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探析8篇

时间:2022-06-13 11:15:07

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探析8篇

第一篇

一、激情导入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年龄和性格等特征,小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学习,大多是源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低年级的小学生,其自控能力不强,好动、爱说话,容易分散学习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除了符合常规要求外,还要做课堂上的有心人,注重用强制以外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有利于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例如,笔者在教学五年级的一首儿童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时,就是先搜集一些与彝族风情相关的优美图片,借此激发小学生学习这首歌的欲望。在上课伊始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希望大家一边听,一边看,并思考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和风情图片。”然后一边播放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一边让学生欣赏彝族风情图片,而学生在欣赏时会有一个猜的意识,所以会用心去听、去看。欣赏完歌曲,大多数学生都会知道是彝族。在简单介绍完彝族的风情特点之后,笔者又加了一个火把节的小故事,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且有了想学习歌曲的欲望。可见,激发学习兴趣、讲究课堂导入是参与体验音乐活动的重要方法。

二、教师范唱

音乐教师的范唱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唱歌的兴趣,并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无论科技发展如何迅速,多媒体配套设施如何齐全,都无法代替教师的范唱。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项实践活动,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充满激情地范唱,能在精神上感染学生,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热情,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使学生与歌曲产生共鸣。要完成好“范唱”,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风格、调式、歌曲的结构、感情与速度的关系。要表现好这首歌曲,应用什么情绪、速度,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课前有充分的准备。

2.要有一定的演唱水平。能运用正确感人的声乐技巧,以及弹跳、强弱、渐强、渐弱、音色变换等演唱方法。

3.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较强的乐感。感情表达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这既是一种技巧,又是一种能力。若是发挥得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唱功技巧的不足。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断提高个人艺术素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听多唱,多欣赏各种类型的艺术表演,以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从而使自己的艺术情感更丰富,范唱更精彩。

三、聆听歌曲,模仿歌曲,体验歌曲情感

在构建音乐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要始终贯彻《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内容,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彰显音乐课程的特点。要将学生对音乐的聆听和自主体验贯穿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与感受,从而引领学生喜爱音乐,并学会享受音乐。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从而充分挖掘出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美感,借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结合个人对音乐的感悟,与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取得共鸣。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笔者利用聆听突出音乐这一课程的特点,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减少教唱时间,增加哼唱歌曲的时间,充分使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情感。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设计不同的歌唱方式,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和体验音乐。当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之后,可让学生多次演唱,且每次所提要求皆不相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同时,还可以运用演唱和表演共同进行的方式,全面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乐曲情感的理解得到进一步加深,继而为准确抒发音乐情感,表现音乐形象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表演歌曲,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比一比谁唱得准、唱得美,以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精神需求。为此,师生可共同交流,探讨歌曲节奏的快慢、音调的高低,以及个人情绪的调控,借此确定究竟需要用何种形式表现音乐形象。笔者充分利用学生的表演欲,让学生自由地演唱歌曲,利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为歌曲配舞蹈等方法,调动学生的情绪,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在这个环节中,我还提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交流的平台。学生间平等商讨的气氛、友好且富有争议的交流,能够营造出平等、自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与同伴的学习交流中增进友谊,同时加深其对所学歌曲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对此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笔者还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趣味竞赛。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的《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这首歌,学会歌曲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用不同速度、力度、音色演唱歌曲,从而使学生理解音乐的速度、力度、音色,直接影响歌曲的情绪。这样学生通过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理解音乐知识技能会感到非常高兴。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学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音乐课是当前小学阶段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激发小学生对乐曲的学习兴趣,则成了音乐教师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音乐的体验之中。

作者:卢佳工作单位: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向阳学校

第二篇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向往

小学音乐课主要是以鉴赏课为主,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一种对于音乐美的体验,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由于受到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的学校对于音乐的教学并不重视,许多的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也没有兴趣,常常在音乐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去忙自己的事情。生命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学科,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充满兴趣。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和生命起源相关的歌曲让小学生学习和鉴赏。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针对生命这一神奇的现象,教师可以适当的讲解一些关于生命的起源的学说,使得学生对于生命起源具有一种探索的精神,唤起学生追求生命价值的意识。在音乐的课堂上渗透生命教育可以使得小学生对于生命本身的美进行体验,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的生命。

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能量

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只有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由于学校对于音乐教学的不重视,许多的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也十分的不重视。音乐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中所变现出来的意境需要细细的体会。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最容易被外界影响的年龄,音乐教育的质量对于小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小学生对于音乐教学的参与性。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草原类型的歌曲,使得小学生在学习音乐和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草原的气息,感受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整个世界构成一种生物圈,社会是在动态的平衡中不断发展,社会的各项活动离不开伦理道德以及法律的约束。在音乐的课堂上渗透生命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更加深刻的感悟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美好。

三、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信心

社会的发展就是新旧事物更替的过程,但是新旧事物的更替需要经历许多的困难和挫折,常常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同样,对于人生来说也是如此,人生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对于许多的小学生来说,当遇到的困难的时候常常以一种悲观的态度接受,而不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并且战胜困难。许多的小学生可能就会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选择离家出走,甚至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小学音乐课程对于锻炼小学生坚强的意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类似的歌曲去激励学生,使得学生从困难中走出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应该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让学生从容的面对失败,增强学生的抗打击能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四、体验生命本身的和谐

小学音乐教学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教师只是注重对于音乐知识本身的讲解,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也仅仅停留在模仿的层次,这很显然适合音乐教学的目的相背离的。许多的小学生对于音乐教学失去兴趣,感觉音乐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脱离。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生命含义的歌曲,使得学生了解音乐教学本身存在的和谐美。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应该立足于实际,采用生命化的音乐作为教学的实例,在小学生学习音乐和鉴赏音乐的基础上更加的珍爱生命,理解生命本身的和谐。人和环境之间应该是和睦相处的有机整体。一方面,环境的改变对于人类的生存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人的生存必须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地发生改变。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其本质就是这个道理。另一方面,人类的生存也在改变着环境,例如工业革命到来使得全球的环境都遭受了严重的影响,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了全球广泛关注的话题。通过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渗透生命教育使得小学生了解到社会的发展应该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人和环境之间应该是和谐相处。

五、欣赏生命的价值

通过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渗透生命教育使得小学生学会欣赏生命的价值。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美,听音乐可以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小学开设音乐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得学生欣赏生命的价值。例如在音乐课堂上可以选择一些有关大自然的歌曲,通过让小学生听一些大自然的歌曲,开阔小学生的胸怀,在小学生感知空旷的草原,感受大自然的美。音乐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是在不知不觉的听觉下慢慢进入意境,在音乐的世界里添加生命教育的元素可以使得学生更加的珍爱生命,对于生命的价值有更为客观的认识和理解,体验生命的美。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让小学生欣赏生命的价值,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做出更多的有价值的事情,展现生命的价值所在。

作者:王彦蘅工作单位: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第三篇

一、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对实施情感教学的原因的剖析

其一,就目前来说,已经有人意识到了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也已经对音乐有了更为深层的认识。在最初里,仅仅认为音乐只是一种唱歌教学,而在现在看来,音乐不仅是唱歌,更重要的是,音乐教育是一种美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致以情感教育,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和完善学生的独立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音乐声中体验快乐,在情感之门充分打开下,感受真、善、美,促进人格的完美。从这层意义上说,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对塑造学生好完美人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对实施情感教学的作用的剖析

(一)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有助于小学生的智力发育。现代脑科学已近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之一就的研究就中,就证明人由两个脑半球组成,左脑和右脑。左脑主要管理逻辑思维,而右脑则是管理形象思维。小学生的脑正处于发育阶段。而我们的音乐教育对促进右脑发育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二)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有助于小学生化解疲劳。小学生小学注意力不是很持久的,这是小学生的特点。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对于纯理论的东西,学生很厌倦,时间久了,就会产生疲劳。而音乐课堂教学中,施以情感教学,完全可以促进学生大脑神经得到放松。

(三)实施情感教学,有助于净化学生心灵,同时还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音乐教学里,渗透情感,可以让学生在对音乐的快乐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进而完善小学生的人格。

三、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进行情感教学

(一)教师积极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是乐于学习的话,那么学生学习起来也就格外迅速。

(二)教师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伟大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他的这句话充分地阐明了想象的重要性。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师积极地营造良好的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也应该积极地营造好学生学习的良好的氛围。这种氛围应该是民主的、愉悦的、和谐的、轻松的。其中师生之间所建立起来的平等互信的那种和谐关系,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去发现音乐知识中的一些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积极地去解决,以此来达到不断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三、结束语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地施以情感教学,其原因在于人们对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的清醒的认识。有助于小学生的智力发育,有助于小学生化解疲劳,有助于净化学生心灵,同时还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获得审美满足。真正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作者:王菲工作单位:凉城二小

第四篇

一、注重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的开始可以说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开头开得好,学生自然就有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态度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因此,在教授新课时,我们必须注重课堂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根据教材具体内容把事先设计好的语言用传神的手势、抒情的朗诵传达给学生,以引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同时这也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步骤。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珍贵的友谊》时,我一改过去上来就教学生学唱本单元歌曲的教学模式,而是对学生说:“同学们啊,你们六年的学习生涯马上就结束了,在这六年中,相信你们大家都交到了彼此弥足珍贵的好朋友,以前一起经历过的酸甜苦辣,现在肯定都觉得十分珍贵。在这离别之际,你们想不想用真挚的话语,为彼此送上最衷心的祝福呢?现在,就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学生听完之后,心里都有了很大的感触,同时也觉得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对自己具有特殊的意义,从而有了学习的欲望,在正式学习时,也会投入自己真实的感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显得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因为多媒体技术集声音、视频、图像、图片于一身,可以将音乐教材中的内容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同时增加了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和创造力。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俄罗斯风情》时,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了有关俄罗斯音乐、美丽风光以及建筑风格的图片及视频资料,这样,学生就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艺术、风土人情等有了具体的了解,并感受到了蕴含在艺术中的民族精神。

三、重视激励性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教学评价这一教学环节,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且建立学好音乐的自信心。众所周知,小学音乐是由音乐知识、音乐歌曲、音乐游戏等组合而成,但因为学生音乐能力、音乐感知等不同,在音乐课堂上的表现多多少少也会有些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注意扬长避短,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对这些闪光点给予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并且尽量使用赞美性质的语言,如:“嗯,唱得很好听,你看大家都陶醉了!“”表演的很棒,把人物都演活了!“”没关系,不要灰心,比上节课有了很大的进步,来,大家鼓鼓掌为他加加油”等等,或者一个赞许的目光、一次肯定意味的点头,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认同后,学习兴趣会更浓,并且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领悟到音乐美的真谛。

总之,身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不论我们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何种教学手段,教学目的必须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这是提高小学生音乐成绩和音乐课堂质量的首要前提和基本条件。我们必须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以总结创新出更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音乐教学目的。以上就是我个人对小学音乐课堂中激趣教学的几点看法和见解,在此拿出来与各位分享,希望可以给广大教学同仁在小学音乐教学问题上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黄智润工作单位:福建省南安柳城小学

第五篇

一、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性

钢琴即兴伴奏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三大方面,第一,钢琴即兴伴奏的使用使得小学音乐课堂中充满音乐感,促进了全体学生对于作品的感情投入,此外即兴伴奏还可以预示音乐前奏,让学生对作品投入更多的情感,而这种推动歌声的间奏,有利于音乐高潮的掀起和激发;第二,钢琴即兴伴奏的使用使得小学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它演奏技巧的变化性和音色的丰富动听使得文艺汇演、艺术节以及合唱节等活动拥有了不同音乐情感的表达和不同音乐风格的诠释;第三,钢琴即兴伴奏的使用使得小学音乐修养得到了提升,不仅让艺术视野扩大化,还让钢琴演奏的视奏能力、节奏感、歌唱感全面提升,并且对于老师自身的钢琴演奏水平得到提升,让老师拥有比较多的舞台机会,从而让钢琴即兴伴奏提升到更高的一个等级。

二、提升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方法

1、从简入手和扎实基本功

即兴伴奏主要表现在音乐的自由上,所以最好是从比较简单的初级来进行练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适应,还可以让内容更加接近现实生活,同时还提升了自身的成就感、兴趣以及伴奏思路,通过这种形式练习对于创造性思维、举一反三、编配乐曲、钢琴水平和伴奏能力都能全面性提升。目前我国的音乐老师总会出现不会唱的现象,他们对于乐曲的风格、调试、节奏、速度、理解、节拍、装饰音等信息不是很熟练,所以需要加强老师对于乐曲的分析,此外还需要熟悉键盘,熟悉七和弦、三和弦、琵音以及音阶。

2、美妙的和声

钢琴即兴伴奏中最重要的就是和声,它代表着伴奏的中心。和声的特点比较复杂多变,所以需要多弹、多听、多看,从和弦上的和声转位、和声级数来进行应用分析。多弹是指每天钢琴练习的时间,只有每天都进行钢琴训练才可以提升和声;多听是指对已经拥有和声配乐的乐曲来进行听力练习,从而达到听觉系统的提高、视唱练耳的提高;多看是指对编配完成的乐曲进行编配的研究、乐曲的分析以及和声链分析。传统的和声教学中,老师主要是通过书面形式来对和声走向技法、和弦选配进行授课、练习和学习,对于实际弹奏比较少涉及,这就容易造成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主动性大幅下降,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老师需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的和声色彩、内心听觉、想象力、弹奏能力和创造力进行培养。

3、弹奏艺术和编排能力

钢琴即兴伴奏对于老师的基本功要求和艺术表现也是比较严格的,如果老师缺少基本功就不会弹奏出美妙的伴奏,如果老师缺少艺术表现就不会对曲子进行良好的感情处理,所以基本功要求和艺术表现缺一不可。对乐曲进行编排时需要有一定想法,不能没有任何想法,这样出来的乐曲会变现出杂乱无章、缺少构思、太过随意的现象。在进行乐曲编排时需要注意两方面,第一,对乐曲具有一定的色彩、布局、层次和思想,这样编排出来的乐曲才拥有协调功效;第二,明确知道乐曲的调式,因为确定好调式才可以确定出来乐曲,这样才可以在基础框架上进行内容安排。

4、伴奏音型的选择

在现实教学中总会出现一些老师因为乐曲应用能力以及音型分辨能力比较差,所以在伴奏时总是使用一种音来进行,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可取的,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老师需要通过音型分辨的使用和应用功能的使用来对歌曲进行不同的载体风格。当歌曲的风格呈现出坚强有力或者明快活泼时,老师需要对歌曲伴奏进行特定节奏,从而使整首歌的节奏感加强,让歌曲变得鲜明、清晰,当歌曲的风格呈现出抒情时,老师需要对歌曲伴奏进行流畅起伏的音型,从而使整首歌的抒情感加强,让歌曲情感变得更抒发。

三、结语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钢琴演奏技巧以及理论作曲知识的产物,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它不仅促进了全体学生对于作品的感情投入,让艺术视野扩大化,还促进了演奏技巧的变化性和音色的丰富动听,让钢琴演奏的视奏能力、节奏感、歌唱感全面提升。

作者:林霞工作单位:温州市龙湾区第二小学

第六篇

一、“优化”教学环节,建设音乐课堂的“立体工程”

所谓课堂教学环节,就是指上课的具体形式,即教学程序的具体安排。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根据课前拟订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至关重要。教学环节处理得当,能使课堂充满生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教学效果。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他们的学习兴趣容易产生分化。为了稳定学生的音乐兴趣,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课堂结构。

1.教学内容的整合

教学中教师要把唱歌、奏乐、欣赏、音乐知识与技能训练、歌唱表演、唱游、音乐游戏等内容结合起来,并做到有所侧重,合理安排,有所特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感染力,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来感染学生情感,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内容,适当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把时代气息浓、紧贴学生现实生活、符合学生“胃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劲头和情感。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高雅艺术作品感染学生。如从三年级开始接触多声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聆听《黄河大合唱》那使人感到激动、振奋的旋律,贝多芬的慢板乐章使人陷入深思,圆舞曲使人迈起轻松的舞步……高雅艺术能震撼人的心灵,激起崇高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2.教学方法的筛选

教学中应力求生动活泼,因“课”施导,因“材”施导。如发声练习采用模仿法;节奏训练采用游戏法;新歌导入采用故事法、谜语法、谈话法;歌曲处理采用对比法、讨论法;欣赏教学采用情境设置法等。教师也可以将各种教学方法优化搭配,综合使用,以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时而穿插启发式提问,时而组织气氛热烈的讨论,时而组织生动活泼的弹、唱、跳、拉、敲的表演,时而进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范唱、范奏,等等,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学《快乐的节日》,可以让学生谈谈过“六一节”的感受与过程。让学生自编舞蹈,来配合这首歌,接近音乐与现实的距离。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中稳定学习兴趣。

二、注重课程整合化,建设音乐课堂的“开放工程”

课程的整合化是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课程发展的又一趋势。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注意把音乐与相关的学科综合起来,不仅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且对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和欣赏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使我们的课更生动。值得注意的是,学科的整合不是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机械叠加,而是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沟通、相互融合。因此,不管音乐和哪一门学科综合,教师都必须以音乐教学为主,其他学科的讲解要适可而止,不能喧宾夺主。当然,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综合”,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科综合的优势,为音乐教学服务,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上出真正的“音乐味”。

三、形式“层次化”,建设音乐课堂的“趣味工程”

教学的形式可以多样,而“激趣”必定为首位,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审美体验。而音乐审美体验的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标题入手,激趣

对一部音乐作品思想意蕴的把握,往往从标题切入,标题往往总领全曲。有的标题描述某些传说或英雄故事,如音乐剧《彼得与狼》、《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的标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标题;有的标题反映着重大的历史事件与社会现实生活,如《只怕不抵抗》、《团结就是力量》的标题;有的标题表达了某种情感,如民乐合奏《喜洋洋》《赛马》等的标题。

2.从局部感性音调体会全曲神韵,引趣

一滴水可以折射七色阳光,窥一斑而知全豹。很短小的一个乐句就奠定了全曲或喜或悲的基调。而民乐合奏《喜洋洋》中,快速、强力度的大齐奏,一开始便能使人感受到人民群众在春节这一传统的喜庆日子里,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3.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延趣

这样的情感引导,常常在于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欣赏是“一步又一步地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小学生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是由音响感知,以及与之自然相伴随的感性体验与联想构成的,是对音乐的初步的“情趣”的欣赏阶段。如听到欢快的乐曲,自己也情不自禁地欢快起来,听到悲哀的乐曲,自己心里也不由得生出一种悲哀之情,至于这是怎样的一种欢快或悲哀,为什么这么欢快或悲哀,则无暇或无力深入思索和探寻。这就是指对音乐感情表现的初步的、感性的体验,称为“情”。当学生学习那些民歌时,感知其独特的方言、发声特点等。学生学习了歌曲之后,会唱了,爱唱了,并且随之而来的是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等相关知识,全方位地感知民歌的文化底蕴。对于音乐学习来说,这是个延续,也必须这样做,让音乐走出课堂。

四、评价“多元化”,建设音乐课堂的“人文工程”

“是人都爱听好话”,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放到教学中也一样。《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提出:音乐课程评价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音乐不同于语文、数学,不能仅通过期末一张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如何做好学生学习音乐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呢?

1.内容标准多元化

其实,我们常常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科学地说做到了公平,但人文地说有点独裁。每个学生的天赋不一样,对于音乐的感知面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有“给个凳子,摘到桃子”的扶持,也可以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开放,更可以有“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合作。学生在认真学习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基础实力,选择较为实际又真实展示自我的内容来进行考核,有助于他们减轻心理上的负担,不再惧怕,以此来推动音乐学习的圆满。一个节奏带、一张简单的视唱单,一个和声、一段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都是我考核学生的标准,可以选择,可以挑战,可以合作。学生在考核中有了放松,有了成就,有了合作,有了被肯定的满足。

2.形式手段多元化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以口头语言评价为主,并且比较单一、枯燥。而学生是多元化发展的,只有我们的评价形式多元化了,他们才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的体态语、琴中的“合成器(鼓掌声)”、幽默的评价,既是肯定,又是调节气氛,事半功倍。同时也可以结合小学音乐书末页的学期自我评价为标准进行补充,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3.评价主体多元化

过去的评价都是教师一手包办的,既苦了教师,又抹杀了学生对自己学习评价的自主性。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音乐教师在自己掌握正确的激励性评价观的同时,要把评价的部分权利“退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而互评这种责任感会产生巨大的动力,从中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学习是一门学问,教学亦如此,育人更是如此。让我们本着“以人为本,以学为介,不断提高”的教学追求来践行我们的“有效工程”建设,努力地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安惠工作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桥中心小学

第七篇

一、以“情”唤“情”,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拥有兴趣,其学习效果不言而喻。这主要是因为儿童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不可能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音乐上,将舞蹈融入到音乐课堂中可激发学生兴趣,将注意力转移到音乐上,使音乐学习不再成为负担。同时,舞蹈是一种受情感支配的艺术活动,通过人的肢体动作、表情来展现喜、怒、哀、乐。小学生在舞蹈的熏陶下,通过以“情”唤“情”,能够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及舞蹈中,提高教学效率。如:让小学生欣赏《樱花》这首歌曲,若教师仅仅从“樱花”创造背景或者条件来讲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此首歌曲是日本歌曲。初听音乐时,学生肯定对音乐风格把握不准,让部分学生感觉这首歌曲怪怪的,只是机械地跟着播放节奏“鹦鹉学舌”,甚至使另一部分学生不屑对其进行学习,慢慢失去兴趣,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师可在学生“哼哼呀呀”的学唱中展现一段舞蹈,跟着音乐的基调随性而起,让学生从含蓄优雅的动作中体会日本人对樱花的特殊情感,并鼓励学生跟随教师翩翩起舞。这样一来,课堂立刻活跃起来,学生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并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在“载歌载舞”中学习音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形成音乐记忆,理解音乐内涵,而且还能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收取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童话引导,提高音乐感知

小学生的年龄大多处于6-11岁,身体及生理发展不成熟,尤其骨骼发展较软,容易变形,肌肉弹力相对较小,容易疲劳。若一直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及儿童发育。因此,若在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采用巧妙及生动的语言,将一些比较难记忆的舞蹈动作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使其生动化、形象化及生活化,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够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如:在进行《可爱的太阳》教学时,可将其歌词改编为:“什么东西像灯笼?高高挂在半空中,照着屋里亮堂堂,照的我们暖烘烘。”让学生进行猜谜语的活动,当谜底揭晓之后,提出:“老师将谜语改编成一首歌,你们想听吗?”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对1、2、3、5音进行辨别时,让学生分别扮作小鸭、小鸡、小羊以及小猫等动物,在听音模仿时,让他们用动物的叫声来模仿,从而提高学生对音的听辨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将一些较难记忆并且趣味性不强的歌词、舞蹈动作通过改编成形象生动的儿歌、动物名称等,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锻炼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掌握动作基本要领。

三“、体语”教学,领悟音乐内涵

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节奏的掌握是较难的,尤其是爱模仿及好动的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穿插舞蹈能够让学生将比较难掌握的音乐节奏简单化、形象化。通过“体语”教学,尽情展现音乐中的千姿百态,将音乐具体化及形象化,记忆深刻,同时促使学生对音乐内涵的掌握。如:进行《小白船》的教学时,首先,通过一个故事的形式将歌曲背景向全班学生介绍,让学生体验在美景下如何生动地唱出音乐中的旋律;其次,在课堂中穿插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及吴刚砍树的故事丰富课堂内容;再次,引领学生尝试唱这首歌曲,讲解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最后,向学生讲解完成后自编一段舞蹈,让学生演唱教师跳舞,通过舞蹈展现音乐中的内涵,让学生体悟歌词含义。并通过舞蹈诱导学生用心聆听音乐,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相关舞蹈视频,通过视频向全班学生营造浪漫神秘的氛围,展现舞者姿态,使得歌曲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四、联想启发,培养学生创造力

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相对而言较为简单,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演唱,整个课堂较为枯燥,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学习兴趣也很难调动起来。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通过编导舞蹈动作进行表演,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记忆,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如:学习《两只小象》歌曲时,主要描写了两只小象扬起鼻子相互握手,表示友好的景象。在教学过程中,可向学生发问“有哪位学生知道小象是什么样子呢?能否向我们展示一下小象的走路呢?”通过此种发问,学生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大部分小朋友蠢蠢欲动,都想上台表演一下。然后,将提前准备好的波浪形纸比作是河水,让小朋友牵引着小象过河,采用不同的姿势走路、握手等。接下来教师播放《两只小象》歌曲,此时学生在表演中跟随着歌曲的音调表演起来。这样一来,在游戏、舞蹈的过程中将整节教学内容完成,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音乐。

五、结束语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积极地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王晶工作单位:江苏省溧阳市西平小学

第八篇

一、将舞蹈与音乐节奏密切联系,以此作为学生的兴趣激发点

舞蹈与音乐这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同样也离不开舞蹈,两者互为对方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活泼好动、爱玩爱闹,因此若是将舞蹈与音乐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不但能大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更可无限激发学生对具体音乐内容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健康歌》这首音乐曲目时,我带领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舒展身体,边唱边跳,如此,一来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首音乐的兴趣以及积极性,二来促使他们在舞蹈动作中切实加深了对这首音乐曲目以及节奏的深刻认识与理解。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先进设备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小学音乐课程自然也不例外。在小学音乐课堂之上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除了能使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形象外,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强烈视觉感官冲击下不断调动自身对音乐内容的学习兴趣。对此,我有着非常深刻的感受。如,《民族的节日》这章音乐曲目涉及的大都是少数民族的音乐以及习俗,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的经历与体验,很难真正领略到这些少数民族歌曲背后蕴含的感情。因此,在学习这章知识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依次播放了几段介绍傣族、塔吉克族、彝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人文风情等的视频短片。这样一来,学生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少数民族节日活动现场,这对开阔其音乐视野范围、提高音乐学习水平产生了巨大的帮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应当多角度、多策略地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促使学生真正地融入音乐学习的活动之中,从而为其音乐综合素养的显著提高以及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马英兰工作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