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骨关节系统教学研究

时间:2022-10-19 09:40:32

信息技术与骨关节系统教学研究

在目前的医学教育阶段,传统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课程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医学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1],为了培养符合新时代教学要求的医学生,有必要对骨关节系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学,以骨关节系统为中心,将解剖学、影像学和临床实践进行融合教学。骨关节系统的教学内容较为复杂和抽象,既往在骨关节系统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教师机械教学、学生死记硬背的情况,难以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传统的医学教学其教学资料内容有局限性和时限性,教学模式相对僵化固定[2];而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资料内容生动形象,过程直观明了,教学资料能够长久保存、持续更新,教学模式多样丰富,有助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课堂学习的补充,更是目前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新的方向[3]。本次研究将信息技术整合于骨关节系统的整个教学中,通过与常规整合教学模式进行对比教学,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7年1—12月,选取2014级五年制医学生36名,2013级八年制医学生16名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均分组原则进行分组,五年制医学生均分为4组,八年制医学生分为2组,五年制医学生中,男性17人,女性19人,平均21~24岁,平均年龄为(22.8±0.8)岁,八年制医学生中,男性7人,女性9人,平均23~26岁,平均年龄为(24.3±1.1)岁。五年制第1组、第3组和八年制第1组医学生作为实验组(n=26);五年制第2组、第4组和八年制第2组医学生作为对照组(n=26)。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教学内容。对骨关节系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骨关节系统解剖内容的教学采用三维解剖软件进行教学;骨关节系统影像内容的教学采用解剖和影像同步对照进行教学;骨关节系统的体检采用临床拍摄和录制的图像视频进行教学;典型症状和特殊体征的教学采用示意动画结合临床实践进行教学。1.3教学资料制备。利用三维解剖软件,收集整理骨关节系统各断层面和功能面的相关解剖内容,进行教学处理;将骨关节系统的影像资料和对应解剖图进行配对,对解剖结构和影像进行一一对应;拍摄和录制临床诊治中相关骨关节疾病的典型体征和特殊体检手法;在视频网站购买相关模拟动画及视频,对其进行剪切处理,选取合适的内容与临床资料进行匹配,制作教学视频。1.4教师信息化培训。选取2名骨科授课教师,对其进行信息化教学培训,从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平台和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信息化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培训。完成培训后在科内进行试讲,经考核合格后正式开始经过信息化整合的骨关节系统教学。1.5教学模式。实验组进行信息化整合的骨关节系统教学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骨关节系统整合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大课、临床小课及临床实践的模式进行教学。大课教学实验组以三维解剖软件和断层解剖影像进行教学,对照组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临床小课实验组以信息化的骨关节系统教学内容结合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以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临床实践实验组以信息化的骨关节系统体检结合实践操作进行教学,对照组以实践操作进行教学。1.6教学评价。建立骨关节系统题库,题目类型以单选题、多选题为主,医学生通过网上测试进行考评,采取一课一测的模式,全部课程结束后进行总结测试,最终分数组成:平时测试成绩占30%,总结测试成绩占70%,出科前全体医学生通过移动端通讯软件填写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骨关节系统的教学课程进行满意度评价。

2结果

成绩测试:实验组医学生(>90分)8人,(80~90分)15人,(70~80分)3人,优良率(>80分)为88.5%;对照组医学生(>90分)6人,(80~90分)15人,(70~80分)5人,优良率(>80分)为80.8%。实验组医学生成绩测试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医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医学生对于骨关节系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医学生。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用移动端通讯软件进行调查,收到有效问卷52份。调查问卷从内容接受度、课堂满意度、学习兴趣、能力培养等四方面进行评价。实验组医学生满意度得分为(87.26±6.12)分,对照组医学生满意度得分为(81.20±5.77)分,从统计结果看,实验组医学生对与信息化整合骨关节系统教学课程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整合骨关节系统教学课程的对照组医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对教育的信息化提出了具体要求,高等医学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同样需要积极探索、努力实现高等医学教育的信息化[4]。作为国家整体教育的一个分支,高等医学教育有其特殊性:1)高等医学教育具有时效性,目前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医学知识也随之快速变化发展,书本和课堂上传授的医学知识受到自身载体的限制,更新速度较为缓慢,远远落后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更新程度;2)高等医学教育具有抽象性,医学教育传授的是人体结构、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受到多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疾病的产生机制无法进行直接展示,大部分教学内容需要医学生进行抽象的思考才能理解;3)部分高等医学教育的授课内容具有不可重复性,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时间不一、过程不一,其典型的症状、体征可能仅仅存在于一瞬间,许多罕见的病种、典型体征需要在临床进行长时间的工作后才能够接触到,对于医学生来说,受到实习和见习时间的限制,并不具备这种条件[5]。目前阶段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中主流的教学方式依旧是传统医学教育,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已经无法跟上目前急速信息化的社会,急切需要进行变革、发展和更新。有必要对整个高等医学教育的教学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改造,对医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和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培训和提升[6]。在高等医学教育中部分较为复杂、较为抽象的内容医学生大多很难有直观的感受,难以在短时间内真正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通常是通过机械记忆记住结论,完成应试后就不再深究,这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难以达到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要求和目标。骨关节系统是医学生进入到骨科学习阶段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重点在于掌握人体骨骼关节的各种结构后才能对其活动机制乃至相关疾病有进一步了解,难点在于人体骨关节结构复杂,活动机制各异,单纯使用图像、教具难以让医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将骨科学、解剖学、影像学进行整合教学能够帮助医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本次教学研究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对骨关节系统、解剖学、影像学、临床实践等相关教学内容逐一进行信息化处理、对医学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对教学模式进行信息化改造。从教学结果的数据分析看,经过信息化整合的骨关节系统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验组医学生在知识掌握度、课程满意度方面都比传统整合课程的对照组医学生有明显的提升。从本次的研究看来,经过信息化改造后的骨关节系统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医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医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培养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加医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帮助医学生理解难点和重点。经过信息化改造后的课程对提升高等医学教育有巨大的帮助,对实现现代化高等医学教育的教学目标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闵理,曾静,张闻力,等.骨骼运动系统整合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8):1017-1020.

[2]刘喆,尹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4,35(10):31-36.

[3]李曼.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架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8):32-36.

[4]舒涛.努力开拓国际视野以器官系统为基础整合医学课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7):54-56.

[5]刘晨琛.医学类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趋势[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5):842-843.

[6]王文君,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34(3):67-74.

作者:周欣 刘祖德 王伟 张超 肖伟元 宋辉 董宇启 韦民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