足。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就能很好的丰富学生们接触音乐不同的模式,还能有效缓解及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一些比较正式的音乐演出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音乐素养,所以音乐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演唱会或比赛。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在培养初中生的音乐兴趣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较强的学习兴趣更是提高音乐教学实效性一个重要基础及前提。

二、采用合作式学习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已经逐渐得到普及和应用,进行教育改革的时候,合作式学习为一个重要内容,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及情感交流,从而有效提高学习音乐兴趣,激发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第一,音乐教师必须积极营造出一种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氛围又叫教学环境,指教师及学生对课堂的知觉及感受,在相应的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上,良好的教学环境一方面可以唤醒初中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有效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间的交流及合作。教师布置相应的音乐教室的时候,必须确保所布置的教室可以有效适应初中生发展特点,心理健康,年龄特点等,而且必须同相应的音乐教学内容相符合。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师的墙上贴一些初中生演出照片,也可以在钢琴上摆放一些鲜花,还可以在墙上挂一些著名音乐家肖像等,从而让初中生觉得音乐教师比较亲切,在这种环境中放松身心。第二,音乐教师鼓励初中生进行合作式表演。相应的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商讨式表演,自由组合表演等形式进行音乐表演,因为这些节目均出自初中生的精心编排,所以无论节目效果优劣,都会得到学生及教师热烈的掌声。利用音乐表演,初中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及个性,而利用相应的合作学习及表演,学生们可以更加快乐和自信,从而保证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三、积极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展示音乐魅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领域,日益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具及支撑,音乐课堂也是如此。恰当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向学生们展示绚丽而生动的音乐画面,所以受到教师及学生的欢迎和喜爱,逐渐成为音乐教学的流行趋势。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喜动不喜静,大多数学生都具有比较张扬的个性,而多媒体的应用恰恰完全符合初中生性格特点,所以,合理而正确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将比较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生动化和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有效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从而使初中生在愉悦而轻松的教学环境中长大,这点也高度契合了音乐教学当中的人文性。采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必须将学生当作课堂设计的根本,重视教师同学生间的沟通及交流,并且设计和制作PPT的时候,要设置相应的沟通及交流环节,从而营造出一种积极而活跃的教学氛围。教师设计相应的音乐多媒体课件的时候,一定要遵循适度原则,而设计相应的人文场景时,更要从学生的认知角度进行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并进行积极的思考。多媒体教学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即为实效性,如果想充分发挥其实效性,教师就一定做到结合实际,因势利导,使中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四、结语

初中音乐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的培养。相应的音乐教师要想保证良好的教学实效性,就必须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作者:周莹 单位:潍坊市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茜.情理交融,情感体验,情满课堂———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北方音乐.2016(02).

[2]黄光明.谈谈中学音乐教学[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15(01).

[3]杨蕊.浅谈农村中学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实践运用[J].新课程(下).2016(03).

第八篇:多媒体技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随着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中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体验美、感受美以及创造美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音乐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多媒体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完善和发展,也标志着我国中学音乐教学迈向新的时代。

1中学音乐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1提高课堂效率。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音乐知识,需要借助乐器、手势以及表情进行辅助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增加了学习难度,还降低了课堂效率。而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传统音乐教学的单一性,通过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的综合运用,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促进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效率。

1.2培养音乐兴趣。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多媒体技术所具备的影视、声音以及图片展示功能,可以提供给学生不同的教学体验,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可以给学生提供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义以及文化内涵等内容,更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1.3拓宽音乐视野。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的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同时,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给学生不同的音乐体验,由于不同国家的音乐形式存在很大区别,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展示不同的音乐形式,促进学生构建完整的音乐知识。

2多媒体技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在演唱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在以往的中学音乐演唱教学中,教师都是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歌唱感觉进行教学,对学生采用定性要求。例如,声音圆一点、亮一点、甜美一点等,这些要求教师进行多次纠正和学生的频繁练习才可以实现,很难对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在学生的练习中,重复播放参照歌曲,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学生可以参照歌曲,确定自己的表现是否达到要求。同时,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伴奏,体会歌曲的风格和节奏,在歌唱中更准确的表达音乐内涵。

2.2在识谱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识谱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识谱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做成多媒体课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带有图片或者声音的多媒体课件插入到教学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变得图文声茂,提高学生的音乐热情,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掌握音乐知识。

2.3在鉴赏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在鉴赏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视听的充分结合,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音乐兴趣。在中学音乐鉴赏教学中,听觉和视觉是衡量一堂鉴赏课成功的关键标志。在进行鉴赏教学的时候,如果只是让学生一味的听教师演唱或者磁带演唱,很容易导致学生分散注意力,感到教学枯燥、乏味,致使教学效率不高。但是应用多媒体技术的高清画面和环绕立体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将学生带入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和创造欲望。

2.4在作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更具优势和活力,可以实现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以及声音的有机融合,从多层次、多方位的展示音乐之美,赋予枯燥、抽象的音乐理论以形象化和具体化。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形式多样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教师可以通过高品质的音乐和音频设备,提供给学生作曲的平台。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感受自己创造作品中存在的不足,并且从各种角度体验和分析作品,做出正确的变动和改进。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避免传统教学纸上谈兵的弊端,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拓展音乐课堂的深度和广度,让音乐教学更加形象和生动。

3结束语

现代教育需要多媒体技术的支持,这是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音乐教学的冲击和挑战。当前,如何发展和完善多媒体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使其更好的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创新教育手段、改变教育模式,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者:牟丽丽

参考文献:

[1]任佩君.加强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2014,(03):252.

[2]汤浦华.浅析多媒体技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2014,(07):259-260.

第九篇:中学音乐教学中对民族乐器的应用

摘要:近些年新课标提出,音乐教育旨在中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要鼓励每位中学生进行不同风格的音乐尝试,尊重其对各种风格音乐的学习,使学习音乐的过程不再枯燥乏味,变得丰富多彩,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生动有趣,在展示出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激发中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同时,也为中学生终身喜爱、学习、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民族乐器;流行音乐;音乐教学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民族音乐资源十分丰富,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民族文化极其重要的传承途径,而民族音乐的演奏、宣传基本上都要靠民族乐器来完成。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实力飞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蒸蒸日上,而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与我国素质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已经相距甚远。因此,每位中学生都要对我们民族这笔珍贵的财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认真学习,不断将其发扬光大,将我们的民族乐器文化传承下去。

一、民族乐器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民族乐器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了解民族音乐历史和熟悉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而且在教材上占着较大比例。民族乐器教学有利于中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理解感悟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音乐老师都会在上课过程中融入一些民族乐器教学,为我国优秀文化物质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奠定了基础。

二、民族乐器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关键

一般来说,有着良好音乐教养的人素质都比较高,因此,了解并学习民族乐器知识,对中学生人格魅力和审美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的同时,还能使中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对于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民族乐器类型多样

鼓励引导中学生了解学习不同的民族乐器,可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民族音乐中有许多经典的曲目都必须由特定民族乐器来演奏,才能体现出其所具有的特色,才会更加具有韵味。因此,全面深入了解民族乐器和民族文化,是培养高雅艺术趣味的基础。

(三)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市场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因素所占领,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热烈追捧所谓的流行音乐,对于民族音乐漠不关心,不闻不问,不符合音乐文化发展的方向。因此,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挑选一些对中学生耳熟能详炙手可热的优秀音乐作品,促使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要一直停留在流行音乐上,也分给民族音乐一些,从而拓展他们音乐欣赏的渠道,避免他们音乐欣赏的视野过于狭窄。

三、民族乐器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一)正确引导,激发兴趣

中学音乐教材中列入了各种各样的民族乐器,但并未引起中学生们的高度关注,因此要想使得中学生更为深入了解与学习民族乐器,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首先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比如,在学习古琴曲《流水》时,用俞伯牙和钟子期“知音难觅”的故事为导入,在对故事缓缓的叙述过程中,引出古琴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使中学生对古琴的印象更加深刻,也使乐器富有情感,具有人性化,更有利于中学生学习民族乐器的历史知识,了解民族乐器的发展过程。

(二)了解历史,培养情感

我们国家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民族乐器也在历史发展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进步,尤其是许多民族乐器在发现发展过程中会发生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可以激发中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兴起,十分有利于中学生培养民族文化情感。我们在这里用笛子的历史典故为例。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来张骞辗转十几年但还是平安回到了长安(公元前119年),也带回了笛文化,由此笛子在民间开始流传,人们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直到后来的一件事颠覆了人们多年的认知,在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公元前168年)文物里,发现了两只类似于笛子的乐器,这就说明早在公元前168年,约为张骞出使西域之前的半个世纪,我国境内已经出现笛类乐器了。到了宋代,笛在民间的地位日趋上升,明清时,笛在民间流传更加广泛。因此,适当让中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民族乐器的发展历史,可以加深他们对民族乐器的了解,巩固所学习到的关于民族乐器的知识,在课堂上推广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也会更有效。

(三)欣赏实践,结合“第二课堂”

在课堂上或者课余时间,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民族音乐文化,演奏感兴趣的民族乐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民族乐器的了解,更深层次的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音乐老师在上课时要选择适合中学生实践的乐器,组织同学们对简单的如锣、鼓等民族乐器进行试练演奏,无需要求标准度和专业度,重在让中学生体会和实践。中学生都是独特的,有的中学生由于天赋,或者父母在课余时间给报了乐器学习班,有个别中学生会演奏二胡、古筝等民族乐器。对于这部分中学生,老师可以为其开辟“第二课堂”,给他们进行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这部分中学生的自信心,其他中学生也会对于民族乐器的了解学习更有意愿,促使民族乐器在课堂学习中的推广。

四、总结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开创新型文化的现阶段,课堂教育十分重要,这就要求音乐老师不仅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对于传统的民族音乐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尽可能的学会演奏多种乐器。这样才能帮助中学生更好的学习民族音乐文化,使他们感受到我们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其民族意识,促使他们在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

作者:孙秀华 单位: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

参考文献:

[1]敖敦高娃.浅论民族乐器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5(5):154-155.

[2]柴媛.浅论民族乐器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J].音乐时空,2013(15):120-121.

[3]石守锋.葫芦丝音乐在农村中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尝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0):82-82.

[4]于涵.中国传统音乐在烟台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及推广[D].鲁东大学,2014:16-17.

第十篇:信息技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时,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时形成良好的思想情感,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心理,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

一、关于信息技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后,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和探索,所以,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由于音乐这门学科并不是主课程,从而导致音乐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工作缺乏重视。许多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只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久而久之,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倾听能力就会减弱,并且信息技术也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实际的效果。

2.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氛围沉闷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仍有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转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致使原本生动形象的音乐教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改变教学方法,那教学质量将会下降,教学氛围也会变得沉闷,缺乏活力。

3.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知

信息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对多媒体的操作足够熟练,也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在课件中。因而,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让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但是,正是因为信息技术的操作较为复杂、繁琐,所以导致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从而使得信息技术不能广泛地应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二、针对信息技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用提出的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要积极主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呈现一个与众不同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发现学习音乐的乐趣,使学生主动学习音乐。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作才能,引导学生结合信息技术学习音乐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学习时保持愉悦的心情。只有学生热爱学习音乐,学生才会自觉欣赏音乐,研究音乐,从而提升欣赏能力和倾听能力,让自己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妙的音乐环境,使学生融入音乐氛围中,从而引发学生的思想情感。这样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就能深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含义。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审美能力,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多层次地分析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并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质量。

3.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音乐教师要想熟练利用信息技术教学,首先要主动参与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其次,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让自己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样教师在引领学生欣赏音乐时,就可以激发自身的情感,并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思想感情。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同时,也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总之,中学音乐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时,要采用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学生乐于学习音乐。同时要积极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对信息技术加以重视,在原有的教学理念上对教学方案进行创新和改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赵慧芳 单位:新疆阿克苏兵团第一师一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