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学生演唱“大曲目”成因和对策

时间:2022-03-28 09:42:22

声乐学生演唱“大曲目”成因和对策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演唱“大曲目”的现状

所谓“大曲目”,是声乐演唱和教学中一种通俗的说法,是指那些音域较宽、篇幅较长、演唱难度较大的歌曲。该类歌曲因为音乐表现力丰富,而且可以充分展示出演唱者的技术和水平,所以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青睐,并以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最为常见。很多学生不顾自己的实际水平、声部类型等,执意演唱这些大曲目,不仅在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而且还很容易引起发声器官的病变,继而对歌唱失去信心。所以这种现象显然是不可取的,应该得到声乐教师的充分重视,并予以有针对性的解决。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演唱“大曲目”的成因

声乐专业学生偏爱大曲目的演唱,是一个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结果。首先是艺考指挥棒的影响。与一般专业相比,声乐专业学生在高考前要参加专门的艺考。为了获得理想的成绩,辅导教师和学生都片面地认为应该演唱“大曲目”,以充分表现出个人的演唱水平,在无形中形成了攀比的不良风气,使演唱“大曲目”成为了一种错误的共识。其次是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声乐演唱是一门表演艺术,每一个演唱者都希望将自己的演唱技术予以全面的发挥,继而获得观众的认可。“但是受到年纪心智、阅历修养等方面的影响,很多学生都出现了认知上的偏差,没有正确把握曲目和演唱之间的辩证关系,继而走进了误区。”[1]再次是教师教学中的不足。在学生入校后,很少有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和探讨,继而全面了解学生的状态、想法和水平,而是直接从声乐训练开始,并在教学中片面追求演唱的“高、大、厚”,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基础练习的重要性,带有急功近利的倾向。所以说,学生偏爱大曲目演唱,是一个内外因共同造成的结果,需要在明确成因的基础上,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走出这个误区。

三、声乐专业学生演唱“大曲目”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和科学认识。学生盲目选择大曲目演唱,背后折射出的是对声乐学习过程、声乐艺术本质规律等基本问题的片面认识。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从转变学生的认识开始。首先,教师应对学生主动选择“大曲目”的态度予以肯定。“大曲目”的演唱难度较大,但是学生却不怕困难,主动选择这一类型的作品,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上进的表现。所以学生想要演唱大曲目不仅是无错的,而且是值得鼓励的。其次,教师应对学生演唱“大曲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具体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比如是否全面了解了作品的文本信息和音乐特点、这首作品在演唱方面有哪些难度、应该呈现出何种演唱效果、自身是否适合演唱这首曲目等,这个提问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冷静下来进行自我审视的过程。当发现个人在能力和素质方面,确实与演唱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后,也就自然放弃了最初的想法。再次,教师应向学生讲明盲目演唱大曲目的危害,不顾个人实际盲目演唱“大曲目”,不仅在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而且还很容易引起发声器官的病变,继而对歌唱失去信心。反之,只有扎扎实实的从点滴做起,一个一个脚印的扎实前进,才能不断提升个人演唱水平和能力,最终完美表现这些曲目。(二)做到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一方面,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性格脾气、兴趣爱好等都是不尽相同的;另一方面,声乐演唱本身就是一门个性化的创造艺术。所以要求声乐教师应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当每一个学生都切切实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时,也对自身的歌唱水平、能力、特点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并善于选择适合自己演唱的曲目,而不是再盲目选择大曲目。具体来说,“教师应根据学生音域、音色等特点,先对学生进行声部类型的划分,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全面了解。”[2]比如让一个男高音去演唱男低音作品,就必须压着喉咙演唱;而让男低音去演唱男高音作品,就不得不采用喊唱的方法,不仅没有演唱效果可言,还会对发声器官造成损伤。所以教师要根据个人演唱和教学经验,通过一系列科学测试方法,对学生声部类型进行正确划分,然后为他们推荐合适的曲目。除了这种声部类型上的因材施教之外,还应该对学生的性格、兴趣、心理等有充分的关注,可以借鉴心理学中胆汁质类、多血质类、黏液质类和抑郁质类的划分标准,准确把握学生的气质特点,为他们选择与自身气质相符合、促进性格完善的作品。如胆汁质类,该类学生普遍较为外向,精力充沛,但是情绪起伏较大,状态好时有着良好的发挥,心情不佳时则干脆不唱。对此教师一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情绪欢快、激动的曲目,让学生的性格特点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一方面则可以让学生演唱一些结构精致、情感细腻的作品,锻炼学生的耐心。只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特点,明确学习方向,而不再对大曲目趋之若鹜。(三)科学规划教学过程。学生之所以偏爱大曲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声乐学习过程没有科学的认识。虽然整个教学从整体来说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但是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不够细致。所以必须对整个声乐学习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让学生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从根本上避免一些错误认识和行为的出现。具体来说,在一年级中,由于学生入校时间较短,所以该时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有两项。一个是教师全面观察和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真实状况;一个是声乐学习理念的树立和演唱基本功的训练。因为在入校之前,学生的声乐学习形式、时间、质量等都是不同的,特别是在艺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形成了很多错误认识,盲目演唱“大曲目”正是其中之一。而且因为教师水平不一,所以在演唱基本功方面也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所以第一个学年应以全面了解和重点解决为主,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第二学年中,为节约师资、场地等教学资源,并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采用小组课的形式进行授课。可以将一些演唱水平相似的学生划分为六到八人的小组,实现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的有机结合。而且该时期演唱曲目的难度也不宜过大,应选择那些旋律平缓、呼吸平稳、音域跨度小的作品。如《月之故乡》《问》《故乡的小路》《我亲爱的》《妮娜》等。而到了三四年级,才可以让学生初步接触一些“大曲目”,如《黄水谣》《我爱这土地》《求爱神给我安慰》等。在演唱曲目之前,要做好多个方面的准备工作,长时间的打磨一首作品,方能获得理想的演唱效果,体现出这些“大曲目”在声乐学习中的价值和意义。(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声乐学习带有技能性特征,需要教师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教学,所以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十分亲密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因学生数量较多,教学时间有限,师生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更多还是以技术训练为主。这就使学生的一些想法和感受,难以得到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纠正,导致一些错误认识的出现。而当学生意识到这些错误会引起教师的不满后,则又想通过演唱“大曲目”的方式来重新获得教师的肯定,由此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所以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拉近师生关系。对此可以将受到国内外普遍好评的对话式教学法运用到教学中,该方法主张师生双方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下,通过对话展开教学。学生的学习感受和意愿可以得到充分的表达,而教师则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予以有针对性的解答。比如学生偏爱“大曲目”演唱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其中的成因,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可以结合个人的学习经历,或以学生熟悉的歌唱家为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其中的危害,与学生共同对现状进行分析,学生自然就会在课下自觉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所以声乐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尤为重要的,学生偏爱演唱“大曲目”的问题,一个重要成因就是师生之间没有通过沟通形成一致的认识。需要教师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从之前的教学权威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在和谐的气氛下克服各种难题,获得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近年来,高等声乐教育所取得的发展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观念上的变化和行为上的偏差,学生偏爱“大曲目”的演唱正是其中的表现之一,也是一个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结果,对学生的声乐学习是极为不利的。所以要求教师应对该问题有充分的重视,从成因分析入手,然后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艺术价值观,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进,方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进步与提升。

作者:殷进良 李远彤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